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此题共5小题,每一小题5分,共25分.在每一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答对的得5分,不答或答错的得零分〕
1.如下说法正确的答案是〔 〕
A.运动的物体不可以作为参考系
B.只要是体积小的物体,都能看成质点
C.时刻表示时间极短,时间表示时间较长
D.假设位移大小等于路程,如此这段时间内物体作单向直线运动
2.关于自由落体运动,如下说法正确的答案是〔 〕
A.物体竖直向下的运动就是自由落体运动
B.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的运动就是自由落体运动
C.在自由落体运动过程中,不同质量的物体运动规律一样
D.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位移与时间成正比
3.雨滴从高空由静止下落,由于空气阻力作用,其加速度逐渐减小,直到变为零,在
1 / 29
word 此过程中雨滴的运动情况是〔 〕
A.速度不断减小,加速度为零时,速度最小
B.速度不断增大,加速度为零时,速度最大
C.速度一直保持不变
D.速度的变化率越来越大
4.一质点沿直线Ox方向做变速运动,它离开O点的距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为x=5+2t3〔m〕,它的速度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为v=6t2〔m/s〕.该质点在t=0到t=2s间的平均速度和t=2s到t=3s间的平均速度大小分别为〔 〕
A.12 m/s,39 m/s B.8 m/s,38 m/s
C.12 m/s,19.5 m/s D.8 m/s,12 m/s
5.车在平直公路上以V0=10m/s的速度行驶,因前方有路障,即以大小为2m/s2的加速度刹车,经过6s汽车的位移为〔 〕
A.24m B.30m C.96m D.25m
二、多项选择题〔此题共5小题,每一小题5分,共25分.在每一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项符合题目要求,答对的得5分,漏答的得3分,不答或答错的得零分〕
2 / 29
word 6.如下说法正确的答案是〔 〕
A.假设物体的加速度均匀增加,如此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B.假设物体的加速度均匀减小,如此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C.假设物体加速度与其速度方向相反,如此物体做减速直线运动
D.假设物体在任意的相等时间间隔内位移相等,如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7.甲、乙两物体,甲的质量为4kg,乙的质量为2kg,不计空气阻力,甲从20m高处自由落下,1s后乙从同样高处自由落下,此后,在两物体落地之前,如下说法中正确的答案是〔 〕
A.同一时刻甲的速度大
B.同一时刻两物体的速度一样
C.两物体从起点各自下落1m时的速度是一样的
D.落地之前甲和乙的高度之差不断增大
8.如下所给的质点位移图象和速度图象中能反映运动质点回到初始位置的是〔 〕
3 / 29
word
A. B. C. D.
9.一个物体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比拟它在开始运动后第1s内、第2s内、第3s内的运动,如下说法中正确的答案是〔 〕
A.经历的位移大小之比是1:4:9
B.中间时刻的速度之比是1:3:5
C.最大速度之比是1:2:3
D.平均速度之比是1:2:3
10.如图是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运动的速度一时间图象,其中t2=2t1,如此〔 〕
A.在t1 时刻乙物体在前,甲物体在后
B.甲的加速度比乙小
4 / 29
word C.在t1时刻甲乙两物体相遇
D.在t2 时刻甲乙两物体相遇
三、实验题
11.〔1〕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请选择“低压直流〞、“低压交流〞〕电源,在实验过程中,使用电磁打点计时器时,应〔请选择“先释放纸带,再接通电源〞、“先接通电源,再释放纸带〞〕
〔2〕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实验中:请在如下给出的器材中,选出实验不需要的器材填在下方的横线上.
①电磁打点计时器;②天平;③低压交流电源;④低压直流电源;⑤细线和纸带;
⑥钩码和小车;⑦秒表;⑧一端有定滑轮的长板;⑨刻度尺.
选出不需要的器材有.〔填选项序号即可〕
〔3〕如图为接在周期为T=0.02s低压交流电源上的打点计时器,在纸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打出的一条纸带,图中所示的是每打5个点所取的记数点,但第3个记数点没有画出.由图中的数据可求得:
①该物体的加速度为m/s2.〔保存两位有效数字〕
②第3个记数点与第2个记数点的距离约为cm.
