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发表的《中国农业科学》论文写作规则
1 论文内容
《中国农业科学》刊登农业科学各学科在应用基础和高新技术方面未经公开发表或未出版过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研究简报等。文稿要求材料翔实、数据可靠、文字精炼、论点明确、论证合理,在某些方面有创新。综述性文章应是农业科学重要领域的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结合作者自己在相应领域对学科的贡献,有独到见解,对学科发展有指导意义。研究简报强调时效性,相比研究论文在研究结果的丰度和深度上略有减少。
2 文稿所含内容及顺序
研究论文及研究简报所含内容及顺序为: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单位(包括单位全称,所在城市,邮政编码)、摘要、关键词;英文题目、英文作者姓名、英文作者单位、英文摘要、英文关键词;正文包括0引言、1材料与方法、2结果与分析、3讨论、4结论、正文第一页脚注、正文末尾致谢(如果需要)、References。 综述格式可以按内容直接分成带有标题的段落。
3 文章标题
文章题目务求简明确切,一般不超过20个字;正文各级标题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可用至3级标题。请确认各级标题的编号正确。从0引言开始
英文题目中实词首字母均大写,介词大于5个单词的首字母大写,如Among,Between。
Effects of Cultivation Regimes on Weed Communities Structure in A Recently Reclaimed Sandy
Farmland
4 作者与单位
署名应限于参加研究工作并可解答论文有关问题者。多位作者的署名之间应用逗号“,”隔开。作者顺序排列固定后,一般不再调整。所有作者均须注明所在单位(中、英文单位均须写出全称、城市[非省会城市需要加上省]及邮政编码)。
张玲丽
1
1,2
,王 辉1 ,李立会2,李洪杰2,李小军2,李秀全2,杨欣明2
2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陕西杨凌 712100;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国家农作物基因资源与基因改良重大科学工程,北京 100081) ZHANG Ling-li1,2, WANG Hui1, LI Li-hui2, LI Hong-jie2, LI Xiao-jun2, LI Xiu-quan2, YANG Xin-ming2(作者姓全部大写,名首字母大写)
(1 Institute of Crop Sciences,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The National Key Facilities for Crop Genetic Resources and Improvement, Beijing 100081; 2College of Agronomy, Northwest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Yangling 712100, Shannxi)
在正文第一页脚注作者简介中,需要注明第一作者以及通讯作者如下信息:姓名职称,学历,研究方向,电话,传真,E-mail。
收稿日期:2006-04-10;接受日期:2006-09-15
基金项目: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2004BA525B03)
作者简介:张玲丽,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作物遗传育种和种质资源。通信作者李立会,研究员,博士,研究方向为小麦及其野生近缘植物种
质资源。Tel:************;E-mail:****************.cn
5 题目中的姓名译法
题目中姓名译法采用姓前名后,正文标题下作者姓名为姓全部大写,名首字母大写,名为两个字时,中间加一短线“-”。
6 中、英文摘要
中文摘要写作结构为:【目的】(研究的任务是什么,非意义)、【方法】(研究采用的方法手段)、【结果】(研究取得的结果)、【结论】(研究所得的结论,总结陈词)和关键词;英文摘要写作结构为:【Objective】、【Method】、【Result】、【Conclusion】和Key words(关键词英文对照均为小写)。摘要需按照此框架完成研
