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题1(单选题 ) 答题正确
在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
o o o o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人学 科学社会主义
习题2(单选题 ) 答题正确
马克思主义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
o o o o
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空想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学、马克思主义伦理学 马克思主义人文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习题3(单选题 ) 答题正确
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o o o o
法国历史哲学、英国科学主义、欧洲人文主义 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定律、生物进化论 法国唯物主义、英国经验主义、德国理性主义
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习题4(单选题 ) 答题正确
马克思主义哲学吸取黑格尔哲学中的“合理内核”是()
o
认识论思想
o o o
唯物主义思想 辩证法思想 可知论思想
习题5(单选题 ) 答题正确
马克思从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家那里继承的最重要的思想是()
o o o o
剩余价值学说 辩证法 唯物论 劳动价值论
习题6(单选题 ) 答题正确
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
o o o o
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性的统一 科学性和实践性的统一
以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为基础
习题7(单选题 ) 答题正确
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是()
o o o o
科学社会主义 唯物主义和辩证法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剩余价值学说和劳动价值论
习题8(单选题 ) 答题正确
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
o o o o
致力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实现主义 与时俱进
习题9(单选题 ) 答题正确
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
o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o o o
致力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实现主义
习题10(单选题 ) 答题正确
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
o o o o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致力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实现主义 与时俱进
习题11(单选题 ) 答题正确
整个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理论基础是()
o o
阶级和阶级斗争学说 科学社会主义学说
o o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习题12(单选题 ) 答题正确
作为马克思恩格斯一生最重要的理论发现,使得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的是()
o o o o
辩证法和唯物论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剩余价值学说和暴力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习题13(单选题 ) 答题正确
作为中国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
o o
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条件的学说
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o o
无产阶级争取自身和整个人类的学说体系 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习题14(单选题 ) 答题正确
“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这个论断的含义是()
o o o o
无产阶级掌握哲学就由自为阶级转变为自在阶级 哲学的存在方式是物质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 无产阶级的存在方式是精神
习题15(单选题 ) 答题正确
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是()
o o o o
深入调查研究 精读马列原著 理论联系实际 熟记基本原理
习题16(单选题 ) 答题正确
在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
o o o o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科学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人学
习题17(单选题 ) 答题正确
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特征是()
o o o o
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与性的统一 发展性 人民性 实践性
习题18(单选题 ) 答题正确
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分水岭是()
o o
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是否被统治者所利用
o o
是否始终维护人的利益 是否维护工人阶级的利益
习题19(单选题 ) 答题正确