5 / 29
word
③打第2个记数点时该物体的速度约为m/s.〔保存两位有效数字〕
四、计算题〔此题共3小题,共35分.解答时请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2.一艘快艇以2m/s2的加速度在海面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快艇的初速度是4m/s.求
〔1〕这艘快艇在8s末的速度;
〔2〕8s内经过的位移.
13.汽车前方120m有一自行车正以6m/s的速度匀速前进,汽车以18m/s的速度追赶自行车,假设两车在同一条公路不同车道上作同方向的直线运动,求:
〔1〕经多长时间,两车第一次相遇?
〔2〕假设汽车追上自行车后立即刹车,汽车刹车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为2m/s2,如此再经多长时间两车第二次相遇?
14.在一个倾斜的长冰道上方,一群孩子排成队,每隔1s有一个小孩从某一起始线开始往下滑.一游客对着冰道上的孩子拍下一张照片,如下列图,照片上有甲、乙、丙、
6 / 29
word
丁四个孩子.他根据照片与实物的比例推算出乙与甲、乙与丙两孩子间的距离分别为12.5m和17.5m,请你据此求解如下问题.〔取g=10m/s2〕
〔1〕假设不考虑一切阻力,小孩下滑的加速度是多少?
〔2〕拍照时,最下面的小孩丁的速度是多大?
〔3〕拍照时,在小孩甲上面的冰道上正在下滑的小孩子有几个?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仲元中学2015~2016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
参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此题共5小题,每一小题5分,共25分.在每一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答对的得5分,不答或答错的得零分〕
1.如下说法正确的答案是〔 〕
A.运动的物体不可以作为参考系
B.只要是体积小的物体,都能看成质点
7 / 29
word C.时刻表示时间极短,时间表示时间较长
D.假设位移大小等于路程,如此这段时间内物体作单向直线运动
【考点】质点的认识;参考系和坐标系.
【分析】参考系的选取是任意的,能否看做质点是根据忽略大小和形状时,对研究的问题 有无影响,时刻是指一点,时间是指一段,位移的大小小于等于路程.
【解答】解:A、参考系的选取是任意的,故运动的物体可以作为参考系,故A错误;
B、原子体积很小,但在研究原子内部结构时,不能看做质点,故B错误;
C、时刻是指一点,时间是指一段,时间再短也是时间.故C错误;
D、假设位移大小等于路程,如此这段时间内物体作单向直线运动,故D正确;
应当选:D
【点评】此题考查的概念较多,像参考系、质点、时刻和时间、位移和路程,要记住它们的定义.
2.关于自由落体运动,如下说法正确的答案是〔 〕
A.物体竖直向下的运动就是自由落体运动
8 / 29
word
B.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的运动就是自由落体运动
C.在自由落体运动过程中,不同质量的物体运动规律一样
D.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位移与时间成正比
【考点】自由落体运动.
【专题】自由落体运动专题.
【分析】自由落体运动是物体从静止开始只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是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其加速度与物体的质量无关,是常量.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位移比时间的平方成正比.
【解答】解:A、自由落体运动是物体从静止开始只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物体竖直向下的运动不一定是自由落体运动.故A错误.
B、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的运动不一定是自由落体运动.故B错误.
C、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与物体的质量无关,是常量,其运动规律与质量无关,即不同质量的物体运动规律一样.故C正确.
D、由h=得知: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位移比时间的平方成正比.故D错误.
9 / 29
word 应当选C
【点评】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有两点:一是初速度为零;二是物体只受重力,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
3.雨滴从高空由静止下落,由于空气阻力作用,其加速度逐渐减小,直到变为零,在此过程中雨滴的运动情况是〔 〕
A.速度不断减小,加速度为零时,速度最小
B.速度不断增大,加速度为零时,速度最大
C.速度一直保持不变
D.速度的变化率越来越大
【考点】牛顿第二定律.
【专题】牛顿运动定律综合专题.
【分析】当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一样,如此速度增大,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如此速度减小.
【解答】解:A、雨滴从高空由静止下落,由于空气阻力作用,其加速度逐渐减小,因为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一样,如此速度一直增大,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速度达到最大.故B正确,A、C错误.
