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玩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赵炳南癣症熏药方治验

赵炳南癣症熏药方治验

来源:爱玩科技网
赵炳南癣症熏药方治验

人们都说:内科不治喘,外科不治癣。我临床经常遇到一些被顽癣折磨的痛苦不堪的病人,运用赵炳南老的熏药方治疗效果很好。

赵炳南从事中医皮科、外科五十余年,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独到的治疗方法,中药烟熏治疗疾病就是其中之一。

一、癣症熏药方的组成:苍术、黄柏、苦参、防风各三钱,大枫子、白鲜皮各一两,松香、鹤虱草各四钱,五倍子五钱。

二、制做及用法:上药共碎为粗末,用较厚桑皮纸卷药末成纸卷,点燃后熏皮损处。每日一至两次,每次15~30分钟,注意不要烫伤。

三、功用主治:除湿祛风,杀虫止痒。常用于神经性皮炎(癣症),慢性湿疹(顽湿疡),皮肤淀粉样变(松皮癣),皮肤瘙痒(瘾疹)。

四、临床体会和注意事项:

1、具有验、简、便、廉的特点,无痛苦,无不良反应。 2、皮肤病病程长,恢复慢,症状轻了也要坚持,才能治愈。

3、皮损大且粗糙变厚者,熏时要温度高些,勤用手试温,不伤皮肤为度。

4、熏后局部会有一层油脂(油烟),不要马上擦掉,保持时间越长效果越好。

5、因为药烟有一定刺激,所以严重高血压,孕妇,体质弱的患者慎用。急性炎症性皮损禁用。熏后注意通风换气。

五、病案

1、范某,男,46岁,司机,间断患阴囊湿疹、股癣9年余,阴囊皮肤粗糙,右股内侧有拳头大圆形皮损,瘙痒夜甚,直到抓出血。用达克宁等药效果时好时复发。2006年10月底开始用癣症熏药方,连续一个月,瘙痒、皮损均消失。经回访未再复发。

2、雷某,男,71岁,农民,患肛门瘙痒已3年余。查肛周皮肤发灰粗糙变厚,诉热则痒甚,入睡不敢脱衣服,怕抓挠而损皮肤,因怕热致痒,大冬天不敢住有暖气的房子,痛苦不堪。用药很多效果不佳。2007年3月用熏药两周后,奇痒霍然而愈。

3、李某,女,61岁,退休工人,患牛皮癣5年余,两小腿胫部各有一核桃大的皮损,色灰,皮肤粗糙突出皮肤,皮损旁有抓痕,经用激素涂抹、服药效差。2010年9月15日来诊,治用浮萍煮水代茶饮,同时用熏药方药熏。经用一月余后,瘙痒症状消失,皮损变红变薄。她高兴来告,我嘱其坚持。又经过一个月后痊愈。后来因冬天患咳喘来诊,查看原皮损处皮肤正常。言上次治疗后其癣未再复发。

熏药疗法,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临床实践中,在灸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治疗外科、皮肤科疾病的一种外治法。群众中流传有用桑枝、谷糠、草纸等各种中药配方点燃后烟熏治疗疾病的方法。赵老医生在早年行医时,曾看到一位老太太用草纸熏治顽癣(相当于神经性皮炎)疗效很好,引起了他的注意;在古中医书中也有不少类似这方面的记载,于是,研究并在临床上应用了这一疗法。

熏药的组成和使用方法、适应症 (1)癣症熏药方:

苍术、黄柏、苦参、防风各三钱,大枫子、白藓皮各一两,松香、鹤虱草各四钱,五倍子五钱。

制法:共碾粗末。

用法:用较厚草纸卷药末成纸卷,燃烟熏皮损处。每日一至二次,每次15~30分钟,温度以病人能耐受为宜。

功用:除湿袪风,杀虫止痒。

方中苍术燥湿;黄柏、苦参、防风清热祛湿毒,消炎止痒;大枫子杀虫解风毒止痒而又润肤;鹤虱草杀虫;白藓皮杀虫止痒祛湿;五倍子收涩杀虫;松香收敛止痒。

适应症:神经性皮炎(癣症),慢性湿疹(顽湿疡),皮肤淀粉样变(松皮癣),皮肤瘙痒症(症疹)。

(2)子油熏药方:

大枫子、地肤子、蓖麻子、蛇床子、蕲艾各一两,苏子、苦杏仁各五钱,银杏、苦参子各四钱。

制法、用法:同上。 功用:软坚润肤,杀虫止痒。

方中蓖麻子、苏子、银杏软坚润肤;蛇床子、地肤子润肤止痒;苦杏仁润肤软坚引药深入,渗透力强;苦参子润肤杀虫;蕲艾润肤暖血;大枫子杀虫止痒,解风毒而润肤。

适应症:牛皮癣(白疕),鱼鳞癣(蛇皮症),皮肤淀粉样变(松皮癣)。

(3)回阳熏药:

肉桂、炮姜、人参芦、川芎、当归各三钱,白芥子、蕲艾各一两,白蔹、黄芪各五钱。

制法、用法:同上。 功用:回阳生肌,助气养血。

方中黄芪、当归补益气血;人参芦解毒助气血;肉桂、炮姜、蕲艾祛寒回阳暖血;川芎活血;白芥子回阳祛寒湿;白蔹收敛固气血。

适应症:久不收口之阴疮寒症,顽固性瘘管,顽固性溃疡,慢性汗腺炎所致瘘管,结核性溃疡(鼠疮),踝关节结核(穿踝瘘)。

临床体会及注意事项

(1)方法简便,经济实用,易于推广。经多年来的临床使用,已逐步成为我们外治法的一种独特的给药途径。适用于多种顽固性、慢性皮、外科病症。在中药烟熏之后,可以不用敷料保护或配合其他相应外用药。也未见不良的反应和副作用。

(2)对于角化过度和搔痒明显的皮肤病,止痒和软化皮肤作用较好。一般轻症熏药五次后,搔痒减轻,皮疹有白色落屑失去原来光泽;有的十次搔痒即止;皮肤粗糙而厚者二十余次皮肤明显变软变薄。同时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往往一开始疗效较快,但使用一个阶段见效渐慢;如果中断治疗,有时前功尽弃,坚持使用,才能治愈。

(3)皮损较大而且粗糙变厚者,熏疗时应浓烟温度高,但也不能过高,一般50~70℃为宜。应经常用手试温,以免引起烧伤。

(4)熏完后,往往有一层油脂(烟油),不要立即擦掉,保持时间越久,治疗作用越好。

(5)从临床使用过程中体验,熏药的药烟并无任何毒性,对人体也没有任何严重的损害。尤其是药卷烟熏,因其烟熏部位比较集中,烟量不大,不会引起剧烈的反应。但是由于药味组成中大都是祛湿杀虫的药物,因此在药烟中也含有一些刺激性臭味,对呼吸道粘膜、眼结膜有一定的刺激,个别人可以引起轻微的头痛、轻微的咳嗽及眼结膜的不适,停止烟熏后很快就会消失。但为了慎重起见,一般对于严重髙血压、孕妇和体质较弱的患者慎用或禁用。对于病损比较局限的患者,根据其耐受情况适当地缩短熏疗时间。对于急性炎症性皮损,一般禁用。

典型病例:

例一:朱某,阴囊湿疹、股癣6年余,阴囊皮肤粗糙变厚,两侧股部内上侧各有手掌大小皮肤粗糙变厚,周围有少量脱屑及多数抓痕,瘙痒明显,使用多种疗法均未见效。某年9月3日开始使用癣症熏药方,因自觉症状较重,故每日烟熏四次,每次15~30分钟;三、四天后自述搔痒减半,已能安睡,两周后搔痒基本消失、阴囊及股内侧皮肤开始变薄及轻度脱屑,阴囊皮肤因变薄恢复一定的弹性而出皱褶,股部皮损逐渐缩小,熏疗次数减少到每日二次,局部皮肤有轻度色素沉着。10月14日搔痒完全消失,股癣基本痊愈,阴囊皮损部外用少量狼毒膏,以后熏疗即减少到隔日一次或数日一次,内服薏仁米每次五钱,每日一次。经长期观察未再复发。

