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玩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PCD刀具微细铣削硬质合金刀具磨损研究

PCD刀具微细铣削硬质合金刀具磨损研究

来源:爱玩科技网
PCD刀具微细铣削硬质合金刀具磨损研究

吴贤;李亮;何宁

【摘 要】使用PCD刀具进行微细铣削硬质合金的刀具磨损试验,研究了PCD微细铣刀的磨损形态和磨损机理.结果表明,PCD微细铣刀的磨损主要集中在刀尖和底刃上,造成刀具磨损的原因主要包括粘结磨损、磨料磨损以及微崩刃.刀具磨损导致硬质合金加工表面粗糙度逐渐增大. 【期刊名称】《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年(卷),期】2019(000)001 【总页数】4页(P5-7,29)

【关键词】PCD微细铣刀;硬质合金;微细铣削;刀具磨损 【作 者】吴贤;李亮;何宁

【作者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机电学院,江苏 南京210016;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机电学院,江苏 南京210016;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机电学院,江苏 南京210016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TG54 0 引言

硬质合金由于其优良性能,成为现代制造领域不可缺少的重要材料,不仅被用作刀具材料,还是制造金属拉伸、光学玻璃模压成型等精密模具的理想材料。硬质合金模具不仅寿命长,而且制品表面质量也非常高,模压成型的玻璃透镜、光栅等零件

可以达到光学表面质量要求[1-2]。硬质合金因具有硬度高、韧性低等特点,是典型的难加工材料,加工性能非常差。硬质合金的难加工问题了它在模具行业的广泛应用。

微细铣削技术具有可加工三维复杂形状、表面质量好、加工效率高等优点,非常适合微模具和微结构的微细加工[3-4]。超硬刀具如CBN、金刚石等的出现,扩宽了切削加工材料范围,使得直接微细铣削加工硬质合金成为可能。近年来,硬质合金的切削加工在国内外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学者们已经开展了很多研究。Bulla[5]通过单晶金刚石车削硬质合金试验,研究了加工参数和刀具几何形状对轮廓精度和表面质量的影响。Nath[6-7]通过PCD(聚晶金刚石)刀具超声车削硬质合金试验,分析了加工参数对切削力、刀具磨损以及表面粗糙度的影响,指出超声车削比传统车削的加工效果要好很多。Suzuki[8]利用磨削制备PCD微细铣刀,加工了用于光学玻璃成型的硬质合金微小非球面模具。目前这些研究主要集中于通过优化加工参数来获取光学表面质量,对刀具磨损的深入研究还比较少。本文使用PCD微细铣刀进行刀具磨损试验,研究微细铣削硬质合金过程中的刀具磨损形态和磨损机理,分析刀具磨损对加工表面粗糙度的影响。 1 试验设备与方案

微细铣削试验使用机床为课题组自主搭建的微细铣削机床,如图1所示。该机床由大理石床身、进给机构、高速气浮主轴、基于PMAC的运动控制系统等组成,是专门为微型零件的微细铣削加工而设计的。配备的显微镜图像采集系统既能实现微细铣刀的精准对刀,也可用于在线监测微细铣削加工过程。 图1 微细铣削机床

由于硬质合金的硬度高达HRA~94,只有CBN、金刚石等超硬刀具才能适应硬质合金的切削加工。试验中使用刀具为磨削制备的PCD单齿直刃微细铣刀,如图2所示。刀具直径为0.7 mm,前角为0°,后角为15°,底刃倾角为10°,刀尖

圆弧半径γ为8 μm。使用光学显微镜三维重构PCD微细铣刀的刃口形貌后,测得刃口圆弧半径β为3 μm,刃口十分锋利。 图2 PCD微细铣刀

刀具磨损试验使用PCD微细铣刀对硬质合金进行持续的铣削直槽加工。所有试验均采用干切方式,主轴转速n为20 000r/min,铣削深度ap为4μm,每齿进给量fz为1.2μm。试验后使用超声清洗机对工件进行清洗,使用表面粗糙度仪沿着刀具进给方向测量加工表面粗糙度,利用电子扫描显微镜分析刀具磨损。 2 结果分析与讨论 2.1 刀具磨损形态