下列关于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对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o o o o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学说 马克思主义是研究哲学的学说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学说 马克思主义就是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经济问题
习题20(单选题 ) 答题正确
中国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形成的两大理论成果是()
o o o o
思想和理论
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理论和科学发展观
习题21(多选题 ) 答题正确
以下关于马克思主义的说法正确的是()
o o o o
马克思主义诞生于19世纪的欧洲 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只是马克思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的科学
习题22(多选题 ) 答题正确
马克思主义的三个基本组成部分是()
o o o o
科学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人学
习题23(多选题 ) 答题正确
马克思和恩格斯是在批判地继承、吸收以下哪些理论的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创立马克思主义的()
o o o o
古希腊哲学
法国和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德国古典哲学
习题24(多选题 ) 答题正确
标志马克思主义基本形成的著作主要有()
o o o o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资本论》 《党宣言》 《德意志意识形态》
习题25(多选题 ) 答题正确
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是()
o o o
人本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 唯物主义
o
辩证唯物主义
习题26(多选题 ) 答题正确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属性是()
o o o o
彻底的科学性 坚定的性 深刻的批判性 自觉的实践性
习题27(多选题 ) 答题正确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主要包括()
o o o o
群众路线的方法 辩证分析的方法 历史分析的方法 实事求是的方法
习题28(多选题 ) 答题正确
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要分清()
o o o o
哪些是必须长期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哪些是必须澄清的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下的错误观点 哪些是必须破除的对马克思主义错误的、教条式的理解 哪些是需要结合新的实际加以丰富发展的理论判断
习题29(多选题 ) 答题正确
以下关于马克思主义的说法正确的是()
o
马克思主义诞生于19世纪的欧洲
o o o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的科学 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只是马克思
习题30(多选题 ) 答题正确
马克思主义的三个基本组成部分是()
o o o o
马克思主义人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科学社会主义
习题31(多选题 ) 答题正确
马克思和恩格斯是在批判地继承、吸收以下哪些理论的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创立马克思主义的()
o o o o
法国和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古希腊哲学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德国古典哲学
习题32(多选题 ) 答题正确
标志马克思主义基本形成的著作主要有()
o o o o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德意志意识形态》 《资本论》 《党宣言》
习题33(多选题 ) 答题正确
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是( )
o o o o
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 人本主义
习题34(多选题 ) 答题正确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属性是( )
o o o o
自觉的实践性 坚定的性 彻底的科学性 深刻的批判性
习题35(多选题 ) 答题正确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主要包括( )
o o o o
历史分析的方法 群众路线的方法 辩证分析的方法 实事求是的方法
第一章
第一节
习题1(单选题 ) 答题正确
哲学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哲学基本问题并做出科学概括和论证的哲学家是()
o o o o
费尔巴哈 黑格尔 恩格斯 马克思
习题2(单选题 ) 答题正确
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
o o o o
关于人的本质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 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
习题3(单选题 ) 答题正确
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
o o o o
一切知识的总汇
对各门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世界观
关于自然界、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
习题4(单选题 ) 答题正确
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这是指()
o o o o
