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技术指标要求
1、“裸机”运行,直接运行在服务器硬件上,而不是运行在单独的宿主操作系统上,能提供最佳的性能和可扩展性。
2、硬件虚拟化协助利用Intel和AMD处理器的最新硬盘虚拟化技术实现高性能,甚至在运行不具备虚拟化功能的操作系统时也同样能提供这些好处。充分利用Intel VT和AMD-V的硬件虚拟化技术,支持Intel扩展页表技术,采用超虚拟化技术,虚拟化层的内核自带硬件驱动,提供对硬件驱动的高性能访问。
3、服务器虚拟化工具捆绑式I/O的增强功能帮助Windows及Linux虚拟机优化硬盘和网络性能。
4、本地位架构位系统管理程序的设计原则是支持32位和位虚拟机,从而支持更多种类的工作负载例如Microsoft Exchange和Microsoft SQL服务器等位工作负载所需的大量内存。
5、SMP虚拟机在每个虚拟机内支持多达8个虚拟CPU以部署处理器密集型应用,如消息中间件和数据库服务器,并充分利用了多核处理的高性能。
6、对应用虚拟化的优化对于应用虚拟化软件的加入,服务器虚拟化为应用虚拟化进行了进一步优化,性能大大提升,吸引了从而能承载更多虚拟机系统和更多用户,并实现了更快的响应时间。
7、每个虚拟机32GB系统内存
针对内存密集型工作负载提供服务器级虚拟内存容量。
8、增强的性能
最大支持系统512G内存,个逻辑CPU,每服务器16块物理网卡
9、轻松部署和安装 灵活的产品安装程序 可以通过CD安装,或者使用网络引导,还可以使用带有远程CD或者ISO访问能力的服务管理进行安装。
10、轻松的虚拟机部署 使用CD或DVD、ISO镜像或者可网络访问的文件都可以安装Windows及Linux虚拟机。虚拟机可转换为复制安装的模板。
11、广泛的硬件支持
利用标准的Linux设备驱动程序和优化的虚拟机驱动程序为广泛的设备提供支持,而无需以牺牲性能为代价。
12、广泛的本地存储支持
支持广泛的本地存储方案,包括IDE、SATA、SCSI和SAS。
13、集中的安装介质池
建立支持NFS或CIFS协议的共享空间,统一放置虚机安装介质,支持远程的介质安装。
14、灵活的共享基础架构 支持异构CPU的虚拟化资源池
15、在异构CPU的虚拟化资源池中实现在线迁移和HA。 17、服务器和存储资源的统一管理将多个服务器和连接的共享存储作为统一的资源池进行管理,基于资源需求和业务优先级实现了虚拟机的灵活部署。
18、通过存储实现实时迁移 通过共享存储,可以将虚拟机从一台服务器迁移到另一台服务器来实现零宕机时间的服务器维护,而不会导致业务中断。系统管理员能够移动应用以充分利用可用的计算能力。在HA中支持网络及存储双路心跳,在发生HA时,支持被隔离服务器的自动重新启动。
19、基于资源池的配置
可以在资源池级别自动配置和应用常用的设置,简化了重新配置过程。
20、按需部署虚拟机 模板
可以将虚拟机转化为模板,在服务器或资源池上对多个类似的系统进行快速配置。采用本地或者文件存储,就可以在几秒钟内克隆出新的虚拟机。
21、输入/输出
可以通过输出方式远程使用虚拟机,还可以对虚拟机进行存档,通过输入方式使其作为灾难恢复站点。
22、P2V工具
可以将Windows操作系统从物理系统迁移到虚拟机上。提供专用的P2V工具,实现物理机至虚拟机的平滑过渡,P2V工具支持VHD,OVF,VMFS等格式,支持VMware ESX,微软Hyper-V及Citrix Xenserver的虚拟机互转。
23、虚拟机迁移工具
帮助物理服务器工作负载(操作系统、应用和配置)向虚拟基础架构的转换,实现了从物理机向虚拟机的轻松过渡。
24、克隆
支持快速克隆和全拷贝克隆两种方式复制虚拟机。
25、动态的虚拟化资源调整 在线的虚机资源调整
支持Linux系统的CPU、虚拟网卡及虚拟磁盘资源增加,支持Windows系统的虚拟网卡及虚拟磁盘的资源增加,支持CPU、DISK及网络的QOS。
26、动态内存控制
通过设定虚拟机内存动态使用的上下限,结合虚拟机静态设置值,动态的管理和调配内存。
27、动态负载均衡
基于预定义的规则控制虚拟机的启动,根据整个资源池的资源使用情况,自动的在线迁移和调整虚拟机的运行位置,生成资源使用报告和报警。
28、本地保护及业务连续性 自动的高可用性
资源池可以配置自动的高可用性保护功能。这样,故障主机上的虚拟机可根据优先级和资源可用性在另一台物理服务器上自动重启运行。
29、容错
支持多VCPU大内存(2G以上)虚拟机容错配置,实现零宕机服务切换
30、灾难恢复
支持自动的BCP工作流和远程SAN存储复制的集成式灾难恢复功能。可将整个资源池快速迁移到另一个物理站点,并保障业务的持续运行,其间只会出现短暂中断。
