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玩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影响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后疗效的若干因素

影响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后疗效的若干因素

来源:爱玩科技网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15年8月第16卷第4期JPMI.August 2015,Vo1.16.No.4 ・347・ 超声影像学是现代医学发展中最快、最令人注目的学科 之一。虽然各种超声技术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随着超 声新技术的不断革新,设备不断完善,并正确联合各种超声 in elastography[J].Ultrosound Med Boil,1998,24(8):1215— 1219. 郝少云,欧冰,钟文景,等.超声弹性成像在BI—RADS 4类乳腺 肿物中的诊断价值[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4,30(4):303. 306. 影像技术,相信对乳腺疾病的早期,准确诊断具有广阔的发 展前景。 参考文献 [1]张敏璐,黄哲宙,郑莹.中国2008年女性乳腺癌发病、死亡和患 者情况的估计及预测[J]_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2,33(10): 1049.1O51. 郝轶,柳莉莎.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及其临床应用[Jj.医学综述, 2010,16(3):453—455. hoh A,Ueno E,Tohno E,et a1.Comparison between ultrasonic e- lastogram and histologic findings in breast diseases[C]:Japan: Utaunomiya,2004:330. [2]钟红,罗葆明,吴中耀.临床浅表器官超声诊断学[M].广州:广 东科技出版社,2004:108. 智慧,罗葆明,欧冰,等.对乳腺弹性成像5分评分法的进一步 探讨[J].中国超声医学杂,2007,23(5):349.351. 井茹芳,李春伶,侯海军,等.探讨超声弹性成像对乳腺良恶性 [3]张缙熙,姜玉新.浅表器官及组织超声诊断学[M].北京:科学技 术文献出版社.2000:356. [4]孙霞,陈颖,牟荣骥,等.乳腺癌瘤内动脉入射角度和瘤周动脉 结节诊断的应用价值[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2,28(9): 847—849. 管径的变化特征[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3,29(6):513.516. [5]张芹,胡滨,胡兵,等.自动乳腺全容积扫查系统的临床应用 Fa ̄okh A,W ̄cinski S,Degenhardt F,et a1.Diagnostic value of strain ratio measurement in the differentiation of malignant and [J].中国介入影像学与治疗学,2011,8(1):54.57. [6]陈林,陈悦,庞芸,等.超声自动乳腺全容积扫描在乳腺占位性 病变中的初步应用[J]_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1,27(7):1378一 l382. 3 4 5 6 7 8 O 1 2 l3 4 400—405.benign breast lesions[J].Uhraschal Med,2011,32(4): 9 陈加阻.超声诊断浅表淋巴结病变的价值『J1.中国超声诊断杂 志,2004,5(2):143・14_4. [7]江燕丽,温钊,吴楠,等.自动乳腺全容积超声成像在乳腺实性 病灶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3,29(9): 786.789. 葛晖,丁中,王矛,等.BI.RADS.US与弹性成像应变率比值对 乳腺肿块的诊断价值[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3,24 (1):9-12. [8]Gong x,Wang Y,Xu P.Application of real—time ultrasound elas— tography for differentila diagnosis of breast tumors[J].J Utra— sound,2013,32(12):2171-2176. 智慧,肖晓云,杨海云,等.超声弹性成像比值法与评分法在乳 腺肿物诊断中的比较[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10,19(2): 142,14_4. [9]Ophir J,Cespedes EI,Ponnekanti H,et a1. Elastography: a quantitative method for imaging the elasticity of biological tissues 齐育彬.陈光喜.改进SPIHT图像压缩算法在弹性成像中的应 用[J].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11,31(3):234—237. 