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玩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水漫金山与传说的合成(下)——白蛇传说与金山寺的缘分

水漫金山与传说的合成(下)——白蛇传说与金山寺的缘分

来源:爱玩科技网
一 水漫金山与传说的合成(下) ——白蛇传说与金山寺的缘分 肖 波 尚永亮 三、水漫金山 法海的出现,是为了制服白蛇,平息世俗内心的恐慌与不安。毕 竟,一条蛇化作女人,与一个正常的世俗男子结为夫妻,很难被世人接 受,起码会有“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隐忧。 虽然民间有伏羲、女娲人首蛇身交尾图,但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人 对蛇是心存恐惧和戒备的,因为蛇具有攻击性,会伤害人畜。一个人 若能斩杀大蛇,会让其他人肃然起敬,被认为具有超常的能力。刘邦 斩白蛇而,人皆传为有天子气;周处人河斩蛟,得到乡邻的谅解与 尊重,称其浪子回头金不换。 在唐宋传奇中,出现了几则蛇化作美女的故事,都是以引诱、残害 青年男子为目的。比如唐代《博异志》记载:陇西盐铁史李逊之子李 黄,遇到一位绝色白衣女子,买下她做了外室,住了三日后回家,便觉 头重脚轻,一病不起,最后全身“空注水而已,唯有头存”。找到白衣女 子住处,乃是一座空园,“彼处人云,往日有巨白蛇在树下,便无别物”。 同是元和年间,凤翔节度使李听之子李瑁,外出遇到一位白衣女郎,美 如天仙,乃与女交欢。回家后,“便觉脑疼,斯须益甚。至辰巳间,脑裂 而卒”。家人找到女郎处,“但见枯槐树中有大蛇盘曲之迹,乃伐其树, 发掘,已失大蛇,但见小蛇数条,尽白。皆杀之而归”。李黄、李瑁皆为 官宦之子,本来前程远大,可惜被白蛇化成的美女所惑而命丧黄泉,死 状甚惨。白蛇之行径,可怖而且可恶。男子之被惑,是出于对美色的 贪恋,是自愿上钩,享受欢娱后身患绝症而亡,他们无法识破,也无法 救治。其家人也仅仅只能发现白蛇踪迹、事后得知事情原委。 上述故事,男子被蒙在鼓里,并不知道所交的美女是白蛇。如果 当事的男子知道交欢的女子不是人,而是蛇,会有什么反应?南宋洪 迈记载了另一类故事:丹阳城外孙知县娶了个美貌妻子,“容仪意态, 全如画中人”。她喜穿白衣,且有一忌:洗澡时不许任何人看见。十年 后的一天,孙知县喝醉了酒,偷看妻子洗澡,发现浴盆里是一条白色大 蟒蛇,吓得要命。孙妻恢复人形后,婉言相劝,夫妻虽和好,然而孙知 县还是怏怏成疾,不到一年就去世了。这事据说不是空穴来风的:“张 思顺监镇江江口镇,府命摄邑事,实闻之。”(《夷坚支志戊》卷二《孙知 县妻》)故事中的白蛇仍是美丽异常,而且毫无害人之心,可是其夫虽 与之相处十年,一旦知道,还是无法接受。人蛇之间长相厮守似 乎是不可能的,哪怕没有外来力量的干涉。还有一点,这个故事发生 在镇江,孙知县是镇江丹阳人。 男子一旦遇上蛇女,就交上了倒霉的华盖运么?不是被害而亡, 就是郁郁而终?难道悲剧不可避免吗?男人面对美女的诱惑没有抵 抗力,对受惑而患的疾病没有愈合力,对见到现出原形的白蛇所受的 惊吓没有承受力,他无法制止悲剧的发展。白蛇要么是悲剧的制造 者,要么无心害人却无力安抚男人惊吓后的心灵创伤。 那么,若要制止悲剧,必须依靠第三种力量。这种力量,要做到点 化男子、制服蛇女。《西湖三塔记》便提供了这样的思路。南宋岳飞麾 下奚统制之子奚宣赞,清明时节到西湖游玩,领回迷路女孩卯奴。后 有婆婆来访,邀奚宣赞到家,一白衣美女陪饮,杀掉旧相好,与奚同住 半月。后欲杀奚,得卯奴相救,举家搬迁以避祸。