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第7期 方明清:大棚黄秋葵提早栽培技术 27 种植5500~5800株。定植缓苗后要注意及时查苗 补苗,确保全苗壮苗。 4.2肥水管理 由于冬春季气温低,大棚内不能大水漫灌,否 则地温下降会使植株根系生长不良,要通过膜下滴 4.5保花保果 春季气温变化大,黄秋葵容易出现落花落果现 象,可用25~30 mg/L防落素涂抹柱头进行保花保 果。药液浓度要随外界温度变化而变化,高温时取 浓度下限,低温时取浓度上限。 4.6病虫害防治 由于大棚黄秋葵生长前期温度较低,病虫害较 灌结合施肥。黄秋葵采收期长,需要养分较多,除 施足基肥外,还要进行追肥。定植后第1次追肥, 般在第1朵花开后进行,如果太早追肥会使植株 前期营养生长过旺,造成徒长,不利于开花结果。 一少,主要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病虫害防 治原则。黄秋葵主要病虫害有棉铃虫、斜纹夜蛾、 蚜虫、白粉虱、白粉病等。蚜虫、白粉虱可用25% 阿克泰水分散拉剂3000倍液或15%吡虫啉可湿性 开始追肥后每隔10 d左右结合浇水追肥1次,每次 每667 m 追施三元复合肥25 kg,并根据植株生长、 收获情况和当地农业部门开展的测土配方施肥卡的 数据,适当增加施肥量。可在喷施农药时结合根外 追肥,施0.2%~0.3%磷酸二氢钾和0.1%一 0.2%硼肥,以利提高产量和品质。 4.3整枝、摘叶 粉剂1500倍液进行防治,白粉病可用5%己唑醇悬 浮剂1000倍液进行防治,棉铃虫、斜纹夜蛾可用 5.7%甲维盐颗粒剂2000—30O0倍液进行防治。 5采收 当黄秋葵植株有8~9片叶时开始开花,果荚 长至9—11 cm时采收嫩果。采收时要用剪刀从果 大棚黄秋葵采用密植栽培,要及时摘除植株下 部的侧枝,进入采收期后,每次采果后保留荚下2 片叶子,其余下部叶片全部摘除,以利于田间通风 透光,减少养分消耗。 4.4大棚温湿度 柄处剪断,不能用手摘,否则会损伤植株,影响产 量。由于大棚栽培黄秋葵采收前期温度较低,可每 隔3~4 d采收1次;采收中后期气温较高,可每隔 2 d采收1次。采收要及时,过早采收产量低,过 迟采收产量高,但果荚纤维多,口感差,失去商品 价值。 (责任编辑:林德梓) 进入3—4月,气温变化大,晴天中午要注意 通风降温防止烧苗,气温下降要注意闭棚增温。梅 雨季节要开好大棚四周排水沟,避免出现大棚畦沟 内积水,否则不利于植株生长。 互联网+现代农业促传统农业农村转型升级 7月4日,印发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 (以下简称《指导意 见》)。《指导意见》提出,到2018年,互联网与经济社会各领域的融合发展进一步深化,基于互联网 的新业态成为新的经济增长动力,互联网支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作用进一步增强,互联网成为提 供公共服务的重要手段,网络经济与实体经济协同互动的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到2025年, “互联网 +”新经济形态初步形成,“互联网+”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 《指导意见》提出互联网+现代农业的具体行动计划,将利用互联网提升农业生产、经营、管理 和服务水平,培育一批网络化、智能化、精细化的现代“种养加”生态农业新模式,形成示范带动效 应,加快完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体系,培育多样化农业互联网管理服务模式,逐步建立农副产品、农 资质量安全追溯体系,促进农业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 “互联网+”赋予农业的变革是全方位的,在生产端要打造智慧农业,提高农业的自动化水平, 在流通方面要充分应用农业电子商务,即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的电子商务,根本是要提高农业产业 的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信息来源:河南日报农村版[2015—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