世界是否处于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之中的问题 认识的阶段性与连续性的问题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和关系问题 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以及两者有无同一性的问题
习题5(单选题 ) 答题正确
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之后,开始出现了()
o o o o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
习题6(单选题 ) 答题正确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o o o o
科学性 特殊性 普遍性 客观实在性
习题7(单选题 ) 答题正确
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物质范畴的正确理解是()
o o o o
物质是各种实物的总和
物质这个概念是从各种物的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它的可感知性 物质是自然界的具体的物质形态
习题8(单选题 ) 答题正确
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关于()
o o
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的问题
o o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问题 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
习题9(单选题 ) 答题正确
唯心主义产生的认识论根源是:()
o o o o
主体与客体相分离 世界观与方相分离 自然观与历史观相分离 主观与客观、认识与实践相分离
习题10(单选题 ) 答题正确
()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
o o o o
物质生产 精神生产 实践 运动
习题11(单选题 ) 答题正确
中国古代哲人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是一种()
o o o o
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唯意志论的观点 宿命论的观点 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习题12(单选题 ) 答题正确
“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说的是()
o o o o
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连续性与非连续性的统一 物质和运动的统一 形而上学和诡辩论的统一
习题13(单选题 ) 答题正确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不能一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观点()
o o o o
前者是辩证法,后者是诡辩论 二者都是辩证法,后者是对前者的发展 是相同的,只是强调的方式不同 前者是形而上学,后者是辩证法
习题14(单选题 ) 答题正确
意识的本质是()
o o o o
可以脱离被反映者 人脑分泌的特殊现象 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人脑主观自生的
习题15(多选题 ) 答题正确
在下列命题中,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是( )
o o o
世界是毫无规律的堆积 现实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影子 理在事先
o
道生万物
习题16(多选题 ) 答题正确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完备的唯物主义哲学,这是指在内容上它实现了( )
o o o o
理论和实践的高度统一
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高度统一 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高度统一 世界观和方的高度统一
习题17(多选题 ) 答题正确
马克思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一命题的主要含义是( )
o o o o
实践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习题18(多选题 ) 答题正确
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主要表现在( )
o o o o
意识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意识活动的创造性 意识活动的目的性和计划性
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习题19(多选题 ) 答题正确
辩证唯物主义把运动理解为( )
o
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o o o
思维领域以外的一切变化 物质的存在方式
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
习题20(多选题 ) 答题正确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 )
o o o o
质变和量变的关系 抽象和具体的关系
运动是无条件的,静止是有条件的 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第二节
习题1(单选题 ) 答题正确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根本对立的焦点在于()
o o o o
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是否承认事物的变化不仅有量的增减而且有质的变化 是否承认事物在运动 是否整体性地看问题
习题2(单选题 ) 答题正确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指()
o o o o
运动和静止的辩证统一
事物发展过程曲折性和复杂性的统一 事物的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事物对立面的又统一又斗争
习题3(单选题 ) 答题正确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
o o o o
