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玩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共和县新时期农机化发展的思考

共和县新时期农机化发展的思考

来源:爱玩科技网
工 作 研 究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9年第1期

共和县新时期农机化发展的思考

关却多杰

(共和县农牧机械管理站,青海共和 813000)

摘要:目前我县农村牧区经济已进入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农牧业经济工作的核心已有增加农牧业总量转为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为实现这个目标,农牧业经济结构逐步向深层次进行了调整和优化。面对这一新形势、新任务,农机管理部门如何克服诸多不利因素和存在的困难、问题,主动去适应农牧业发展的需要,成为摆在所有农机工作者面前的十分重要和紧迫的课题。关键词:农机化;发展现状;优势和作用1 全县农机化现状

机构情况:全县现有农机化管理机构1个,是一个一套人马5块牌子的农机化管理机构(农机监理所、农机推广站、农机化学校、农机产品质量检验鉴定站、农村能源站)农机从业人员13余人。有各类农机服务组织个,从业人员267人;农机修理网点8个,从业人员29余人,全县已形成了农机管理、监理、推广、供油、维修、培训六大服务体系。2 农机化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2.1 农机装备结构不尽合理

从统计年报分析显示,截止2017年底,我县拖拉机在册保有量0.49万多台,总动力已达8.6万 kW,均动力0.19 kW/667m2,而与拖拉机配套的农具只有0.55万部,农机具配套比1:0.9,值得注意的是这0.55万部配套农具是耕、耙、播三个环节农具的总和,单个环节拥有农具数量少、配套比低,从报表看,全县有机引犁0.16万台,机引耙0.12万台,旋耕机0.14万台,播种机0.13万台,按在册的0.49万台拖拉机配套耕、耙、播三个作业环节,农机具的配套比分别为1:0.35、1:0.25、1:0.3,可以看到,有马无车现象突出。再者,大中型农机具日趋减少,小型居多。大中型拖拉机由90年代的3 211余台降至目前的912余台,受利益驱,实际从事田间作业的大中型拖拉机仅占总数的三分之一,即304台左右,且多集中在国营农牧场,小型农机具田间作业因其局限性,达不到农艺的要求,这就是造成土壤板结,有机质含量低,理化性能差、蓄水保墒能力弱,病虫草害日益加剧的原因。2.2 农机田间作业成本高、负担重

农机作业成本升高,代耕收取的费用随之提高,致使农户负担增加,由于农业效益比较差,农民收入低,机耕费拖欠的情况时有发生,农机务农积极性受挫。通过我们调研,在一段时间出现了“闲了耕牛买铁牛”的现象,拖拉机干脆用来做自家或帮亲戚朋友做一些田间农活诸如运肥、耕、耙、播、收、碾、拉运外,不再出门,全县的情况基本上也是如此。2.3 农机化投入严重不足

全县一方面存在农机事业经费不足,农机管理部门运转困难难以开展正常的业务活动。第二方面,农牧业方面的项目分配给农机化的少之又少,可以忽略不计,严重失衡。2.4 全县农机化发展不平稳

不平衡是多方面的,主要突出表现在:黄河沿线地区农机化水平低,但农机科技含量高,如旱作沟播、点播、分层、垄膜、节水等农机化新技术被广泛应用;牧区小块农业区机械化水平虽高于农区,但农机科技含量相对较低,耕作较粗放。农机服务体系建设黄河沿线农业区基础设施和服务方面相对牧区都较强。

3 正确认识新时期农机化的优势和作用3.1 农机化节本增效凸显优势

在种植业结构调整中,农机节本增效在提高农产品竞争力、降耗增效、提高品质,形成规模方面优势突出、效果明显。据测试,深耕深松增产幅度均在12%以上,可有效地减少病虫草害的发生;机械化蚕豆点播,可新增产量40 kg/667m2,节种11 kg,生产率提高30%左右;旱作沟播、分层施肥播种、化肥深施、精少量播种增产幅度均在10%以上,节种、节肥15%左右,化肥利用率提高15%以上;垄膜沟植:小麦增产35 kg/667m2,油菜增产68 kg/667m2,且具有增温、保墒、延长农作物发育,提高农产品质量的效果;种植的牧草采用机械化喷灌产草量由原来的200 kg/667m2增至300 kg/667m2;机械收割比人工收割减少粮食损失和节约成本70元左右,缩短收割期15天以上,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3.2 农机是科技兴农的重要载体

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要想大面积、大规模、高质量的实施,没有农机化这个技术支撑单靠人工是难以实现的。也确保不了农产品的降耗提质增效。

3.3 农机在节水农业上大有可为

我县自然灾害频繁,十年九旱已成定局,全县70%的耕地为山旱地,靠天吃饭的局面未从根本上改变,要彻底扭转这一局面。必须大力发展节水农业、设施农业。这给机械化提供了用武之地。机械化旱作沟播、机深翻深松、垄覆膜,保护性耕作等技术将继续在旱灾中发挥主力军作用,此外,微灌、滴灌、渗灌等机械化节水技术也将为我县干旱气候条件下发展高效农业、现代化农业注入活力提供屏障。

3.4 草原畜牧业、农区畜牧业农机化的发展潜力显露

作为全国百万牲畜百强县之一的我县有天然草场面积119.5万 hm2,畜牧业结构调整和草原生态改良对农牧机械形成了强有力拉动之势,全县广阔的草原牧机的发展在许多环节还处在起步阶段,近年,我们在江西沟镇牧机项目中重点开展了机械化草原改良,牧草的种、收、打捆、保鲜、贮运等工作,取得了显著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国家、牧民共注入资金310多万元,当年就获利50多万元。现全县牧机的数量少,空白点多,机械化程度低,随着草原生态治理力度的不断加大,对牧机的需求必将十分强劲。

3.5 农机为农牧民增收的作用日趋明显

众所周知,农机不仅是农业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也是农民致富创收的主要工具。据对塘格木、切吉、倒淌河、江西沟等地调研表明,每年农机户依靠农机获得的纯收入均在0.8万元以上,收入主要来源于农副产品加工、拉运、打碾、脱粒、代耕服务等,其中:农产品加工和耕整地、播种、收获占总收入的90%以上。涌现了一大批农机创收大户。

参考文献

[1] 何开诚.对新时期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的思考[J].现代农业

科技,2010,(16):362.

·7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iwanbo.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808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