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玩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高校旅游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高校旅游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来源:爱玩科技网
工业高等专科学校

毕业设计(论文)论文名称:高校旅游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系别:管理系专业班级:学生姓名:指导教师:酒店管理09-5刘马晓婷婷2012年04月05日高校旅游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

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我省旅游高等院校在规模上也得到了快速发展。然而,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却日益突出,这与旅游人才短缺的现状形成鲜明对比。本文在分析目前高等旅游教育中存在的不足,高校只有针对旅游专业本科教育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应对挑战,才能培养出具有高素质的管理型和操作型的实用性人才。

关键词:高校旅游人才培养教学模式职业能力培养

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兴起,我省的高等旅游教育自改革开放以后,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过程。许多高等院校为旅游业输送了大批专业人才,对促进我省旅游业快速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但是旅游教育规模化蓬勃发展背后仍存在不少问题。虽然旅游业迅速发展,旅游专业学生批量产出,但旅业却不断地呼喊出自己招聘不到合适的人选,进一步引发旅游专业学生就业难和旅游企业人才短缺的结构性问题,到底是是什么导致这种问题的存在?本文将简单的对其存在的问题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1.目前旅游教育教学的现状存在的问题

1.1在教育教学内容方面,陈旧话,简单化,重叠化,缺乏学科特色

教学内容主要以通过教材来表现的,就我们现在使用的课本来说都是2007版本的,在日新月异的今天,教材的更新是很有必要的。旅游专业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实践应用性,要求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然而,由于大部分高校的旅游专业脱胎于地理、历史、经济、外语、中文等传统学科,往往受制于老学科、老教材、老教法,尤其是摆脱不了老的教育观念和培养模式,因而旅游专业往往缺乏应有的特色。

教材缺乏特色。例如旅游心理学,旅游市场营销等学科,这些教材往往比较简单空洞缺少自身的特色,只是把简单的专业直接搬到书本里而真正的忽略了与旅游学科中的实际问题,有很多只是加上了“旅游”这一前缀词罢了。

再次在学习的三年的教材中有很多的内容过度重复。例如《酒店管理》、《餐饮管理》之间的重复,《旅游资源学》与《旅游地理》的重复,一方面浪费了学

-1-生的学习时间,也挫败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免显得有些枯燥乏味。

1.2在教学安排上,理论课程与社会实践课程的比例严重失调

旅游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这就决定了旅游高等人才的培养的方面,不能把所有的人才养成脱离实践的研究型人才。而在日常的教学安排的上往往忽略了这一点,把大部分的时间都安排在理论教学上。

一些旅游院校仅挑出几门技能训练课和毕业实习作为实践课,其他一些专业课程基本是纸上谈兵,且多数院校都将实习安排在最后一年,实践知识的欠缺使得学生对灵活掌握所学知识也是极为不利的。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在知识结构、能力结构方面难以适应旅游企业相关岗位的任职要求,往往造成了毕业生“眼高手低”、“高分低能”,在实际问题面前束手无策,社会适应性差。

1.3在教学方法单一,无新意

在目前的旅游专业教学上,教师主要采用的方式还是“五个一教学法”,即一根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一本书,一张考卷,只能进行知识的单方面传授,无法在课堂上激起思想碰撞的火花。这也不利于师生之间的互动。一方面学生对这些晦涩的理论知识很难深刻理解,并不知道这些理论在现实生活中起到怎样的指导意义,因此而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教师得不到学生的及时反馈,也不利于其修改自己的教学设计。

1.4与旅游业联系不紧密,没有形成良好的职业意识

高等旅游教育具有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性质,培养的应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因而学生毕业后所从事的职业特点不容忽视。虽然办学主体已呈现出多元化趋势,但改革步伐不大,校企联合、校际联合不够。故而也表现在培养目标、教学安排和就业推荐上缺乏针对性,同时也不利于与社会接轨。另一方面,虽然学生受了要从基层做起、积累实际经验的观念,但就业时仍不愿意选择一线服务岗位,即使已进入旅游企业工作的毕业生也存在着频繁跳槽现象。

2.产生以上问题的原因

2.1教学观念上受传统的文化影响根深蒂固

-2-孔子的教育哲学思想直到今天仍对我们的教育发展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而孔子本人是一个重知识理论的学习而轻劳动实践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我们“重知教学,轻技能培养”的观念倾向的形成。同时,我国社会文化中“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很多同学在学习过程中觉得自己学好管理就可以了,轻于实践因此,所以有很多方面的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不会去处理也不懂该如何面对。还有一点就是学校在教学安排上,都基本以理论教学为主。然而,旅游活动本身实践性非常,而且旅业的大部分工作岗位都有户外作业的这特点,例如导游服务,景区管理,交通服务等等。因为旅游人才的需求上,无论是针对基层岗位工作者,还是高层管理人员,其对操作能力的要求都比较高。往往人们旅游高校在人才培养上,仍然秉持“学问化”的传统,把旅游专业的学习都困在象牙塔里,而没有把学生从青涩难懂的理论学习上出来,让他们融人到现实的生活和工作情境中去体验,去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2.2旅游教育发展不受重视,资金短缺