例二:吴某,肛门瘙痒已二年余。检査肛门周围皮肤粗糙变厚,奇痒,发作时难以忍受,用多种疗法均不能止痒。遂嘱他人用金属圆形铜刷(刷毛如针尖样锐利)不时敲打局部直至表面轻微出血才能安静片刻,方能入睡或久坐。因经常用铜板刷敲打,肛门周围皮肤如莲蓬头状。诊查后嘱用癣症熏药方,特制一马桶式熏箱坐熏。第一次熏疗时不久,病人即感搔痒明显减轻,在家属的搀扶下入睡达1小时之久,因其搔痒明显难忍故发作时立即熏疗,一周后搔痒发作次数减少。因其病程较久,嘱其长期使用,自熏疗后未再使用过铜刷敲打,三个

月后日熏一次,而后隔日一次,四个月沿而愈(此例系回忆病历)。

外治疗法是一个很独特的治疗方法,尤其是在外科领域的应用,是很重要的治疗方法。数千年来,我们国家积累了很丰富的经验,这是很多治疗方法所没有的,在外科领域更成为不可缺少的一种治疗方法。

临床实践是发展我国中医药学的基础,是形成中西医结合研究思路的源泉。“外科之法最重外治,而外治之重尤重围药”。我介绍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外治疗法重要文献,第二,外治疗法的应用原则,第三,外治疗法的作用原理,第四,外治疗法的剂型与应用,第五,外科外治疗法的种类与应用。

外治疗法重要文献

1.《黄帝内经》:渍法、熨法、浴法、刺法、灸法等外治疗法。 2.张仲景著《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有洗法、熨法、熏法、烧针、灸法(“灸其核上”)等多种外治疗法。

3.晋代,葛洪著《肘后备急方》(公元3世纪):有溻渍、淋洗、冷敷、热熨,以及药膏外敷等。

4.南北朝时,我国最早的外科学专著——《刘涓子鬼遗方》(公元5世纪),载有治疗外科疾病、皮肤科疾病的外治方剂83首。应用软膏、膏药治疗外科疾病。

5.唐代,孙思邈的《千金要方》、《千金翼方》,王焘的《外台秘要》,均广泛应用外治疗法治疗各种疾病。薄贴法:《千金翼方》首先载有“薄贴”专论,包括有糊膏、软膏、硬膏等外治法。溻渍法:包括有溻洗法、溻渍法、淋洗法、洗浴法、坐浴法等。热熨法:中药煎汤乘热,“溻洗熨之”。灸法:消肿排脓,治疗化脓性感染疾病。此外,还有竹筒拔法等外治疗法。应用溻渍法、外敷药、热熨法治疗外科疾病在唐代盛行。

6.宋代,《太平圣惠方》(公元992年),应用淋、浴、熨、膏等外治疗法治疗外科、骨伤科疾病。宋代出现了“外科”名词。陈自明著《外科精要》(公元1263年),总结了治疗“痈疽”(外科化脓性感染疾病)的经验,强调外科疾病辨证论治,以内治疗法和外治疗

法相结合治疗,奠定了我国外科学发展的基础。

7.金元时代,齐德之著《外科精义》(1335年),对外治疗法颇有研究和体会,进一步总结形成了外科外治疗法。载有熏洗、膏药、掺药以及热罨法、热熨法等。

8.清代,祁坤的《外科大成》(1665年),载有膏药、药膏、药条(钉)、药线、掺药,以及灸法、熏洗法、药筒拔法等疗法。“外科之法最重外治”——治疗外科疾病的独特疗法。积累了丰富的内容和宝贵的经验。从现代外科角度,对外科领域的外治疗法进行总结和研究。

外治疗法的应用原则

我们初步体会:第一,外治疗法一定要现代医学的明确诊断和辨证论治相结合。用现代医学的一些诊断方法明确诊断,再研究中医辨证论治,也就是病与症相结合。我感觉现代医学的明确诊断和辨证论治相结合,是我们临床上非常重要的一个结合。这有什么好处?要总结现代医学的病,病的治疗经验,更重要的是这个病与证相结合的治疗经验,便于总结辨证论治的治疗规律。你光有现代医学的明确诊断还不行,一定确定什么证,是热证还是阴证。这就把现代医学跟中国医药学,病与证融合在一起,便于总结病证的治疗经验。这点很重要。

