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法科学教育之比较
---以法国“动手做”和中国的“做中学”
为例
摘要:科技的发展是当今时代发展的主题之一,作为学前阶段的科学教育也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关注与重视。从法国的‚动手做‛和我国‚做中学‛科学教育的比较中可以看出在教育目标、教学方式、教育特点等方面我国和法国存在着诸多差异,同时我国的‚做中学‛科学教育在不断发展的今天,其‚动手操作过程不等同于思维过程、‘做中学’的关键是‘学中思,思中用’、 教师也应‘做中学’‛等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出的先进经验仍具有极大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动手做;做中学;教育目标;教学方式;教育特点
二十一世纪,人类进入了一个以知识主宰世界的时代,拥有更多的知识人才才能在这场无硝烟的战场胜利,许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纷纷提出科教兴国的战略国策,各国也通过教育改革致力于提高受教育者的科学素养,同时也把普及科学文化教育作为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20世纪80年代,幼儿科学教育的概念由西方引入我国,代替了原来的常识教育或自然教育,成为我国幼儿教育改革的热点。作为全民科学素养建设工程的起始阶段,幼儿科学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彰显,其改革和发展也收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与重视。
一、 教育目标的比较
科学教育并非一个全新的教育概念。早在斯宾塞提出“什么知识最有价值”的命题时,科学教育就开始受到教育界和科学界的广泛关注。尤其是历史上的三次科技彻底改变了人类的生存环境,科学是生产力的理念己经深入人心。在法国,18世纪就开始在小学里讲授科学,后来又经历了实物课以及最近的启蒙活动,科学教育在法国从未间断过。所以,法国的科学教育不是出于对美国的模仿,而是一种源远流长的教育传统。
进人21世纪,法国以“动手做”为主题的科学教育正在所有小学、幼儿园蓬蓬勃勃地全面展开。法国的科学教育目标主要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一) 让所有儿童学习科学、接受科学1
法国一些科学家和教育家感到,学校里的科学教育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切实开展。特
1
王晓辉.“动手做”—法国科学教育的新举措[J].全球教育展望,2003(4)
别是有的学校曾经把“科学教育”作为消除文盲的手段,通过一些实验演示,提高儿童的学习兴趣,以便使他们掌握基本的读、写、算常识,而不是通过实际经验学习推理的真正意义的科学教育。而科学常识,不仅教师在课堂中经常作演示和解答,儿童也可以在动物园和植物园或日常生活中接触到。只有经过学生实际的调查和操作,才能使学生自己形成知识,并有助于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动手做”活动的目的就是让儿童在认识周围事物和自然现象的过程中,构建对真实世界的科学知识。1
(二) 让儿童在操作中理解科学
法国科学家强调,科学不仅仅是定理和公式,科学活动还包括多种多样的形式:操作、提问、观察、表达、交流、分析、综合、想象、验证等。如果说,科学的定理和公式对孩子是十分枯燥的,但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可以发现孩子对自然科学有着非凡的接受能力。“动手做”也不需要复杂而昂贵的设备。法国教师经常利用一些日常用品和废旧物资,来进行科学演示与实验。这些实验通常也不需要特别的技术,只要肯于动脑和动手就足够了。“动手做”就是要让儿童在自然和真实现象面前,感到惊异,尝试去做,反复去做,认真观察,大胆假设,小心求证。2
(三) 让儿童在学习科学的过程中学会做人
儿童作来未来的公民,应当学会在良主氛围中生活。“动手做”可以让孩子在认识客观世界的同时,也知道了自己属于世界的一部分,从而学会处理与他人的关系。所以说,学习科学的过程,也是孩子学会民主生活的过程。要让孩子有参与辩论的意识,让他在与别人的观点交锋中形成自己的观点,学习别人的长处,学会尊重他人的意见,学会辨别哪些东西要受到客观现实的,哪些东西符合伦理规范。只有当人们觉得自己的观点被倾听、被注意、被重视,才会树立战胜任何困难的信心。
法国“动手做”其科学教育的目标关注幼儿的主体性,幼儿在学习活动中主动性的发挥,以及幼儿科学文化的形成及培养。那么我国“做中学”科学教育改革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对幼儿科学教育的认识。这种改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 科学教育目标从关注眼前的及时目标到思考孩子的长远发展。 在传统科学教育中,科学知识的记忆是最重要也几乎是唯一的教育目标,课堂教学的重心围绕学生是否掌握某个科学概念和原理进行。只要学生在下课时能够复述老师所讲的内容,这节课就被认为达到了其教学目标。因此,课堂关注的重心孩子是否一丝不苟
1
王晓辉.“动手做”—法国科学教育的新举措[J].全球教育展望,2003(4)