31、冗余网络
冗余网络链路(经由NIC连接)通过支持active/active模式的NIC聚合、允许充分利用所有可用带宽,并同时维护冗余链路,可确保业务的连续运行和网络可靠性。
32、磁盘快照及内存快照
支持基于磁盘的快照和回滚,同时也支持基于内存的快照及回滚技术来保证交易的完整性。在原快照的基础上,还支持多分支的连续快照以最大限度的保证业务连续。
33、自动保护和恢复
基于规则执行有计划的快照和归档,以防止虚拟机故障和人为错误,不需要第三方备份软件的支持,可支持自动的虚拟机备份到文件服务器或NAS。可备份虚拟化平台的配置,出现配置错误时可恢复
34、强大的存储管理功能 共享的iSCSI和NFS NAS存储
与IP网连接的存储可以作为共享池来配置,硬盘资源可以从该共享池分配给虚拟机,使存储基础架构的利用率最高。
35、专用的光纤通道和iSCSI网络存储
SAN存储资源可以分布在多个服务器上。
36、集成式多路径支持
可配置光纤通道和iSCSI多路径I/O支持能力,确保可为光纤通道或iSCSI提供冗余存储链路,防止服务中断。
37、本地存储服务适配器
管理接口界面自动访问各种经优化的存储服务,包括快速克隆、瘦配置、屏幕快照和副本删除等。
38、高级存储管理
通过SMI直接管理存储,并通过带外的快照、克隆、provisioning等存储技术快速实现数据拷贝,提高了存储利用性能,简化了存储的管理。通过即用即分配的方式保证空间的有效利用。
39、存储池
支持2T以上的存储LUN作为虚拟机存储空间
40、SAN Boot
支持SAN启动,并支持多路径下的SAN启动。
41、高效安全的虚拟网络 虚拟网卡(NIC)
每个虚拟机可以配置一个或多个虚拟网卡,虚拟网卡各有其自身的IP和MAC地址。虚拟机看起来就如同网络上的物理系统。
42、虚拟交换机
虚拟网卡可以与实现网络隔离的虚拟交换机连接。每个虚拟交换机都能通过物理网卡连接到物理网络上,或者也可将其配置为全虚拟网络,为专用虚拟机到虚拟机的流量提供与内存相媲美的速度。
43、VLAN支持
虚拟机可以与单独的VLAN绑定,从而将虚拟机之间的流量与其它物理服务器的流量相隔离,降低网络负载,提高安全性和简化重新配置过程。
44、分布式交换机
通过分布式交换机,用户可统一创建和管理一个多租户、隔离的和灵活的网络,并为虚机提供一个安全和基于状态迁移的环境.分布式虚拟交换机持ACL,Netflow,RSPAN,网络状态监控等功能
45、管理中心
无单点故障的简单易用的虚拟化管理
无论系统是一次管理一台,还是作为多个的服务器或作为服务器和存储(企业版)的统一资源池,都可以使用同一管理中心工具进行管理,虚拟化管理端的失效不影响虚拟化平台的运行。
46、服务器虚拟化管理中心的多服务器管理;
服务器虚拟化管理中心支持多节点(>3)部署,任意两个节点不可用时不影响宿主机的高可用性和实时迁移
47、全生命周期管理
系统管理员可以在任何地点安全地创建、启动、终止、重新启动、暂停、恢复、迁移和卸载虚拟机,以及重启和关闭物理服务器。
48、性能监控和趋势分析
通过资源池全新的持久性能统计数据,可对虚拟机性能和服务器总体性能进行实时的监控和图形化趋势分析,包括CPU、内存、磁盘I/O和网络I/O。支持虚拟网络监控和流量管理,支持netflow在虚拟化环境下的流量分析,查看并监控虚拟网络资源的使用情况,并以仪表盘,数据报表和实施数据及图线的方式监控虚拟网卡、物理网卡、虚拟交换机的流量、协议及应用的流量使用,支持对网络资源的QOS控制
49、资源管理
提供轻松的服务质量控制,允许配置CPU、内存、硬盘和网络I/O的使用优先级和条件。
50、灵活的控制台支持
系统管理员可以通过内置的图形界面连接到Windows虚拟机,并直接从管理中心接入Linux虚拟机的图形与文本控制台。
51、配置和故障提醒
针对配置的潜在性不利更改以及主机故障,管理中心提供了电子邮件和管理中心提醒功能。
52、实验室管理及自服务
通过预定义的工作流,使应用的负责人通过自服务的形式开发、维护和交付虚拟化资源,以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
53、管理一体化和创建脚本的接口 API
管理的开放式C接口让合作伙伴和用户能够将虚拟机管理整合到他们自己的系统中
语言绑定
C、Python和C#语言库为开发人员提供灵活性。
54、远程命令行界面
命令行界面运行在可控的虚拟化服务器或者各种Windows或Linux系统之上,并为基于属性的管理会话以及脚本整合提供功能强大的工具。
下面是一个市面上平台的案例截图:基本满足其功能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