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玩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高中化学会考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会考知识点总结

来源:爱玩科技网
化学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总结

一: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有机化合物 混合物 物质 化合物

纯净物 无机化合物 非金属 单质

金属

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化合反应 分解反应 置换反应 复分解反应 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 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复分解反应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化合反应 分解反应 可能是是氧化还原反应 二:氧化还原反应

本质:电子的转移(得失或者偏移) 特征:化合价的改变(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依据) 3、氧化还原反应概念

升(化合价)---失(电子)---氧(氧化反应)------还(还原剂) 降(化合价)--- 得(电子)---还(氧化反应)------ 氧(还原剂) 双线桥 失去2e- -1 0 0 -1 2 KBr + Cl2====Br2+2KCl

得到2e- 三:物质的量

定义:表示一定数目微粒的集合体 符号n 单位 摩尔

阿伏加德罗常数:0.012kgC-12中所含有的碳原子数。用NA表示。 约为6.02x1023 微粒与物质的量

1

公式:n=

N NAm M质量与物质的量 公式:n=

物质的体积决定:①微粒的数目②微粒的大小③微粒间的距离

微粒的数目一定 固体液体主要决定②微粒的大小 气体主要决定③微粒间的距离 体积与物质的量 公式:n=

V Vm标准状况下 ,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为22.4l

阿伏加德罗定律:同温同压下, 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的分子数 物质的量浓度: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符号CB 单位:mol/l 公式:CB=

nB V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 配制前要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

步骤:1. 计算 m=c×v×M 2.称量 3. 溶解 4。转移 (洗涤2---3 洗涤液转入容量瓶) 5.定容 6。摇匀 7 装瓶贴签 四:物质的分散系

溶 液 胶体 浊液

分散质大小 <10 10~10 >10 胶体的本质特征

丁达儿现象:光亮的通路 区分溶液与胶体 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者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和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蔗糖 酒精 SO2 CO2 NH3等 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能全部电离的电解质 强酸HCl H2SO4 HNO3

强碱NaOH KOH Ba(OH)2 大多数的盐 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能部分电离的电解质 弱酸 弱碱 水 五: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过滤法:适用于分离一种组分可溶,另一种不溶的固态混合物 粗盐的提纯 蒸发结晶:混合物中各组分物质在溶剂中溶解性的差异

2

-9

-9

-7

-7

蒸馏法:适用于分离各组分互溶,但沸点不同的液态混合物。如:酒精与水的分离 仪器 蒸馏烧瓶 冷凝器

分液:分离互不相容的两种液体

萃取: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度不同 溴水 CCl4 分层 上层无色 下层橙红色 不用酒精萃取 焰色反应 铂丝用盐酸洗涤 然后在酒精灯燃烧至无色 再蘸取待测液 钠焰色:黄色 钾的焰色:紫色 (透过蓝色钴玻璃) Cl检验 :加银产生的白色沉淀不溶解于稀 So4--检验: 加Ba(NO3)2产生的白色沉淀不溶解于稀 NH4检验:加入NaOH加热产生气体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Fe3检验:加入KSCN 出现红色溶液 Fe3++3SCN-==Fe(SCN)3 质子 Z 原子核 原子ZX 中子 A 电子 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同位数: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不同原子互称 1H 2H 3H 六:氯元素化合物知识

1.氯气物理性质:氯气是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易液化的有毒气体。 2.化学性质:氯气具有强氧化性,

(1)能跟金属(如Na、Fe、等):2Na + Cl2== 2Na Cl 2Fe+3Cl2===2FeCL3 (2)和非金属(如H2)反应:H2 + Cl2==2HCl 燃烧的火焰是 苍白色的,瓶口有 白雾 产生。 (3)和水的反应:Cl2 + H2O==HCl+HClO次氯酸的性质:(弱酸性、不稳定性、强氧化性)氯水易见光分解方程式2HClO==2HCl+O2↑,保存在新制氯水含 、 、 、 、 、 、 , 久置氯水主要成分为 。

