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形成因素及培养策略
作者:徐洪涛 张丽丽
来源:《新校园(下)》2015年第07期
摘 要:对于学生来说,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学习习惯逐渐形成稳定的学习行为,可以让学生在学习和以后的生活中能够受益,防止不良的学习习惯影响以后的发展。学生6岁到12岁是行为发展的关键期,在这段时间以后很多习惯就会养成,要想加入更多的习惯或者改正习惯就会非常难了,所以小学生的学习习惯有很多不稳定性,并且受到了外界因素的影响。因此,教师的有效引导是小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 关键词:小学生;学习习惯;形成因素;培养策略
学习习惯是在后天的反复练习中培养出来的,了解学习习惯的基本特征,才能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习惯具有后天性:是通过后天的练习而得的行为,并不是天生的;学习习惯具有活动性:要想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必须在有良好的习惯的基础上进行反复的练习;学习习惯具有情境性:当某种学习习惯养成后,进入这样的情境下,学生就会很自然地显现出来,如果没有这样的习惯,学生就会出现不适应的情绪;学习习惯具有自动化:自动化就是学习习惯养成后一个很明显的特征,其不需要学生来用主观意识控制,自然而然地就会体现出来。
一、影响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因素
1.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稳定性、系统性和自觉性
对小学生的教学,往往要根据预习、听课、复习、作业这样的顺序进行,且这样的过程缺一不可。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性格特点决定着他们不能够静下心来好好地学习,教师对小学生的学习习惯要不断地指导,要锻炼学生的坚持能力和毅力。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因为年龄比较小,所以自制力比较差,上课时经常受到外来各种因素的影响而不能好好地听课,回家又没有认真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很少有学生会复习已经学习的知识点,因此没有很好地把握知识点,对课堂上教师讲解的知识和难点不能很好地消化。这样会给学生以后学习带来很大问题,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及时改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小学生在学习计划上缺乏持久性、自觉性和目的性
学生在学习中由于自身的自制力和学习动力都受到一定的牵制和影响,外界的诱惑对于小学生来说还是比较大的,所以大多数学生都不能按照开学时制定的学习计划来完成学习。 二、培养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对策 1.把握学习习惯培养的主要原则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1)兴趣培养。学习习惯的培养要把培养学生的兴趣放在首位,只有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才能让学生投身到学习中,再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就比较容易。所以,要把握学生的年龄和性格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把要学习的知识穿插在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游戏、活动中,让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兴趣。
(2)整体性培养。在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同时也要培养他们的生活习惯,没有好的生活习惯,在学习中就很难养成认真学习的良好习惯,所以要把学习习惯的培养与生活习惯的培养联系在一块,做到共同进步。
(3)渐进培养。学习习惯的养成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对学生的不良习惯要及时发现、纠正,但是也不能要求学生一下子改正,要有一个反复练习的过程。在这段时间内,教师一定要表现出良好的耐心和恒心,不要给学生太大的压力。
(4)活动性培养。学习习惯需要在实践活动中不断培养,教师要在课外与家长一同进行培养,通过一些活动来引导学生养成好的习惯。 2.自觉遵守课堂纪律、专心听讲、积极思考的习惯
学习习惯养成的最好的地点就是课堂。小学生的思维没有很强的逻辑性,他们的理解能力比较弱,对于书本上的知识有很多都不理解。教师要让学生在上课之前先了解将要学习的知识,把不明白的地方做好标记,这样在上课的时候就能根据问题进行提问,在教师讲到有疑问的地方时就能着重记忆,提高学习能力。只有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才能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3.归纳总结的习惯
小学生的思维还有一个特点是与感性经验相联系,并且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现在的课程知识的总体是系统的,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局部的知识入手,在最后的时候做好整合,这样对于学生来说总结归纳就变得尤为重要。只有总结,才能将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才能让学生全面认识到学习成果,让学习发生质的变化。
总之,学习习惯对小学生来说非常重要,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乃至生活上取得成功。 参考文献:
[1]彭聃龄.普通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2]梁宇,袁俊.浅谈新课程下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J].大众科技,2010(1).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