在传统铣削中,铣削深度远大于铣刀的刀尖圆弧半径,铣刀侧刃是主要参与加工的切削刃。随着铣削加工的持续进行,将在侧刃后刀面上形成典型的后刀面磨损带。但在微细铣削中,铣削深度(ap=4μm)非常小,通常小于刀尖圆弧半径(γ=8μm),参与加工的切削刃实际上只有刀尖圆弧底部,因此,刀具磨损也不同于传统铣削。图3所示为PCD微细铣刀加工一段距离后的刀具磨损形态,虚线为刀具的原始形状。由图可见,PCD微细铣刀的刀具磨损主要集中在刀尖和底刃上。刀尖形状由于刀具磨损发生改变,原本锋利的刀尖磨损后在副后刀面上形成一个三角形磨损区域。刀尖被磨钝后,刀尖圆弧半径增大很多。侧刃上的磨损长度较小,底刃上的磨损长度较大,PCD微细铣刀在底刃上磨损要比侧刃上严重很多。前刀面上的磨损轻微,后刀面上的磨损较严重,切削刃由于微细铣削过程中与硬质合金材料的剧烈摩擦而变钝,刃口圆弧半径变大。 图3 PCD微细铣刀磨损形态

图4为PCD微细铣刀在不同铣削路径下的刀具磨损形貌。随着铣削过程的持续进行,铣削距离的逐渐增加,PCD微细铣刀与硬质合金材料不断发生挤压和摩擦,刀具磨损越来越严重。由于硬质合金的高硬度和耐磨性,在铣削路径(l=150mm)

较短时,副后刀面上就已经初步形成一个小范围的三角形磨损面。随后,刀尖不断被磨钝,底刃上的磨损长度逐渐上升,副后刀面上的三角形磨损区域面积也明显变大,说明刀具发生剧烈磨损。微细铣削850mm路径之后,刀尖上已经缺失很大一部分材料,刀具失去锋利性。 图4 PCD微细铣刀磨损过程 2.2 刀具磨损机理

硬质合金材料是由碳化钨硬质颗粒和金属钴通过高温烧结而成,两相组分的硬度相差很大。微细铣削过程中,刀具交替切削两相组分,金属钴易与刀具发生粘结,碳化钨硬质颗粒会刻划刀具表面。PCD微细铣刀在微细铣削硬质合金中的刀具磨损机理主要包括粘结磨损、磨料磨损及微崩刃。

1) 粘结磨损。由图5看出,PCD微细铣刀副后刀面上的磨损区域附有大量粘结物,说明发生了严重粘结磨损。微细铣削中由于每齿进给量很小,实际切削厚度(fz=1.2μm)小于刃口圆弧半径(β=3μm),切削过程实际上处于负前角切削状态,切削区域的接触应力非常大。当铣刀的副后刀面与工件发生接触干涉和剧烈摩擦时,在较大接触应力作用下,部分硬质合金材料粘附在副后刀面上。然后,随着刀具的运动,粘结物与已加工表面发生严重挤压,被碾压成扁平状,镶嵌到刀具表面,并延伸到周围的刀具表面上,形成大面积的粘结层。 图5 PCD微细铣刀粘结磨损

微细铣削过程中,粘结物随铣刀旋转不断受到循环载荷的机械冲击作用,粘结物与刀具表面贴合不牢固的地方出现裂纹,进而发生脱落,同时带走部分PCD刀具材料。随粘结物剥落的PCD颗粒每次大小不一样,使得剥落后刀具表面坑坑洼洼,很粗糙,并且还遗留少量粘结物。刀具材料剥落后的粗糙表面又有利于下一次粘结物的形成。粘结物周期性的产生、脱落,不断带走刀具材料,造成PCD微细铣刀的粘结磨损。

2) 磨料磨损。在粘结物表面上,可观察到很多细小划痕,这些划痕平行于切削速度方向,如图6所示。硬质合金材料中碳化钨颗粒的硬度很高,耐磨性好。微细铣削过程中,在铣削力的作用下,碳化钨颗粒不断刻划刀具表面,产生均匀分布的细小划痕,导致PCD微细铣刀发生逐渐的磨料磨损。加工过程中,碳化钨颗粒还可能会发生破碎、拔出现象。这些脱落的碳化钨颗粒随刀具运动也在划擦刀具表面,且往往形成相对深的划痕,加剧刀具的磨料磨损。 图6 PCD微细铣刀磨粒磨损

