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使二次根式A.
有意义的x的取值范围是( ) B.
C.x≤3
D.x≤﹣3
2.已知样本数据2,3,5,3,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平均数是4
B.众数是3
C.中位数是5
D.方差是3.2
3.下列各组数据不是勾股数的是( ) A.2,3,4
B.3,4,5
C.5,12,13
D.6,8,10
4.下列各式计算错误的是( ) A.C.
B.D.
5.下列条件中,菱形具有而矩形不具有的是( ) A.对边相等 C.对角线相等
6.下列函数中不经过第四象限的是( ) A.y=﹣x
B.y=2x﹣1
C.y=﹣x﹣1
D.y=x+1
B.对角线互相平分 D.对角线互相垂直
7.校园内有两棵树,相距8米,一棵树高为13米,另一棵树高7米,一只小鸟从一棵树的顶端飞到另一棵树的顶端,小鸟至少要飞( ) A.10米
B.11米
C.12米
D.13米
8.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长分别是5和12,则第三边上的中线长为( ) A.5
B.6
C.6.5
D.12
9.一次函数y1=mx+n与y2=﹣x+a的图象如图所示,则mx+n<﹣x+a的解集为( )
A.x>3
B.x<1
C.x<3
D.0<x<3
10.如图,一次函数y=x+4的图象分别与x轴、y铀交于A,B两点,过原点O作OA1垂直于直线AB交AB于点A1,过点A1作A1B1垂直于x轴交x轴于点B1,过点B1作B1A2
垂直于直线AB交AB于点A2,过点A2作A2B2垂直于x轴交x轴于点B2…,依此规律作下去,则点A5的坐标是( )
A.(﹣
,)
B.(
,)
C.(﹣
,)
D.(﹣,)
二.填空题(共7小题) 11.将二次根式
化为最简二次根式 .
12.一组数据:1、2、4、3、2、4、2、5、6、1,它们的中位数为 .
13.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点(0,﹣2),且函数y的值随自变量x的增大而增大,请写出一个符合条件的一次函数表达式 .
14.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长分别为5和12,则它斜边上的高为 . 15.将直线y=2x﹣4向下平移4个单位后,所得直线的表达式是 .
16.如图,在▱ABCD中,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O,AC⊥CD,OE∥BC交CD于E,若OC=4,CE=3,则BC的长是 .
17.如图,正方形ABCD中,在AD的延长线上取点E,F,使DE=AD,DF=BD,连接BF分别交CD,CE于H,G,下列结论: ①EC=2DG; ②∠GDH=∠GHD; ③S△CDG=S四边形DHGE; ④图中只有8个等腰三角形. 其中正确的有 (填).
三.解答题 18.计算:
×
﹣(1﹣
)2.
19.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E∥CF,且分别交对角线BD于点E,F.求证:AE=CF.
20.小李经营一家水果店,某日到水果批发市场批发一种水果.经了解,一次性批发这种水果不得少于100kg,超过300kg时,所有这种水果的批发单价均为3元/kg.图中折线表示批发单价y(元/kg)与质量x(kg)的函数关系. (1)求图中线段AB所在直线的函数表达式;
(2)小李用800元一次可以批发这种水果的质量是多少?
21.如图,直线l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与y轴交于点A,点B(﹣3,3)也在直线l1上,将点B先向右平移1个单位长度,再向下平移2个单位长度得到点C,点C也在直线l1上. (1)求点C的坐标和直线l1的解析式;
(2)已知直线l2:y=x+b经过点B,与y轴交于点E,求△ABE的面积.
22.观察下列各式及其验算过程:
=2,验证:===2;
=3,验证:===3
(1)按照上述两个等式及其验证过程的基本思路,猜想的变形结果并进行验证.
(2)针对上述各式反映的规律,写出用n(n为大于1的整数)表示的等式并给予验证. 23.我市某中学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演讲比赛活动,九(1)、九(2)班根据初赛成绩各选出5名选手参加复賽,两个班各选出的5名选手的复赛成绩(满分100分)如图所示.根据图中数据解决下列问题:
九(1) 九(2)
平均数 a 85
中位数 85 b
众数 c 100
(1)根据图示求出表中的a,b,c.a= 85 ,b= 80 ,c= 85 . (2)请你帮小明同学分析哪个班级的复赛成绩较好?