我举个例子:过去的外科疾病的四大类——痈、疽、疖、疔,疔疮是什么病,直到现在搞不清楚。疔疮是最初决定研究的内容,我要看看外科里头痈、疽、疖、疔,到底什么是疔。坏了,麻烦了,太广泛了,化脓性感染疾病也叫疔,腱鞘感染肿了也叫疔疮,广东那边把梅毒叫杨梅疔,这个疔疮直到现在不知道是什么病。后来我把这个研究题目放弃了。你研究出来没有用,它反映的太广泛了,指的病症太多了,所以一定要现代医学的诊断和辨证论治相结合。

第二,一定要重视临床辨证论治。因为外科疾病和内科疾病、小儿科疾病还不是完全一样,外科疾病除了他全身性的辨证还有局部辨证,这要结合起来。结核病属于阴疽那一类的,跟红肿热痛不一样,治疗原则不一样,差的很远,所以我们对外科疾病必须要重视临床辨证论治。

第三,要掌握病情,选择适当的外治疗法。外治疗法很多,哪一种外治疗适合病人的发病部位?腿上的丹毒、红肿、发高烧,这个可以用清热解毒的方法治疗,用外敷一种膏药,解毒洗药可以洗患处,效果很好。背部怎么办?贴膏药,有清热解毒膏,阳证、热证、红肿热痛比较明显的用大青膏。会阴部、肛门部疾病坐浴,轻度的痔疮坐浴效果好。应根据不同的发病部位来选择适当的外治疗法。

外治疗法的作用原理

外治疗法药物的治疗作用,主要决定于药物的种类。1解毒消肿、促使内消;2,收束肿毒、促使成脓;3、开结拔毒、促溃排脓;4、消毒杀菌、祛腐生肌;5、生肌敛口、促进疮口愈合。外科用生黄芪比较多,生黄芪能够促进后期疮口的愈合。6、活血通络、行气止痛。骨科用的比较广泛;7、祛风燥湿、杀虫止痒。

外治疗法的药物剂型及种类与应用 外治疗法的剂型与应用

1.散剂:现称粉剂。将不同的药物研成粉末调制成软膏、糊膏等外敷,或作“围药”应用,或为“掺药”。如提脓袪腐药、生肌收口药等。

2.软膏:是将药物和油类煎熬或捣匀成膏的制剂,有油蜡膏、油调膏、猪脂膏等。常用软膏作为贴敷药,或“围药”应用。

3.糊剂:以散剂,用蜜、醋、麻油、酒、鸡子白、猪脂等调制成糊状膏剂。可作为贴敷药,和“围药”应用。

4.膏药:现称硬膏,如常用的黑膏药。用植物油为基质,将中药煎枯,去渣存油,在高温下加入铅的化合物(黄丹、铅粉、密陀僧)炼制而成。常用的膏药有虎骨膏、追风膏、镇江膏、伸筋膏、消核膏等。用膏药掺入药粉贴敷,治疗外科、骨伤科和皮肤科疾病。