10 / 29
word D、加速度是反映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加速度减小,如此速度的变化率减小.故D错误.
应当选B.
【点评】解决此题的关键知道加速度的物理意义,以与知道如何判断速度的增加还是减小,关键看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关系.
4.一质点沿直线Ox方向做变速运动,它离开O点的距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为x=5+2t3〔m〕,它的速度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为v=6t2〔m/s〕.该质点在t=0到t=2s间的平均速度和t=2s到t=3s间的平均速度大小分别为〔 〕
A.12 m/s,39 m/s B.8 m/s,38 m/s
C.12 m/s,19.5 m/s D.8 m/s,12 m/s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
【分析】将t=0s和t=2s代入距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式x=5+2t3〔m〕,可求出两个时刻质点离O点的距离,求得位移,再求解平均速度.
【解答】解:根据质点离开O点的距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为x=5+2t3〔m〕得当:
t=0时,x0=5m;
11 / 29
word
t=2s时,x2=21m
t=3s时,x3=59m
如此质点在t=0到t=2s时间内的位移△x1=x2﹣x1=16m,
如此质点在t=2s到t=3s时间内的位移△x3=x3﹣x2=38m,
应当选B.
【点评】此题相当于数学上代数题,代入求值,只要掌握位移与距离的关系和平均速度公式就能正确求解.
5.车在平直公路上以V0=10m/s的速度行驶,因前方有路障,即以大小为2m/s2的加速度刹车,经过6s汽车的位移为〔 〕
A.24m B.30m C.96m D.25m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
【分析】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公式求出汽车速度减为零的时间,判断汽车是否停止,再结合位移公式求出刹车后的位移.
12 / 29
word
【解答】解:汽车速度减为零的时间t=,
如此汽车在6s内的位移等于5s内的位移,x=.
应当选:D.
【点评】此题考查了运动学中的刹车问题,是道易错题,注意汽车速度减为零后不再运动.
二、多项选择题〔此题共5小题,每一小题5分,共25分.在每一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项符合题目要求,答对的得5分,漏答的得3分,不答或答错的得零分〕
6.如下说法正确的答案是〔 〕
A.假设物体的加速度均匀增加,如此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B.假设物体的加速度均匀减小,如此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C.假设物体加速度与其速度方向相反,如此物体做减速直线运动
D.假设物体在任意的相等时间间隔内位移相等,如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考点】加速度.
【专题】定性思想;归纳法;直线运动规律专题.
13 / 29
word 【分析】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不变,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一样,物体做加速运动,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物体做减速运动.
【解答】解:A、匀加速直线运动、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保持不变,故A、B错误.
C、假设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物体做减速直线运动,故C正确.
D、物体在任意相等时间间隔内位移相等,如此物体的速度保持不变,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故D正确.
应当选:CD.
【点评】解决此题的关键知道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掌握判断物体做加速运动还是减速运动的方法,关键看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关系.
7.甲、乙两物体,甲的质量为4kg,乙的质量为2kg,不计空气阻力,甲从20m高处自由落下,1s后乙从同样高处自由落下,此后,在两物体落地之前,如下说法中正确的答案是〔 〕
A.同一时刻甲的速度大
B.同一时刻两物体的速度一样
C.两物体从起点各自下落1m时的速度是一样的
D.落地之前甲和乙的高度之差不断增大
14 / 29
word
【考点】自由落体运动.
【专题】定性思想;推理法;自由落体运动专题.
【分析】因为甲乙物体均做自由落体运动,所以它们的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根据运动学关系式求解物体下落过程中任意时刻的速度.
【解答】解:A、因为甲乙物体同时做自由落体运动,它们的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甲任意时刻的速度为:v=gt,乙任意时刻的速度v′=g〔t﹣1〕,所以两物体下落过程中,在同一时刻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故A正确,B错误.
C、下落1m时,由位移速度关系式:v2=2gh,可解得各自下落1m时,它们的速度一样,故C正确.
D、经过时间t时,甲的位移为,所以甲离地面的高度为h=20﹣,
乙的位移为,所以乙离地面的高度为h′=20﹣
所以落地前甲和乙的高度之差△h=h′﹣h=gt﹣5,随着时间增大而增大,故D正确.