24.如图,已知△ABC,直线PQ垂直平分AC,与边AB交于点E,连接CE,过点C作CF∥BA交PQ于点F,连接AF. (1)求证:△AED≌△CFD; (2)求证:四边形AECF是菱形.
(3)若ED=6,AE=10,则菱形AECF的面积是多少?
25.如图,直线y=kx+b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A(4,0)、B(0,4),点P在x轴上运动,连接PB,将△OBP沿直线BP折叠,点O的对应点记为O′. (1)求k、b的值;
(2)若点O′恰好落在直线AB上,求△OBP的面积;
(3)将线段PB绕点P顺时针旋转45°得到线段PC,直线PC与直线AB的交点为Q,在点P的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某一位置,使得△PBQ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019-2020学年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八年级(下)期末数学试卷
参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使二次根式A.
有意义的x的取值范围是( ) B.
C.x≤3
D.x≤﹣3
【分析】根据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可得3x+1≥0,再解即可. 【解答】解:由题意得:3x+1≥0, 解得:x≥﹣, 故选:B.
2.已知样本数据2,3,5,3,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平均数是4
B.众数是3
C.中位数是5
D.方差是3.2
【分析】根据众数、中位数、平均数、方差的定义和计算公式分别进行分析即可. 【解答】解:样本数据2,3,5,3,7中平均数是4,中位数是3,众数是3,方差是S2=[(2﹣4)2+(3﹣4)2+(5﹣4)2+(3﹣4)2+(7﹣4)2]=3.2. 故选:C.
3.下列各组数据不是勾股数的是( ) A.2,3,4
B.3,4,5
C.5,12,13
D.6,8,10
【分析】欲判断是否为勾股数,必须根据勾股数是正整数,同时还需验证两小边的平方和是否等于最长边的平方.
【解答】解:A、12+32≠42 ,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所以不是勾股数,故符合题意; B、32+42=52,能构成直角三角形,所以是勾股数,故不符合题意; C、52+122=132,能构成直角三角形,所以是勾股数,故不符合题意; D、62+82=102,能构成直角三角形,所以是勾股数,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下列各式计算错误的是( ) A.C.
B.D.
【分析】根据合并同类二次根式的法则、二次根式的乘法、平方差公式及二次根式的除法分别计算可得. 【解答】解:A、4B、C、D、
÷
=
×
=
﹣
=3
,此选项计算正确;
,此选项计算正确;
=(
)2﹣(
)2=3﹣2=1,此选项计算错误;
=3,此选项计算正确;
故选:C.
5.下列条件中,菱形具有而矩形不具有的是( ) A.对边相等 C.对角线相等
B.对角线互相平分 D.对角线互相垂直
【分析】根据矩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相等和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垂直、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即可推出答案.
【解答】解:∵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垂直、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矩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相等,
∴菱形具有而矩形不具有的是对角线互相垂直, 故选:D.
6.下列函数中不经过第四象限的是( ) A.y=﹣x
B.y=2x﹣1
C.y=﹣x﹣1
D.y=x+1
【分析】根据一次函数的图象与系数的关系对各选项进行逐一分析即可.
【解答】解:A、函数y=﹣x中的k=﹣1<0,则该函数图象经过二、四象限,故本选项错误;
B、函数y=2x﹣1中的k=2<0,b=﹣1<0则该函数图象经过一、三、四象限,故本选项错误;
C、函数y=﹣x﹣1中的k=﹣1<0,则该函数图象经过二、四象限,故本选项错误; D、函数y=x+1中的k=1>0,b=1>0则该函数图象经过一、二、三象限,即不经过第四象限,故本选项正确; 故选:D.
7.校园内有两棵树,相距8米,一棵树高为13米,另一棵树高7米,一只小鸟从一棵树的顶端飞到另一棵树的顶端,小鸟至少要飞( ) A.10米
B.11米
C.12米
D.13米
【分析】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知:小鸟沿着两棵树的顶端进行直线飞行,所行的路程最短,运用勾股定理可将两点之间的距离求出.
【解答】解:如图所示,AB,CD为树,且AB=13米,CD=7米,BD为两树距离8米, 过C作CE⊥AB于E,
则CE=BD=8米,AE=AB﹣CD=6米, 在直角三角形AEC中, AC=
=10米,
答:小鸟至少要飞10米. 故选:A.