张倩倩,王学梅,李银燕,等.剪切波弹性成像在乳腺良恶性病 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Jj_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2,23 (6):385—388. [J].Uhrason Imaging,1991,13(2):1 1 1-134. [10]徐智章,俞清.超声弹性成像原理及初步应用[J].上海医学影 像,2005,14(1):3-5. [11]Krouskop TA,Wheeler TM,Kallel F,er a1.Elastic moduli of breast and prostate tissues under compression[J].Uhrason Imag- ing,1998,20(4):260-274. [12]Kallel F,Ophir J.Limits on the contrast of strain concentrations 李俊来,黄炎,王知力,等孑L腺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的组织定 征研究[J].中华医学超声杂志,2011,8(4):812—819. (收稿日期:2015—05—13) 影响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后疗效的若干因素 张莉于世平 大咯血是临床常见的急重症,因起病急聚、失血严重、呼 吸衰竭、内外科治疗效果欠佳而成为临床治疗的难点。1973 年Remy首次将支气管动脉栓塞术(BAE)运用于咯血的治疗 DOI:10.16106/j.enki.enl4-1281/r.2015.04.026 并取得较好的疗效[1]。随着栓塞技术和栓塞材料的日渐成熟, BAE凭借安全、显效、微创、可重复和并发症少等优点成为大 咯血最有效的替代性微创疗法[2- 。虽然该技术的即刻止血 率高达77% 98%[*63,但术后仍有10%一41.8%的复发可能_7。 引起咯血术后复发的因素众多,本文重点从责任血管、栓塞 材料、栓塞技术和基础疾病四方面进行分析探讨。 作者单位:030001太原,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介入治疗科 通信作者:于世平,Email:yushiping6@126.com ・348・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15年8月第16卷第4期JPMI,August 2015,Vo1.16.No.4 1责任血管 其运用于大咯血患者的介入治疗,利用其特性可达到末梢栓 塞和近端栓塞双重效果_14],实现责任血管双向性夯实栓塞, 可有效降低由于侧支循环建立所致的中远期复发率,但只是 小范围的试验l生研究,尚未广泛运用于临床治疗。 3栓塞技术 咯血的供血动脉包括支气管动脉、非支气管动脉体循环 动脉non—bronchial collaterals arteries,NBCA)和肺动脉,所占 比例依次为90%、5%、5%cs, 。支气管动脉约70%~83.3%起源 于降主动脉平T5~ 椎体之间;超出该范围者称为异位支气 管动脉(bronchial arteries of anomalous origin,BAAO),其与支 气管伴行由肺门进入参与供血。NBCA见于漫性迁延不愈的 肺部疾病,沿增厚粘连的胸膜、韧带进入肺实质供血,还有部 分与肺循环形成分流参与供血。虽然咯血的责任血管多来自 于体循环动脉,但对于栓塞后短期内复发或仍持续性出血的 咯血的栓塞治疗中超选择性栓塞技术是关键,术者需尽 可能将微导管送至出血部位进行栓塞才能达到末梢栓塞的 效果。栓塞过程中术者熟练的操作技能和丰富的从业经验可 有效降低由于责任血管漏栓、栓塞不彻底等所致的短期复 发,同时也可减少或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栓塞过程应注 患者应注意排查肺动脉供血可能_l0],肺动脉供血多见于Ras— mussen动脉瘤和肺动静脉畸形(PVAM)El1]。 BAE术后第一复发高峰期为术后1~2个月_12]。多由责任 血管漏栓所致,因此术前熟悉并掌握责任血管构成、解剖和 变异可有效提高首次手术成功率、降低早期复发风险。数字 减影血管造影(DSA)是定位咯血起源的首选方法,但对于 NBCA、肺动脉、PVAM的检 率较低。近年来,多层螺旋CT 血管成像(MDCTA)凭借其安全、兀创、高灵敏性等优势成为 术前寻找出血源的重要方法,其对责任支气管动脉、NBCA、 肺动脉的检出率分别可达97%、62%、98.2%i3]。所以,在 MDCTA的指导下通过DSA对可能责任血管进行全面查找. 不仅可以提高责任血管的检出率、降低因责任血管漏检所致 的短期复发率,而且可以有效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患者的对 比负荷、减少射线辐射剂量。 2栓塞材料 多种栓塞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咯血的介入治疗,常见的栓 塞材料有明胶海绵(GS)、聚乙烯醇(PVA)颗粒、海藻酸钠微 球(KMG)、弹簧圈。GS为短效栓塞剂,约14 d后开始降解并 被机体吸收,使栓塞血管再通致咯血短期内复发,近年来很 少单独用于咯血的栓塞治疗。PVA为永久性栓塞剂,具有规 格多样、容受性好、渗透性高和诱发血栓形成等优点,达到末 梢栓塞效果进而有效降低BAE术后由于血管再通所致的复 发风险,所以备受介入医师的青睐。KMG为常见的生物微球 类栓塞剂,较PVA颗粒大小更均匀,且外层包裹有亲水性涂 层材料,可降低超选择栓塞时的堵管率;但有研究证实约3-6 个月后该栓塞剂会被机体吸收导致中远期复发风险。