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玩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安徽省无为县2016-2017学年(2016版)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期中考试检测试卷

安徽省无为县2016-2017学年(2016版)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期中考试检测试卷

来源:爱玩科技网
(2016版)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期中考试检测试卷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饱受争议的扬州曹庄隋炀帝墓高票入选2013年度十大考古新发现。下列说法与隋炀帝无关的是( )

A.在位期间开凿了一条贯穿南北的大运河 B.灭掉了南朝最后一个朝代陈,统一了全国 C.统治后期暴虐无道,引发了大规模农民 D.正式设置进士科,按照考试成绩选拔人才

2.郭沫若所说的“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所赞的人物是( ) A.唐高宗 B.唐高祖 C.唐太宗 D.武则天

3.电视剧《贞观长歌》向我们讲述了唐太宗“贞观之治”时期的历史。下列有关“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农民占有一定的土地,生产时间有所保证 B.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注意轻徭薄赋,发展生产 C.唐太宗注意用人,重视纳谏,政治比较清明 D.唐太宗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

4.如图,两幅图是唐朝出现的新型工具,它们适用于( )

A.农业 B.工业 C.商业 D.交通

5.2016年电视台《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带动全民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节目如问创作“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问”诗句的作者是谁,你的回答( )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苏轼

6.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的文成公主庙建于1300多年前,系当地人民为纪念文成公主入吐蕃路经此地,向当地人民传播中原文化,造福于当地而建.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是( )

①派文成公主入吐蕃的统治者是武则天 ②文成公主入吐蕃加强了唐对吐蕃的管辖 ③当时吐蕃的赞普是松赞干布 ④文成公主入吐蕃增强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 A.①②③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7.成为今天研究印度半岛的重要典籍是( )

A.《西游记》 B.《大唐西域记》 C.《大藏经》 D.《徐霞客游记》

8.在欧美国家的主要城市,在海外的华侨华人往往称自己是“唐人”,所以华侨华人聚居的地方被称为“唐人街”. 华人称自己是“唐人”的原因是( ) A.唐朝时期封建社会繁荣、开放,国家强盛

B.唐朝时期 国家由走向统一,中国古代文明持续发展走向成熟 C.唐朝时期封建社会初步发展,首次出现“大一统”局面 D.唐朝时期封建制度渐趋衰落,到海外谋生的人最多

9.“渔阳颦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紧急的战报打破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歌舞生平。促使唐朝形式急转直下的是( ) A.黄巾

B.玄武门之变 C.陈桥兵变

D.安史之乱

10.刚上完历史课,小明把一件黄色的夹克衫披在小亮的身上,同学们笑了,说:“你要政变啊!”你能判断出同学们模仿的是历史上的哪一幕( ) A.靖康之变

B.陈桥(驿)兵变 C.玄武门之变 D.葵丘会盟

11.一个英俊的少年骑着白马沿辽河东行,来到上游的木叶山,遇见一个乘青牛的美丽少女。两人互相爱慕,结为夫妻。传说他们就是我国北方古老的契丹族的祖先。公元10世纪初,统一了契丹各部的首领是( ) A.成吉思汗

B.耶律阿保机 C.元昊

D.完颜阿骨打

12.历史学习要善于抓住特征和主题。如果你要完成一篇关于“辽、宋、西夏、金时期”的历史小论文,你可以确定的最合适的论文主题是( ) A.地方军阀割据的时代 C.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B.诸侯交替掌握政权的时代 D.封建国家统一的时代

13.澶渊之盟后,宋辽边境“生育蕃息,牛羊被野(遍地),戴白之人,不识干戈(战争)”这说明( )

A.北宋的军事力量遭到极大地打击 B.宋辽双方建立了平等友好的关系 C.南方社会经济出现了繁荣的局面 D.宋辽之间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局面

14.宋与金的对峙局面形成的标志是( ) A.南宋定都临安 B.宋军收复建康 C.宋金达成和议 D.岳飞取得郾城大捷

15.某电视剧摄制组根据剧情布置了一个岳飞书房的场景,其中错误的是( ) A.书柜中放有苏轼的词集

B.另一面墙上挂着宋金和议后的《金、南宋对峙形势图》 C.书桌上摆放着一本《资治通鉴》 D.一面墙上挂有一柄宝剑

16.两宋时期,社会经挤高度发展。下列关于宋代经济现象的描述,符合史实的是( )