1

1

1

A++2-

(4)与碱的反应:2NaOH+Cl2=NaCl+NaClO+H2O (用于尾气处理)

漂白粉制取原理的反应方程式是 。漂白粉的成分是 有效成分是 。漂白粉发生作用的是 。 3. 氯气的实验室制法:

反应原理:MnO2 + 4HCl(浓)===MnCl2 + Cl2↑+2H2O; 发生装置:圆底烧瓶、分液漏斗等; 除杂:用饱和食盐水吸收HCl气体;用浓H2SO4吸收水;

收集: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检验: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尾气处理: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尾气。氯化氢极易溶于水,其水溶液俗称盐酸。

3

4、溴、碘的提取 (1) 2KI + C12 ==2KCl + I2 (2) 2KI + Br2 = 2KBr+I2 (3) 2KBr + Cl2 ==2KCl+Br2 七:钠镁元素化合物知识

(1)钠的物理性质: 银白色、有金属光泽的固体,热、电的良导体,质 软 、密度小、熔点低 (2)钠与水反应的现象及解释:①浮:(说明钠的密度比水的密度 小 ) ②熔:(说明钠的熔点 低 ;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③游:(说明有气体 产生)④响:(说明有气体产生) ⑤红:溶液中滴入酚酞显红色;(说明生成的溶液 碱性)。(3)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2H2O=2NaOH+H2↑ , 离子方程式为2Na+2H2O=2Na+ +2OH-+H2↑。

(4)与氧气反应:4Na+O2==2Na2O 2Na+O2=点燃=Na2O2 (5)4Na+TiCl4== 4NaCl + Ti

(6)Na的用途①制取纳的重要化合物 ②作为中子反应堆的热交换剂 ③冶炼Ti.铌锆钒等金属④钠光源

(7)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比较

名称 化学式 俗名 溶解性 热稳定性 与盐酸反应 与NaOH反应 相互转化 碳酸钠 Na2CO3 纯碱 苏打 ——— Na2CO3+2HCl==2NaCl+H2O+CO2↑ ——— 碳酸氢钠 NaHCO3 小苏打 溶解度比碳酸钠小 2NaHCO3== Na2CO3 +H2O+CO2↑ 比Na2CO3剧烈NaHCO3+HCl==NaCl+H2O+CO2↑ NaHCO3+NaOH==Na CO3+H2O (8)除杂:Na2CO3固体(NaHCO3) 加热 Na2CO3溶液(NaHCO3) NaOH 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方法。加热出现气体是碳酸氢钠 或着 加酸先出现气体的是碳酸氢钠先没气体后出现气体的是碳酸钠

6、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1)生成难溶物 (2)生成挥发性的物质(3)生成难电离物质 7、能正确书写常见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步骤:1.写2.改(易溶易电离物质改成离子形式,难溶难电离的物质,气体、单质、氧化物保留化学式)3.删4.查 (电荷守衡,原子个数守恒) 8、离子方程式的常见错误举例: Cl2与水反应 H2O+Cl2==2H+Cl+ClO铁与氯化铁反应 Fe+Fe==2Fe9、镁的提取与应用

4

3+

+

--

碳酸钙溶于盐酸CO3+2H==CO2↑+H2O

+

-

2-+

2+

硫酸与氢氧化钡反应 H+OH==H2O

镁的提取

(1)MgCl2+Ca(OH)2 ==Mg(OH)2↓+ Ca Cl2 (2)Mg(OH)2+2HCl== MgCl2+2H2O (3)电解MgCl2 === Mg +Cl2↑ 镁单质化学性质

3Mg + N2== Mg3N2 Mg + 2HCl== MgCl2+H2 2Mg + CO2== 2MgO+C 九:铁铜元素化合物知识

1、铜物理性质:有金属光泽的紫红色金属密度8.92 g/cm3质软,具有良好的导电导热性延展性 2、化学性质 1、与氧气反应

2Cu+O2===2CuO CuO+2HCl==H2O+CuCl2 2、Cu与强氧化性的酸反应

Cu+2H2SO4===CuSO4+SO2↑+H2O 3Cu+8HNO3==3Cu(NO3)2+2NO↑+4H2O 3Cu+2HNO3浓==Cu(NO3)2+2NO2↑+4H2O 3、与盐反应