一年后又被婆婆掳 去,与白衣美女做夫妻,半月后又遭杀身之厄,再得卯奴相救。此时, 奚的叔叔自龙虎山学道归来,念咒烧符,婆婆、白衣妇人、卯奴现出原 形,分别为獭、白蛇、乌鸦。奚真人造塔以镇之。这里,白蛇化为妇人, 美貌、诱人、狠毒,还有两个同伙。面对他们,奚宣赞无力抵抗,只能束 r-o N 正 第 期 ^ 总 第 一 o) ∞ 期 一 羹故事避免以悲剧收场。奚真人便是制止悲剧的第三种力量。 芷 一 手就范,最终制服白蛇一伙的,是学得道术的奚真人。道人精通法术, 以超人的力量降妖除魔,保住了奚宣赞等世俗之人的平安,也使这个 第 .在中国人的观念中,能够用超人的本领降伏妖魔的,除了道士,还 有和尚,灵坦、裴头陀便是例证。法海在小说戏曲中的出现,将降妖的 过程演绎得Et渐清晰动人、一波三折、惊心动魄。高僧与蛇女的争斗 之地,集中在镇江金山寺。 △ 期 ^ 总 第 一 D) 0.3 期 V 在《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中,许宣到金山寺烧香,白娘子和小青驾 小船来接: 许宣却欲上船,只听得有人在背后喝道:“业畜在此做什么?” 许宣回头看时,人说道:“法海禅师来了!”禅师道:“业畜,敢再来 无礼,残害生灵!老僧特为你来。”白娘子见了和尚,摇开船,和青 青把船一翻,两个都翻下水底去了。许宣回身看着和尚便拜:“告 尊师,救弟子一条草命!”(冯梦龙《警世通言》) 法海一声大喝,便吓跑了白娘子和小青,双方还没正面交手,就已分胜 负。法海的功力远胜于青、白二蛇,不需出手,威慑力便显现出来。白 娘子虽可化作人形,虽预知许宣去金山寺会有劫难,虽可驾船乘风破 浪,却敌不过法海当空一喝,更不敢近前与之相斗,只能落荒而逃,离 开金山。而白娘子的丈夫许宣,没有任何阻止法海的表现,也没有关 切妻子的行为,他似乎很木然,但片刻之后,却迅速而果断地投靠了法 海。许宣内心是矛盾的,他喜欢白娘子,一位美貌、贤淑的妻子;他又 非常地不安和恐惧,白娘子毕竟不是正常的人,她是蛇,会现出可怖的 原形。当遇到能力超凡、足以制住白娘子的力量时,许宣似乎找到了 内心的依靠,他的恐惧感得到了安抚,很自然地站到了法海一边。法 海是一位高僧,他有非凡的眼力,虽未谋面,却看出许宣有困厄;他有 非凡的法力,不施拳脚,即令青、白二蛇闻声而逃。他与白蛇无冤无 仇,为何要主动介入她与许宣的家事呢?大约是为了弘扬佛法、普度 众生吧,或者是继承了金山寺高僧驱蟒安民的传统,还有,他看穿了许 宣的心理需求。许宣慷慨布施上好的降香,七月七Et不顾妻子的劝阻 而执意到金山寺烧香,说明他是诚心向佛,或有求于佛的。可怜的白 娘子,对许宣从无坏心,却拴不住丈夫,又斗不过法海,更眼睁睁地看 着许宣投靠法海,其心之苦,无以形容,其情之怨,或可想象。 白娘子毕竟累得许宣两次遭受牢狱之灾,并无意中现原形使许宣 遭受惊吓。她虽然没有害人的动机,却在客观上暴露出不同于俗人的 一N 笠 第 期 ^ 面,有妖戾之气,难以被世俗理解和接受。这是许宣软弱动摇、法海 总 刚强坚定而又被正面认可的根本原因和社会基础。《镇妖七层建宝 塔》沿袭了这一思路,并且开宗明义直指白娘子为“妖”。水斗一节与 冯梦龙本大致相似。“白娘子早远远叫道:‘丈夫风大,我特来接你,可 速速上船来。’许宣见了,一时没主意,正要下船。不料大和尚在后看 得分明,大喝一声道:‘孽畜!你到此做甚么?’正要举禅杖打去,只见 白娘子与小青连船都翻下水底去了。”(陈树基辑《西湖拾遗》)许宣依 然犹豫不定。法海正气凛然,除了大喝之外,他还准备举起禅杖。白 蛇则更加狼狈,不仅落水逃走,连船都翻了。这一场争斗,依然没有正 面交锋,但细节略多一点,有了禅杖、翻船等细微描写。 