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约基层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工作的因素及对策分析
【摘 要】工作在基层的人员,可以说是工作在最前线,基层人员工作的好坏,对于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检疫的整体工作的效果有着最直接的影响。林业生态平衡的守护天使就是基层的工作人员,并不是基层不重要,相反往往基层的工作的有效进行才是一项工程的重点。在我国的基层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的过程中,基层人员的工作往往会被一些因素制约,使得工作不能有效地开展,本文就是对此现象进行深入的分析,寻找有效地合理的应对措施,希望同行业从事人员遇到相关问题的时候可以引此借鉴。
【关键词】制约;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工作
0.概述
我国越来越重视对林业的保护工作,同时为了避免有害生物的入侵,对我国本土林业资源造成严重的破坏,国家加强了对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检疫工作。在各个区域都成成立的相关的工作单位。同样在以往的时间里,很多的基层深林防护人员,把青春和力量都贡献给了林业资源,通过常年的努力是很多地区的林业资源被养护和管理的很好,对我国保护林业资源工作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现如今,对于基层的工作国家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改革,所有的都是以为了促进林业生态建设事业的发展,还有帮助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工作的发展为前提。当然在发展的过程中,一些潜在的因素也会随之漏出水面,制约着发展的道路,那么我们就必须要面对,并克服。这些因素主要有:基层森防检疫机构的现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和检疫事业的深入变革和发展;基层从事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的专业人员数量严重不足、结构不合理和基层测报员专业素质偏低,专业知识更新速度较慢;防治药械过于农业化,无法在林区大面积推广利用;检疫检验设备和工具书过于单一,检验速度太慢等在技术上制约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和检疫工作的深入发展;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法规部分条款过于简单,从上制约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和检疫执法工作的深入开展。
1.制约基层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工作变革和发展的因素及其原因
1.1因素
现行。根据《植物检疫条例》第3条“县级以上各级农业主管部门、林业主管部门所属植物检疫机构,负责执行国家的植物检疫任务”之规定,县级以上森林病虫防治检疫站属于法规直接授权代表国家执行植物检疫的行政执法单位,是经国家批准的林业系统内2家代表国家执行法律法规的公益事业单位,应该纳入参照公务员管理的范畴进行管理[1]。然而,在全国的数千个县级森林病虫防治检疫站中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仅有极少一部分,大部分仍属差额拨款或自收自支事业单位。
1.2专业人员因素
专业人员数量严重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2个方面:一是相对人均管理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监测面积太大,各县都呈现森防检疫专业队伍人员严重不足的现象。二是自组建县级森防站以来,工作量翻了数番。30年来,各县级林业有害生物测报防治工作,由20世纪80年代每县仅对1~2种林业有害生物进行测报防治,增加到数十种;测报工作由粗放型的对发生面积进行调查的形式向精细型的系统调查预测预报形式转变;防治工作由被动救灾的防治方式向积极主动预防和工程规模治理的方式转变;检疫工作由对内执行产地和森林植物及其产品调运检疫向对从外地调入的森林植物及其产品进行复检的真正意义上的全方位检疫执法转变。而各县级森防站的工作人员数量仍大致相当于建站初期的工作人员数量,个别县森防站至今仍只有1名工作人员。
1.3防治药械因素
我国现阶段的机械都偏于农业方面,在林业的防护治理工作中很难应用。一些除草的药剂,人工喷洒耗费的时间很多,而且需要的劳动力也很大,同时很有可能因喷洒的不均匀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或是不能起到药效,但是现在很要有机械可以在林区工作,因为有的林区地区坡度较大,机械很难攀登,大型的机械攀登也会对林业区域内的树木造成损坏,所以对于防治工作就有了很大难度,药物而言,对于林业生态保护方面开发的药物很少,现有的药剂也不能满足现在对工作提出的要求。总之无论是可以使用的机械,还是现有的药物,对于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工作的有效开展都有着制约性的影响。有3个问题:一是粉剂型化学药剂的颗粒非常细微,施放后随风在空气中飘散,如果防护不到位,极有可能被施放人员吸入口鼻中,造成中毒;二是化学药剂大多残留期长,剧毒,在杀死林业有害生物的同时也杀死了有益的昆虫和其他生物,对森林生态中的生物链造成严重的破坏。
2.对策
(1)抓住林改机遇,尽快解决基层森防检疫机构的问题,基层级林业主管理部门应紧紧抓住《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中“改革育林基金管理办法,逐步降低育林基金征收比例,规范用途,各级要将林业部门行政事业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以及林业行政执法体系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要纳入各级基本建设规划”的精神,结合检疫、防治法规的有关规定,积极主动地与编委、人事、财政等相关部门共同协调。
(2)调整森防检疫专业人员结构,提高森防检疫队伍整体素质。
第1批专职森防专业技术人员,现已陆续退出工作岗位,第2批森防专业人员也已迈入中年,再过5~10年,森防专业技术的人员紧缺、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将会进一步凸显,要妥善解决这一问题,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工作:一是
各地应尽快出台鼓励学生报考林业院校和提高林业职工待遇的相关,引导高中毕业生报考林学专业,并在毕业后从事林业工作。二是各县级林业主管部门应将林学专业人员十分紧缺的严重现象向当地县委、县反映,与编委、人事、财政及林学院校等部门协商,争取一定数量的参照公务员管理的编制,用于对林业工作人员招聘或委托代培。
(3)推动林业药剂、药械、检疫设备的研发和林业有害生物实物信息工具书编修工作。一方面,组织药剂、药械和检疫仪器研发人员,全面深入地对森林生态系统和林间施药的环境进行考察,力争使机械研发人员、药物研发人员对森林生态系统和林间施药环境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在充分听取县级以下森防工作人员意见的基础上,研制开发既适合林间施放又能保护和恢复森林生态的机械、药剂和快速检验的检疫设备,彻底解决机械、药剂与林间作业环境和森林生态系统、操作人员之间不相适宜的问题和检疫检验速度慢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孟宪毅,马秀梅.乌兰察布市重点推进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一七一二”工作[J].内蒙古林业,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