质量互变规律 否定之否定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 世界普遍联系规律
习题4(单选题 ) 答题正确
“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这个观点()
o o o o
体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违背了普遍联系的思想 违背了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 反映了因果联系的客观性
习题5(单选题 ) 答题正确
唯物辩证法所理解的变化是指( )
o o o o
事物的前进上升运动 事物的一切量变和质变 事物的量变 事物的质变
习题6(单选题 ) 答题正确
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o o
事物数量的增加或减少 事物的简单重复和循环
o o
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物体的位置移动或场所的变更
习题7(单选题 ) 答题正确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
o o o o
基本方向和道路 客观性和条件性 状态和过程
源泉、动力和实质内容
习题8(单选题 ) 答题正确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这段话说明了()
o o o o
量变在事物发展中是不起作用的 量变是由质变引起的 质变和量变是相互渗透的 质变是由量变引起的
习题9(单选题 ) 答题正确
“肯定中包含着否定,否定中包含着肯定,”这是()
o o o o
折衷主义的观点 诡辩论的观点 辩证法的观点 形而上学的观点
习题10(单选题 ) 答题正确
“扬弃”是()
o o o o
既克服又保留 矛盾的调和 抛弃 既保留又继承
习题11(单选题 ) 答题正确
我国数学家华罗庚在一次报告中以“一支粉笔多长为好”为例来讲解他所倡导的优选法。对此,他解释道:“每只粉笔都要丢掉一段一定短的粉笔头,但就这一点来说,愈长愈好。但太长了,使用起来很不方便,而且容易折断。每断一次,必然浪费一个粉笔头,反而不合适。因而就出现了粉笔多长合适的问题—这就是一个优选问题。”所谓优选问题,从辩证法的角度看。就是要()
o o o o
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 坚持适度原则
全面考虑事物属性的多样性 注重量的积累
习题12(单选题 ) 答题正确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o o o o
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习题13(多选题 ) 答题正确
中国古代的哲学家公孙龙提出的“白马非马”的命题,其错误是割裂了事物的()
o o o o o
质变和量变的关系 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抽象和具体的关系 普遍和特殊的关系
习题14(多选题 ) 答题正确
联系的特点有()
o o o o o
普遍性 客观性 能动性 多样性 条件性
习题15(多选题 ) 答题正确
掌握辩证否定观的实践意义在于()
o o o o o
对待文化遗产要批判地继承 防止肯定一切和否定一切 对人对事都要采取科学分析的态度 对旧事物要进行完全彻底否定
对待外国文化,要既不盲目排斥、也不一切照搬
习题16(多选题 ) 答题正确
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有()
o o o o o
现实性与可能性 现象与本质 原因与结果 必然性和偶然性 内容与形式
习题17(多选题 ) 答题正确
下列选项中,体现发展的实质的有()
o o o o
原始社会的公有制经过私有制到社会主义的公有制 无产阶级专政代替资产阶级专政 培育出新优质品种 因祸得福,祸福相依
习题18(多选题 ) 答题正确
下列现象属于量变引起质变的有()
o o o o
生产力的增长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 同样的元素由于结构不同而形成不同的事物 由变异的积累引起旧物种到新物种的变化 在一定温度下鸡蛋孵出小鸡
习题19(多选题 ) 答题正确
2012年11月29日,*总参观《复兴之路》展览后指出,中华民族的昨天,可以说是“雄关漫道真如铁”。中华民族的今天,正可谓“人间正道是沧桑”。中华民族的明天,可以说是“长风破浪会有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最伟大的,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其中蕴含的哲学道理有()
o o o o
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事物是永恒发展的,发展是有规律的 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
习题20(多选题 ) 答题正确
下列哪些说法是对矛盾特殊性原理的具体运用?()
o o o o
物极必反,相反相成 对症下药,量体裁衣 因时制宜,因地制宜 因材施教,因人而异
习题21(多选题 ) 答题正确
下列格言成语中,体现质量互变规律的有()
o o o o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有无相生,前后相随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习题22(多选题 ) 答题正确
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有()
o o o o
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 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 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第三节
习题1(单选题 ) 答题正确
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是()
o o o o
矛盾分析方法 唯物辨证法 客观辩证法 主观辩证法
习题2(单选题 ) 答题正确
唯物辩证法既包括客观辩证法也包括主观辩证法,体现了()的统一
o o o o
辩证法和认识论的统一
唯物主义、辩证法、认识论的统一 唯物主义、辩证法、发展观的统一 唯物主义和发展观的统一
习题3(单选题 ) 答题正确
在马克思的世界观和方中,其核心内容是()
o o o o
现代科学思维方法 辨证思维方法 唯物辨证法 矛盾分析方法
习题4(单选题 ) 答题正确
唯物辨证法按其本质来说,具有()的精神
o
批判、发展
o o o
批判、 创新、发展 、创新
习题5(单选题 ) 答题正确
在唯物辨证法的方体系中,居于核心的地位的是(),它是根本的认识方法
o o o o
唯物辨证法 辨证思维方法 矛盾分析方法 现代科学思维方法
习题6(单选题 ) 答题正确
