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玩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第七单元《山坡羊》导学案(教师版)

第七单元《山坡羊》导学案(教师版)

来源:爱玩科技网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初中语文八年级导学案 编写人:陶然 高淑芳 马兰兰 审核:郑文登

30.山坡羊·潼关怀古

【学习目标】

1.能熟练理解和背默诗歌。

2.了解元曲、小令这种艺术形式,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概括诗歌大意。

3.学习并运用借景抒情的方法鉴赏元曲。

【导学方案1】

朗读、背诵古代诗文可以丰富我们的文学积累,请你用心背诵这首小令,并且工整地默写下来。

【自学任务单1】

【导学方案2】

了解作家、作品和写作背景,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把握文章内容和情感。

【自学任务单2】

元曲是继唐诗宋词之后兴起的一种艺术形式,包括 杂剧 和 散曲 两类。散曲包括 小令 和套曲两类。小令是单个的曲子,跟现代的歌词大致相近,是按曲调创作的,每个曲调都有自己的名称。

张养浩(1270年—1329年),汉族,字 希孟 ,号云庄,又称齐东野人,济南(今山东

- 1 -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初中语文八年级导学案 编写人:陶然 高淑芳 马兰兰 审核:郑文登

省济南市)人,元代著名 政治家 , 文学家 。

张养浩为官清廉,爱民如子。天历二年(1329年),因关中旱灾,被任命为陕西行台中丞以赈灾民。他隐居后,决意不再涉仕途,但听说重召他是为了赈济陕西饥民,就不顾年事已高,毅然应命。他命驾西秦过程中,亲睹人民的深重灾难,感慨叹喟,愤愤不平、遂散尽家财,尽心尽力去救灾,终因过分操劳而殉职。他死后,“关中之人,哀之如先父母”(《元史·张养浩传》)。《山坡羊·潼关怀古》便写于应召往关中的途中。

【导学方案3】

诗歌的内容是社会生活的最集中的反映,它以高度凝练的语言,形象地表达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山坡羊·潼关怀古》这首小令既有写景描绘潼关的地势险要,又有怀古叙事让人意踌躇,最后又有抒情表达作者的控诉和同情,所以,学习这首古典诗歌要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赏析。

【自学任务单3】

1.中国古典诗词意蕴丰富,字字珠玑,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峰峦如聚”,群山好像从四面八方聚集而来,一个“聚”字,既写出了潼关被群山包围的险要地势,又赋予了群山生命和意志,它们守卫着潼关。或:“波涛如怒”,波涛汹涌澎湃好像在发怒,一个“怒”字,既写出了黄河的咆哮,又交代了潼关处于黄河之边的险要。

2. “望西都,意踌蹰”,作者为什么“意踌躇”?

因为长安已破败凋敝,破败的长安凝聚着劳动人民大量的血汗。这句话概括了历代帝王盛衰兴亡的沧桑变化。

- 2 -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初中语文八年级导学案 编写人:陶然 高淑芳 马兰兰 审核:郑文登

3.如何理解“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深刻内涵?

这句话表现了一个历史主题: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无论怎样改朝换代,人民群众依旧过着痛苦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对人民苦难的同情,也是对以往历史所做的概括和批判。

【课堂检测题】

1.写潼关的雄伟气势,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写出潼关的险峻的句子是: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 写作者路经潼关时的所见所想的句子是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无论怎样改朝换代,人民依旧过着痛苦的生活的句子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2.《山坡羊·潼关怀古》中,作者是如何揭示主题的?

作者先写潼关地势险要,引出历代战祸,并通过“踌躇”和“伤心”引入自己的感慨——战祸之深重,灾难之大。最后以警句形式一针见血地揭示了历代王朝无论兴亡,最终受苦受难的都是老百姓的残酷现实,表达出对人民苦难的深切同情。

3.简要谈谈《山坡羊·潼关怀古》的艺术特色。

本曲情景交融,情由景生,结构严谨,层次清晰,形象鲜明,立意深远。以动写静,赋予事物波涛汹涌的气势。

- 3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iwanbo.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808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