Cu+2FeCl3==CuCl2+2FeCl2 Cu+2AgNO3==Cu(NO3)2+2Ag (1)铁的物理性质

有金属光泽的银白色金属,质软\\有良好的导电 导热性 延展性 能被磁铁吸引 (2)化学性质

①与氧气反应 3Fe+2O2==Fe3O4 ②与非金属反应2Fe+3Cl2==2FeCl3 Fe+S==FeS ④与酸反应Fe+H2SO4== FeSO4+ H2↑

⑤与盐反应 Fe+CuSO4==FeSO4+Cu Fe+2HCl== FeCl2+ H2↑ Fe2O3与酸反应 Fe2O3+6HCl==2FeCl3+3H2O Fe3+的检验:与KSCN反应出现血红色溶液 Fe和Fe之间的相互转化 Fe Fe2+

3+

3+

2+

Fe Fe

3+2+

氧化剂 还原剂

2FeCl2+Cl2==2FeCl3 2FeCl3 +Fe==3FeCl2 Cu+2FeCl3==CuCl2+2FeCl2 氢氧化铁制备: FeCl3 +3NaOH==Fe(OH)3+3NaCl 受热分解2Fe(OH)3== Fe2O3+3H2O

铁及其物质的转化关系 HCl FeCl2

Fe Fe Cl2 Cl2 FeCl3

5

十一:硫元素化合物知识 一、二氧化硫的性质与作用

1、物理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 2、化学性质

(1)与水反应 SO2+H2O==H2SO3 可逆反应 H2SO3的不稳定性2H2SO3 +O2==2H2SO4 (2)还原性 2SO2+O2 2SO3

(3)漂白性:SO2 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原理:与有色物质结合反应生成无色物质,该物质不稳定 (暂时性漂白) 氯水 永久性漂白 原理:HClO 具有强氧化性 3、酸雨:PH〈5.6 正常性雨水PH值大约为6 ,水中溶解有CO2 硫酸性酸雨的形成原因: SO2

来源:(主要)化石燃料及其产品的燃烧。(次要)含硫金属矿物的冶炼、硫酸生产产生的废气 防治:开发新能源,对含硫燃料进行脱硫处理,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

常见的环境保护问题:酸雨:SO2 温室效应:CO2 光化学烟雾:NO2 臭氧层空洞:氯氟烃 白色垃圾:塑料垃圾 假酒:CH3OH 室内污染:甲醛 赤潮:含磷洗衣粉 CO 与NO 与血红蛋白结合 有毒 电池:重金属离子污染

二、硫酸的制备与性质 1、接触法制硫酸

原理:(1)硫磺(硫矿石)与氧气反应生成SO2 S+O2==SO2 或 4FeS2+11O2===2Fe2O3+8SO2 (2)SO2与氧气反应生成SO3 2SO2+O2 2SO3 (3)SO3转化为硫酸 SO3+H2O==H2SO4 2、硫酸的性质

浓硫酸的特性⑴吸水性:浓硫酸具有吸收附着在物质表面或内部的湿存水和结晶水的性能。是液体的干燥剂。不能干燥碱性气体NH3

⑵脱水性:蔗糖的炭化 浓硫酸滴到皮肤上处理:先用抹布抹去。再用大量的水冲洗 (3)浓硫酸的强氧化性 与铜反应:2H2SO4(浓)+Cu与碳反应:C+2H2SO4(浓)常温下,浓硫酸使铁铝钝化 S CuSO4+SO2↑+2H2O 被还原的硫酸占反应硫酸的1/2 SO2↑+ CO2↑+2H2O

O2 SO H2O H 2 O2 SO 3 2 SO 4 NaOH BaCl2 6 Na2SO4 O2

H2SO3 BaSO4

十三:原子结构 一、核外电子排布

1、元素:含有相同质子数同一类原子总称。 核素:含有一定数目质子与中子的原子 同位素:含有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同一种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 质量数: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 2.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① 最外层最多只能容纳8个电子(氦原子是 2 个);② 次外层最多只能容纳 18 个电子; ③倒数第三层最多只能容纳 32 个电子;④ 每个电子层最多只能容纳 2n2 个电子。 另外,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 3、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P书2