矛盾分析方法的重要作用,是由( )在辩证法中的地位决定的
o o o o
对立统一规律 否定之否定规律 质量互变规律 联系、发展规律
习题7(单选题 ) 答题正确
“从个别到一般,从一般到个别”的思维方法是 ( )
o o o o
分析与综合 抽象到具体 归纳与演绎 实践到认识
习题8(单选题 ) 答题正确
“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而思想进程的进一步发展不过是历史过程在抽象的理论上前后一贯的形式上的反应”,这句话体现的思维方式是()
o o o o
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 历史分析方法 抽象与具体的方法 逻辑分析方法
习题9(单选题 ) 答题正确
*总在分析国际国内形式时,强调要坚持“两点论”,一分为二看问题,既要看到国际国内形势中有利的一面,也要看到不利的一面,这体现的思维能力是()
o o o o
战略思维能力 底线思维能力 历史思维能力 辨证思维能力
习题10(单选题 ) 答题正确
唯物辩证法包括客观辩证法但不包括主观辩证法。
o o
正确 错误
习题11(多选题 ) 答题正确
马克思主义哲学内在地具有()
o o o
反对因循守旧、墨守成规的态度 反对把自己的学说当成僵死的教条 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根本要求
o
坚持主观与客观的统一、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继承与创新的统一
习题12(多选题 ) 答题正确
矛盾分析方法的具体体现在()
o o o o
“一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 批判与继承相统一的方法 抓关键、看主流的方法
在对立中把握同一与在同一中把握对立的方法
习题13(多选题 ) 答题正确
辨证思维方法主要有()
o o o o
抽象与具体 逻辑与历史相统一 分析与综合 归纳与演绎
习题14(多选题 ) 答题正确
现代科学思维方法是一个巨大的方法群,包括()
o o o o
模型化方法 结构——功能方法 控制方法 整体方法
习题15(多选题 ) 答题正确
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就是要()
o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
o o o
加强对中国历史、党史国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和世界历史的学习 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做好现实工作、更好走向未来 深刻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认清历史趋势
习题16(判断题 ) 答题正确
运用唯物辨证法的矛盾分析方法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根本的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o o
正确 错误
习题17(判断题 ) 答题正确
现代科学思维方法是辨证思维方法的基础和原则,辨证思维方法是现代科学思维方法的深化和展开。
o o
正确 错误
习题18(判断题 ) 答题正确
提高底线思维能力,就是要把挑战看得更严峻一些,做好应付最坏局面的思想准备。
o o
正确 错误
第二章
第一节
习题1(单选题 ) 答题正确
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是()
o
矛盾分析方法
o o o
唯物辨证法 客观辩证法 主观辩证法
习题2(单选题 ) 答题正确
唯物辩证法既包括客观辩证法也包括主观辩证法,体现了()的统一
o o o o
辩证法和认识论的统一
唯物主义、辩证法、认识论的统一 唯物主义、辩证法、发展观的统一 唯物主义和发展观的统一
习题3(单选题 ) 答题正确
在马克思的世界观和方中,其核心内容是()
o o o o
现代科学思维方法 辨证思维方法 唯物辨证法 矛盾分析方法
习题4(单选题 ) 答题正确
唯物辨证法按其本质来说,具有()的精神
o o o o
批判、发展 批判、 创新、发展 、创新
习题5(单选题 ) 答题正确
在唯物辨证法的方体系中,居于核心的地位的是(),它是根本的认识方法
o o o o
唯物辨证法 辨证思维方法 矛盾分析方法 现代科学思维方法
习题6(单选题 ) 答题正确
矛盾分析方法的重要作用,是由( )在辩证法中的地位决定的
o o o o
对立统一规律 否定之否定规律 质量互变规律 联系、发展规律
习题7(单选题 ) 答题正确
“从个别到一般,从一般到个别”的思维方法是 ( )
o o o o
分析与综合 抽象到具体 归纳与演绎 实践到认识
习题8(单选题 ) 答题正确
“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而思想进程的进一步发展不过是历史过程在抽象的理论上前后一贯的形式上的反应”,这句话体现的思维方式是()
o o
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 历史分析方法
o o
抽象与具体的方法 逻辑分析方法
习题9(单选题 ) 答题正确
*总在分析国际国内形式时,强调要坚持“两点论”,一分为二看问题,既要看到国际国内形势中有利的一面,也要看到不利的一面,这体现的思维能力是()
o o o o
战略思维能力 底线思维能力 历史思维能力 辨证思维能力
习题10(单选题 ) 答题正确
唯物辩证法包括客观辩证法但不包括主观辩证法。
o o
正确 错误
习题11(多选题 ) 答题正确
马克思主义哲学内在地具有()
o o o o
反对因循守旧、墨守成规的态度 反对把自己的学说当成僵死的教条 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根本要求
坚持主观与客观的统一、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继承与创新的统一
习题12(多选题 ) 答题正确
矛盾分析方法的具体体现在()
o
“一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
o o o
批判与继承相统一的方法 抓关键、看主流的方法
在对立中把握同一与在同一中把握对立的方法
习题13(多选题 ) 答题正确
辨证思维方法主要有()
o o o o
抽象与具体 逻辑与历史相统一 分析与综合 归纳与演绎
习题14(多选题 ) 答题正确
现代科学思维方法是一个巨大的方法群,包括()
o o o o
模型化方法 结构——功能方法 控制方法 整体方法
习题15(多选题 ) 答题正确
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就是要()
o o o o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