8.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长分别是5和12,则第三边上的中线长为( ) A.5
B.6
C.6.5
D.12
【分析】根据勾股定理列式求出斜边的长度,再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解答即可.
【解答】解:∵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长分别是5和12, ∴斜边=
=13,
∴第三边上的中线长为×13=6.5. 故选:C.
9.一次函数y1=mx+n与y2=﹣x+a的图象如图所示,则mx+n<﹣x+a的解集为( )
A.x>3
B.x<1
C.x<3
D.0<x<3
【分析】结合函数图象,写出直线y1=mx+n在直线y2=﹣x+a的下方所对应的自变量的范围即可.
【解答】解:根据图象得,当x<3时,y1<y2, 所以mx+n<﹣x+a的解集为x<3. 故选:C.
10.如图,一次函数y=x+4的图象分别与x轴、y铀交于A,B两点,过原点O作OA1垂直于直线AB交AB于点A1,过点A1作A1B1垂直于x轴交x轴于点B1,过点B1作B1A2垂直于直线AB交AB于点A2,过点A2作A2B2垂直于x轴交x轴于点B2…,依此规律作下去,则点A5的坐标是( )
A.(﹣
,)
B.(
,)
C.(﹣
,)
D.(﹣,)
【分析】根据一次函数y=x+4的图象分别与x轴、y轴交于A(﹣4,0),B(0,4),可得△AOB是等腰直角三角形,进而得出四边形A1B1OC是正方形,可求出点A1的坐标,进而可以得出四边形A2B2B1D,四边形A3B3B2E也是正方形,求出点A2的坐标,点A3的坐标,根据点A1,点A1,点A3的坐标呈现的规律,可以得出点A5的坐标. 【解答】解:过A1、A2、A3、…分别作A1C⊥BO,A2D⊥A1B1,A3E⊥A2B2,…垂足分别为C、D、E、…,
∵一次函数y=x+4的图象分别与x轴、y轴交于A(﹣4,0),B(0,4), ∴OA=OB=4, ∵OA1⊥AB,
∴∠A1OB=∠OBA=∠OAB=45°, ∴OC=A1C=BC=OB=2, 可得四边形A1B1OC是正方形,
同理可得四边形A2B2B1D,四边形A3B3B2E也是正方形, ∴点A1(﹣2,2),
可求A2D=A2B2=A1B1=1, ∴点A2(﹣2﹣1,1),
同理A3(﹣2﹣1﹣,),即, ……
A5(﹣2﹣1﹣﹣﹣,),即A5(﹣故选:C.
,),
二.填空题(共7小题) 11.将二次根式
化为最简二次根式 5
.
【分析】根据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即可求出答案. 【解答】解:原式=5故答案为:5
,
12.一组数据:1、2、4、3、2、4、2、5、6、1,它们的中位数为 2.5 . 【分析】将数据重新排列,再根据中位数的定义求解可得.
【解答】解:将这组数据重新排列为1、1、2、2、2、3、4、4、5、6, 所以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为故答案为:2.5.
13.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点(0,﹣2),且函数y的值随自变量x的增大而增大,请写出一个符合条件的一次函数表达式 y=x﹣2 .
【分析】∵函数值y随着自变量x的增大而增大,∴x的系数应大于0.可设x的系数为1或其他正数都可,把点的坐标代入求b的值即可.
【解答】解:由题意得x的系数应大于0,可设x的系数为1, 那么此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x+b,
=2.5,
把(0,﹣2)代入得b=﹣2.
∴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x﹣2.(答案不唯一) 故答案为:y=x﹣2.
14.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长分别为5和12,则它斜边上的高为
.
【分析】本题可先用勾股定理求出斜边长,然后再根据直角三角形面积的两种公式求解即可.
【解答】解:由勾股定理可得:斜边长2=52+122, 则斜边长=13,
直角三角形面积S=×5×12=×13×斜边的高, 可得:斜边的高=故答案为:
.
.
15.将直线y=2x﹣4向下平移4个单位后,所得直线的表达式是 y=2x﹣8 . 【分析】直接利用一次函数平移规律,左加右减,上加下减,进而得出答案. 【解答】解:∵将直线y=2x﹣4向下平移4个单位, ∴平移后解析式为:y=2x﹣4﹣4=2x﹣8. 故答案为:y=2x﹣8.
