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小学生良好学习方法的形成
作者:雷启海
来源:《读写算·教研版》2013年第11期
摘 要:小学生学习方法不当的原因有:情绪困扰;没有正确安排复习的时间和次数;缺乏毅力,不能坚持。教育技巧有:课前预习;上课时认真听讲;主动地完成作业;及时复习,间隔复习;考试时要仔细审题,认真答题;家长走进校园,了解教学思想和教学计划。 关键词:学习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1-035-01
学习方法是促进有效学习的一些手段、措施,是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使学生学会学习的前提条件。在小学阶段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节省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还有利于自学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终身受益。 一、小学生学习方法不当的原因 1、情绪困扰。
我们知道,愉悦的情绪能提高学习效率,如果师生关系不和谐,亲子关系不融洽,父母关系紧张,都会给学生造成情绪困扰,使他们产生委屈、焦虑、烦恼、易怒等不良情绪,受这些不良情绪影响,这些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时的灵活性下降,甚至注意力和记忆力也受到干扰,从而学习效率下降。
2、缺乏毅力,不能坚持。
由于掌握学习方法、形成好的习惯需要坚持三个月以上甚至一年的时间,而儿童的思想容易受同伴的影响,易变,易反复,因此许多儿童在掌握学习方法时不能持之以恒。 3、没有正确安排复习的时间和次数。
要是等到学习过后—个月或者更长的时间才去复习,学过的知识的遗忘量就大,要花大量时间才能重新记住。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制作的遗忘曲线告诉我们: 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过程最初进展得很快,以后逐渐缓慢。因此即使上课听懂了,如果不重视复习,到考试的时候也忘得差不多了。另外,还必须遵守“间隔复习”的原则。一般说来,刚学过的新知识应该多复习,每次复习所用的时间应长些,而间隔的时间要短些;随着记忆巩固程度的提高,每次复习的时间可以短些,而间隔的时间可以长些。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有关研究表明,对教材中知识的掌握与复习的次数密切相关。一般说来,复习次数越多,识记和保持的效果越好;反之,则遗忘发生越快。据此,心理学家肯定了“过瘦学习”的必要性。
二、教育技巧 1、课前预习。
预习的方法是对第二天要讲授的内容认真阅读,仔细思考。小学生的思维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缺乏分析能力.大部分小学生不能自发地总结一些有效的学习方法,因此,需要家长和老师的引导和教授。把新的知识和以往学过的知识联系起来,发现新问题、思考怎样解决问题,把自己理解不了的问题带到课堂,从而明确听课的重点、难点和疑点。比如,家长可以引导孩子预习第二天要讲的内容,并给他提出几个小问题。如果孩子有不理解的地方,让他自己思考,第二天上课时多留心,而不要马上给他讲解,这样就克服了课堂学习过程中的被动性和盲目性,提高主动性和自觉性。家长可为孩子设定一定的题目,让孩子带着问题预习,并且提醒孩子把难点标出来。 2、上课时认真听讲。
听讲时积极主动地思考,对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敢于请教老师。对老师强调的地方或者自己薄弱的知识点作出标记,课后对这些知识点重点复习。 3、主动地完成作业。
做作业之前,先复习相关的知识。做作业时要先看清题目,分析解题方法之后再动手答题。书写工整,在正确的基础上追求速度,不能一味求快而降低正确率。做完之后,主动细致地检查一遍,对答错的题目予以纠正并分析答错的原因。 4、及时复习,间隔复习。
复习要及时,持之以恒,要赶在遗忘之前复习。每天晚上对当天学习的内容进行全面的复习,确认掌握。每单元学完之后要全面复习,找出难点和掌握得不够牢固的地方,辅之以重点练习。比如,每天放学回到家后,让孩子吃些水果点心、简单擦洗之后,和孩子谈谈当天学习的知识,让他讲讲都学了些什么,也就是让孩子使用回忆的方法,将当天所学的内容及时复习一遍。如果孩子有想不起来的地方,在结束后提醒他去看课本。 5、考试时要仔细审题,认真答题。
做题时要掌握先易后难的规律,合理安排考试时间,不要在难题上费时太多。做完以后不要急着交卷,更先检查一遍,看看有没有错误或者遗漏的地方。考试过后,思考出错的原因,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补习相应的知识。预习、上课、作业、复习、考试这五个环节构成学校学习的完整过程。如果有一个环节做不好就会影响整体学习效果。
比如:课堂上不能专心听讲,课后又不能及时复习,不会的知识越积越多,接下去学习的难度就不断增加,即使付出很大的努力也难以取理想的效果。反之.如果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并能持之以恒,就会学得轻松、快乐,成绩也令人满意。当然,每门课程的学习方法不尽相同;每个孩子应根据自己的特点,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6、家长走进校园,了解教学思想和教学计划。
新课程的要求与以往熟悉的小学课本有较大的区别,孩子面对的教学方式也有很大变化,父母不能仅凭自己上学时的方法来辅导孩子。在与老师交往时,坦诚地告诉老师孩子的优点,这样利于老师形成对孩子的积极期待。在与孩子的交流中流露出对集体活动的关心,也可以让孩子体会到父母并不仅仅关心他的学习,对他的其它活动也很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