4、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核电荷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元素周期律是元素核外电子排布随元素核电荷数的递增的必然结果

(1) 随着原子核电荷数的递增原子的最外层电子电子排布呈现周期性变化 除1、2号元素外,最外层电子层上的电子重复出现1递增8的变化 (2)随着原子核电荷数的递增原子半径呈现周期性变化

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 减小 ,如:Na Mg Al Si P S Cl;C N O F (3)随着原子核电荷数的递增元素的主要化合价呈现周期性变化 同周期最高正化合价从左到右逐渐增加,最低负价的绝对值逐渐减小

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原子的 最外层电子数 ;最高正化合价与负化合价的绝对值之和= 8 。 (4)随着原子核电荷数的递增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呈现周期性变化 同周期,从左到右 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Na Mg Al Si P S Cl 金属性:Na>Mg>Al

金属性逐渐减弱 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非金属性:Cl>S>P>Si,

(5)①元素的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氢氧化物)碱性越 强,反之也如此。金属性:Na>Mg>Al,氢氧化物碱性强弱为NaOH > Mg(OH)2> Al(OH)3。

②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含氧酸)酸性越 强 ,反之也如此。

非金属性:Si 7

(1)结构 不完全周期7 主族 ⅠA~ⅦA 族 副族ⅠB~ⅦB

第Ⅷ族 8、9、10 0族 惰性气体

(2)周期序数 = 电子层数 主族序数 =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

(3)每一周期从左向右,原子半径逐渐 减小;主要化合价从 +1~ +7(F、O无正价),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每一主族从上到下右,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金属性逐渐增强 ,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6、化学键:物质中直接相邻的原子或离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 (1)离子键:使带相反电荷的阴、阳离子结合的相互作用 含有离子键的一

定是离子化合物

离子化合物:阴、阳离子通过静电作用相成的化合物 离子键:活泼的金属 活泼的非金属

(2) 共价键: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强烈的相互作用 共价化合物: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化合物 共价键:非金属元素之间

非极性键:相同..的非金属元素之间 极性键 不同..的非金属元素之间 7、电子式

(1)写出下列物质的电子式:H2

Cl2

N2 HCl

H2O

NH3

CH4

NaCl

MgCl2

NaOH Na+

8、碳最外层四个电子,一个碳原子可以形成四个共价键,可以构成C-C、C=C、C≡C 9、同分异构体:分子式相同结构式不同的化合物互称 C4H10 CH3CH2CH2CH3 CH3CHCH3 异丁烷

正丁烷 CH3 CH3

C5H12 CH3CH2CH2 CH2 CH3 CH3CHCH2 CH2 CH3C CH3 戊烷 CH3 CH3

2-甲基丁烷 2,2-二甲基丙烷

十五:化学反应中的能量 化学反应中的热量变化

放热反应:化学上有热量放出的化学反应 反应物的总能量>生成物的总能量

断开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小于形成化学键所放出的能量

2、吸热反应:化学上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 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物的总能量

8

CO2

断开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大于形成化学键所放出的能量

当△H为“-”或者△H<0时,为放热反应 当△H为“+”或者△H>0时, 为吸热反应 常见的放热反应:燃烧、酸碱中和反应、金属与酸的反应、氧化钙与水

常见的放热反应:通常需要高温或者加热的反应(C+CO2-)、氢氧化钙与氯化铵晶体反应 总反应:Zn+2H==Zn+H2↑ 十六:化石燃料与有机化合物 一、化石燃料

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CH4

石油的组成元素主要是碳和氢,同时还含有S、O、N等。主要成分各种液态的碳氢化合物,还溶有气态和固态的碳氢化合物

煤是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所组成的复杂的混合物。煤的含量是C其次H、O 二、结构