应当选:ACD
【点评】解决自由落体运动的题目关键在于明确自由落体中的公式应用,一般情况下,研究由落点开始的运动列出的表达式最为简单;并且最好尝试一题多解的方法.
15 / 29
word
8.如下所给的质点位移图象和速度图象中能反映运动质点回到初始位置的是〔 〕
A. B. C. D.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
【专题】运动学中的图像专题.
【分析】位移﹣时间图象反映了物体各个不同时刻的位置坐标情况,位移大小等于△x;速度﹣时间图象反映了物体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图线与时间轴包围的面积表示位移的大小,根据这些知识分析质点的运动情况.
【解答】解:A、位移﹣时间图象反映了物体各个不同时刻的位置坐标情况,从图中可以看出物体沿x轴正方向前进2m后又返回2m,总位移为0,即质点回到了初始位置.故A正确;
B、质点一直沿正方向运动,不可能回到初始位置.故B错误.
C、在0﹣2s内质点的位移为△x=﹣5m﹣5m=﹣10m,如此质点2s末到达了初始位置负方向10m处,没有返回初始位置.故C错误.
D、速度﹣时间图象与时间轴包围的面积表示位移的大小,t轴上方的位移为正,下方位移为负,如此知在2s内质点的总位移为0,即质点回到初始位置.故D正确.
16 / 29
word
应当选AD
【点评】此题关键是要明确位移时间图象、速度时间图象的物理意义;在具体问题中要能区分出斜率与面积等的含义.
9.一个物体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比拟它在开始运动后第1s内、第2s内、第3s内的运动,如下说法中正确的答案是〔 〕
A.经历的位移大小之比是1:4:9
B.中间时刻的速度之比是1:3:5
C.最大速度之比是1:2:3
D.平均速度之比是1:2:3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综合运用.
【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
【分析】由于物体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因此可根据位移与时间关系可确定第1s内、第2s内、第3s内位移之比;由速度与时间关系可求出第1s内、第2s内、第3s内平均速度、中间时刻速度之比.
【解答】解:A、由公式,得第1s内、前2s内、前3s内位移之比1:4:9,
17 / 29
word
如此第1s内、第2s内、第3s内的位移之比
1:3:5,故A错误;
B、由公式,得第1s内、前2s内、前3s内位移之比1:4:9,如此第1s内、
第2s内、第3s内的位移之比
1:3:5,再由位移与时间的比值表示平均速度,也表示中间时刻速度,由于时间相等,所以中间时刻的速度之比等于各自位移之比,故B正确;
C、由公式v=at,得第1s内、第2s内、第3s内的最大速度,就是第1s末、第2s末、第3s末的瞬时速度,即最大速度之比为1:2:3,故C正确;
D、由公式,得第1s内、前2s内、前3s内位移之比1:4:9,如此第1s内、
第2s内、第3s内的位移之比
1:3:5,再由位移与时间的比值表示平均速度,由于时间相等,所以平均速度之比为1:3:5,故D错误;
应当选:BC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匀变速直线运动根本公式的直接应用,难度不大,属于根底题.
10.如图是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运动的速度一时间图象,其中t2=2t1,如此〔 〕
18 / 29
word
A.在t1 时刻乙物体在前,甲物体在后
B.甲的加速度比乙小
C.在t1时刻甲乙两物体相遇
D.在t2 时刻甲乙两物体相遇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
【专题】参照思想;几何法;运动学中的图像专题.
【分析】速度时间图象中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的大小,结合数学知识进展分析.
【解答】解:AC、在t1 时刻,乙图象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大于甲图象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如此知乙物体的位移大于甲的位移,而两个物体是从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运动,如此在t1时刻乙在前,甲在后.故A正确,C错误.
B、因为甲图线的斜率大小小于乙图线的斜率大小,如此知甲的加速度比乙小.故B正确.
19 / 29
word D、t2 时刻甲乙两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相等,如此位移相等,两物体相遇.故D正确.
应当选:ABD
【点评】解决此题的关键能够从速度时间图线中获取信息,知道斜率表示加速度,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
三、实验题
11.〔1〕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 低压交流 〔请选择“低压直流〞、“低压交流〞〕电源,在实验过程中,使用电磁打点计时器时,应 先接通电源,再释放纸带 〔请选择“先释放纸带,再接通电源〞、“先接通电源,再释放纸带〞〕
〔2〕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实验中:请在如下给出的器材中,选出实验不需要的器材填在下方的横线上.