①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纸币“交子”。

②宋代海外贸易范围很广,东到朝鲜、日本,西到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③南宋时期“苏湖熟,天下足”表明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粮仓。

④在城市周围和农村交通要道附近有大量的集市,逐渐成为大大小小的城镇。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17.中国经济重心南移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最后完成于( ) A.东晋

B.隋朝

C.南宋

D.明朝

18.运用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历史人物与其功绩不相符的一项组合是( )

A.秦始皇: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文字 B.汉武帝:大力推行儒学教育

C.唐太宗:重用房玄龄、杜如晦为相 D.成吉思汗:建立元朝,定都大都

19.“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元朝疆域空前辽阔,为对全国进行有效的统治,元朝主要实行( )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20.唐太宗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死了,我失去了一面镜子。”被唐太宗誉为“镜子”的人是( ) A.魏征

二.填空题(共5小题)

21.隋唐时期对外交往比较活跃,著名的有贞观年间的 从长安出发,前往天竺取经;唐玄宗时期的高僧 应邀六次东渡日本,促进了中日文化交流。 22.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 (写古称);南至 (写古称),全长两千多公里.

23. 是吐蕃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 入藏,奠定了汉藏密切交往的基础。 24.南宋时著名的抗金将领是 ,他领导的“岳家军”英勇善战,在 大败金军,收复许多失地.

25.唐太宗时知人善用,人才辈出,如人称“房谋杜断”中的 和 .

三.材料题(共5小题)

26.阅读唐太宗的三则言论,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始皇平六国,隋炀帝富有四海,既骄且速,一朝而败,吾亦何得自骄也?”

材料二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攀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以不失时为本。夫不失时者,在人君简静乃可数耳,若兵戈屡动,土水不息,而欲不夺农时,其可得?”

材料三 “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煸万绪,颓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四则材料均摘自《贞观政要》

B.房玄龄 C.杜如晦 D.姚崇

(1)唐太宗发表材料一言论的目的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唐太宗怎样的治国思想?

(3)阅读材料三,唐太宗为了避免“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任用了哪几个名臣? (4)结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做一名封建明君需要注意哪些问题?请指出两点。 27.民族的任弱、国力的大小取决于人才的数量和质量。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学者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说:在当时的条件下,这是一大发明。这种制度提供了布衣(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卿,可以参政的机会。于是有政治上社会对流的可能性。由此,官僚政治获得了非常大的弹性。”

材料二 唐朝常设的考试科目很多,以进士、明经两科最重要。唐太宗即位后,大大扩充国学的规模,扩大学舍,增加学员。贞观年间,参加进士科考试的每年达千人以上,录取极严,录取率只有百分之一二,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

材料三 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曾说:“通过层层严格考试的人才能进入……衙门任职……人们全然不可能设想一个比这更好的。” 请冋答:

(1)材料一中的“制度“是指彷我果的哪一选官制度?该制度正式创立的标志是什么?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选官制度的基本特征及受其直接影响的行业(部门)。

(3)依据以上材料,归纳科举制的积极作用。 2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盛唐时期的中国有着拥抱世界的宽阔胸怀,不仅跨越国界的贸易远远的超过了汉朝,与周边乃至远方各国的文化交流也拓展到新的领域和更大的规模,表现出对外来文明异乎寻常的欢迎和接纳。在继承古代传统的基础上大量吸收外来文化,为大唐文化的融合提供了广度和深度。那个时候的中国人昂扬而自信。

﹣﹣大型历史纪录片《中华文明》解说词

材料二 文明交流互鉴使各种文明创造的丰硕物质成果和宝贵精神财富不再被封闭在狭窄的区域和人群中,而能够为全人类所共享,由此拉近了人类之间的距

离。中华文明在“西渐”中为人类社会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如四大发明中的造纸术和印刷术加速了欧洲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火药则成为西欧市民阶层摧毁封建堡垒的有力武器,指南针引领欧洲航海业的发展和世界市场的开拓。同样,独具特色与发展谱系的西方文明,则高扬科学与理性旗帜,在东西方文明交流中为我们带来新的思维和科学技术文化。

﹣﹣商志晓《人类文明在交流互鉴中发展进步》

材料三 各种人类文明在价值上是平等的,都各有千秋,也各有不足。世界上不存在十全十美的文明,也不存在一无是处的文明。

﹣﹣2014年3月28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朝文化是怎样实现中外融合的,并举一例唐朝文化实现中外融合的事例。

(2)根据材料二,归纳古代东西方文明交流带来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中国四大发明“西渐”过程中起了直接或间接的中介作用的是哪一个民族? (3)综合以上三则材料,你认为我们应如何对待其它文明? 2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表: 朝代 人口(户) 南方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人口(户) 北方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西汉 唐代 北宋 2470685 3920415 11224760 19.8% 43.2% 62.9% 9985785 5148529 6624296 80.2% 56.8% 37.1% 材料二 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江苏)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湖熟(丰收),天下足。” (1)上述材料反映了南方经济有哪些发展?