加强对中国历史、党史国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和世界历史的学习 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做好现实工作、更好走向未来 深刻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认清历史趋势
习题16(判断题 ) 答题正确
运用唯物辨证法的矛盾分析方法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根本的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o o
正确 错误
习题17(判断题 ) 答题正确
现代科学思维方法是辨证思维方法的基础和原则,辨证思维方法是现代科学思维方法的深化和展开。
o o
正确 错误
习题18(判断题 ) 答题正确
提高底线思维能力,就是要把挑战看得更严峻一些,做好应付最坏局面的思想准备。
o o
正确 错误
第二节
习题1(单选题 ) 答题正确
真理的本质属性是()
o o o o
客观性 绝对性 相对性 主观性
习题2(单选题 ) 答题正确
真理的一元性是由()决定的
o o o o
真理的绝对性 真理的相对性 真理的客观性 真理的辩证性
习题3(单选题 ) 答题正确
真理与谬误的根本区别在于()
o o o o
真理是对事物的正确认识,谬误是对事物的错误认识 真理是客观的,谬误是主观自生的 真理是绝对的,谬误是相对的 真理是理性认识,谬误是感性经验
习题4(单选题 ) 答题正确
判断一种认识是否是真理,主要看它()
o o o o
主观认识同客观实际是否相符合以及符合的程度 能否在实践中得到发展 能否得到大家的认同 能否满足人们的需要
习题5(单选题 ) 答题正确
以下关于实践检验真理的认识错误的是()
o o o o
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具有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已被实践证明为正确的理论可以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
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直接现实性决定了实践能够作为真理的检验标准
习题6(多选题 ) 答题正确
真理的相对性是指真理的()
o o o o
有条件性 有限性 至上性 永恒性
习题7(多选题 ) 答题正确
价值的特性主要有()
o o o o
社会历史性 性 主体性 客观性
习题8(多选题 ) 答题正确
关于真理、价值与实践三者的关系,正确的表述有()
o o o o
真理是制约实践的客观尺度
真理与价值辩证统一于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 价值是制约实践的主体尺度 价值是实践追求的唯一目标
习题9(多选题 ) 答题正确
关于真理的标准问题,错误的主要有()
o o
各学科的学术带头人的认识 得到公认
o o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多数人的意见
习题10(多选题 ) 答题正确
以下关于真理的说法正确的有()
o o o o
真理是一个过程 凡真理都是客观真理 谬误不可能转化为真理 真理有可能是多元的
习题11(判断题 ) 答题正确
凡是有用的都是真理,凡是真理都是有用的
o o
正确 错误
第三节
习题1(单选题 ) 答题正确
以下关于自由的说法,符合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是()
o o o o
自由是历史发展的产物 自由就是任意而为 自由是对必然的否定 自由是绝对的
习题2(单选题 ) 答题正确
以下关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说法错误的是()
o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过程
o o o
改造主观世界的核心是改造自己的人生价值观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人类创造历史的两种基本活动 正确地认识世界是有效地改造世界的必要前提
习题3(单选题 ) 答题正确
唯物主义思想路线的核心是()
o o o o
实事求是 思想
做到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 遵循原则
习题4(单选题 ) 答题正确
改造客观世界主要是改造()
o o o o
世界观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 人的思维 科学技术
习题5(单选题 ) 答题正确
一切从实际出发,在当代中国,最大的实际是()
o o o o
社会转型期 社会主义制度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习题6(多选题 ) 答题正确
以下关于理论创新的说法,正确的有()
o o o o
重视理论创新是我们党的一条重要政治经验 重视理论创新要坚决反对教条主义 重视理论创新是我们党的一个根本特点 理论创新需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展开
习题7(多选题 ) 答题正确
下面关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正确的说法有()
o o o o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可以直接在现实生活中得到实现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揭示了人类认识的本质和发展的一般规律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中国党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要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习题8(多选题 ) 答题正确
下面关于自由与必然关系的认识,正确的有()
o o o o
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 不认识必然就无法获得自由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就是从必然走向自由的过程 自由与必然是绝对对立的
习题9(多选题 ) 答题正确
以下关于创新的说法,正确的有()
o
创新就是破除与客观事物进程不相符合的旧观念、旧理论、旧模式和旧做法
o 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o o
马克思主义批判的的本质,就是创新 创新就是对传统的全盘否定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iwanbo.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808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