①电磁打点计时器;②天平;③低压交流电源;④低压直流电源;⑤细线和纸带;
⑥钩码和小车;⑦秒表;⑧一端有定滑轮的长板;⑨刻度尺.
选出不需要的器材有 ②④⑦ .〔填选项序号即可〕
〔3〕如图为接在周期为T=0.02s低压交流电源上的打点计时器,在纸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打出的一条纸带,图中所示的是每打5个点所取的记数点,但第3个记数点没有画出.由图中的数据可求得:
20 / 29
word
①该物体的加速度为 0.74 m/s2.〔保存两位有效数字〕
②第3个记数点与第2个记数点的距离约为 4.36 cm.
③打第2个记数点时该物体的速度约为 0.40 m/s.〔保存两位有效数字〕
【考点】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专题】实验题;定量思想;方程法;直线运动规律专题.
【分析】〔1〕了解打点计时器的工作原理,就能够熟练使用打点计时器便能正确解答;
〔2〕此题比拟简单,根据实验目的明确实验步骤和所要测量的物理量,即可知道实验所需要的实验器材;
〔3〕物体做的是匀变速直线运动,①求解加速度时首先想到的应该是逐差法,但是只有两组数据,所以要找两组数据之间的关系,推论xm﹣xn=〔m﹣n〕at2可提供这两组数据与加速度的关系,应用这个推论即可.
②第2、3两点间的距离对应的应该为x2,要想得到x2必须找他和量的关系,x2﹣x1=at2提供了这个关系.
③为了让结果更准确,我们需要用上这两组数据,而这两组数据只能求他们自己这段
21 / 29
word
位移中的平均速度,v3需要找它与这两个平均速度的关系:而v3对应的时刻为这两个速度所对应的时间的中间时刻,可由v=点时该物体的速度.
求出,再由运动学公式,即可求解打第2个记数
【解答】解:〔1〕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低压交流电源;
使用打点计时器时,应先接通电源,再拉动纸带.
〔2〕在本实验中不需要测量小车或砝码的质量因此不需要天平,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的是低压交流电源,因此低压直流电源本实验中不需要,同时打点计时器记录了小车运动时间,因此不需要秒表;
应当选:②;④;⑦;
〔3〕设1、2间的位移为x1,2、3间的位移为x2,3、4间的位移为x3,4、5间的位移为x4;
因为周期为T=0.02s,且每打5个点取一个记数点,所以每两个点之间的时间间隔T=0.1s;
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xm﹣xn=〔m﹣n〕at2得:4﹣x1=3at2
带入数据得:〔5.84﹣3.62〕×10﹣2=a×0.12
解得:a=0.74m/s2.
22 / 29
word
第3个记数点与第2个记数点的距离即为x2,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x2﹣x1=at2得:
x2=x1+at2带入数据得:
x2=3.62×10﹣2+0.74×0.12=0.0436m
即为:4.36cm.
为了让结果更准确,我们需要用上这两组数据:设12两点间中间时刻的速度为v1,45点间的中间时刻的速度速度为v2
如此:v1=,v4= 带入数据得:
v1=m/s,v4=m/s
得:v1=0.362m/s,v4=0.584m/s
因为点3为v1v4所对应的时间的中间时刻,所以由v=得:v3=,
带入数据得:v3=m/s=0.473m/s
故打3这个点时的速度为:0.473m/s.
23 / 29
word 再依据运动学公式有:v2=v3﹣aT=0.473﹣0.74×0.1≈0.40m/s
故答案为:〔1〕低压交流,先接通电源,再释放纸带;
〔2〕②;④;⑦;
〔3〕①0.74,②4.36,③0.40.
【点评】〔1〕对于根本实验仪器不光要了解其工作原理,还要从实践上去了解它,自己动手去实际操作,达到熟练使用的程度;
〔2〕此题属于根底简单题目,对于实验器材的选取一是根据实验目的进展,二是要进展动手实验,体会每种器材的作用;
〔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无论是实验还是平时计算上用处很多需要熟练掌握.处理实验数据时还应该注意单位换算和有效数字的保存.