(2)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发展出现了什么重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从何

时开始?到何时最后完成?

(3)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30.阅读下列材料:

世祖皇帝建元中统以来,始末取故老诸儒之言,考求前代之前典,立朝廷而建官府,辅相者曰“中书省”,本兵者曰“枢密院”,主弹纠者曰“御史台”。

夫外之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若边徼之事者,则置宣慰司以达之。……举刺之事,则有行御史台领监察御史、肃政廉访司以治之。

──《元文类》卷40

请回答:

①以上材料记载的是元朝的什么制度?

②材料中“中书省”是什么机构?管辖什么地方? ③这一制度影响如何?

(2016版)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期中考试检测试

参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2017春•临沭县校级月考)饱受争议的扬州曹庄隋炀帝墓高票入选2013年度十大考古新发现。下列说法与隋炀帝无关的是( ) A.在位期间开凿了一条贯穿南北的大运河 B.灭掉了南朝最后一个朝代陈,统一了全国 C.统治后期暴虐无道,引发了大规模农民 D.正式设置进士科,按照考试成绩选拔人才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隋朝的有关内容.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周末年,外戚杨坚掌握了大权,581年,杨坚建立了隋朝,杨坚就是隋文帝,5年,隋文帝灭掉了南朝最后一个朝代陈,统一了全国. 故选B.

【点评】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题干,注意准确识记隋文帝和隋炀帝的有关内容.

2.(2017•莒县模拟)郭沫若所说的“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所赞的人物是( ) A.唐高宗 B.唐高祖 C.唐太宗 D.武则天 【分析】本题考查女皇武则天的统治措施.

【解答】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改唐朝的国号为周,她在位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选拔贤才的,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人们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

3.(2017春•于都县校级月考)电视剧《贞观长歌》向我们讲述了唐太宗“贞观之治”时期的历史。下列有关“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农民占有一定的土地,生产时间有所保证 B.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注意轻徭薄赋,发展生产 C.唐太宗注意用人,重视纳谏,政治比较清明 D.唐太宗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贞观之治,注意把握其形成原因.唐太宗注意吸取隋亡教训,轻徭薄,减轻人民负担,他还善于用人,重视纳谏,出现了经济发展、政治清明的景象,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

【解答】据所学知,唐太宗注意吸取隋亡教训,轻徭薄,减轻人民负担,他还善于用人,重视纳谏,唐太宗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所以出现了经济发展、政治清明的景象,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 故选A.

【点评】注意识记贞观之治形成的原因.掌握贞观之治的表现.

4.(2016•绵阳)如图,两幅图是唐朝出现的新型工具,它们适用于( )

A.农业 B.工业 C.商业 D.交通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隋唐的社会气象.

【解答】本题是识图题,题目图片是唐朝出现的新型农具,前者是耕作工具曲辕犁,后者是灌溉工具筒车,这些新式工具的发明,促进了唐代农业的发展和进步. 故选A.

【点评】理解和把握唐代经济发展的表现,识记唐朝农具的创新.

5.(2016•资阳)2016年电视台《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带动全民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节目如问创作“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问”诗句的作者是谁,你的回答( )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苏轼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光耀千古的唐诗.

【解答】唐朝是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著名的诗人层出不穷.题目中“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问”是李白《赠裴十四》中的诗句.李白是唐代著名的诗人,被后人称作“诗仙”. 故选A.

【点评】把握唐代诗人李白的相关史实.

6.(2016•常德模拟)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的文成公主庙建于1300多年前,系当地人民为纪念文成公主入吐蕃路经此地,向当地人民传播中原文化,造福于当地而建.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是( ) ①派文成公主入吐蕃的统治者是武则天 ②文成公主入吐蕃加强了唐对吐蕃的管辖 ③当时吐蕃的赞普是松赞干布 ④文成公主入吐蕃增强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 A.①②③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唐朝的对外交往.

【解答】派文成公主入吐蕃的统治者是唐太宗,文成公主入吐蕃加强了唐与吐蕃的经济文化交流和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它们不是管辖关系.③④说法准确. 故选B.

