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行为养成教育校本课程
一、课程名称
小学生日常行为指南
二、课程意义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是提高中华民族道德素质的起点之一,是实施小学德育纲要的抓手。小学生,尤其是起始年级,是人生成长的起步阶段,也是人基本素质形成的关键时期和进行养成教育的关键时期、最佳期,如果能够得到适当的刺激和帮助,就会取得最佳效果,还会产生永久性的影响。因此,把握这一时机进行恰当的教育,尤为重要。
三、课程目标 课程总目标
通过学生认知的提高,引导学生自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体育锻炼的习惯、劳动习惯,审美能力,从而达到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分目标
(1)在社会行为规范上,培养学生正确的处世态度和行为方式,提高学生的社会化水平和社会适应性。
(2)在生活行为规范上,使学生懂得一些生活常识,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
(3)在学习行为习惯上,培养学生正确的态度,掌握正确的学习方式、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4)在劳动行为规范上,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形成正确的劳动态度,具备一定的劳动能力。 (5)在交往行为规范上,使学生掌握必要的交往规则,提高其交往能力。 四、课程设置
本课程为校本活动课程,在一至六年级开设。课程执教教师为班主任。 本课程教学时间按每课时20分钟,每学年总课时不少于15课时。 五、分年级内容
时间 纲目 爱 祖国 九月份 爱 人民 讲 文明 十月份 懂 礼貌 文明礼仪拍手歌 小学生行为三字经 比比谁最美 文明礼仪三字经 公众场合要文明 学敬队礼 一二年级内容 三四年级内容 五六年级内容 唱国歌 唱国歌 唱国歌 中华魂童谣 守 十一月份 纪律 懂 法制 爱 十二月份 学习 多 动脑 爱公物 三月份 不浪费 爱 劳动 四月份 能 自理 关心父母尊敬五月份 长辈 要 诚实 六月份 守 信用 六、实施意见
1、课程实施原则 (1)实践原则
就像离开游泳实践不可能学会游泳一样,行为素养提高的惟一途径也就只能是实践活动。 (2)渗透原则
小学生新 “三字小学生养成教育小学生新 “三字经” “三字经” 经” 乐队有纪律 小学生自律“三字小学生自律“三小学生自律“三字经” 字经” 经” 爱劳动的明明 不要轻易去开门 爱护花草树木 合理使用压岁钱 合理使用压岁钱 合理使用压岁钱 我是小学生 写字儿歌 小学生学习习惯“三字经” 小学生学习习惯“三字经” 按时上学 我是小学生 小学生安全常识小学生安全常识儿儿歌 歌 遵守考试纪律 明明,你真行 生日 做个体贴父母的好孩子 因为校园生活处处有教育,所以落实课程的工作将通过各种方式传递给每一位教师,每一位家长。 (3)评价原则
评价可以激励学生,不断强化学生的正确行为,充分利用儿童模仿性强的特点,发挥群体效应,大大提高教育效益。 (4)自主原则
教师可根据自己的特长,创设各种生动活泼的形式;根据自己班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因势利导。
2、课程实施措施
(1)成立领导机构。在学校党政领导下,成立了由校长为组长,教导主任为副组长的课程工作领导机构。具体领导、组织校本课程的实施。
(2)抓好教师培训。采用举办讲座、研讨等学习形式,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工作,帮助教师掌握有关校本课程的理论,懂得实施校本课程,搞好校本课程评价。
(3)根据本课程的实施方案,担任本课程任务的教师做好课案收集。学校做好实施的协调、检查工作。
七、评价意见
对本课程的评价,应重视过程性评价,旨在学生的实际行为能力上,评价应体现:(1)评价内容多元化;(2)评价过程动态化;(3)评价个体主动化;(4)评价方式的质性化;(5)评价行为日常化。 本课程从2012年9月起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