四、计算题〔此题共3小题,共35分.解答时请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2.一艘快艇以2m/s2的加速度在海面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快艇的初速度是4m/s.求
〔1〕这艘快艇在8s末的速度;
24 / 29
word
〔2〕8s内经过的位移.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专题】定量思想;方程法;直线运动规律专题.
【分析】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公式求出快艇的速度,结合位移时间公式求出快艇的位移.
【解答】解:快艇在8s末的速度为:v=v0+at=〔4+2×8〕m/s=20m/s
8s内经过的位移为:s=v0t+at2=〔4×8+×2×82〕m=96m
答:〔1〕这艘快艇在8s末的速度是20m/s;
〔2〕8s内经过的位移是96m.
【点评】解决此题的关键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公式和位移时间公式,并能灵活运用.
13.汽车前方120m有一自行车正以6m/s的速度匀速前进,汽车以18m/s的速度追赶自行车,假设两车在同一条公路不同车道上作同方向的直线运动,求:
〔1〕经多长时间,两车第一次相遇?
〔2〕假设汽车追上自行车后立即刹车,汽车刹车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为2m/s2,如此
25 / 29
word
再经多长时间两车第二次相遇?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专题】追与、相遇问题.
【分析】〔1〕抓住汽车和自行车的位移关系,运用运动学公式求出第一次相遇的时间.
〔2〕抓住位移相等,运用运动学公式求出第二次相遇的时间,需讨论汽车刹车到停止的时间,假设经历的时间大于汽车到停止的时间,如此汽车停在某处让自行车追赶,再根据运动学公式求出追与的时间.
【解答】解:〔1〕设经t1秒,汽车追上自行车ν2t1=ν1t1+S
t1=10s
故经过10s两车第一次相遇.
〔2〕汽车的加速度为a=﹣2 m/s2 设第二次追上所用的时间为t2,如此
ν1t2=ν2t2+at22
t2=12s
设汽车从刹车到停下用时t3秒
26 / 29
word
0=ν2+at3 t3=9s<t2 故自行车又追上汽车前,汽车已停下.
停止前汽车的位移s汽=设经t4时间追上,如此
ν1t4=
t4=13.5s
故再经过13.5s两车第二次相遇
【点评】解决此题的关键知道两车相遇位移具有一定的关系.注意第二次相遇要判断汽车是否停止.
14.在一个倾斜的长冰道上方,一群孩子排成队,每隔1s有一个小孩从某一起始线开始往下滑.一游客对着冰道上的孩子拍下一张照片,如下列图,照片上有甲、乙、丙、丁四个孩子.他根据照片与实物的比例推算出乙与甲、乙与丙两孩子间的距离分别为12.5m和17.5m,请你据此求解如下问题.〔取g=10m/s2〕
〔1〕假设不考虑一切阻力,小孩下滑的加速度是多少?
〔2〕拍照时,最下面的小孩丁的速度是多大?
〔3〕拍照时,在小孩甲上面的冰道上正在下滑的小孩子有几个?
27 / 29
word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综合运用.
【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
【分析】〔1〕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x=aT2求出小孩下滑的加速度.
〔2〕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公式求出乙的速度大小,再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公式求出小孩丁的速度.
〔3〕通过乙的速度求出乙下落的时间,得知乙上面小孩的个数,从而得知甲上面小孩的个数.
【解答】解:〔1〕图中乙、甲相当于丙在1 s前、2 s前所处的位置,
故a==5 m/s2.
〔2〕图中乙的速度
v2==15 m/s
故v丁=v2+a•2T=25 m/s.
28 / 29
word
〔3〕由〔2〕知图中乙已下滑的时间为:
t2==3 s
故甲上面正在下滑的小孩有1个.
答:〔1〕小孩下滑的加速度是5m/s2〔2〕拍照时,最下面的小孩丁的速度是25 m/s〔3〕拍照时,在小孩甲上面的冰道上正在下滑的小孩子有1个
【点评】解决此题的关键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能够灵活运用运动学公式求解.
29 / 2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iwanbo.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808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