【点评】注意准确识记文成公主入藏的有关内容.

7.(2017•莒县模拟)成为今天研究印度半岛的重要典籍是( ) A.《西游记》 B.《大唐西域记》 C.《大藏经》 D.《徐霞客游记》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唐朝对外关系的知识点,要把握《大唐西域记》的历史地位.

【解答】唐太宗时期,玄奘西游天竺,归国后写成了《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地区历史的佛学的重要典籍.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唐朝对外关系的有关知识的记忆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大唐西域记》的地位.

8.(2016•乐山模拟)在欧美国家的主要城市,在海外的华侨华人往往称自己是“唐人”,所以华侨华人聚居的地方被称为“唐人街”. 华人称自己是“唐人”的原因是( )

A.唐朝时期封建社会繁荣、开放,国家强盛

B.唐朝时期 国家由走向统一,中国古代文明持续发展走向成熟 C.唐朝时期封建社会初步发展,首次出现“大一统”局面 D.唐朝时期封建制度渐趋衰落,到海外谋生的人最多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唐文化地位的认识.

【解答】根据所学可知,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繁荣、开放的时期,国家强盛,对外开放,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和辨析能力.注意扎实掌握唐朝的历史地位.

9.(2016春•东莞市期末)“渔阳颦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紧急的战报打破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歌舞生平。促使唐朝形式急转直下的是( ) A.黄巾

B.玄武门之变 C.陈桥兵变

D.安史之乱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安史之乱的知识点.

【解答】唐玄宗后期,发生了安史之乱.安史之乱是唐朝由强盛到衰落的转折点.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安史之乱的有关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

10.(2016春•揭西县期末)刚上完历史课,小明把一件黄色的夹克衫披在小亮的身上,同学们笑了,说:“你要政变啊!”你能判断出同学们模仿的是历史上的哪一幕( ) A.靖康之变

B.陈桥(驿)兵变 C.玄武门之变 D.葵丘会盟

【分析】本题考查陈桥兵变.

【解答】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黄袍加身,建立宋朝,取代后周,以开封为东京,作为都城,史称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同学们模仿的是历史上的陈桥驿兵变. 故选B.

【点评】本题以角色扮演为依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注意掌握宋朝建立的相关知识.

11.(2016春•民权县期末)一个英俊的少年骑着白马沿辽河东行,来到上游的木叶山,遇见一个乘青牛的美丽少女。两人互相爱慕,结为夫妻。传说他们就是我国北方古老的契丹族的祖先。公元10世纪初,统一了契丹各部的首领是( ) A.成吉思汗

B.耶律阿保机 C.元昊

D.完颜阿骨打

【分析】本题考查契丹的建立.

【解答】公元10世纪初,契丹首领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国,定都上京.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阿保机建立契丹国,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公元10世纪初,契丹首领阿保机建立契丹国.

12.(2016•祁阳县一模)历史学习要善于抓住特征和主题。如果你要完成一篇关于“辽、宋、西夏、金时期”的历史小论文,你可以确定的最合适的论文主题是( )

A.地方军阀割据的时代 C.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B.诸侯交替掌握政权的时代 D.封建国家统一的时代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辽宋夏金时期历史特征的知识点.

【解答】辽宋夏金时期,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该时期我国出现了辽、宋、西夏、金等几个民族政权并立的局面. 故选C.

【点评】本题以辽宋夏金时期,中国历史出现民族政权并立的局面为切入点,考

查的是学生总结、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13.(2016春•东坡区期末)澶渊之盟后,宋辽边境“生育蕃息,牛羊被野(遍地),戴白之人,不识干戈(战争)”这说明( ) A.北宋的军事力量遭到极大地打击 B.宋辽双方建立了平等友好的关系 C.南方社会经济出现了繁荣的局面 D.宋辽之间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局面

【分析】本题考查北宋和辽之间的关系,掌握澶渊之盟的影响即可.

【解答】1004年秋,辽军南下,深入宋境.因宰相寇准的力劝,宋真宗御驾亲征澶州城督战,宋军士气大振.辽提出和议.1005年1月北宋与辽订立和约,规定宋每年送给辽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史称“澶渊之盟“.此后宋、辽边境保持了一百多年的和平稳定,双方互使,贸易发展.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对澶渊之盟的理解和运用,需要掌握宋辽和议的影响.

