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玩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h7n9病毒主要在肺组织“繁殖”

h7n9病毒主要在肺组织“繁殖”

来源:爱玩科技网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年 第19卷 第101期

并对切口缝合。术后在病灶处使用冰袋外敷,术后6 h指导患者进行直腿抬高、四头肌收缩训练,术后3 d指导患者四头肌训练、膝关节屈伸训练,术后5 d指导患者负重训练,此训练需要缓慢进行,术后1周指导患者关节屈伸训练;术后2周依据患者实情出院,并对患者进行出院指导。1.3 观察指标。①使用膝关节评分HSS

[1]

21

表现为膝关节僵直、剧痛,严重的情况下会造成患者膝关节出现内翻和外翻[3],晚期将会造成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完全丧失,从而使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下降,故对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恢复是治疗的关键,常规药物在治疗方面虽能缓解疼痛,但对于晚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而言,并不能够使患者膝关节功能得以恢复,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则能够使用人工关节假体将原病患膝关节进行置换,从而使膝关节功能得到有效恢复[4]。

本次研究中,术后6个月患者的HSS评分、VAS评分均优于术前,术前术后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通过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并减轻患者的疼痛感,并且此次手术治疗6个月后,通过回访未发生假体松动、假体脱位、感染的一系列并发症,表明此术具有良好的稳定性。此外,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因产生的创伤比较大,故在术后早期患者可能会感受到明显的疼痛感,而通过对患者实施早期的康复训练也会因疼痛感的存在而使患者对康复训练的依从性降低,因此医护人员应该对患者及时换药,并对患者切口感染进行积极预防,同时给予患者一定的健康教育[5],使其依从性提升,从而有效促进患者膝关节功能的恢复。

综上所述,晚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通过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能够提升治疗后的恢复效果,减轻患者疼痛,值得推广。

对患者的膝关节功

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价,总分共计100分,并评价患者术后6个月的膝关节功能恢复的优良率,优:85以上;良:70-85分;中:60-69分;差:60分以下。②通过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

[2]

患者的疼痛情况,评分为0-10分,0分代表无痛,10

分代表剧痛,分数越高疼痛度越高。③对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并得出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分析。研究使用统计学软件版本为SPSS 20.0,将(±s)代表计量资料,经t检验,将%代表计数资料,经检验,差异明显时,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2.1 术后6个月与治疗前HSS评分及VAS评分对比。如表1所示,术后6个月的HSS评分及VA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术后6个月与治疗前HSS评分及VAS评分对比(±s)

组别

术后6个月(n=42)术前(n=42)

tP

HSS评分88.±6.9342.08±3.7423.4617<0.05

VAS评分2.76±0.587.42±1.2312.8412<0.05

参考文献

[1] 李剑,邢振龙,傅品来,等.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结合中医外洗对

晚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效果及膝关节评分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6,13(8):132-134.

[2] 何涛.老年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100例临床

价值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7,33(19):60-60.

[3] 王丰玉,张珂.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晚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

临床疗效观察[J].双足与保健,2018,27(05):139-140.

[4] 王林鹰.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体会[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2(11):83-84.

[5] 李冬生,李剑锋,张建,等.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重度膝

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观察[J].山东医药,2017, 57(20):80-82.

2.2 术后6个月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6个月通过对42例患者进行回访观察,发现所有患者未出现假体松动、假体脱位、感染,且无其他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0。

2.3 术后6个月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术后6个月对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恢复的优良情况进行评测,其中,优36例,良4例,中2例,差0例。优良率为95.24%。

3 讨论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一般因膝关节软骨病变、骨质增生、关节滑膜病变以及关节周围组织病变等诸多因素所致,临床

H7N9病毒主要在肺组织“繁殖”

国际权威杂志《自然》刊登了我国研究团队对新型H7N9禽流感病毒生物学特点进行系统研究的最新成果。该研究揭示了H7N9病毒较H5N1禽流感病毒更容易感染人但尚未造成有效人际传播的原因,同时提示,人群对新型H7N9病毒可能普遍易感,针对该病毒开展疫苗研究十分必要。新型H7N9禽流感病毒已造成132人感染,其中40人死亡。

此项研究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舒跃龙教授带领的研究团队完成。论文指出,新型H7N9禽流感病毒能识别人体内的α2,3糖苷键连接的唾液酸受体(禽流感病毒通常识别的受体)和α2,6糖苷键连接的唾液酸受体(人流感病毒通常识别的受体),从而导致该病毒较仅能识别前者的H5N1禽流感病毒更容易感染人。

该研究团队发现,新型H7N9禽流感病毒可以在人的气管和肺部组织有效复制,但在肺组织复制效率要远高于气管组织,这有助于解释为何新型H7N9禽流感患者通常会发生重症肺炎。同时,由于该病毒不能很好地在气管组织中复制,了其通过咳嗽和打喷嚏在人群中传播的能力,这可能是目前其不能造成有效人际传播的原因。

该研究团队采集了不同年龄人群及接种季节性流感疫苗的血样,结果显示人群缺乏针对H7N9禽流感病毒抗体,这提示人群对该病毒可能普遍易感。加之目前的季节性流感疫苗也不能预防新型H7N9禽流感病毒,因此针对该病毒开展疫苗研究十分必要。

(信息来源:中国康网)

投稿邮箱:zuixinyixue@126.com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iwanbo.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808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