弹簧圈 的使用会影响复发性咯血的二次栓塞效果,目前主要用于肺 动脉瘤和PVAM的治疗。 颗粒型栓塞剂无法彻底栓塞肿瘤或感染引起的血管糜 烂性f“血,所以部分国外学者将一些新型的胶体栓塞材料 (NBCA胶、EVAC胶)运用于咯血的栓塞治疗并取得了较好 的临床疗效[5.1a]。NBCA的运用始于1996年,其中远期止血率 可达56.8%~91.4%L .但NBCA的使用对介入医师的临床经 验及操作要求近乎于苛刻(必须准确判断其与碘油配比并在 短时间内完成栓塞,才可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 的发生),所以该栓塞剂在国内并未广泛运用。EVAC主要用 于治疗神经系统动静脉畸形,2010---2013年少数国外学者将 意以下几点:①将微导管置入责任血管开口处1~2 em,缓慢 注入栓塞剂,推注过程中注意导管位置及推注速度,避免因 导管嵌顿、推注速度较快造成血管痉挛或假性栓塞:②超选 择时动作尽量轻柔,避免同一部位长时间反复操作造成动脉 开口处内膜损伤形成动脉夹层致开口闭合:③栓塞完成后分 别于责任血管近端、胸主动脉行定量造影复查,防止假性栓 塞、不彻底栓塞和漏栓;④若支气管动脉起源部位直径>2 mm 时,可以判定支气管动脉扩张并可能成为潜在出血源,在未 检出其他出血源的情况下,必要时给予预防性栓塞。 近年来,部分学者提出了一些新的栓塞方法,如“三明 治”式栓塞_15]、双重栓塞16]等,及使用药物与栓塞材料联合栓 塞或颗粒型栓塞剂与弹簧圈联合栓塞.以提高BAE的中远 期疗效。 4基础疾病的进展 肺组织由肺动脉和支气管动脉双重供血,99%来自肺动 脉,其余1%由支气管动脉提供。肺组织的气体交换由肺动脉 承担,而支气管动脉的分支则主要构成支气管、食管、肺动静 脉和肺实质的滋养血管[3]。急、慢性疾病导致肺组织局部或广 泛性缺氧,进而引起缺氧性肺毛细血管收缩、血管内血栓形 成、血管炎等改变,使肺循环减少或闭塞;同时,炎症细胞释 放的大量血管生成因子刺激支气管动脉,使其增殖、扩张、重 建,并逐渐取代肺动脉成为病变部位肺组织的主要供血动 脉。新生血管的血管壁往往较脆弱,当血管内压力增大或血 管壁受到细菌侵蚀时极易破裂出血引起咯血 ]。 临床咯血的病因多种多样,大致可以分为肺实质、支气 管、血管疾病三类,中西方国家有一定的差异。我国主要以肺 结核、支气管扩张常见,而西方国家则以支气管肺癌、慢性肺 炎引起的支气管扩张、囊性纤维化、真菌感染等为主5l。还有 约3%~42%部分病例仅表现为咯血并不伴有其他基础疾病, 称为“隐源性咯血”,其发病原因不明,患者多有长期大量吸 烟史l3。其余病因较为少见,包括肺脓肿、慢性支气管炎、肺问 质纤维化、尘肺、Rasmussen动脉瘤、肺血管异常、主动脉瘤和 先天性心脏病等嘲。 基础疾病的进展致病变区域蔓延、血管再生、侧支循环 建立,往往成为慢性肺部疾病患者BAE术后中远期复发率 高居不下的主要原因。大量研究证实,复治性肺结核、慢性空 洞性肺结核、曲霉菌感染、体肺循环分流的存在不仅增加了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15年8月第16卷第4期JPMI,August 2015,Vo1.16.No.4 ・349・ BAE术后复发的风险,而且明显缩短了复发时间。在原发病 未得到有效控制的情况下,咯血仍有可能随时复发,所以要 想长期彻底控制咯血,术后对原发病的继续治疗和控制刻不 容缓。 butyl cyanoacrylate for management 0 massive hemoptysis: a technical review[J].Tech Vasc Interv Radiol,2007,10(4):276— 282. iei AR,Franchi P,Occhipinti M,et a1.Diagnosis and manage— [8] Lar综上所述,随着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栓塞材料的不断 更新、栓塞技术的不断改进,BAE在大咯血的治疗中发挥至 关重要的作用,但基础疾病的进展对该方法的术后疗效有着 较大的影响。所以,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只能作为大咯血治疗 ment ofhemoptysis[J].Diagn Interv Radiol,2014,20:299—309. [9] 于世平,徐克,张曦彤,等.肺外体循环动脉栓塞在治疗重症大 咯血中的作用[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8,42(1):89—92. tchell AW,Ind PW,et a1.[10] Sbano H,MiPeripheral puhnonary 过程中的重要基石,临床还需多方面、多角度、多学科联合积 极治疗、控制原发病,才能及时、有效、彻底的控制咯血,同时 提高介入治疗的中远期疗效。 参考文献 [1]Daliri A,Probst NH,Jobst B,et a1.Bronchial artery embolization artery pseudoaneurysms and massive hemoptysis[J].AJR,2005, 184(4):1253—1259. Pollak JS,Saluja S,Thabet A,et a1.Clinical and anatomic out— conies after embolotherapy of pulmonary arterievenous malforma— tions[J].J Vasc Interv Radial,2006,17(1):35—45. f6 SM,Molan MP.CT and CT angiography in massive [12] Noe GD,Jafin patients with hemoptysis including ofllow—up[J].Acta Radiol, 201 1,52(2):143—147. haemoptysis with emphasis Oil pre—embolization assessment[J]. Clin radiol,2011,66(9):869-875.  