5.水剂:以水为溶媒,将药物浸泡或煎煮,使药物溶解在水中,溻洗、淋洗、熏洗、坐浴,应用广泛,疗效显著。如硝矾洗药治疗丹毒、血栓性浅静脉炎、足癣等疾病。

6.醋剂:以醋为基质,与其他药物调制、浸泡或煎煮而成药剂。单用醋或是醋浸泡药物作为洗剂;或用醋与散剂调和,或与药物煎煮

制成糊剂、软膏外敷等。

7.酒剂:以酒作为基质,与其他药物调制、浸泡或煎煮而制成的药剂。常用的为高粱酒。用酒浸泡或是煎煮药物作为洗剂;或用酒与散剂调制成糊剂、软膏外敷等。

8.油剂:将药放在油内浸泡或是煎熬而制成液体状药物。如应用花椒油治疗湿疹,或用冰片鸡蛋黄油治疗慢性湿疹等。

9.乳剂:用植物油与水或液体药物相混合搅拌成的乳液状药剂。乳剂可作为外涂药应用。治疗外科和皮肤科疾病。

10.药捻:药捻又称药线,用绵纸或是棉线等制成线状,外蘸药粉制成的线状剂。将药捻插入疮口内,具有提脓拔毒、祛腐生肌和排脓引流的作用。现代很少应用。

11.药锭:用药粉调制成圆锥形固体剂型,应用时再研磨成混悬液,外涂患处。如紫金锭等。治疗外科化脓性感染疾病。

12.新鲜植物剂:将新鲜采集的植物药捣烂成泥糊或是取其汁液外敷治疗的药剂,在我国外科领域颇为重视。如应用鲜野菊花叶捣烂,或鲜马齿苋捣烂,或鲜蒲公英捣烂(加少许冰片)外敷患处,治疗疔、丹毒、急性乳腺炎等急性炎症。

13.烟熏剂:将药物制成药条、药饼等,点燃后,以烟熏患处治疗疾病。如用艾叶烟熏治疗慢性溃疡;用“癣症熏药”治疗神经性皮炎、慢性湿疹、皮肤瘙痒症等。

外科外治疗法的种类与应用

我们从现代外科的角度对外科外治疗法做一些总结,大致有十二种常用的外治疗法。1.膏药疗法,2.围敷疗法,3.贴敷疗法,4.掺药疗法,5.药捻疗法,6.药筒疗法,7.熏洗疗法,8.热熨疗法,9.艾灸疗法,10.火针烙法,11.砭镰疗法,12.烟熏疗法。

1.膏药疗法,膏药外贴应用甚为广泛:①急性炎症;②慢性劳损,腰腿痛;③关节扭伤、骨折等;④手术后肠粘连,用冰片0.25克,放入肚脐(神阙穴),将黑膏药化开,乘热贴敷脐部;⑤皮肤病,将黑膏药加热,掺入少许冰片或是樟脑,外贴患处,治疗神经性皮炎、慢性湿疹等。

2.围敷疗法,是指外敷急性化脓性感染疾病(留头)四周的药物,是贴敷疮面以外的一切外敷药的总称。清代,徐洄溪的《医学源流论》有“围药论”专论,指出“外科之法最重外治,而外治之中尤重围药”。

“留头”的作用:①束毒聚脓,控制炎症;②溃脓后,有利于排脓引流,束毒排脓;③有利于换药,观察疮口,消除感染,束毒消肿。阳证:用寒性围药,如金黄膏、芙蓉膏、大青膏等。阴证:用热性围药,如回阳玉龙膏等,多用葱汤、酒、醋调敷。

3.贴敷疗法,是应用糊膏、软膏等摊于敷料上,外贴患处的治疗方法。到了宋代,《太平圣惠方》和《圣济总录》才有“贴熁药”的名称和专论。

“贴熁药”主要用于:①急性感染,有疮头者,用温热药膏敷贴,促使消散溃脓;②疮头周围红肿处,用寒性药敷贴,促进炎症消散吸收;③敷贴急性感染周围,“须当中开孔”,有利于排脓,热毒外泄。