3) 微崩刃。如图7所示,在PCD微细铣刀的前刀面上,还可以观察到微崩刃现象的存在。微细铣削是一个断续的切削过程,刀具转速非常高,每分钟达数万转,PCD微细铣刀在加工过程中受到高频载荷冲击。在粘结强度较低的地方产生微裂纹,随着加工过程的进行,裂纹逐步扩展,最终使得PCD颗粒从刀体上剥落,发生崩刃。由于铣削深度较小,底刃上的崩刃相对较小,没有发现大块的崩刃现象。 图7 PCD微细铣刀微崩刃 2.3 刀具磨损对加工质量的影响

图8为在不同铣削路径下测得的硬质合金加工表面粗糙度。在PCD微细铣刀刚开始切削时,刀具非常锋利,加工表面粗糙度Ra非常小。随铣削距离的增加,PCD微细铣刀不断磨损,表面粗糙度Ra也逐步上升。在铣削路径达到450mm之前,表面粗糙度上升幅度较大,从0.048μm增大到0.207μm。当铣削路径超过450mm之后,表面粗糙度的增幅放缓,铣削850mm长度之后,表面粗糙度Ra甚至达到0.283μm。

图8 表面粗糙度随铣削路径变化曲线

硬质合金作为一种硬脆材料,在传统切削中通常以脆性断裂形式去除,在加工表面上形成脆性破坏缺陷,影响加工表面质量。学者通过研究表明,当加工过程中的切削厚度小于某临界值时,脆性材料也能以塑性变形方式去除,得到光洁延性加工表

面,称之为延性切削[9-10]。微细铣削中的实际切削厚度非常小,在刀具非常锋利的时候,硬质合金是通过延性切削形式去除,得到的表面粗糙度很小。刀具磨损变钝后,不仅会使得加工过程中的铣削力增大,容易产生振动,同时对工件的摩擦和挤压也变得更加剧烈。硬质合金发生脆性破坏的可能性大增,产生凹坑、裂纹等脆性破坏缺陷,得到较大的表面粗糙度。 3 结语

1) PCD微细铣刀的磨损主要集中在刀尖和底刃上。副后刀面上的三角形磨损区域随铣削路径逐渐增大,加工850 mm距离后,刀具失去锋利性。

2) PCD微细铣刀在微细铣削硬质合金中的刀具磨损机理主要包括粘结磨损、磨料磨损以及微崩刃。

3) 刀具磨损导致加工表面粗糙度逐渐增大,铣削850 mm路径后,表面粗糙度从0.048 μm增大到0.283 μm。 参考文献:

【相关文献】

[1] 孙宝琦,何平. 模具用硬质合金及其进展[J]. 模具工业,1996(12):3-7. [2] 罗嗣春. 玻璃模压用碳化钨模具磁力研磨实验研究[D]. 长沙:湖南大学,2016.

[3] 包杰,李亮,何宁,等. 国外微细铣削研究综述[J]. 机械科学与技术,2009,28(8):1018-1022.

[4] 陈明君,陈妮,何宁,等. 微细铣削加工机理研究新进展[J]. 机械工程学报,2014,50(5):161-172.

[5] B. Bulla, F. Klocke, O. Dambon. Analysis on ductile mode processing of binderless, nano crystalline tungsten carbide through ultra precision diamond turning[J]. Journal of Materials Processing Technology, 2012, 212: 1022-1029.

[6] C. Nath, M. Rahman, K. Neo. Machinability study of tungsten carbide using PCD tools under ultrasonic elliptical vibration cutting[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chine Tools and

Manufacture, 2009, 49: 10-1095.

[7] C. Nath, M. Rahman, K. Neo. A study on ultrasonic elliptical vibration cutting of tungsten carbide[J]. Journal of Materials Processing Technology, 2009, 209: 4459-44. [8] H. Suzuki, T. Moriwaki, Y. Yamamoto, et al. Precision Cutting of Aspherical Ceramic Molds with Micro PCD Milling Tool[J]. CIRP Annals-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2007, 56(1): 131-134.

[9] K. Liu, X.P. Li. Ductile cutting of tungsten carbide [J]. Journal of Materials Processing Technology, 2001, 113: 348-354.

[10] 卞荣. 金刚石微铣刀精密铣削氧化锆陶瓷基础研究[D]. 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iwanbo.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808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