14.(2017•莒县模拟)宋与金的对峙局面形成的标志是( ) A.南宋定都临安 B.宋军收复建康 C.宋金达成和议 D.岳飞取得郾城大捷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南宋和金的对峙,注意识记相关的知识点. 【解答】岳飞班师回朝后,宋金达成和议,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大散关一线为分界线.这标志着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故选C.

【点评】理解和把握宋金对峙局面形成的表现.

15.(2017•莒县模拟)某电视剧摄制组根据剧情布置了一个岳飞书房的场景,其中错误的是( ) A.书柜中放有苏轼的词集

B.另一面墙上挂着宋金和议后的《金、南宋对峙形势图》

C.书桌上摆放着一本《资治通鉴》 D.一面墙上挂有一柄宝剑

【分析】本题以”岳飞书房的场景“为切入点,考查的知识点是岳飞抗金. 【解答】岳飞是南宋时期著名的抗金将领,但宋高宗和权臣秦桧害怕抗金力量壮大,会威胁他们的统治,就以胜求和,强逼岳飞等了班师回朝,解除岳飞等人兵权.后秦桧还网罗莫须有的“谋反”罪名杀害了岳飞.岳飞班师被害后宋金达成和议,宋金对峙局面形成.由此可以判断B不合史实. 故选B.

【点评】识记岳飞生活的时代是回答本题的关键.掌握岳飞的遭遇与宋金和议的时间顺序关系.

16.(2016•大庆)两宋时期,社会经挤高度发展。下列关于宋代经济现象的描述,符合史实的是( )

①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纸币“交子”。

②宋代海外贸易范围很广,东到朝鲜、日本,西到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③南宋时期“苏湖熟,天下足”表明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粮仓。

④在城市周围和农村交通要道附近有大量的集市,逐渐成为大大小小的城镇。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表现.

【解答】两宋时期,社会经济过度发展.商业繁荣,主要表现在: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纸币“交子”;宋代海外贸易范围很广,东到朝鲜、日本,西到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在城市周围和农村交通要道附近有大量的集市,逐渐成为大大小小的城镇.两宋时期的农业获得发展,南宋时期“苏湖熟,天下足”表明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粮仓. 故选C.

【点评】把握两宋时期经济发展的表现,尤其要识记商业和农业发展的主要表现.

17.(2016•福州)中国经济重心南移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最后完成于( ) A.东晋

B.隋朝

C.南宋

D.明朝

【分析】此问考查的是经济重心南移的相关史实.

【解答】从唐朝中晚期到五代、宋朝,南方战乱较少,许多中原人南迁,带去了技术、来动力,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的粮仓,民间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到南宋时期出现国家根本,养给东南的现象,经济重心南移最后完成. 故选C.

【点评】注意准确识记经济重心南移的相关史实.

18.(2016•株洲模拟)运用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历史人物与其功绩不相符的一项组合是( )

A.秦始皇: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文字 B.汉武帝:大力推行儒学教育 C.唐太宗:重用房玄龄、杜如晦为相 D.成吉思汗:建立元朝,定都大都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成吉思汗统一蒙古的知识点.

【解答】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了蒙古各部,建立了蒙古政权;成吉思汗死后,忽必烈继承汗位,与1271年建立元朝,1276年灭南宋实现统一.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准确区别蒙古政权和元朝的建立者.

19.(2016春•祁阳县期末)“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元朝疆域空前辽阔,为对全国进行有效的统治,元朝主要实行( )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元朝巩固统一措施的知识点.

【解答】元朝时期,为加强对辽阔疆域的管辖,元实行了行省制度.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元朝行省制度有关知识的准确记忆能力.

20.(2016•靖江市校级二模)唐太宗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死了,我失去了一面镜子。”被唐太宗誉为“镜子”的人是( ) A.魏征

B.房玄龄 C.杜如晦 D.姚崇

【分析】本题考查唐太宗善于用人.

【解答】唐太宗知人善任,虚怀纳谏,使得贞观一朝,人才济济,朝臣进谏成风,他重用著名的谏臣魏征,魏征敢于犯颜直谏,前后向唐太宗进谏二百多次.他死后,唐太宗称自己失去了一面可以知得失的镜子. 故选A.

【点评】本题以唐太宗的话语为依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注意掌握唐太宗时期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

二.填空题(共5小题)

21.(2016春•昆山市校级期末)隋唐时期对外交往比较活跃,著名的有贞观年间的 玄奘 从长安出发,前往天竺取经;唐玄宗时期的高僧 鉴真 应邀六次东渡日本,促进了中日文化交流。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唐朝的对外交往.

