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统计调查(1) 》
说 课 稿
【教材分析】
(一)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是人教版实验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十章第一节第一课的内容,这一节是在前两个学段学习简单的数据的收集、整理及分析的基础上,系统学习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相关内容,并在数据处理的基本过程中学习全面调查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本节既是前两个学段统计知识学习的深入,又是进一步学习抽样调查、直方图、折线图、数据的分析的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小学阶段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在小学时虽有所体验,但应用能力不强,统计观念还尚未真正形成,还需加强。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计算能力,但运算能力还有待提高,如扇形统计图中百分比,圆心角的计算等,本学段,学生的认知还是以感性认识为主,并向理性认识过渡,基于此,我通过多媒体增加知识的直观性和趣味性,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亲自体验数据的处理过程,实现课堂高效的学习。 (三)学习目标分析
依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情况,我将学习目标定位为: 1、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1)了解全面调查的概念;
(2)会用全面调查的方法进行调查.
能力目标:在具体情景中,通过探究、交流、反思等活动,感受数学的应用
价值,初步建立统计观念。
情感目标:通过学生间的相互交流、沟通,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和
解决问题的意识。
2、学习重点
依据教材的地位及作用,本节的重点是全面调查收集、整理及描述数据的方法。
3、学习难点
在前面两个学段,学生会用条形图来描述数据,但对于扇形图,学生只会从扇形图中读出信息,不会画出扇形图来描述数据。因此,本节难点是绘制扇形统计图。
【教法、学法分析】
在教师导入新课以后,简明扼要地出示学习目标,提出自学相关要求,进行学前指导后,学生带着思考题在规定时间内自学相关内容,完成检测性练习。
学生在自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巡视,准确掌握学生的自学情况,在学生自学结束之后,发动学生通过讨论、质疑、交流等方式自行解决自学过程中暴露的问题。让已会的学生来教不会的学生,促使学生相互合作、相互帮助,达到“清”的目的。
【教学过程分析】
根据教法和学法思路及教材分析,我把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六个环节展开: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时间2分钟)
播放多媒体,在这场灾害中,如果要了解全班同学对子弟兵、志愿者、医生最感动的情况,你会怎么做?
【设计意图】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同时渗透德育教育,能很快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二、自学指导(1):(大约时间20分钟)
请认真阅读课本从第135页—第136页两幅图上面的内容,完成下面问题:
1.试一试
(1)、今天我们接触到的收集数据的方法是 。收集数据方法很多,如:媒体查询,实验记录,实际测量,资料查询,来访调查等。 (2)、为了更清楚地了解数据所蕴含的规律,需要对数据进行整理。统计中经常用 整理数据,用 记录数据。 2、我联系,我提升
步骤一:收集数据
(1)小明为了解同班同学的课余生活,设计了如下调查问题
调查问卷
姓名 时间 你平时最喜欢的一项课余活动是?(只能选一个)( ) A. 看课外书 B. 体育活动 C. 看电视 D. 踢足球 你认为此问题的答案选项设计合理吗?为什么?如果不合理,请修改. (2)下面是两名同学设计调查问卷时的提问方式,你认为哪一种更好些? A同学:难道你不认为科幻片比纪录片更有意思吗? B同学:你更喜欢哪一类电影-----科幻片还是纪录片?
温馨提示:
设计调查问卷要注意哪些问题呢?(1)调查问卷的问题要根据 来提问(2)提供选择的答案尽可能 。
要求:以小组为单位,组长负责协调发放小明的调查问卷,完成收集数据,并展示小组成果。
【设计意图】学生在看书环节,提出自学相关要求:重点看搜集数据的方法,
整理数据的方法,使学生带着问题在规定时间内自学相关内容,告诉学生遇到问题时,可通过思考、讨论、交流等方式自行解决,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看书效果,提高学习效率。
接着让学生完成学案上试一试的内容,试一试主要考察学生对刚才提出的重点问题的掌握情况,同时也是检测学生的看书效果。
在展示我联系,我提升练习时,我会说:谁来帮一下小明?看那位同学有爱
心?这样做的目的是紧扣本节课的情感目标。通过引导全体学生共同分析错误的原因,让学生学会设计简单调查问卷,并且亲身经历用调查问卷收集数据的过程。 通过温馨提示,使学生避免设计问卷出现类似错误。 步骤二:整理数据
要求:以小组为单位,组长负责协调完成整理收集上来的数据,并展示小组成果。
全班同学最喜爱的课余活动人数分布表 活动类型 划记 人数 比例(百分比) A看课外书 B体育活动 C 看电视 D其它 合计 温馨提示:制表注意事项:①、表格上方写上表头;②、划记法:实质上是打“正”字;③、表格式样可以多样化,以“简单”、“清楚” 为准。④、制表的目的是突出 的分布规律。
【设计意图】
组长统计本组的数据结束后,由小组长把统计结果写到黑板上,然后学生合作在学案上完成全班学生各类节目的人数统计,并计算出各类节目所占百分比,完成表格,整理好数据,让学生经历用表格整理数据的过程,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为了进一步让学生体体会表格的作用,紧接着教师提问:从表格中可以读出那些信息?同时会提出有没有更形象、更生动方法来表示这些数据?并为下一个环节画统计图做好铺垫。 三、自学指导(2):(大约时间18分钟)
请认真阅读课本从第136页—第137页练习上面的内容,完成下面问题:
1.试一试:
分组合作――探究扇形统计图的画法 ①计算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 ;
②计算各个扇形的圆心角的度数=360°× ; ③在圆中依次作出上面的扇形,并标出 . 2.我联系,我提升
步骤三:描述数据
要求:以小组为单位,组长负责协调完成描述整理好的数据,并展示小组成果。
你从图中获得什么信息?
3、归纳
(1)条形图特征:能显示每组中的 。
扇形统计图特征:易于显示每组 相对于总数的 。
(2)在上述问题的统计调查中,我们对( )都进行了调查,像这样 的调查叫做全面调查.
(3)全面调查的步骤:
【设计意图】
学生在看书环节,提出自学相关要求:重点看如何制作扇形统计图?使学生带着问题在规定时间内自学相关内容,告诉学生遇到问题时,可通过思考、讨论、交流等方式自行解决,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看书效果,提高学习效率。
接着让学生完成学案上试一试的内容,试一试主要考察学生对刚才提出的重点问题的掌握情况,同时也是检测学生的看书效果。同时强调圆心角的计算方法,从而突破难点。
通过我联系,我提升时,让学生经历描述数据的过程。进一步认识画扇形统计图,提高学以致用的能力。
通过归纳让学生认识全面调查的概念及一般步骤。
四、总结 (时间2分钟)
同学们谈你对本节课的感悟、收获 【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自己对所学知识总结、反思,就把零碎认知过程、知识点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时,使学生学会总结反思。 五、布置作业:(做在作业本上)(时间1分钟) ...
以“你帮父母做过家务吗?”或自己选个主题调查你们班的同学,并用统计图表示你们的调查结果及建议,6人一组完成。
【设计意图】
再次体验统计调查的全过程。也是对学生的德育教育。
六、板书设计
板书是教学的聚焦点,在教学中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更能展示教学思路,引导思维的方法,具体板书如下:
10.1统计调查(1)
收集数据 整理数据 描述数据 分析、得出结论
调查问卷 表格 统计图 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