您好,欢迎来到爱玩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新时期教师与学生如何相处

新时期教师与学生如何相处

来源:爱玩科技网


新时期教师如何与学生和谐相处

石嘴山市第十六中学 焦洪梅

九年级的某课堂上,一名男生正在书桌下翻看同学纪念册,某老师悄悄地快速走过去要没收纪念册,可这名学生这时也发现老师过来并紧紧地抱住了纪念册,一个要,另一个却偏不松手,于是就这样僵持了几分钟,最后,老师非常生气,转身离去。

在班主任的劝说工作之后,这名学生去找年轻的老师道歉,可年轻气盛的老师正在为自己的没面子想不通,于是并没静下心来与这位学生静下心来、平心静气地与学生交流,而是又责备了这学生几句,这个学生气不过,把一直握着的右拳伸向了玻璃窗,玻璃瞬间落了下来,可他手上的鲜血也顿时涌了出来。

经检查,该生右手骨折,不得不办理了休学手续。

事情发生后,老师和学生都后悔当时太冲动、不冷静,追悔莫及。 叹惋之余,作为教师的我不由得陷入了沉思。

的确,现在的学生没有以往学生那么“听话”了,“现在的学生变了”,这是教师们的共识,“现在的学生真难教”,这是教师们的感慨。但,毕竟还要去面对现实,下面我就谈点个人看法:

1. 不讽刺、挖苦、歧视、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惩罚是学校教育中教师对学生教育的一种常用手段和方法。心理学认为惩罚也是管理学生、规范学生行为和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一种策

1

略。惩罚作为一种外力,使用得当,可以使学生明辨是非善恶,刺激学生对错误行为产生羞耻感和内疚感,从而规避一些错误行为的发生。

然而现实中,不少教师往往走入惩罚的误区——讽刺、挖苦、体罚学生,认为讽刺、挖苦还不算惩罚,真的惩罚就是体罚或变相体罚,因而经常对过错学生进行讽刺和挖苦。从表面上看,语言暴力比体罚显得文明,但它带给学生的伤害绝不会比体罚小,可能还有过之而无不及。体罚伤害的是学生的身体,其痛苦可能是短暂的,但语言暴力的伤害却是持久的,损害学生的自尊和自信,摧残学生的心理健康,严重的还会导致学生心智失常,丧失生活勇气,引发厌学、逃学、违法犯罪甚至自杀等严重恶果。

前面的案例中学生的过激行为就可以说明这一点。 2. 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做学生的朋友。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要相信孩子》一书中说:“儿童的心灵需要极大的关注和爱护”。孩子首先是“人”,不是等待雕琢被动塑造的“物”,是的个体。中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的阶段,不仅在生理上,而且在心理上也发生着很大的变化,尤其是现如今的孩子,生活条件在不断改善,大多比较优越,心理却普遍比较脆弱,逆反心理极强。这就要求老师要用平等的眼光看待学生,把他们当做朋友去交往,真心尊重孩子的人格,不用“好”与“坏”去评价,一张试卷更不能说明多少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与学生建立起融洽的师生关系,达到师生心灵相通,教学相长。

2

3. 要严慈相济。

俗话说“严师出高徒”,任何成功的教育,都是严慈相生、刚柔相济的,缺少任何一方,教育的总方向都必然走向偏斜。常言道“树不修剪不成形,人无管教不成才”。教师要从“严”字入手,用“爱”疏导,但严的前提是尊重学生,爱护学生,严应讲究方法。一次,某教师发现班上有同学扔粉笔头,调查后发现竟然有班干部参与,教师对所有扔粉笔的同学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并征求同学意见怎么处理?大家一致建议一人买一盒粉笔以示警示。事后,同学们心悦诚服,不管是犯错的还是没犯错的同学都受到了教育。由此可见,教育要严而有方。方式方法很重要,其实方式方法中储满似水柔情。

4. 关爱后进生。

作为教师,不仅要爱优等生、中等生,更要爱那些后进生,对那些学习差的、不听话的、好打架的学生更要平等相待,多与他们沟通,就连讲话的方式、态度、语气都要注意。(过去我们把这些人称之为“劣迹生”“差生”“双差生”,现在叫“后进生”或“学困生”,虽是片言之差,却全然隐去了以往的歧视之嫌,也去掉了学生间人为的等级差异,听起来也更有人情味。)

案例:钱梦龙,念小学时就三次留级,大家叫他“留级生”,到五年级时遇上了武钟英老师。武老师对钱梦龙一片爱心,从教查字典开始,引发他的学习兴趣,每讲新课前都让钱梦龙将课文中的生字及注音写在小黑板上,还常常让他在同学面前读自己写的优美句子,并将其优秀作文推荐给报社发表。这样,逐步使钱梦龙增强了学习的信

3

心,到初中他已是一个爱读书好学习的好学生了。1949年初中毕业后他当上了小学教师,因教学水平高,从小学调到初中,然后又调到高中,书越教越好,名气也越来越大,后来成了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教育专家。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教育者只有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建立民主平等的和谐的师生关系,充分尊重学生、相信学生,挖掘学生的潜能,也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者:焦洪梅

工作单位:宁夏石嘴山市第十六中学

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iwanbo.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808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