文人笔记小说多有教化之意,题名“警世”、“醒世”即体现启发世 人、警示凡夫俗子的宗旨,重在以故事明道理,对故事内容只求清晰明 了,许多细节也就一笔带过。比如水斗一场,寥寥数语,表明妖魔不堪 一击,突出的是佛法的威力。对普通民众来说,其关注点更多地集中 在高僧是如何打败蛇妖的:蛇能变化为美女,能轻而易举地盗官银、造 府邸,是具有相当的超凡能力的,不可能随随便便就被吓跑;双方斗法 应该是一场热闹的好戏。南宋遗民诗人林景熙《金山寺》云:“吴楚风 烟画里看,中游树色拥禅关。一星化石江成陆,双塔摩空寺裹山。衲 寄云林清海怪,泉移蛟窟照僧间。千年天堑今如掌,寂寞寒潮自往 还。”(《霁山集》)元人章祖程在“衲寄云林清海怪”句下注云:“寺僧相 传,在先江中蛟鼍出没,不时兴波为患,后有神僧以袈裟镇之,始息。” (吴新亚《风雨沧桑金山寺》,《金山))2O08年第6期)江蛟兴风作浪,高 僧把袈裟当作武器,与之相斗,终于平息风波。这是一场波澜壮阔、富 有想象空间的水斗。写于镇江的《梦溪笔谈》卷二十记载:“宋天圣中 第 一 a) 0.3 期 V (1023—1032),近辅献龙卵,云得自大河。诏遣中人送润州金山寺,是 岁大水,金山庐舍为淹没者数十间,人皆以为龙卵所致。”金山居长江 江心,遇大水之年,极易遭受洪灾。当地人对此感到惊恐,疑心是江中 笠 第 △ 蛟、龙之类神物(或妖物)在作怪,并把降妖除怪的希望寄托于金山寺 高僧。僧妖斗法的故事便在民众的期待中上演了。  ‘方成培《雷峰塔》第二十五出题为《水斗》,白娘子与小青找法海讨 许仙,先是以礼相询,继而软语相求,皆未奏效,乃动起手来。法海派 出风火神,战败,仍不肯放许仙。白娘子乃命蟹、虾、龟、蚌等水族兴风 作浪,水漫金山,法海用袈裟罩住山头,派神将驱除水族,又用钵盂罩 住白蛇。幸有文曲星(腹中胎JL)相助,白蛇才逃离金山。白蛇先礼后 期 ^ 总 第 一 ① 0j 期 兵,谈不拢就打,双方分别动用神将、虾蟹水族,法海还使用了袈 裟、钵盂,白蛇终于悲壮落败。因腹中胎儿乃文曲星,白蛇免于困厄, 逃得性命。水斗的高潮是水漫金山,袈裟镇水的传说再次被强化。双 方的队伍和帮手参与,增加了戏剧的丰富性和生动性。白娘子凄切婉 转的唱词感人肺腑,催人泪下。 梦花馆主《白蛇全传》第三十四回题为《水漫》,白娘子和小青讨要 许仙,苦苦哀求,法海不肯。双方斗法,白蛇以明珠击败法海的禅杖和 风火蒲团,却抵挡不住金钵盂,幸得腹中的文曲星官相护,乃水遁而 逃。二蛇向其兄黑风大王求救。黑风率水族夜袭金山,法海却早有防 备,连破九把飞刀。黑风乃兴风作浪、水漫金山。金山寺有袈裟罩住, 可怜沿江一带尽为泽国,镇江百姓遭殃。法海遣韦陀救度生灵,又命 龙王收拾黑风。白蛇青蛇只得逃往临安。在这部白话小说中,水斗有 了更多迭宕起伏的细节,漫金山、淹百姓的罪过,由黑风大王来承担。 白蛇与法海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并非全因法海弘扬佛法的坚定,还 由于二者很久之前的过节:白蛇在峨眉山之时,法海也在修行,他 是得道的癞虾蟆精。白蛇偷吃了法海的内丹,使其失去五百年道果。 法海念念不忘吞丹之恨,所以对白蛇毫不留情。 吞丹之说消解了法海在道义上的优越感,使佛对妖的演变成 妖与妖的对抗。脱掉了道德的外衣,法海由法力无边、让人尊敬的高 僧变成了恼羞成怒、挑拨是非的恶人。这种转变广为接受,白娘子得 到广泛的理解和同情,逐渐站到了正义的一方。在西湖民间传说中, 白蛇与法海的恩怨缘于吕洞宾的一只汤团。白蛇与乌龟在断桥下修 炼,小汤团从桥上落下来,白蛇头颈长,先接在嘴里。乌龟赖白蛇抢它 的,二者打了起来。白蛇吞的这只小汤圆是颗仙丸,一下子添了五百 年法力,乌龟吃了败仗,逃走了。这只乌龟就是后来的法海。