16.如图,在▱ABCD中,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O,AC⊥CD,OE∥BC交CD于E,若OC=4,CE=3,则BC的长是 10 .
【分析】由平行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和BD交于点O,OE∥BC,可得OE是△ACD的中位线,根据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即可求得AD、CD的长.进而解答即可. 【解答】解:∵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OA=OC,AD∥BC, ∵OE∥BC, ∴OE∥AD,
∴OE是△ACD的中位线, ∵CE=3cm,
∴DC=2OE=2×3=6. ∵CO=4, ∴AC=8, ∵AC⊥CD, ∴AD=
∴BC=AD=10, 故答案为:10.
17.如图,正方形ABCD中,在AD的延长线上取点E,F,使DE=AD,DF=BD,连接BF分别交CD,CE于H,G,下列结论: ①EC=2DG; ②∠GDH=∠GHD; ③S△CDG=S四边形DHGE; ④图中只有8个等腰三角形. 其中正确的有 ②③ (填).
=
=10,
【分析】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和已知推出四边形DECB是平行四边形,得到BD=CE,BD∥CE,无法证出G为CE的中点;得到BD∥CE,推出∠DCG=∠BDC=45°,求出∠BGC=∠GBC,得到BC=CG=CD,求出∠CDG=∠DHG即可;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推出△CDG和四边形DHGE的面积相等;可得有9个等腰三角形. 【解答】解:∵正方形ABCD,DE=AD, ∴AD∥BC,DE=BC,∠EDC=90°, ∴四边形DECB是平行四边形, ∴BD=CE,BD∥CE, ∵DE=BC=AD,
∴∠DCE=∠DEC=45°,
要使CE=2DG,只要G为CE的中点即可, 但DE=DC,DF=BD, ∴EF≠BC,
即△EFG和△BCG不全等,
∴G不是CE中点,∴①错误; ∵∠ADB=45°,DF=BD, ∴∠F=∠DBH=∠ADB=22.5°, ∴∠DHG=180°﹣90°﹣22.5°=67.5°, ∵BD∥CE,
∴∠DCG=∠BDC=45°, ∵∠DHG=67.5°,
∴∠HGC=22.5°,∠DEC=45°,
∵∠BGC=180°﹣22.5°﹣135°=22.5°=∠GBC, ∴BC=CG=CD,
∴∠CDG=∠CGD=(180°﹣45°)=67.5°=∠DHG,∴②正确;
∵CG=DE=CD,∠DCE=∠DEC=45,∠HGC=22.5°,∠GDE=90﹣∠CDG=90﹣67.5=22.5°, ∴△DEG≌△CHG,
要使△CDG和四边形DHGE的面积相等,只要△DEG和△CHG的面积相等即可,根据已知条件△DEG≌△CHG, ∴③S△CDG=S四边形DHGE;正确,
等腰三角形有△ABD,△CDB,△BDF,△CDE,△BCG,△DGH,△EGF,△CDG,△DGF;∴④错误; 故答案为:②③. 三.解答题 18.计算:
×
﹣(1﹣
)2.
【考点】79: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 【专题】514:二次根式;66:运算能力.
【分析】根据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和完全平方公式计算. 【解答】解:原式==2=4
﹣4+2﹣4.
﹣(1﹣2
+3)
19.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E∥CF,且分别交对角线BD于点E,F.求证:AE=CF.
【考点】KD: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L5: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专题】555:多边形与平行四边形.
【分析】由AE与CF平行,得到一对内错角相等,可得出领补角相等,由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得到AD与BC平行且相等,利用AAS得到三角形ADE与三角形CBF全等,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即可得证. 【解答】解:∵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 ∴AD∥BC,AD=BC, ∴∠ADE=∠CBF, ∵AE∥CF, ∴∠AEF=∠CFE, ∴∠AED=∠CFB, ∴△ADE≌△CBF, ∴AE=CF.
20.小李经营一家水果店,某日到水果批发市场批发一种水果.经了解,一次性批发这种水果不得少于100kg,超过300kg时,所有这种水果的批发单价均为3元/kg.图中折线表示批发单价y(元/kg)与质量x(kg)的函数关系. (1)求图中线段AB所在直线的函数表达式;
(2)小李用800元一次可以批发这种水果的质量是多少?
【考点】FH:一次函数的应用.
【专题】522:分式方程及应用;533:一次函数及其应用.
