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实施绿色GDP核算体系的思考
绿色GDP作为新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最重要指标之一,正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在系统阐述绿色GDP内涵的基础上,对资源环境的估价方法进行比较,并提出应将科学性原则、可比性原则、操作性原则、公众参与原则等作为实施绿色GDP核算的基本原则。
关键词:绿色GDP 核算方法 基本原则
随着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深入人心,一个注重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绿色经济理念逐步形成。它以一种新的眼光,对已有的文明与技术重新审视,以不耗竭资源、不造成环境污染、保持生态平衡的方式求得发展。1993年联合国提出的综合环境经济核算(SEEA)体系中核心指标——绿色GDP,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目前,我国正在努力建立一套符合国情的绿色国民经济核算制度,并于2006年首次以的名义公布《中国绿色GDP核算报告2004》。这是我国环境经济核算工作中取得的首次重大突破,具有开创性和标志性意义。但是,当前实行绿色GDP仍存在许多重大难题,完善绿色GDP核算体系的工作任重道远。
绿色GDP的概念内涵及核算体系
绿色GDP是剔除了自然资产损失之后创造的真正国民财富的总量指标。绿色GDP的计算公式为:绿色GDP=GDP-自然资源损耗和环境退化损失-资源、环境恢复费用开支-环境损害预防费用支出-由于非优化利用资源而进行调整计算的部分。
从时间范围看,绿色GDP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它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而不断改变,当前的绿色GDP只能按照当代的“绿色”标准做出界定。因此,绿色GDP就是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在当前的生产力和社会发展水平条件下,扣除了环境成本和资源成本后的GDP总量、速度及其构成。
从国别核算范围的界定来看,在发展中国家或高度依赖自然资源的国家,自然资源耗减的核算应被列为最重要的优先核算地位,其核算范围包括森林资源的减少和消失、地下资产和水资源的过量开采、生物多样性的丧失等等;而发达国家面临的却是越来越尖锐的环境污染和人口拥挤,所以更应当专注环境核算,例如,残余物造成空气、水和土地质量的恶化。
根据《SEEA 2003》的基本思路与框架,绿色GDP核算体系主要由四个步骤组成:第一步,核算以反映为保护资源环境而付出的实际成本:第二步,编制自然资源流量与存量的实物量核算表,对自然资源进行估价并编制货币型账户;第三步,编制残余物或污染物排放量的实物量账户,对所造成的环境损失进行估价;第四步,以前三项核算内容为基础,对传统的经济总量GDP进行调整,即测算出绿色GDP,重新评价经济发展成就。
绿色GDP核算中资源与环境估价方法比较
从绿色GDP的计算公式可以看出,资源环境价格的确定是绿色GDP核算的关键。然而目前世界上还没有统一的方法确定资源和环境的价格,科学确定资源环境的价格尚有技术困难。资源环境的估价方法多种多样,根据不同方法的特点,可以将它们分为以收入损失为基础的估价方法和以成本为基础的估价方法。前者包括环境损害函数法和生产率变动法,后者主要有防护成本法、恢复成本法、影子工程法。在实际中,究竟应该采用哪种估价方法对资源环境成本进行估价,尚未形成一致的意见。
在绿色GDP的核算过程中,一般来说,采用以成本为基础的估价方法,较采用以收入损失为基础的方法更具有合理性。其原因是:以成本为基础的估价比以收益损失为基础的估价更容易。市场上容易确定的是原材料、资本和劳动力的成本,而经济活动的外部不经济性对自然环境和人类健康等造成的收益损害,人们目前尚不完全掌握;以收入损失为基础的估价方法虽然能够估算出环境恶化给人类福利带来的损失,但是这些损失,已经在现行的GDP中体现出来,因而不再需要用估算的环境成本对当前的GDP进行修正;以成本费用为基础的估价方法符合传统国民经济核算的准则与习惯做法,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实施绿色GDP核算体系应遵循的原则
现有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普遍缺乏可比性,而且存在过于复杂,难以操作,通用性差等缺点,这些问题导致了现有绿色核算体系难以在全世界范围内推广应用。本文认为,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推行时没有以严格的、高度概括的原则体系作为核算体系实施的行为准则。因此,本文提出应将科学性原则、可比性原则、操作性原则、公众参与原则等四大原则,作为实行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基本准则。
(一)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是指绿色GDP核算体系要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能客观反映绿色核算的内涵,关系紧密,结构清晰,界定和假设合理,测算方法适用,统计方法规范,确保测算结果真实、客观的反映GDP的“绿色性”。它要求指标在内容
上应当同绿色经济效益的科学概念相一致,要和经济效益的双重属性相一致,而且在表达上要做到科学规范、简明扼要。
(二)可比性原则
可比性原则是指对绿色GDP各要素进行计量后得出的各种变化数值应具有可比性,这样才能保证绿色GDP的实施具有实际意义。由于绿色GDP的发展是一个包含人口、社会、经济、环境和资源要素发展变化的动态过程,为了便于描述和说明问题,选取指标时应选择一个相对基本统一且具有典型性的指标来统一衡量,使得评价结果在时间上和区域上具有可比性。通过时间上和区域上的可比,反映各地区绿色GDP的演进轨迹,以便因地制宜提出对策措施。
(三)操作性原则
操作性原则在绿色GDP的实施中至关重要,它决定着绿色GDP能否持续、有序地落实。操作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在绿色GDP考核指标体系中,尽量采用相对简单的统计和计算方法,易于使用和操作。其次,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通过开展绿色GDP核算试点工作,率先在一些地区试行绿色GDP核算,这样对推行绿色GDP核算更具有现实意义。通过在一些地区开展试点工作,可以检验绿色GDP核算理论的可行性,从而总结经验,修改和完善绿色GDP核算理论框架,为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构建积累人才、资料和经验。
(四)公众参与原则
引入公众参与机制,通过收集与了解公众对经济收入和环境破坏的主观评价,可作为资源环境定价的重要参考。首先,应当通过宣传教育,引导人们了解现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存在的弊端,提高公众对实施环境经济核算必要性的认识。其次,具体到绿色GDP的核算中,也需要公众的参与。相关的专业部门与较的专家机构,在较大的范围内进行公众咨询与调查,最后请公众根据自己的价值判断来进行选择。这样不仅能保证大多数人真实意愿的表达,也有利于绿色GDP核算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以上四大原则是相互联系,缺一不可的。科学性是前提,可比性是目的,操作性是保证,公众参与是反馈。在实践中,只有遵循这四个原则,绿色GDP核算才能得到科学、全面、高效的实施。
结论
本文在对绿色GDP的内涵、资源环境的估价方法及其基本原则进行研究后,得出以下结论:
界定了绿色GDP的范畴,绿色GDP应当与当代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各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比较了资源环境的估价方法,得出以成本为基础的估价方法更具有合理性;建立了一套实施绿色GDP的基本原则,即科学性原则、可比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和公众参与原则相结合。
虽然绿色GDP核算体系较为复杂,实施面临很多困难与问题,但它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与循环经济背景下的国民经济核算的一个重要指标,其核算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全面推行绿色GDP,首先应注意把握绿色GDP的概念,同时谨慎选择资源与环境的估价方法,为绿色GDP理论与方法的应用创造良好的条件。然后再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绿色GDP核算实践工作,逐步积累经验,不断完善绿色GDP核算体系,为经济可持续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李敏翠,侯金柱.绿色GDP研究现状及对策.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5(06)
2.曹俊文.环境与经济综合核算方法研究.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