究目的、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得到的研究结果及结论等内容的叙述。
Key words: a recently reclaimed sandy farmland; farmland weed;(首字母均小写)
7 首页脚注标识项目
收稿日期:作者稿件投稿后被编辑部收录入库的日期,按照年-月-日写法标出;接受日期:作者稿件通过编辑部终审日期,按照年-月-日写法标出;具体日期由编辑填写。
基金项目:标注稿件所做研究获各项基金资助的项目全称及编号(标注于括号中)。基金项目如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即“863”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即“973”计划)、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重点(大)项目、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学技术计划(即“948”计划)、省级基金项目及其它基金项目。中间用顿号隔开
作者简介:同上4作者与单位
8 引言
按照【研究意义】(学术价值或经济意义)、【前人研究进展】(与本项研究有关的主要作者和最主要进展,应尽可能高度概括性地列出前人取得的实质性成果,忌泛泛而谈)、【本研究的切入点】(前人研究的薄弱环节或空白)、【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展开。在阐述前人研究进展时须有文献支持,需要一定数量的英文文献。
9 材料与方法
清楚写明试验时间、地点、材料与条件的代表性及具体名称、规模(样本容量)、设计思路、设计方法、重复次数,仪器、药品及规格、统计方法,等等。倘系借鉴他人方法,应以自然叙述方式或者直接参见文献即可。
10 结果
叙述本研究得出的主要结果,列出基础数据以及依据具体数据统计分析得来的二级或三、四级数据,并对统计、分析数据之后显示出来的信息予以描述,层次分明,条理清晰。
11 图和表
附必要的图和表,注意突出重点,不要与文字表述重复。图表放文字后,图和表中的题名、注释、图例或说明语等所有中英文均需有相应英中文对照,中文在前,英文在后。表格使用Excel做出的三线表即可。图不要用图片。数据图一律用Excel格式的,便于排版编辑;照片图如电泳等谱带图须提供清晰照片。
12 量和单位
按国际标准中关于量和单位的规定和中国法定计量单位书写。例如,除百分号和摄氏度外,量和单位之间需要一个空格;年份和数值之间统一用短线“—”;并列单位之间用点“·”隔开,每千位数字要空一格。
PCR反应体系为25 µl,其中包括:1× Buffer,1.5 mmol·L MgCl2,0.1 mmol·L dNTPs,0.2 µmol·L 引物,1 U Taq酶,30 ng 模板DNA。反应在PTC-200型PCR扩增仪(MJ Research,Inc.)上进行。反应程序为:94℃预变性5 min,随后进行以下34个循环。 离心条件为 7 000 r/min ,30%—50%,1.5 mmol·L MgCl2,
-1-1
-1
-1
植物学性状量测 2002—2003年在四川成都和绵阳进行两年两点重复田间试验,每材料分设3~4个重复,小区面积20 m,条播,株距25 cm,行距30 cm,各小区基本苗数保证在200株以上,同一轮试验各小区的各项处理力求一致。
芥菜型油菜抗逆性强,与目前生产上主要推广的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 AACC 2n=38)具有共同的祖先芸薹(Brassica campestris L. AA 2n=20)
[1,2]
2
,随着进化与选择,它们的A染色体组并不完全相同
[5~10]
。
幼苗文库和根文库分别测序7 347和7 277个反应,经Phred、cross-match和自编Perl程序处理去除低质量序列后获得高质量ESTs 6 616和6 973
条。测序成功率分别为90%和95.8%。
13 讨论
讨论要和结果与分析、结论部分分开写。针对本研究结果与前人研究结果相同、相近甚至是相反的结论进行评论,说明证实或否定了什么,阐述清楚机制,对不明确的原因或不一致之处要进一步分析、解释。如果是开创性的工作,则应该对试验中的得与失,重要的体会,存在的问题加以阐释,以使同行读者予以认可,并给予某种启示或思考。
14 结论
结论需要和结果与分析,讨论分开写。简明、扼要、条理清晰地概括本研究的基本结论。字数控制在100—200字之间,应将本研究揭示出来的基本信息全部展示给读者,以便他人引用。
15 参考文献
核实每篇文献的要素是否齐全,文内的引用标注顺序是否正确,文献是否有重复 文献格式:期刊类:所有作者.题目.刊名,卷(期): 起止页码.