【分析】(1)设线段AB所在直线的函数表达式为y=kx+b,运用待定系数法即可求解; (2)设小李共批发水果m吨,则单价为﹣0.01m+6,根据“单价、数量与总价的关系列方程解答即可”.
【解答】解:(1)设线段AB所在直线的函数表达式为y=kx+b,根据题意得
,解得
,
∴线段AB所在直线的函数表达式为y=﹣0.01x+6(100≤x≤300);
(2)设小李共批发水果m千克,则单价为﹣0.01m+6, 根据题意得:﹣0.01m+6=解得m=200或m=400,
经检验,m=200,m=400(不合题意,舍去)都是原方程的根. 答:小李用800元一次可以批发这种水果的质量是200千克.
21.如图,直线l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与y轴交于点A,点B(﹣3,3)也在直线l1上,将点B先向右平移1个单位长度,再向下平移2个单位长度得到点C,点C也在直线l1上. (1)求点C的坐标和直线l1的解析式;
(2)已知直线l2:y=x+b经过点B,与y轴交于点E,求△ABE的面积.
,
【考点】FA: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Q3:坐标与图形变化﹣平移.
【分析】(1)根据平移的法则即可得出点C的坐标,设直线l1的解析式为y=kx+c,根据点B、C的坐标利用待定系数法即可求出直线l1的解析式;
(2)由点B的坐标利用待定系数法即可求出直线l2的解析式,再根据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求出点A、E,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即可求出△ABE的面积. 【解答】解:(1)由平移法则得:C点坐标为(﹣3+1,3﹣2),即(﹣2,1).
设直线l1的解析式为y=kx+c, 则
,解得:
,
∴直线l1的解析式为y=﹣2x﹣3. (2)把B点坐标代入y=x+b得, 3=﹣3+b,解得:b=6, ∴y=x+6. 当x=0时,y=6, ∴点E的坐标为(0,6). 当x=0时,y=﹣3, ∴点A坐标为(0,﹣3), ∴AE=6+3=9,
∴△ABE的面积为×9×|﹣3|=22.观察下列各式及其验算过程:
=2
,验证:
=
=
=2
;
.
=3,验证:===3
(1)按照上述两个等式及其验证过程的基本思路,猜想的变形结果并进行验证.
(2)针对上述各式反映的规律,写出用n(n为大于1的整数)表示的等式并给予验证. 【考点】73:二次根式的性质与化简. 【专题】2A:规律型. 【分析】(1)利用已知,观察
=2
,
=3
,可得
的值;
(2)由(1)根据二次根式的性质可以总结出一般规律; 【解答】解:(1)∵∴验证:
=4
=
=4=
=2=
,, ,正确;
=3
,
(2)由(1)中的规律可知3=22﹣1,8=32﹣1,15=42﹣1,
∴=,
验证:==;正确;
23.我市某中学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演讲比赛活动,九(1)、九(2)班根据初赛成绩各选出5名选手参加复賽,两个班各选出的5名选手的复赛成绩(满分100分)如图所示.根据图中数据解决下列问题:
九(1) 九(2)
平均数 a 85
中位数 85 b
众数 c 100
(1)根据图示求出表中的a,b,c.a= 85 ,b= 80 ,c= 85 . (2)请你帮小明同学分析哪个班级的复赛成绩较好?
【考点】W4:中位数;W5:众数.
【专题】54:统计与概率;65:数据分析观念.
【分析】(1)根据条形统计图中的数据,可以得到a、b、c的值;
(2)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以得到哪个班级的复赛成绩较好,注意本题答案不唯一,只要合理即可. 【解答】解:(1)a=
=85,
九(2)的成绩按照从小到大排列是70,75,80,100,100,故b=80, c=85,
故答案为:85,80,85;
(2)九(1)的成绩较好,理由:两个班的平均数一样,但是九(1)的中位数大于九(2)的中位数,说明九(1)的成绩高于九(2).
24.如图,已知△ABC,直线PQ垂直平分AC,与边AB交于点E,连接CE,过点C作CF∥BA交PQ于点F,连接AF. (1)求证:△AED≌△CFD; (2)求证:四边形AECF是菱形.
(3)若ED=6,AE=10,则菱形AECF的面积是多少?
【考点】KD: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KG: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LA:菱形的判定与性质.