的听讲,是否能够一字不漏的背诵所学习的科学知识。“做中学”
科学教育则关注基础性的科学知识体系的建构,强调每一个科学原理在整个科学体系中的位置。“做中学”还特别关注幼儿科学态度、语言表达及合作能力的培养,以为其终身学习奠定基础。从关注孩子在课堂中习得了什么科学知识转向强调幼儿在课堂中的学习过程及在这个过程中建构知识体系。
(二)价值取向:重视有结果的过程
传统科学教育主要以概念、原理等科学知识的获得作为教育的目的,其取向为知识取向或者说结果取向。而“做中学”科学教育强调所有儿童亲历自然奥秘的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显然强调了过程取向。1
相对于传统科学教育,“做中学”显然更关注幼儿的探究过程,但它决不是为过程而过程。“做中学”非常强调儿童在活动过程中系统科学知识体系的建构,这种通过自己建构而获得的知识,正是“做中学”项目要追求的结果,所以它也注重结果。由此可知,和传统科学教育不同的是,“做中学”重视有结果的过程。这包含两层意思,第一、“做中学”重视活动过程,强调每个孩子都亲历科学探究;第二,“做中学”并非为了过程而过程,而是非常强调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自己科学知识体系的建构。
二、 教学方式的比较
法国教育家教普遍认为教育的重大作用是使人类几千年积累的知识浓缩起来,在较短的时间里传授给新一代。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完全放弃人类在创造知识的长期过程中所进行探索的方法。“动手做”就是要让儿童在自然和真实现象面前,感到惊异,尝试去做,反复去做,认真观察,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同时,他们认为科学不仅仅是定理和公式,科学活动还包括多种多样的形式:操作、提问、观察、表达、交流、分析、综合、想象、验证等。“动手做”也不需要复杂而昂贵的设备。法国教师经常利用一些日常用品和废旧物资,来进行科学演示与实验。这些实验通常也不需要特别的技术,只要肯于动脑和动手就足够了。
法国教育家认为科学教育的目的是构建真理,科学教育应当使儿童面对真实,与真实接触,向真实发问。科学教育使儿童接触自然和科技世界成为可能,科学教育可以让儿童与物质、自然和客观现象相碰撞,让儿童向其发问,对其探索,在不断提问与探索的互
1
钟晓舒.“做中学”与中国当代幼儿科学教育变革[D].上海:复旦大学,2012
动过程中形成逻辑思维能力,形成认识事物的能力。首先要让儿童对客观事物进行积极的观察,引起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其次,要求儿童对观察到的事物进行初步的描绘,提出问题;最后对实验结果进行归纳推理,得出结论,获得对世界的客观认识。
当然,科学教育,或者说“动手做”,都不能等同于游戏。一个法国儿童这样说过,学习科学,就像做游戏,但却是一种很难做的游戏。对于一个只有战胜困难才能获胜的游戏,需要全神贯注和集中精力。在“动手做”的过程中,儿童们会逐渐地提出这样问题:为什么植物要这样生长?它们也吃东西吗?怎么吃呢?植物与动物有什么不同?动物与人类有什么不同?
回答这些问题并非轻而易举。提出间题之后,往往需要再观察,在观察中提问,在提问中观察。在这里,教师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他引导着儿童在正确的道路上探索。教师的提示可能是简洁的:看一看下面有什么变化?你看这是什么?你想会怎么样?教师也可以对儿童进行指导:再看一看,再做一次。例如,引导儿童观察物体在水上的飘浮:球状的橡皮泥下沉,扁平的就飘浮;塑料的物体,无论什么形状都不沉人水中。正是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儿童逐步学会观察,学会正确的观察,学会提出问题,学会寻找答案。惊异、发间、探索、实验、归纳、推理、重复、证明等等,这就是科学实践的过程,这也是科学教育应当经历的过程。只有经过这样适当的过程,学生才可能真正掌握科学的知识,掌握科学的方法,获得科学的能力。
法国“动手做”在教学过程中不仅重视学生主动性的发挥、注重幼儿自主建构能力的培养,同时也着重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指导作用。中国“做中学”教学方式如下:
在对课堂教学的理解方面,“做中学”最大的影响是使得探究式科学教育深入人心。探究式科学教育是指在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学习环境中,儿童亲历科学探究的学习过程。探究式科学教育通常有下面几个教学环节:提出问题一一猜想预测一一动手实验一一记录信息一一解释讨论——表达交流。提出问题即根据实际情景、观察到的现象和可以获得的信息,从幼儿已有的经验、对问题的了解和己具有的科学概念出发,提出问题。猜想预测则是在提出问题后对问题的解答进行推测,然后为证实推测自己或在老师的帮助下设计实验或进行观察。通过实验收集和整理数据,得出结论并向同伴解释,倾听其他人的研究结论继而在该次活动成果上提出新的问题。
“做中学”采用探究式教学法开展科学教育活动,在幼儿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法两个方面与传统科学教育的差异比较显著。传统的科学教育通常采用演绎式教学法,