【解答】唐贞观年间,高僧玄奘为求取佛法,从长安出发,西行天竺,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了杰出贡献.唐玄宗时期,为弘扬佛法,高僧鉴真六次东渡,终达日本,为中日的经济文化交流作出了杰出贡献. 故答案为: 玄奘;鉴真.

【点评】本题以玄奘西行和鉴真东渡为背景,考查了学生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解答本题注意书写的正确性.

22.(2016春•苏州期中)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 涿郡 (写古称);南至 余杭. (写古称),全长两千多公里. 【分析】本题考查隋朝大运河.

【解答】隋炀帝时下令开凿大运河,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到涿郡,南至余杭,大运河的开通,促进了南北的经济文化交流. 故答案为: 涿郡;余杭.

【点评】掌握隋朝大运河的相关知识.

23.(2017•莒县模拟) 松赞干布 是吐蕃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 文成公主 入藏,奠定了汉藏密切交往的基础。

【分析】本题考查了松赞干布和唐蕃和亲.吐蕃人是今天藏族的祖先,吐蕃人是今天藏族的祖先,很早就生活青藏高原一带.

【解答】7世纪前期,吐蕃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7世纪时,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了松赞干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故答案为:

松赞干布,文成公主.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和文成公主入藏和亲的意义.

24.(2016春•荣成市期中)南宋时著名的抗金将领是 岳飞 ,他领导的“岳家军”英勇善战,在 郾城 大败金军,收复许多失地.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岳飞抗金,要把握岳飞抗金的英勇事迹.

【解答】南宋建立后,金军经常南下骚扰,南宋著名将领岳飞组建了“岳家军”,英勇抗击金军.在郾城大战中大败金军,收复了许多失地. 故答案为: 、岳飞;郾城.

【点评】熟记岳飞抗金的有关历史史实和郾城大战的概况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5.(2016春•荣成市期中)唐太宗时知人善用,人才辈出,如人称“房谋杜断”中的 房玄龄 和 杜如晦 .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唐太宗纳谏和用人的掌握情况.

【解答】根据所学可知,唐太宗注意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他任命富于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人称“房谋杜断”. 故答案为: 房玄龄,杜如晦.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学生的能力.注意扎实掌握唐太宗的治国措施.

三.材料题(共5小题)

26.(2016春•西宁期末)阅读唐太宗的三则言论,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始皇平六国,隋炀帝富有四海,既骄且速,一朝而败,吾亦何得自骄也?”

材料二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攀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以不失时为本。夫不失时者,在人君简静乃可数耳,若兵戈屡动,土水不息,而欲不夺农时,其可得?”

材料三 “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煸万绪,颓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四则材料均摘自《贞观政要》

(1)唐太宗发表材料一言论的目的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唐太宗怎样的治国思想?

(3)阅读材料三,唐太宗为了避免“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任用了哪几个名臣? (4)结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做一名封建明君需要注意哪些问题?请指出两点。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唐太宗及贞观之治的有关内容.

【解答】(1)分析材料可知,唐太宗认识到秦始皇和隋炀帝灭国的原因,他发表材料一言论的目的是告诫自己和众臣,要吸取秦隋灭亡的教训,避免骄奢淫逸而招致衰亡.

(2)从材料二中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以及国以人为本”反映了唐太宗看到民众力量的强大,是民本思想的体现,要以农为本,休养生息.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善于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他任命人称“房谋杜断”的房玄龄和杜如晦作宰相,重用敢于直言进谏的魏征.

(4)本题属于开放性问题,要分析材料,综合考虑.如统治者要爱惜民力,以民为本;要轻徭薄赋,发展生产;要善于纳谏,知人善用等. 故答案为:

(1)告诫自己和众臣,要吸取秦隋灭亡的教训,避免骄奢淫逸而招致衰亡. (2)民本思想,要以农为本,休养生息. (3)房玄龄、杜如晦、魏征.

(4)统治者要爱惜民力,以民为本;要轻徭薄赋,发展生产;要善于纳谏,知人善用等.

【点评】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题干,注意准确识记唐太宗的有关内容.