当法海 和白娘子在金山寺前再相遇时,无论白娘子怎样讲道理、哀求,法海都 不为所动,并非他铁石心肠、冷酷无情,而是积怨已深、不可调和。于 是兵戎相见,大水漫到金山寺前,法海脱下袈裟,变成一堵长堤,把滔 滔大水拦在外边。大水涨一尺,长堤就高一尺;大水涨一丈,长堤就高 一丈。白娘子和小青只得收兵,回西湖,伺机报仇。金山终无恙, 法海已无光,他不再是福佑一方的神僧,只是一个自私冷酷的和尚,其 前身更是一只丑陋的乌龟。怎么看,法海都让人瞧不起。而白娘子, 美丽、善良、贤淑,越来越脱去妖气,更像一个完美的世俗妻子,光彩 照人。 水漫金山的故事广泛流传,人们津津乐道。近现代的戏曲、小说、 话剧、电影、电视,不论怎么改编,都会浓墨重彩地渲染这一情节。水 漫金山一节,用的也是“合成”法,将金山地势、高僧驱蟒、袈裟镇水、巨 蟒兴风、僧妖斗法等要素合成一处,创造出一折惊心动魄的水斗传奇。 通过合成,将原本简单明快的僧道收妖的情节,敷演成两个阵营 的激烈对抗,演绎出一波三折、高潮迭起的丰富桥段,并将对抗的地点 ~固化到地势独特、文化深厚的金山寺,将对抗的双方固化为青、白二蛇 与法海和尚。如此一来,金山寺成了著名的战场,法海成了饱受争议 的著名僧人。 合成法有利于塑造典型,包括典型人物、典型情节,小说戏曲常用 此法,传说也不例外。合成各相关要素的过程,是一个合理取舍、不断 优化的过程,其间受到时代思潮的影响,也考虑到受众的心理期待。 比如水斗,虽然结果是青、白二蛇落败,但过程在不断充实优化,最终 放弃了黑风大王相助的情节,突出了青、白二蛇先礼后兵、率虾兵蟹将 ~ 企 第 期 ^ 总 第 一 o) CO 期 V  竭力抗争、腹中胎儿显神力等情节,凸显了白蛇的正义性和正面形象。 而法海,在合成的过程中,由神通广大的高僧日渐演变成蛮横无理的 0 恶人,并被爆出前世是小气丑陋的乌龟,其形象由正义变为非正义,由 仨 第 高大变为卑鄙,他兼具“流芳百世”与‘ 臭万年”的名声。 由于千百年来反复地锤炼与合成,白蛇传说深深地植入镇江,与 期 ^ 总 金山寺、法海密不可分:法海是推动传说发展必不可少的力量和主角 第 一 之一,水漫金山是传说不可或缺的高潮情节。由于白蛇传说的广泛传 o) ∞ 期 播和深远影响,金山寺和法海有了非常高的知名度,以至于超过了其 V 历史真实与佛学声誉,法海成了妇孺皆知的名人,金山寺以“白蛇传说 的发生地”而吸引天下游客,成为镇江的“烫金名片”。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文学院) 稿 约 《古典文学知识》创刊2O多年来,得到了广大读者的爱护与支 持,我们在此除了表示由衷感谢之外,更热忱希望大家加入到我们 的行列中来,踊跃为本刊撰稿。稿件要求:①内容涉及古典文学 领域,符合本刊各栏目的要求;②语言通顺流畅,角度新颖,深入 浅出,雅俗共赏,图文并茂;③来稿篇幅控制在5000字以内;④文 章注释,一律随文简注,不要在文外注释;⑤来稿请附个人简介及 联络方法。 编辑部邮箱:gdwxzs@21cn.corn 另,凡向本刊投稿者,如无特别说明,即视为同意本刊拥有对 该稿刊发后的网络版和光盘版的使用权。稿件一经刊用,稿酬一 并支付。特此声明。 学古知津,百读常新,让我们共同努力,把《古典文学知识》办 得更好! 《古典文学知识》编辑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iwanbo.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808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