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玩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论中西方思政教育方法的不同之处

论中西方思政教育方法的不同之处

来源:爱玩科技网


论中西方思政教育方法的不同之处

思政教育并不是哪一个阶级的专利,而是人类阶级社会一项普遍的实践活动。思政教育作为一项实践活动,总是以一定的理论和价值取向为基础的。西方思政教育理论基础是建立在与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相适应的前提之下的,这就注定西方的思政教育方法与我国的会有一定差异,我认为其中的差异主要有如下几处。

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差异。

西方学校注重教育,强调利用学术报告、学校庆典、毕业典礼等活动以渗透式德育对学生成长进行指导;我国注重显形教育,提倡积极开展理论学习和教育,通过文体活动、社会实践等方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西方,学校通过课程教学,进行广泛的资本主义优越性教育、公民权利义务教育以及国民精神等政治教育,还包括众多道德、宗教、思想教育,以西方高校为例,其主要课程有大学生活导论课、职业道德课、社会研究课、公民课、政治课、哲学课、人文课等。同时,西方高校还十分强调把德育工作渗透到文理各科教学过程之中,如在历史、地理教育中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国民信念、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开展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

强制式灌输教育为主与立足柔性灌输教育的差异。

中国德育课程目标具有鲜明的社会主义方向性,学校德育把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4有”新人作为根本任务,德育为实现党的基本路线、纲领和服务。侧重于系统的教育,理论的灌输,道德知识传授,注重道德教育的统一性和规范性。我在国,小学有

思想品德课,中学有思想政治课,大学则有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思想原理、理论、思想道德修养、形势等“两课”教育,研究生还设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等必修课,同时学校也积极发挥各科教学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西方德育目标的政治倾向相对隐蔽,侧重于实践的教育,将教育的内容渗透到学生的生活、学习、择业、交友等实际中,让学生自己分析和讨论各种道德问题,做出道德判断,并在判断过程中明确道德价值标准,逐渐树立公民道德观念和伦理观念。

相对形式和与宗教合二为一形式的差异。

西方的学校德育除了具有鲜明的政治性、阶级性以外,还借助了宗教进行渗透影响,体现了浓厚的宗教文化色彩;而我国则主要借助党团组织等政治力量实施德育,开展德育教育的形式比较和单一。

四有新人的培养与合格公民塑造的差异。

我国长期以来就十分注重人才的全面培养,199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明确规定了我国现阶段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人。”这就为我国学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要求,既以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和思想道德素质为重任,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将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人格和心理教育贯穿其间,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作为德育工作内容的主旋律。

在西方,思想政治教育是以“国民教育”、“公民教育”等名义下开展实质性活动的,培养所谓“西方公民”、“好公民”、“合格公民”、“民主公民”,强调学生必须具有西方的“国民精神”,使学生具备西方式的民主理念和民主行为的道德成熟的公民,成为了西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根本目标,西方大合会明确要求每个大学或学院的教师、服务于学生的工作人员都有责任帮助学生成为一个合格的公民,并围绕这一目标,将爱国主义教育,法制教育,价值观教育,道德、人格教育及心理教育作为德育的主要内容。

通过对中西方思想政治教育的对比研究,明了相互的差异,可从中寻找可以借鉴之处,以能更好地推动我国德育工作向前发展。1.要坚持正确的理论指导,不断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理论建设。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和阶级性,要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就要加强教育理论研究,多学科、多领域、多角度地探讨德育问题,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科学化”,减少重复研究、滞后研究,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形成科学、权威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 2.要促进跨学科的研究与合作,加强德育模式的多元性与科学性。在社会文化和价值观趋向多元化的新时期,我们应加强跨学科的研究与合作,注重从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中获取可利用的资源,作为构建德育模式的理论支撑,特别是要重视心理和哲学研究成果在其中起到的举足轻重的作用,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效性、科学性,使德育工作能有的放矢,更加科学化和人性化,为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创造条件。3.要加强对国外德育工作的学习和借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共同规律,其中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都可以为我国开展德育工作提供有益借鉴和启示。同时,随着国际经济政治环境的全球化和一体化趋势加强,人类普遍面临的社会思想问题和道德危机呈现,这就必然要求加强国际间的交流合作,共同应对相关问题。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iwanbo.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808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