一般由教师出示物品、演示实验或者直接讲授的方法介绍某个科学概念或原理,学生主要是通过观察或模仿老师的实验来记忆该科学概念或原理。而“做中学”采用的是归纳式教学法,主张学生通过自己主动的实验探究,在教师的支持和引导下建构对科学概念和原理的理解。首先,教师的指导语言必须科学;其次,教师的指导要恰到好处,不能太前也不能太后,这就要求老师要把握幼儿的发展水平,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来指导幼儿的学习;再次,“做中学”强调面向每一个儿童,尊重儿童间的个性差异,这就要求教师要对每一个孩子都有足够的了解并对不同的孩子提供不同的指导和要求。
三、 教育特点的比较
法国“动手做”具有如下特点:
(一) 科学家的广泛参与、积极磋商1
法国科学教育最鲜明的特点就是大量的、一流的科学家的积极参与,这给教育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科学家还参加教师的培训工作,营造了科学家—教师对话互动的新环境。“掌握了具体的学科知识、教育学知识和科学知识,对一个科学教育工作者而言,仍然是不够的。他们还必须具备后现代化的批判、发展的意识以及应对挑战的能力。”科学家以其独特的视角审视教育,为广大的一线教师提供智力支持。
另外,科学家走进课堂,来到孩子们的身边,与他们一起进行观察、试验、思考、探究,寻求科学真理。这也是法国科学家最难能可贵的品质。他们并非总是高高地站在科学的殿堂之上,而且微笑着坐在孩子们中间,与之进行平等地对话、交流,点启孩子们观察世界、探索奥秘的心灵火花。
(二)科学知识与科学道德相辅相成
“动手做”更突出了科学道德、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的养成,为儿童构建一种科学文化,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科学,认识世界。“动手做”计划鼓励学生在学习中提出问题、大胆假设、试验求证。例如在水的沸点的教学中,老师不是轻易地告诉学生现成的答案,而是让他们在“做”的过程中得到结论。孩子们被分成小组,彼此合作,共同努力。在此过程中,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又培养了他们合作、团结的精神。如果有人提出油的沸点的问题,这就又激励孩子们多元的思考能力。法国科学教育在探索的过程中,无疑贯穿了科学知识和科学道德相映成趣的科学文化。
(二) 建立专门的网站
1
皮凤英.“动手做”——法国科学教育计划[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2(4)
1998年4月,用于促进和辅助开发“动手做”项目的网站“La Mein a La Pate”成立。根据LAN沙田十条原则中的一条,教师可以从因特网
(http://www.inrap.fr/lumap/)下载可直接使用的相关资料,并可以与同行、科学家或热心人士进行交流、对话,共同探讨。LAMAP充分利用了现代网络技术,这本身就是一种科学的教育。
中国“做中学”科学教育具有如下特点:
(一) 面向全体儿童的教育理念
“做中学”特别强调面向每一个儿童,不追求科学精英的培养和选拔,而着眼于未来全民科学素养的提高,一全体儿童基本科学素养的培养为首要原则。
我国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实验稿)》认为,科学素养主要包括科学探究(过程、方法 与能力),科学知识与技能,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以及对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的理解。从静态看,有作为科学研究结果的科学知识及其体系;从动态看,有在科学研究过程中体现出来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良好的科学素养必须是具有良好的科学精神和态度,能够争取认识科学的价值,掌握科学的基本还是和技能,具有队科学的兴趣和科学思维,了解和应用科学方法等。因此,我国的科学教育应该做到:一是要面向全体儿童,是他们能够接受基本的科学素养教育;二是坚持全面的科学教育,是儿童在科学知识和技能、科学精神和态度、科学兴趣和思维、科学方法和能力等方面得到全面的教育。
(二) 科学探究的教育理念
“做中学”特别强调儿童的科学探究,即儿童通过亲身经历探究以获得知识,体验科学过程,领悟科学思想观念,学习科学方法。“做中学”科学教育就是为儿童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的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
在“做中学”科学教育中,儿童通过科学探究活动,队科学探究的手段、使用证据的规则、形成问题的方式、提出解释的方法等一系列问题有了亲身的体验,而不仅仅是获得了关于这些问题的标准答案。“做中学”科学教育改革,特点强调探究学习的独特地位,对克服长期以来我国科学教育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重简介传授、轻亲身体验获得的倾向具有借鉴意义。
(三) 以改变学习方式为根本点的教育理念
“做中学”科学教育几乎是一个一变革科学教育为切入点,进而改变学习观念、学
习方式和教育观念、教育方式的改革计划,它主张让所有的儿童铜鼓亲身经历体验探究过程,建构基础性科学知识,获得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为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为将来成为良好的科学素养的未来公民打下必要的基础。1