a1.Systemic arterial supply to the [13] Do KH,Goo JM,Im JG,et[2]崔丽华,曹振远,冷久成,等.电解可脱性弹簧圈介入治疗大咯 血疗效分析[J],2012,32(3):258.261. [3]Chun JY,Morgan R,Belli AM. Radiological management of hemoptysis:a comprehensive review of diagnostic imaging and lungs in adults:spiral CT ifndingsl[J1.Radiographics,2001,21 (2):387-402. t S,Bourdin A,Giroux MF,et a1.Transarterial ethylene [14] Bommarvinyl alcohol copolymer visualization and penetration after enl— bronchial arterial embolization『J]. Cardiovas Interv Radiol, 2010,33(2):240—250. bolization of life—threatening hemoptysis:technical and clinical [4]Chun JY,Belli AM. Immediate and long-term outcomes of bronchial and non—bronchial systemic artery embolisation for the 0utcomes[J].Cardiovasc lnterv Radiol,2012,35(3):668-675. [15] 丁健.王永利,王征宇,等.“j明治”式支气管动脉栓寨术治 疗咯血的临床疗效分析[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4,23(3): 245—249. management of haemoptysis[J].Eur Radiol,2010,20(3):558- 565. [5]Yoo DH,Yoon CJ.Bronchial and nonbronchial systemic artery embolization in patients with major hemoptysis:safety and efif— 等.选择性支气管动脉双重栓塞治疗 [16] 张言斌,肖海浩,汤春梅,肺结核咯血的远期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结核和呼吸 杂志,2004,27(7):442.445. cacy of N—Butyl cyanoaerylate[J].MR,2011,196(2):199-204. [6]Lee EW,Grant GD,Loh CT,et 1a.Bronchial and pulmonayr arte— rial and venous interventions[J].Semin Respir Crit Care Med, 2008,29(4):395—404. [7]Razavi MK,Murphy K.Embolization of bronchil artaeries with N- [17] McDonald DM.Angiogenesis and remodeling of airway vascula— ture in chronic inflammation[J].American Journal of respiratory and critical care medicine,2001,164(supplement 2):¥39一¥45. (收稿日期:2015—04—29) 甲状腺结节的超声诊断研究进展 史策彭格红 甲状腺结节是临床中常见病,患病率可能高达70%以 上.其触诊率为3%~7%。随着高分辨率超声的广泛使用, 30%~70%的结节可被发现_1_。在过去的30年,甲状腺癌的年 发病率在男性人群中由0.9%/10万增长为1.9%/10万,在女 性人群中由2.3%/10万增长为5.1%/10万,是全球增长速率 最快的恶性结节之一_l 。美国甲状腺协会(Amer】ican Thyroid DOI:10.16106/j.cnki.cnl4—1281/r.2015.04.027 Association.ATA)于2009年发布的《甲状腺结节和甲状腺癌 诊治指南》以及英国甲状腺协会(British Thyroid Association, BTA)于2014年发布的《甲状腺癌诊疗指南》均推荐对所有甲 状腺结节行影像学超声检查,可见其在甲状腺结节疾病诊断 中已成为最常用的影像学方法。高频探头分辨率的提高使得 甲状腺内的结构及直径约1 mm的结节均能清晰显示 J,随 着三维超声、弹性成像及超声造影等新的成像方法发展,甲 作者单位:563003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超声科 状腺结节的诊断率将得到提高。 1甲状腺二维超声征象 通信作者:彭格红,Email:1577386582@qq.com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iwanbo.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808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