论著书:所有作者.书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起止页码. 文献的分类标示符[J]等不需要,统一删去。两字姓名中间加一空格 书名和刊名全称斜体,书名和刊名每个单词首字母均大写
列出与文章切实相关的国内外参考文献,特别是近5年的文献。研究论文引用参考文献数量不应低于20篇,综述不应低于50篇。未公开发表的文献和资料不宜引用。采用顺序编码制,即按在论文中所引用文献出现的先后连续编号。
中文书或期刊需用中英文两种文字排列,中文在前,翻译的英文(请注意翻译的规范)在后,并标明(in Chinese)。若某篇文献同时在某期刊的中英文版发表,则中文版在前,英文版在后。
期刊类文献的著录格式为:作者(全部列出). 文献题名. 刊名(英文期刊名务必使用全称和斜体),出版年,卷,(期):起-止页码。题目中出现的基因名、物种拉丁名等需要斜体)。
书籍类文献的著录格式为: 著者 .书名(每个词首字母大写,用斜体).版本(初版省略).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
参考文献需要列出所有著作者姓名。中、英文人名均采用姓首字母大写,名缩写后留首字母。例如:Abell B C, Tagg R C, Push M.(如果姓与名不易分辨,则直接采用原文献写法);Zhai H Q, Liu X, Qu D Y, Guo Y Y, Xu S W。
References [1]
Baker R C. Microscopic Staining Techniques. London: Butterworths, 1963: 55-60.
(英文书名规范:书名写全称斜体,每个单词首字母大写)
[2]
钟增涛,沈其荣,冉 伟,孙晓红,谈健康,茆泽圣.旱作水稻与花生混作体系中接种根瘤菌对植株生长的促进作用.中国农业科学, 2002, 35: 303-308.
Zhong Z T, Shen Q R, Ran W, Sun X H, Tan J K, Mao Z S. The promoting of plant growth by Rhizobium inoculation in mixed cropping of rice and peanut cultivated on upland condition. Scientia Agricultura Sinica, 2002, 35: 303-308. (in Chinese)
(中文期刊规范:姓名两个字中间加空格,刊名写全称斜体,每个单词首字母大写 要有英文对照,后加(in Chinese))
[3]
Abell B C, Tagg R C, Push M. Enzyme catalyzed cellular transaminations. In: Round A F (ed). Advances in Enzymology. Vo1 2, (3rd ed).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1954: 125-147.
(英文刊规范(与国外正好相反):作者是姓前名后,姓全称,名缩写只留首字母)
[4]
徐云碧, 朱立煌. 分子数量遗传学.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4: 108-110. Xu Y B, Zhu L H. Molecular Quantitative Genetics. Beijing: China Agriculture Press, 1994: 108-110. (in Chinese)
(中文书名规范:书名写全称斜体,每个单词首字母大写;出版地和出版者全称正体,每个单词首字母大写)
16 其它
文章中出现“全国”、“我国”用法时,一般需要改为“中国”。出现“我们”用法时,一般需要改为“笔者”。“其他”一律改为“其它”
常见英文期刊名称
Analytical Biochemistry American Journal of Botany Annual Review of Phytopathology Annual Review of Plant Biology Australian Journal of Plant Physiology Cell Critical Reviews in Plant Sciences Current Opinion in Plant Biology Euphytica European Molecular Biology Organization Journal Genes and Development Journal of Bacteriology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 Journal of Cell Biology 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 Journal of Natural Products Journal of Phycology Journal of Plant Growth Regulation Journal of Virology Molecular Breeding Molecular Cell Molecular Microbiology Molecular Plant-Microbe Interactions Nature Nature Biotechnology Nature Cell Biology Nature Genetics New Phytologist Physiologia Plantarum Phytochemistry Phytopathology Phytosynthesis Research Plant and Cell Physiology Plant and Soil Plant Cell Plant Cell and Environment Plant Journal Plant Molecular Biology Plant Physiology Plant Science Planta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SA Protoplasma Science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 Trends in Plant Science Vir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