“做中学”科学教育主要采取科学探究、动手学习、讨论、烦死、表达、交流、多种感官通道学习以及生生交互式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做中学”提倡为儿童创设自然情景,鼓励儿童在自然情景和日常生活中寻找问题,其核心是让儿童充分体验科学探究、科学发现的过程——提出问题、猜想预测、动手操作、记录信息、解释讨论、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发展儿童探究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结论
法国“动手做” 让所有儿童学习科学、接受科学的基础上让儿童在操作中理解科学,在学习科学的过程中学会做人。从18世纪就开始在小学里讲授科学,后来又经历了实物课以及最近的启蒙活动,科学教育在法国从未间断过,可以说法国的科学教育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改革,不断前进的过程。中国的“做中学”正是在法国相对成熟的科学教育基础之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有选择地进行针对性的借鉴。在我国科学教育发展的过程中,也经历着不成熟到逐渐走向成熟,今天我们的科学教育重视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科学学习习惯,甚至培养幼儿良好的科学素养,能够致力于儿童的全面发展,同时也更强调在科学教育的过程中,教师有针对性的、有效的、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特点的“支架式”教学与指导。相比“动手做”我国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动手操作过程不等同于思维过程2
“做中学”强调儿童对材料的动手操作。《刚要》中多处强调,教学内容应该选自儿童身边常见的问题和现象或者儿童生活中熟悉的科技成果,以利于儿童真正理解和内化科学知识并将科学知识真正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做中学”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形式,不仅包括儿童的动手活动过程,还包括儿童的动脑思维过程。真正的科学探究颖追求的是深层次的思维,因此,在儿童动手操作,探究之前应首先引导儿童经历一个动脑思考、设计的过程,在儿童动手活动过程之中还应不断地引导儿童进行分析、解释,训练儿童的思维能力。
1
焦 雨.何谓特色[J].学前教育,2006,(3):3
王晓辉.“动手做”—法国科学教育的新举措[J].全球教育展望,2003(4)
2
(二) “做中学”的关键是“学中思,思中用”
杜威的“做中学”提倡一切让儿童动手,让儿童与事物发生直接互动,这样他们才能真正认识事物的性质,他把教育看成是经验的改造和重新组织。“做中学”要关注的就是儿童在生活中感兴趣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并将他们作为科学教育内容的重要来源。如“水怎样变成冰的”、“风从哪里来”、“声音的变化”、“地球与生命”。在选择实验材料方面也尽量选取儿童生活中易获得的、有教育价值的、可再生利用的环保物品,如废纸盒、飞海绵、饮料瓶、吹风机、沙、种子、水等都是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捂脸是选题方面还是实验操作材料方面都能行本体教育和儿童发展现状出发,积极开展“做中学”活动。让儿童在“学中思,思中用”的过程中完成概念的形成和转化。1
(三) 教师也应“做中学”
在“做中学”的活动中,教师的角色关键和角色行为发生很大的变化,他们是儿童科学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合作者。教师不在简单地向儿童灌输和传递科学知识,给儿童一个现成的答案,而要引导儿童主动探索周围的世界,寻找各种答案。教师根据儿童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能力水平提出问题,并设计科学活动的主题,为儿童的实验探究提供充分、必备的实验材料。同事,在科学活动过程中激发儿童的求知欲,引起儿童自己提出问题,进行猜想和假设。然后引导儿童设计相应的实验程序,并亲自动手操作,验证自己的假设。
在“做中学”时间过程中,教师也同样经历了一个“做中学”的过程,他们需要不断地调动自己的现有经验,铜鼓哦烦死和构想、实践与尝试,是实践策略和理论水平不断上升,逐步开发出适合儿童的科学活动。
参考文献:
[1] 王晓辉.“动手做”—法国科学教育的新举措[J].全球教育展望,2003(4) [2] 钟晓舒.“做中学”与中国当代幼儿科学教育变革[D].上海:复旦大学,2012 [3] 皮凤英.“动手做”——法国科学教育计划[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2(4) [4] 焦 雨.何谓特色[J].学前教育,2006,(3):3
[5] 刘复兴.中小学创办特色学校的策略与选择[J].当代教育科学,2003,(7)
1
刘复兴.中小学创办特色学校的策略与选择[J].当代教育科学,20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