我们不难发现我们的学校以及周边的学校旅游专业都是和一些英语管理学科专业挂靠在一起,一直处于一种“寄人篱下”的地位,这将导致旅游教育发展不受重视,旅游系的办学规模不断萎缩,发展速度放慢,甚至受到挤压,前途不太景气。这种状况也将直接导致高校对旅游教育科研投入减少,不利于旅游教育研究的深入,也不利于旅游教学方法的革新。同时,由于旅游专业大部分设置在与其相关的文科专业的学院内,因此在进行旅游学科建设和学科专业研究过程中,主要采用的仍然是其文科(管理,英语等有关专业)的学科理论和研究方法,这也是旅游学科主体性缺失的一个重要原因。

2.3师资力量薄弱,教师专业实践经验欠缺

师资是高等旅游教育的根本保证。旅游业是一实践性很强的产业,需要一支既有理论水平又有实践经验的旅游专业师资队伍。虽然表面看来各高校旅游专业教师人数不少,但大多为“半路出家”,无论是专业理论知识,还是在对旅游的认识及实践上与高校旅游人才培养实际存在相当的差距。专业教师动手能力不强是普遍现象,他们当中多是从“校门”直接到“校门”,虽然有较高的学历,理论水平较高,但实践能力弱。一些教师通过年的刻苦钻研,虽然掌

-3-握了较丰富和系统的理论识,但由于大多没有直接从事旅业的实践经验,在教学中难免会“就书本讲书”,重理论、轻实践,既不能保证教学质量,也很难做好指导好学生实习实训的指导工作。再加上由于各旅游间投入到行业实践中,造成了旅游专业教师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不强。

2.4旅游实践环节教学质量较低

在旅游专业的师资队伍方面,教师主要来自旅游专业的“母体学院”,他们对旅游专业本身的特性不了解,缺乏对实践教学重要性的认识,导致实践教学流于形式,只是为了凑学分而组织学生进行实习,而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缺乏计划的,零散的,没有目的的。还有一种情形就是,很多旅游专业的教师直接实现由“学校到学校”过渡,没有经过任何的实践演练,他们很多本身对实践操作也不熟悉,对学生的指导也只能做到“纸上谈兵”。这直接导致了旅游实践教学质量较低。在旅游实践的教学安排上,很多大学都把实习安排在大学的最后阶段,学生往往都把精力集中在毕业设计、就业等方面,从而忽略了实践环节。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与实践经验相结合,只是一味的空想看书本案例,学习的认知程度就很有限。这也将导致实践教学效果差强人意。

3.解决对策

3.1规范教材建设,在教材编排上增加本土化内容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的落后主要通过教材来呈现,所以首先要把加强教材建设,使教材内容更加科学,合理和严谨,要贴近学生的生活体验。以《导游基础知识》这门课程为例,高校教材增加特有的少数民族文化介绍,如十二木卡姆、舞蹈、节日文化、民俗等,很明显同学们在学习这门课程的时候都听得津津有味,在有过带团经验的老师的引导下以及结合自身的阅历讲解,每一位同学的有了跃跃欲试的激情。让教材走进同学们的生活,贴近生活的内容与空泛理论知识相比会更容易让学生接受。教材增加本土内容后,再增加一些实用可操作的内容(如导游急救知识课程,酒店的酒水咖啡知识等),改变教材内容陈旧、重复,促进各个高校在旅游人才培养方面形成特色。同时,教材内容更贴近教师和学生的生活,有利于调动双方的积极性。

3.2将案例教学法引入旅游专业课的教学活动中

-4-案例教学法正迎合了旅游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通过在教学过程当中,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精心挑选典型的旅游实践案例,将学生置于特定的环境和氛围中,让学生以小组讨论的方式展开对旅游案例的分析探讨,提出见解,作出判断和决策的一种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该方法可以克服传统教学法(讲授法)的由“理论到理论”的弊端,培养学生自主探索探究的态度,同时,案例教学中的真实情境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和团队协作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避免了单纯理论讲授的枯燥和空洞,而且案例教学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答案在讨论中形成,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更有利于师生和生生之间互动和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所授内容。

3.4加强实验室和实习基地的建设,培养实用型人才

高等院校实验室建设是学科的硬件工程,模拟餐厅、前台和客房实验室能使学生在模拟环境状态训练中掌握服务要领和管理经验。烹饪实验室是熟悉菜肴的粗加工、切配、烹调制作、打荷操作过程管理的必要场所,不管是在餐馆或酒店餐饮部工作,若要在酒店业、餐饮业得到提升,必须懂得餐饮知识技能。旅行社实验室的建立有助于导游业务和旅行社管理业务的模拟现场训练,提高实际操作和应用能力。学校还可以实行学生宿舍的“酒店化自我管理”,培养学生的酒店服务意识和良好的生活习惯。最终,通过实习基地实习锻炼和考核,使学生在完成大学学业时,可以初步达到旅游企业的用人要求。

