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微课教学设计
保定市高阳县西演镇东绪口小学白迎
一、 教材分析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人教版第五册第七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教学几分之一、几分之几的认识和简单的分数计算,共5课时。《认识几分之一》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时的教学任务。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具体实例使学生理解一些简单的分数的具体含义,给学生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初步学会用简单分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进一步发展数感,并为学习小数和进一步学习分数做好铺垫。
二、 学生分析 三年级儿童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化的关键期,抽象思维难度大,在很大程度上仍然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认识几分之一》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使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分数概念比较抽象,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不容易一次学好,为此,我们要借助一些图形和学生所熟悉的具体事例,通过演示和操作,使学生逐渐形成分数的正确表象,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 三、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通过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对熟悉的生活事例和直观图形的探讨和研究,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并初步感知分数的含义,会读、写几分之一。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分月饼和巩固练习,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 (三)情感目标 1、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探索、创新意识得到发展。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获得运用知
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四、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初步理解分数的含义,能正确读写几分之一。
教学难点:进一步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体会只有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才可以用分数表示。 五、教学流程: 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 师:一天,熊大和熊二去超市买了4块月饼,熊大说:“我要吃3块。”熊二说:“不行,这样不公平。”同学们帮帮忙应该怎样分?每只熊平均分了( )块月饼?(应该平均分,每只熊平均分到2块月饼) 2、(显示课件2)第二天,熊兄俩又一起去超市买食物,这次,它们买到了2块月饼 ,它们每只熊可以平均分到( 1 )块.
3、第三天,兄弟俩又一起去超市买食物,只买到了一块大月饼。两只熊呆
住了,怎么分才公平呢?你们能帮忙分一分吗?
如果这样分你觉得公平吗?并说出理由。(不公平,因为没有把月饼平均分) 于是他们把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只熊分到半块月饼。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在一个熟悉的故事情境中经历由整数到分数的过程。】每份分得同样多的分法在数学上叫什么?(平均分)
半块,怎么用数字来表示呢?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1份可
1以用 二分之一表示,写作: 2【设计意图:通过教师演示,加深学生对分数的理解,进一步加深对1/2的含义的理解和认识。以便更好的突破教学难点。】
1) 4、把一张长方形纸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张长方形纸的( 1写作:( ) 读作:(二分之一 ) 22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了( 3 )份,每份是它的( 三分之一 )
1表示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三份,每一份是这块月饼的三分之一。 3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了( 4 )份,每份是它的( 四分之一 )。 表示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四份,每一份是它的四分之一。 5、小结:
A、像 1/2 、1/3 、1/4 ,这样的数,都是分数。也就是说把一个图形或者物体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B、分子表示取得的份数、分数线表示平均分、分母表示平均分的份数。 C、分数的写法:先写分数线,再写分母,最后写分子。 六、巩固练习
第一关: 下面图形的涂色部分表示几分之几?为什么?
第二关:下列图形中涂色部分的表示方法对吗?对的画 √ 错的画 × 。并说出理由.
( ) ( ) ( ) ( ) 七、同学们学会了什么? 1、学会什么是( 分数 )。 2、学会了分数的( 读和写 )
3、只有( 平均分 )才能得到它的几分之一。
4、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成了几份,分母就是几,表示这样的一份,分子就是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