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后的康复
临床表现:
疼痛压痛
局部肿胀和瘀斑
畸形
功能障碍
骨折后康复治疗的内容:包括物理治疗和功能训练。
骨折后康复治疗的重要性:
1、对局部循环的作用——肌肉收缩能促进局部血液淋巴循环;物理治疗能促进局部血肿及渗出液的吸收,减轻水肿与粘连。
2、对局部代谢的影响——肌肉收缩所产生的生物电有助于钙离子沉积于骨骼;超短波、低频率磁场可使骨再生区代谢过程加强,纤维细胞和成骨细胞出现早,促进骨愈合。
3、对关节活动度维持的作用——关节运动能牵伸关节囊及韧带,防止其缩短,并能促进关节内滑液的分泌与循环,预防关节内粘连。
4、肌肉容积的维持——肌收缩及低、中频电刺激肌肉可防止废用性肌萎缩。
5、全身作用——改善患者情绪(集中治疗,增加患者之间沟通的机会,纠正不良心态,增加治疗的信心及欲望),增强新陈代谢及各器官功能,防止合并症的发生。
功能训练的训练原则:
1、促进骨折愈合,保持对位对线良好——鼓励有利于骨折愈合的活动(如使骨折断端紧密相接、相互嵌插);严加控制对骨折愈合不利的活动(如使骨折断端成角、旋转、分离)。
2、恢复生理功能为目的
3、循序渐进——运动处方内容按不同分期,逐渐增加
4、医患合作——专业医务人员指导,充分发挥患者主观能动性
功能训练的训练方式
被动运动——包括按摩、被动关节活动(ROM)、持续性被动活动(CPM)
主动助力运动
主动运动
抗阻运动
功能训练的分期训练
愈合期:伤后1~2周,肿痛、血肿
——按摩、等长收缩
恢复早期:伤后2周~2月,肿痛消退,骨折稳定
——等长收缩、被动关节活动、适当负重(应力方向)
恢复后期:伤后2月以上,内外固定拆除
——肌力训练、关节活动度训练
骨折后的物理治疗:
各期均可使用
高频电(超短波等):消肿止痛、促愈合(有金属内固定者除外)
温热疗法:解痉止痛、促循环
中频:防止肌萎缩、促循环
音频与超声:粘连、瘢痕
直流电与干扰电:骨折迁延不愈
骨折恢复后期关节活动受限的处理
骨折恢复后期关节活动受限通常由于关节粘连、肌肉肌腱挛缩、神经损伤,偶见骨化性肌炎,关节融合等。
关节粘连、肌肉肌腱挛缩:音频、超声松解粘连并止痛,行关节松动训练,手法牵伸以逐步恢复关节活动度。此类患者疗效最好。
神经损伤:神经离断者必须先行手术缝合。行针灸、电刺激、超短波促进神经再生及功能恢复,按摩、中频、关节被动活动等保持关节、肌肉质量。
骨化性肌炎:中药熏洗、外敷,待骨化停止发展后可以试行中轻度力量的手法牵伸治疗,若疗效不佳仍考虑骨科手术治疗。
关节融合:骨科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