【分析】(1)由PQ为线段AC的垂直平分线得到AE=CE,AD=CD,然后根据CF∥AB得到∠EAC=∠FCA,∠CFD=∠AED,利用ASA证得两三角形全等即可;
(2)根据全等得到AE=CF,然后根据EF为线段AC的垂直平分线,得到EC=EA,FC=FA,从而得到EC=EA=FC=FA,利用四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判定四边形AECF为菱形;
(3)由菱形的性质和勾股定理求出AD,得出AC的长,由菱形的面积公式即可得出结果.
【解答】(1)证明:∵PQ为线段AC的垂直平分线, ,∴AE=CE,AD=CD, ∵CF∥AB,
∴∠EAC=∠FCA,∠CFD=∠AED, 在△AED与△CFD中,∴△AED≌△CFD(AAS); (2)证明:∵△AED≌△CFD,
∴AE=CF,
∵EF为线段AC的垂直平分线, ∴EC=EA,FC=FA, ∴EC=EA=FC=FA, ∴四边形AECF为菱形;
(3)解:∵四边形AECF是菱形, ∴AC⊥EF, ∵ED=6,AE=10, ∴EF=2ED=12,AD=∴AC=2AD=16,
∴菱形AECF的面积=AC•EF=×16×12=96.
25.如图,直线y=kx+b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A(4,0)、B(0,4),点P在x轴上运动,连接PB,将△OBP沿直线BP折叠,点O的对应点记为O′. (1)求k、b的值;
(2)若点O′恰好落在直线AB上,求△OBP的面积;
(3)将线段PB绕点P顺时针旋转45°得到线段PC,直线PC与直线AB的交点为Q,在点P的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某一位置,使得△PBQ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8.
【考点】FI:一次函数综合题. 【专题】16:压轴题.
【分析】(1)用待定系数法直接求出;
(2)分P在x轴的正半轴和负半轴:①当P在x轴的正半轴时,求OP=O'P=AO'=4﹣4,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可得结论;②当P在x轴的负半轴时,同理可得结论; (3)分4种情况:分别以P、B、Q三点所成的角为顶角讨论:
①当BQ=QP时,如图2,P与O重合,②当BP=PQ时,如图3,③当PB=PQ时,如图4,此时Q与C重合④当PB=BQ时,如图5,此时Q与A重合,则P与A关于y轴对称,根据图形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计算对应点P的坐标. 【解答】解:(1)∵点A(4,0)、B(0,4)在直线y=kx+b上, ∴
,
解得:k=﹣1,b=4;
(2)存在两种情况:
①如图1,当P在x轴的正半轴上时,点O′恰好落在直线AB上,则OP=O'P,∠BO'P=∠BOP=90°, ∵OB=OA=4,
∴△AOB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AB=4
,∠OAB=45°,
由折叠得:∠OBP=∠O'BP,BP=BP, ∴△OBP≌△O'BP(AAS), ∴O'B=OB=4, ∴AO'=4
﹣4,
﹣4=OP,
=8
﹣8;
Rt△PO'A中,O'P=AO'=4∴S△BOP=OB•OP=
②如图所示:当P在x轴的负半轴时,
由折叠得:∠PO'B=∠POB=90°,O'B=OB=4, ∵∠BAO=45°,
∴PO'=PO=AO'=4∴S△BOP=OB•OP=
(3)分4种情况:
+4,
=8
+8;
①当BQ=QP时,如图2,P与O重合,此时点P的坐标为(0,0); ②当BP=PQ时,如图3,
∵∠BPC=45°,
∴∠PQB=∠PBQ=22.5°, ∵∠OAB=45°=∠PBQ+∠APB, ∴∠APB=22.5°, ∴∠ABP=∠APB, ∴AP=AB=4∴OP=4+4∴P(4+4
, , ,0);
③当PB=PQ时,如图4,此时Q与C重合,
∵∠BPC=45°,
∴∠PBA=∠PCB=67.5°, △PCA中,∠APC=22.5°, ∴∠APB=45+22.5°=67.5°, ∴∠ABP=∠APB, ∴AB=AP=4∴OP=4∴P(4﹣4
,
﹣4, ,0);
④当PB=BQ时,如图5,此时Q与A重合,则P与A关于y轴对称, ∴此时P(﹣4,0);
综上,点P的坐标是(0,0)或(4+4
,0)或(4﹣4
,0)或(﹣4,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iwanbo.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808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