1、甲烷:分子式:CH4 结构式: 电

+

2+

正四面体

天然气三存在:沼气、坑气、天然气 2、化学性质

一般情况下,性质稳定,跟强酸、强碱或强氧化剂不反应 (1)、氧化性

CH4+2O2CO2+2H2O;△H<0 CH4不能使酸性高锰酸甲褪色 (2)、取代反应

取代反应:有机化合物分子的某种原子(或原子团)被另一种原子(原子团)所取代的反应

点燃CH3Cl+HCl CH3Cl+Cl2 CH2Cl2+ HCl CH4+Cl2 CHCl3+ HCl CHCl3+Cl2 CCl4+ HCl CH2Cl2+Cl2(3)主要用途:化工原料、化工产品、天然气、沼气应用 三、乙烯

石油炼制:石油分馏、催化裂化、裂解 催化裂化:相对分子量较小、沸点教小的烃 裂解:乙烯、丙烯老等气态短链烃

9

光照光照光照光照石油的裂解已成为生产乙烯的主要方法

1、乙烯分子式:C2H4 结构简式:CH2==CH2 结构式

2、乙烯的工业制法和物理性质 6个原子在同一平面上 工业制法: 石油化工 3、物理性质

常温下为无色、无味气体,比空气略轻,难溶于水 4、化学性质 (1)氧化性 ①可燃性

现象:火焰明亮,有黑烟 原因:含碳量高 ②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2)加成反应

有机物分子中双键(或叁键)两端的碳原子上与其他的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应

现象:溴水褪色

CH2=CH2+H2OCH3CH2OH (3)加聚反应

聚合反应:由相对分子量小的化合物互相结合成相对分子量很大的化合物。这种由加成发生的聚合反应叫加聚反应

乙烯 聚乙烯

用途:1、石油化工基础原料 2、植物生长调节剂 催熟剂

评价一个国家乙烯工业的发展水平已经成为衡量这个国家石油化学工业的重要标志之一 十七:煤的综合利用 苯

1、 煤的气化、液化和干馏是煤综合利用的主要方法 煤的气化:把煤转化为气体,作为燃料或化工原料气 煤的液 --燃料油和化工原料

10

催化剂干馏 2、苯 (1)结构 (2)物理性质

无色有特殊气味的液体,熔点5.5℃沸点80.1℃,易挥发,不溶于水易溶于酒精等有机溶剂 (3)化学性质 ①氧化性 a.燃烧

点燃12CO2+6H2O 2C6H6+15O2B.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②取代反应 硝化反应

十八:生活中的有机化合物 一、乙醇 1、结构

结构简式:CH3CH2OH 官能团-OH 医疗消毒酒精是75% 2、氧化性 ①可燃性

点燃2CO2+3H2O CH3CH2OH+3O2②催化氧化 2CH3CH2OH+O2

催化剂2 CH3CHO+2H2O 断1 、3键 2 CH3CHO+ O2

催化剂2 CH3COOH

3、与钠反应

2CH3CH2ONa +H2↑ 2CH3CH2OH+2Na用途:燃料、溶剂、原料,75%(体积分数)的酒精是消毒剂 二、乙酸

11

1、结构

分子式:C2H4O2,结构式: 结构简式CH3COOH 2、酸性;CH3COOH

CH3COO+H

-+

酸性:CH3COOH>H2CO3

2CH3COOH+Na2CO32CH3COONa+H2O+CO2↑ 3、酯化反应

醇和酸起作用生成脂和水的反应叫酯化反应 ★CH3CH2OH+CH3COOH

催化剂CH3COOCH2CH3+H2O 反应类型:取代反应 反应实质:酸脱羟基醇脱氢 浓硫酸:催化剂 和吸水剂

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作用:(1)中和挥发出来的乙酸(便于闻乙酸乙脂的气味) (1) 吸收挥发出来的乙醇 (3)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 总结: -[-CH2—CH2-]n- 聚乙烯 三、酯 油脂 结构:RCOOR′ 水果、花卉芳香气味 乙酸乙酯