3.5形成“走出去”的开放式教学模式

“走出去”是指在教学场所上将师生从教室里出来,去到酒店、景区、大自然里进行实践教学。我们在学习中遇到问题会以小组的形式走出去进行问卷调查记录,这样的方法不仅让我们直接的深入问题了解问题的本质,更进一步的让我们可以去接触社会锻炼自己的沟通、随机应变的能力。我校在培养旅游人才的过程中还有一点值得一提的是让学生实现真正的走出去,在大二旅游淡季时期出部分经费老师做领队,学生做导游亲身去接触大自然、走进景区、融入课本中的风景,让学生真正的认识到旅游,认识到自己今后工作的初貌。以这种方式去全面的学习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让同学们感触良多,受益匪浅。

3.6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要求毕业生从最基础的岗位做起

-5-对旅游管理专业的毕业生的需求极为强烈,就业前景看好。高等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教育的目标是侧重培养从事旅游业监督和管理工作的人员,如前厅经理、采购经理、旅游咨询顾问、酒店销售经理等。但是,这不等于学生步出学校大门就能取得这样的职位。旅游企业对于刚刚进入岗位的大学生从来都是要求从基层做起的,在基层中选拔优秀员工进入领导岗位。调查表明,旅游企业普遍反映大学生知识全面,悟性较高,整体素质高,有培养前途;同时也暴露出一些学生缺乏吃苦能力,好高骛远,经不起挫折和考验。因此,在高校的教育工作中,要切实加强学生的择业观教育,在实习和实践中要求他们自觉地培养服务意识、吃苦精神。并通过心理学教育和实践锻炼,造就其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过硬的工作作风,以减少就业过程的挫折感,适应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3.7建立广泛的社会联系,走产学研一体化道路

从旅游业长远发展来看,高校与旅游企业之间的合作联合势在必。高校可以利用自身的人才资源帮助企业研究课题,辅助企进行员工培训;企业以物质形式或资料交换形式建立实习地、提供教学案例向学校提供支持。校企之间的联合可以推动高校走向社会,研究解决实际问题,将学术研究成果迅速化为生产力。此外,高校还应当注意聘请业内高级管理人员成教学和研究顾问委员会,并采取专家报告等多种形式进教学。还应加强与主管旅游部门的联系,由此可以获得多的信息发布,获得对有关课程的评价,还可以对学生的录和就业安排以及公众关系提供帮助。

各大高校可以利用旅游淡季,即旅游企业人员相对空闲时,把学生和老师带到旅游企业进行学习,让旅游企业里的一线岗位精英对学生进行实践教学和指导,并争取能让学生轮岗实习,让老师也在企业里挂岗学习。而等到旅游旺季,旅游企业人员短缺时,学生和老师都能进行顶岗工作。这样,老师和学生都能获得一线工作的体验,对于老师而言,可以收集更丰富的一线资料去改进自己的实践教学环节,而学生也可以通过岗位体验,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了解工作环境,树立职业理想。对于旅游企业而言,一方面可以在学生实习的过程中了解学生,从中选拔出优秀的学生作为日后的人才储备,而且还可以在旺季的时候解决用人之需,这是一个三赢的局面。

4.经验与总结

-6-目前我省旅游高校的办学模式,一种是综合性大学的办学模式(“宽口径、厚基础、重潜力”),另一种是职业院校的办学模式(“重专业、重应用、重能力”)。对于广大的旅游企业而言,需求最多的还是后者。我们要根据本校的性质、层次及办学目标,确定人才培养的方向和模式,是各高校旅游专业首先必须解决的问题。过宽的专业设置和过高的培养目标必然会导致学生的目标不明确,专业不突出,专业思想不稳定;同时,因不具备必要的专业技能和专业意识,即使被有关旅游企业录用,也难免因“眼高手低”得不到重视,而感到压抑并最终流失。高等旅游教育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加强职业意识教育,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相对广泛的专业知识和较为扎实的岗位技能的人,即运用职业导向培养学生使我们能够有的放矢地学习、得心应手地工作。[参[1]

献]

李树民:中国旅游高等教育与旅游学研究的现阶段表现特征[J].旅游学刊2004年第19卷第1期8-9页,共2页.

[2]余昌国:旅游高等教育发展中值得关注的两个问题[J].旅游学刊.2004年03期.

[3]周江林,王木丹:以产学研结合搭建旅游人才培养的平台[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2期.

[4]陈肖静:关于高等旅游教育改革的思考[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0年04期.

[5]文菲:从本土文化角度看旅游教育[J].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第04期.

[6]张丽梅:案例教学法在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与应[J].黑龙江商教研究.2007第01期.

[7]张龙;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iwanbo.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808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