27.(2016秋•宝应县校级期末)民族的任弱、国力的大小取决于人才的数量和质量。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学者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说:在当时的条件下,这是一大发明。这种制度提供了布衣(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卿,可以参政的机会。于是有政治上社会对流的可能性。由此,官僚政治获得了非常大的弹性。”

材料二 唐朝常设的考试科目很多,以进士、明经两科最重要。唐太宗即位后,大大扩充国学的规模,扩大学舍,增加学员。贞观年间,参加进士科考试的每年达千人以上,录取极严,录取率只有百分之一二,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

材料三 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曾说:“通过层层严格考试的人才能进入……衙门任职……人们全然不可能设想一个比这更好的。” 请冋答:

(1)材料一中的“制度“是指彷我果的哪一选官制度?该制度正式创立的标志是什么?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选官制度的基本特征及受其直接影响的行业(部门)。

(3)依据以上材料,归纳科举制的积极作用。 【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科举制度的知识点. (2)本题考查的是科举制度特点的知识点. (3)本题考查的是科举制度影响的知识点.

【解答】(1)由材料“学者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说:‘在当时的条件下,这是一大发明.这种制度提供了布衣(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卿,可以参政的机会.于是有政治上社会对流的可能性.由此,官僚政治获得了非常大的弹性.’”可知材料一中的“制度“指的是科举制度.隋炀帝时期,进士科的设立,标志着科举制度的正式创立.

(2)由材料“唐朝常设的考试科目很多,以进士、明经两科最重要.唐太宗即位后,大大扩充国学的规模,扩大学舍,增加学员.贞观年间,参加进士科考试的每年达千人以上,录取极严,录取率只有百分之一二,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制度的基本特征是用考试选拔人才.当时直接受科举制度影响的行业是教育事业.

(3)由材料一“这种制度提供了布衣(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卿,可以参政的机会.于是有政治上社会对流的可能性.由此,官僚政治获得了非常大的弹性.”可知科举制度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任职.由材料二“唐朝常设的考试科目很多,以进士、明经两科最重要.唐太宗即位后,大大扩充国学的规模,扩大学舍,增加学员.贞观年间,参加进士科考试的每年达千人以上,录取极严,录取率只有百分之一二,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可知科举制度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科举制度也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 故答案为:

(1)科举制度.隋炀帝设立进士科.

(2)特点:用考试选拔人才;考试内容以儒家经义为主;考生来源广泛;打破阶层对官职的垄断.行业:教育事业.

(3)科举制度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任职.科举制度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科举制度也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

【点评】本题以科举制度的材料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科举制度的创建及其影响的有关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

28.(2016•重庆校级三模)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盛唐时期的中国有着拥抱世界的宽阔胸怀,不仅跨越国界的贸易远远的超过了汉朝,与周边乃至远方各国的文化交流也拓展到新的领域和更大的规模,表现出对外来文明异乎寻常的欢迎和接纳。在继承古代传统的基础上大量吸收外来文化,为大唐文化的融合提供了广度和深度。那个时候的中国人昂扬而自信。

﹣﹣大型历史纪录片《中华文明》解说词

材料二 文明交流互鉴使各种文明创造的丰硕物质成果和宝贵精神财富不再被封闭在狭窄的区域和人群中,而能够为全人类所共享,由此拉近了人类之间的距离。中华文明在“西渐”中为人类社会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如四大发明中的造纸术和印刷术加速了欧洲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火药则成为西欧市民阶层摧毁封建堡垒的有力武器,指南针引领欧洲航海业的发展和世界市场的开拓。同样,独具特色与发展谱系的西方文明,则高扬科学与理性旗帜,在东西方文明交流中为我们带来新的思维和科学技术文化。

﹣﹣商志晓《人类文明在交流互鉴中发展进步》

材料三 各种人类文明在价值上是平等的,都各有千秋,也各有不足。世界上不存在十全十美的文明,也不存在一无是处的文明。

﹣﹣2014年3月28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朝文化是怎样实现中外融合的,并举一例唐朝文化实现中外融合的事例。

(2)根据材料二,归纳古代东西方文明交流带来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中国四大发明“西渐”过程中起了直接或间接的中介作用的是哪一个民族? (3)综合以上三则材料,你认为我们应如何对待其它文明?

【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知识点. (2)本题考查的是东西方文明交流的知识点.

(3)本题是开放型题目,考查的是学生开放性思维的能力.

【解答】(1)由材料“与周边乃至远方各国的文化交流也拓展到新的领域和更大的规模…在继承古代传统的基础上大量吸收外来文化,为大唐文化的融合提供了广度和深度.”可知唐朝文化是在继承古代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大力吸收外来的文化的基础上发展的.唐太宗时期,玄奘西游天竺,求取佛经,将佛教文化融入中国文化,促进了中国文化的发展.敦煌莫高窟艺术是把石窟艺术与中国传统艺术融合起来.

