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
现代交际• 2017年15期
从《吉檀迦利》看冰心的女性主义翻译
施航张贝贝
(云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云南昆明650500)
摘要:作为一位具有女性意识的翻译家,冰心在译作中颂扬女性和母爱,力求消除原文中的性别歧视,提高
女性地位,在原作和译作上达到平衡。本文从女性主义翻译观分析冰心的翻译策略,结合《吉檀迦利》译本能 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冰心的作品与翻译思想。
关键词:女性主义翻译《吉檀迦利》冰心
中图分类号:H0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 (2017) 15-0076-0217世纪法国修辞学家梅内(Menage)有一句名言“les belles infideles”,即“不忠的美人”。他把翻译比喻为女 人,认为在翻译中美和忠实是难以兼得的。这句话道破了 潜藏在译论中的双重歧视,也反映出翻译和女性在文学等 级系统和社会等级体系中所处的劣等地位。20世纪60年 代至80年代后期,女性翻译理论兴起,传统译论中原作和 译作泾渭分明的关系受到挑战,女性主义翻译者倡导将性 别研究与翻译结合在一起的,希望打破翻译研究和社会观 念中带有严重性别歧视的陈旧观念,在翻译中融人女性的 性别意识,并展现女性的个性、情感体验,追求女性尊严 与两性平等。
冰心既是中国现代女性作家的代表人物,也是一位杰 出的翻译家,其一生都与翻译紧密相关。幼时她就喜爱林 纾和严复的译作,成年后,她又步先辈后尘,走上了写作 和翻译的道路。她一生中翻译了包括诗歌、诗剧、散文诗 等8个国家的50多部作品。在文学和翻译道路上硕果累 累。本文以冰心翻译的《吉檀迦利》为研究对象,据此分 析冰心译作中的女性主义翻译思想。
控。冰心提倡“顺、真、美”的翻译原则,顺是她在翻译 中素来提倡的,在《译书之我见》一文中,她曾说“译本 中间若夹杂外国字……实在是打断了阅者的兴头和锐气”。 因此,为了达到“顺”的效果,冰心在译作采用了增补的 方法,尽量使译文更加流畅自然。
例 1: In pleasure and in pain I stand not by the side of men, and thus stand by thee.
译文1:在痛苦和快乐里,我都没法站在人类的一边, 我以为我这样做,才能和你站在一起。
冰心在这句话的翻译中发挥了译者的主体性,增补上 “我以为我这样做”,让上下文更加流畅自然地过渡,符合 汉语的表达习惯,也便于读者接受和理解。
2. 前言和加注
前言和加注指女性译者对翻译过程的描述,突出女性 译者的差异性翻译,由此来向读者传达原作的主旨,以便 让读者更好理解作者的意图。增加前言和脚注是女性主义 翻译策略中译者主体性的一种重要体现,发挥了译者的创 造性和能动性,改变了原作与译作的从前泾渭分明的关系, 体现了女性主义翻译观。冰心为《吉檀迦利》作了前言, 在前言中她先介绍了作者和原作的相关背景,同时向读者 阐述了自己在翻译时遇到的一些问题:“这本诗集,是从英 文的译本转译的,既不能摹拟出孟加拉原文的富有音乐性 的,有韵律的民歌形式,也没有能够传达出英译文的热烈 美妙的诗情。”(冰心,1994: 155)
3. 劫持
“劫持”是指女性主义译者对原作意图的理解以及其 在翻译中采用的策略。 在女性主义翻译思想的指导下, 女 性主义译者发挥主观能动性对原文进行叛逆性改写。冰心 十分喜爱泰戈尔的诗歌,同时她尊重原作,在翻译时重视 对原文内容的准确传达。因此对原文的“劫持”程度较 轻,手段也很温和。泰戈尔的《吉檀迦利》字面上虽是赞 颂神明,实际上是歌唱生命的枯荣与生活的悲欢。诗中充 溢着诗人对祖国命运的牵挂,对人生理想的求索,对爱与 童真的颂扬,而这些恰恰也是冰心所极力追求和赞颂的。 冰心在《吉檀迦利》的翻译中还融合了中国古代文言文中 常用的几种巧妙的修辞,如:对仗结构、叠字和对偶等。 这些修辞手法的采用进一步增强了诗歌的音韵美和节奏美, 让语言更加整齐的同时也更加生动活泼。另外,通过对偶 及对仗结构,不仅增添了诗行的形式美,(下转第75页)
一、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实质上是女性主义者把文化政治的 引人到文学的研究,它的形成实质上是女性对于社会、文 化以及政治上的父权统治以及由此产生的所构筑的性别差
异的反抗。(张舍茹,2009 : 70)因此,女性翻译理论以争 取女性尊严和平等为起点,其翻译活动旨在让语言传达女 性的心声,消除旧有的观念,重新界定原作与译作的关系。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强调译者的“生产”观念,强调译者在 翻译中的主体性。女性翻译理论认为译者不应当像过去一 样默默隐藏在译作身后,应该积极加人到有意义的创造活 动中,张扬其对文本的操控。
二、 冰心的女性主义翻译体现
路易斯冯弗洛图归纳了女性主义翻译的三种策略,即: 增补(supplementing)、加写前言和脚注以及劫持。女性主 义翻译观要求译者可以在翻译时采取适当的策略进行干预, 以弥补语言间的差异。冰心作为一位具有女性主义意识的 女性译者,在翻译中主动采取了这些能够体现女性译者主 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的翻译策略。
1.增补
增补是指译者对两种语言的差异之处予以平衡的过程, 是译者的创造性行为。女性翻译理论彰显译者对文本的操
作者简介:施航,云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2016级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笔译;张贝贝,云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硕
士,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浅析苏珊•巴斯内特三种翻译模式的特征《圣经》神圣文本的原貌和原文的神圣性。
例3: “北京的腿,西安的嘴,桂林的山和水。”