油脂在酸性和碱性条件下水解反应 皂化反应:油脂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反应

CH2BrCH2Br CH3COOCH2CH3 乙酸乙酯 CH2=CH2 乙烯 CH3CH2OH 乙醇 CH3CHO 乙醛 CH3COOH 乙酸 甘油

应用:(1)食用(2)制肥皂、甘油、人造奶油、脂肪酸等 四、糖类 分子式通式 Cn(H2O)m 1、分类

单糖:葡萄糖C6H12O6 糖类 二糖:蔗糖:C12H22O11

多糖:淀粉、纤维素(C6H10O5)n

12

2、性质 葡萄糖 (1)氧化反应

葡萄糖能发生银镜反应 (光亮的银镜) 与新制Cu(OH)2反应 (红色沉淀) 证明葡萄糖的存在 检验病人的尿液中葡萄糖的含量是否偏高 (2)人体组织中的氧化反应 提供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 C6H12O6(S)+6O2(g)==6CO2+6H2O(l) △H=-12804KJ·mol

酶C6H12O6酒化2C2H5OH+2CO2↑

-1

淀粉 1、 水解

五、蛋白质与氨基酸

1、组成元素:C 、H、O、N等,有的有S、P 2、性质

(1)蛋白质是高分子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很大

(2)★盐析:蛋白质溶液中加入浓的无机盐溶液,使蛋白质的溶解度降低从而析出 (3)★变性:蛋白质发生化学变化凝聚成固态物质而析出 (4)颜色反应:蛋白质跟许多试剂发生颜色反应 (5)气味:蛋白质灼烧发出烧焦羽毛的特殊气味 (6)蛋白质水解生成氨基酸

蛋白质氨基酸

2、 氨基酸 结构通式:

甘氨酸

丙氨酸

13

二十:生命的基础能源—糖类

1、糖类是绿色植物_____________的产物。由_____、______、_____三种元素组成的一类有机化合物,也叫_______________(通式为___________),但其实此名称并不能真实反应糖类的组成和特征,如_________是糖却不符合此通式,而符合此通式的,如_________、_________却不是糖类。 2、葡萄糖分子式________,是一种___色晶体,有____味,___溶于水 3、葡萄糖的还原性

和银氨溶液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新制Cu(OH)2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蔗糖和麦芽糖是_____糖,它们水解的化学方程式分别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淀粉是一种重要的_____糖,分子式________,是一种相对分子质量很大的天然_________化合物,_____甜味,是一种___色粉末,___溶于冷水,但在热水中一部分______,一部分______。它能水解。淀粉在人体内的水解过程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可在酸的催化下逐步水解,其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淀粉的特性:_______能使淀粉溶液变成______色。这是实验室检验_____________存在的重要原理。 7、纤维素是一种______糖,属于____________。纤维素在酶或浓硫酸催化下发生水解,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十一:重要的体内能源—油脂

1、油脂是由____________和______生成的__ _,结构可用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示,天然油脂为___________,属于混合物。

3、根据结构特点,油脂兼有_______和____的性质。写出油酸甘油酯发生氢化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硬脂酸甘油酯分别在酸性或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又叫______反应

4常见高级脂肪酸:硬脂酸__________________,软脂酸__________________,油酸________________ 二十二:生命的基础—蛋白质

1、氨基酸的分子中既含有_____,又含有_____,既能和____反应又能和____反应生成盐,是_____化合物,其通式为_______________

2、一个氨基酸分子中的_____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中的_____之间缩去水分子后生成的产物叫_____,由两个氨基酸分子消去水分子而形成含有一个_____的化合物是_____

例:将甘氨酸和丙氨酸混合,在一定条件下使它们发生反应,问能形成几种二肽?并写出化学方程式。 3、常见的氨基酸:甘氨酸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丙氨酸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谷氨酸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14

4、蛋白质的组成元素是_____________,是由______通过_____而构成的__________化合物,因此也具有_____。

6、蛋白质的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__________可用作蛋白质的检验 7、盐析和变性的区别

盐析 变性 概念 特征 条件 用途 8、酶是一种_________,其催化作用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iwanbo.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808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