(2)由材料“文明交流互鉴使各种文明创造的丰硕物质成果和宝贵精神财富不再被封闭在狭窄的区域和人群中,而能够为全人类所共享,由此拉近了人类之间的距离.”可知材料二中古代东西方文明交流带来的影响是:使各种文明成果为全人类所共享,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在东西方文明交流的过程中,阿拉伯人把中国的四大发明传播到西方,推动了世界文明的发展.

(3)本题是开放型题目,考查的是学生开放性思维的能力.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例如:以包容的心态学习其他文明;以宽阔的胸襟对待其他文明;以平等的眼光看待文明的差异等. 故答案为:

(1)在继承古代传统的基础上大力吸收外来的文化.事例:玄奘西行求取佛经,将佛教文化融入中国文化;敦煌莫高窟把石窟艺术与中国传统艺术融合起来. (2)影响:使各种文明成果为全人类所共享,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民族:阿拉伯民族.

(3)以包容的心态学习其他文明;以宽阔的胸襟对待其他文明;以平等的眼光看待文明的差异.(言之有理即可)

【点评】本题以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和四大发明的西传为背景,考查的是中外文化交流发展有关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

29.(2016春•福州校级期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表:

朝代 人口(户) 南方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人口(户) 北方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西汉 唐代 北宋 2470685 3920415 11224760 19.8% 43.2% 62.9% 9985785 5148529 6624296 80.2% 56.8% 37.1% 材料二 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江苏)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湖熟(丰收),天下足。” (1)上述材料反映了南方经济有哪些发展?

(2)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发展出现了什么重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从何时开始?到何时最后完成?

(3)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南方经济发展的表现. (2)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古代经济发展出现重大的变化. (3)本题主要考查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解答】(1)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了南方经济自西汉到北宋,南方人口逐渐增加,至宋代大大超过北方,国家赋税仰仗南方.

(2)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发展出现了我国经济重心从北方转移到南方,经济重心由黄河流域转向长江流域;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开始于唐朝中后期,完成于南宋.

(3)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有:北方战乱,南方相对稳定;北方人口南迁,带来大量的劳动力、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南方自然条件优越;统治者重视发展经济;南北方人民共同辛勤劳动等. 故答案为:

(1)自西汉到北宋,南方人口逐渐增加,至宋代大大超过北方,国家赋税仰仗南方.

(2)我国经济重心从北方转移到南方(或经济重心由黄河流域转向长江流域)(或经济重心南移);开始于唐朝中后期;完成于南宋.

(3)原因:北方战乱,南方相对稳定;北方人口南迁,带来大量的劳动力、先

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南方自然条件优越;统治者重视发展经济;南北方人民共同辛勤劳动等.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宋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归纳和综合运用历史史实的能力.

30.(2013春•涉县期末)阅读下列材料:

世祖皇帝建元中统以来,始末取故老诸儒之言,考求前代之前典,立朝廷而建官府,辅相者曰“中书省”,本兵者曰“枢密院”,主弹纠者曰“御史台”。

夫外之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若边徼之事者,则置宣慰司以达之。……举刺之事,则有行御史台领监察御史、肃政廉访司以治之。

──《元文类》卷40

请回答:

①以上材料记载的是元朝的什么制度?

②材料中“中书省”是什么机构?管辖什么地方? ③这一制度影响如何?

【分析】①本题主要考查元朝的行省制度. ②本题主要考查中书省及管辖的地域. ③本题主要考查行省制度的影响.

【解答】①据材料“中书省”“行中书省”可知,这是元朝时期实行的行省制度.由于元朝疆域广大,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的控制,元世祖在设中书省,全国最高行政机构.在地方设置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者省,由委派管理,元朝的行省制度,对后世有着深远影响.

②据所学知识可知,“中书省”是全国最高行政机构,管辖大都及其邻近地区. ③元朝的行省制度,有利于对全国的管辖,以后各朝基本沿用下来.我国省级行政单位就是从元朝开始的. 故答案为: ①行省制度.

②“中书省”是全国最高行政机构,管辖大都及其邻近地区. ③行省制度有利于对全国的管辖,以后各朝基本沿用下来.

【点评】本题以材料为依托,考查学生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元朝的行省制度及元朝时期巩固统一的措施.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iwanbo.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808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