译文想传达的真实意思就是“北京名胜之多,走也走 不完;西安古迹之盛,道也道不完;而桂林则是山水环绕 之地,其美丽也不需要用言语来表达”。《外宣翻译导论》 中译文 1 中的 “leg,mouth,mountain and water” 遵循了哲 罗姆翻译模式的最大限度忠实,与原文中的“腿,嘴,山 和水”达到绝对的对等,但是译者“望文生义”只看文字 的字面意思,没有理解文字背后的真实意思,按照字面意 思直译,让缺乏中国文化背景知识的游客困惑。而书中译 2虽没有再现原文生动押韵和言简意赅的修辞特色,却将 原文改译为‘ 1 many places, many histories, beautiful mountain and river”,具体阐述了北京的名胜之多,西安古迹之 盛以及桂林的秀丽风景,译文中的“\"walk,talk,enjoy”三 个动词更是很好地传达了原文意思。译者考虑目标受众者, 避免译文1中典型的中式英语,译文2采用施莱尔马赫的 顺从译作成功传递了文本信息,激发游客的兴趣,吸引他 们前来观光。
75
的语之间的中介,同时也作为顾客和商家之间的协商者, 译者的决策和选择都必须考虑文本类型、文本模式以及目 标受众者等。译者需要在翻译理论和翻译方法的指导下, 运用批判性思维灵活的发挥主观能动性,既要忠实于原文 又要考虑目标受众,灵活翻译,准确、清楚、通顺地传递 原文意思。
参考文献:[1 ] Susan Bassnett, Andre Lefever. Constructing Cul
M ]. Shanghai :tures----Essays on Literary Translation [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2] 黄忠廉.翻译本质论[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 出版社,2000: 28.
[3] 廖七一.当代西方翻译理论探索[M].南京:译 林出版社,2002.
[4]
刘军平.西方翻译理论通史[M].武汉:武汉大
学出版社,2009.[5] (英)芒迪.翻译学导论:理论与应用[M].李 德凤等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4.
[6] 谢天振.中西翻译简史[M].北京:外语教学与 研究出版社,2009.[7] 谢天振,何绍斌.简明中西翻译简史[M].北 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3.[8] .外宣翻译导论[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 社, 2013.
责任编辑:杨国栋
四、结论
翻译实践中,在对待原文的态度上,译者要摈弃盲信,
通过批判性思维来发现问题,挖掘真意并根据目标受众的 思维习惯和接受心理相应地处理文本,从而实现准确明了。 翻译并不意味着译者就是被动的,而是可以运用批判性思 维理解原文意思之后发挥主观能动性,但发挥主观能动性 不是任意发挥和翻译。翻译不是一个简单的忠实再现原文 的行为,而是一个审慎的和有意识地选择和制造行为。同 时翻译既是思维活动,也是语言活动。译者作为源语和目(上接第76页)
而且还让前后内容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和对照,让简洁清丽 的诗句深深印在了读者心底。
例 2: Waves rise up and sink again, dreams break andform.
译文2:波起复落,梦破又圆。例 3: Pearl fishers dive for pearls, merchants sail in their ships.
译文3:采珠的人潜水寻珠,商人们奔波航行。例 4 : Days and nights pass and ages bloom and fade like flower.
译文4:夜去明来,时代像花开花落。
例 5: There is no day nor night, nor form nor colour, and never, never a word.
译文5:在那里无昼无夜,无形无色,而且永远,永 远无有言说。
对仗结构的灵活运用不仅表达了原作丰富的内涵,还 给人以简洁典雅之感,令译文大为增色。四字结构和叠字 的使用更让译文读起来朗朗上口。冰心采用的翻译策略让 译文呈现一种音乐美和韵律美,体现了冰心作为一位女性 主义译者所发挥的主观能动性。冰心用流丽典雅的语言再 现了原文的风貌,同时还展现了诗歌的优美韵律。这些语 言形式的变换调整即是冰心在《吉檀迦利》中“劫持”策 略的一种表现。
三、结语
冰心译本的《吉檀迦利》已经成为备受赞誉的经典译 本,这与她在翻译时采取的女性主义翻译观和策略息息相 关。冰心作为一位具有女性意识的翻译家,坚持以读者为
中心的翻译理念以及“顺、真、美”的翻译原则,充分发 挥主观能动性,贡献了一批优美隽永的译作。分析冰心的 译本有助于我们对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研究与实践。参考文献:[1] 卓如.冰心全集[M].福州:福建海峡文艺出版 社,1994.
[2] 张舍茹.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建构之诠释[J].山 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 32 (5): 70-73.
[3] 林佩镟.冰心的翻译与翻译观[J].福建师范大 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 (2): 73-78.[4] 谢天振.翻译的理论建构与文化透视[M].上海 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5] 韩立群.女性主义文学的冰心时代[J].山 会科学,2005 (2): 56-60.
[6] 冰心.译书之我见[A].陈恕.冰心译文集[C]. 南京:译林出版社,1998.
责任编辑:杨国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