4.掺药疗法,是将药粉掺布于膏药上、油膏上外敷,或直接掺布于疮面上的一种方法,是重要的外科外治疗法。

解毒消散法:急性炎症初期, 将解毒消散药(内消散等)掺布于膏药上贴敷,使炎症肿消毒散。

提脓祛腐法:疮口有脓、坏死组织,将提脓祛腐药(九一丹、九黄丹等)蘸于油纱布条上,插入疮口内,盖大黄油纱布,以提脓祛腐。

生肌收(敛)口法:疮口干净,或是慢性溃疡,将生肌收口药(生肌散、生肌珍珠散、八宝丹等),掺布疮面,盖玉红膏纱布,促进疮面收口愈合。这是外科临床的独特治疗方法。

5.药捻疗法,疮口、窦道、脓液坏死组织不易排出者,用药捻(提脓祛腐药)插入疮口内的一种治疗方法。

6.药筒疗法,将竹筒用中药煮后,取其迅速扣在患处的一种治疗方法。是应用空气负压吸引脓液的排脓方法。此法也可适用于关节疼痛等疾病。

7.熏洗疗法,是应用中药煎汤,乘热在皮肤或患部进行熏蒸、淋洗、浸浴、坐浴的一种治疗方法。

外科急性炎症:应用解毒洗药、大黄溻汤等,使炎症内消。 疮口有脓液:应用解毒洗药、猪蹄汤等,消毒杀菌,清洁疮口。 疮口久不愈合者:应用溃疡洗药、或是艾叶煎浓汤温洗。 肛门疾病,痔瘘等:应用复方荆芥洗药、硝矾洗药等熏洗坐浴。 皮肤病,神经性皮炎、湿疹等:应用止痒洗药、燥湿洗药等。 8.热熨疗法,是将药物炒热或是蒸热,用布包好,或装入布袋内,放患处的一种治疗方法。

如葱熨法:将鲜葱连根须,切细,用醋搅拌匀,炒热,用布包好,热熨患处。用于治疗早期外科炎症、急性乳腺炎、软组织扭伤等。此外,还有麸熨法、盐熨法等。目前,民间还有应用。

9.艾灸疗法,是我国传统的治疗方法。

隔蒜灸法:外科感染初期,可消散肿毒、促使内消;有疮头未溃时,可促使局部成脓,开结拔毒,促溃排脓。

附子饼灸法:治疗慢性溃疡等。 香附饼灸法:治疗结核性溃疡等。

10.火针烙法,是将针烧红,快速烙刺患处的一种治疗方法。火针主要用于外科化脓性感染疾病排脓引流,和治疗淋巴结核等,临床很少应用。

11.砭镰疗法,砭镰,是一种近似现代的镰刀,用于砭刺切割。主要用于外科化脓性感染疾病切口排脓。自隋唐以后,由于火针烙法、竹筒排脓法等疗法的广泛应用,就很少以砭镰法切开排脓。

12.烟熏疗法,是用药物点燃后,利用烟熏患处治疗疾病的方法。 将中药压为粗末,用绵纸卷药末,搓成药卷,点燃后,借助热力,烟熏患处或皮肤。主要用于治疗慢性溃疡、慢性皮肤病等。

文献记载有30多种外治疗法,有关治疗外科疾病的有12种外治疗法。

止痒洗浴,药量大一点,一般我们熏洗药一天熏两次,水开锅以后煮二十分钟或者三十分钟倒盆里头可以熏洗患处,一天一付就行。如果全身洗一天两付进行洗浴。

我们的祖国医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

上头介绍的一些常用的治疗方剂可以看看《尚德俊外科心得录》,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最近还有总结的我治疗外科疾病和周围血管疾病的治疗经验,今年底可能要出版,比较全面地总结外科疾病和周围血管疾病的治疗,有三十多万字。我介绍的这些方子书里都有,可以看看。

临床外科工作五六十年了,我没有实现自己的愿望。学习和总结:一是《外科手术并发症中西医结合治疗》,有些治疗方法还是比较好的。二是《生肌收口疗法》,要撰写这两部学术专著,可是没有时间完成,这是我一生的内心不安和遗憾!

这两部著作如果完成是很精彩的,里头很多的治疗方法和理论可以补充现代外科的不足。我刚才说的生肌收口疗法,主要从我国的传统医学的文献一直到实验验证,最后再结合我们临床,这个很精彩。外科外治疗法我已经写了,生肌收口疗法没有写,感觉到很遗憾。

我讲了这些,说明外科外治疗法从文献一直到建国以后我们国家做了很多的研究,包括天津研究疮口的一些治疗。包括生肌收口,外科外治疗法当中有好多我们单独进行了试验。把全国进行外治疗法的试验研究都能够收集到,包括自己的一些试验研究,再结合自己的临床体会,如果能写出来生肌收口疗法,比外科外治疗法还精彩。我们的祖国医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很多很有价值的东西我们现在还没有深入研究,希望大家有机会在这方面可以进行一些探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iwanbo.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808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