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指导
文题:《那一刻,我为你-------》
指导原则: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7-9年级学段写作的“目标和内容”规定,写作要
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充实,表达意图明确。
写作导引:
写作之前要最认真审题,从文题看,这是一篇半命题作文,需要学生首先从自己的生活积累中遴选素材,然后完成文题的补充。从文体看,这应该适合写成一篇复杂的记叙文。提醒学生回忆:生活中,总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总会发生各种各样的事。但万千的人和事中,总有一个让你无法释怀的人,在某一天的某一刻,他的一个细微的动作、一句温馨的话语、一次意外的相遇都会在不经意间激起你心中的涟漪,让你受到心灵的震撼。那可能是一种温暖绵软的感觉,你可能会舌尖甜甜,嘴角翘翘,忍不住,想笑;也可能是一种略微潮湿的感觉,伴着一丝酸涩或刺痛,难以自抑,想哭。所以本文可写他对你的正面的影响,也可写对你的反面的教训。所以横线处可填的词语有:骄傲、自豪、悲伤、痛苦、感到羞愧等。
审题构思:
1、写作此文,要认真审题。“那一刻”指明了叙述的时间范围,所以应该扣住“那一刻”,写瞬间的事情。
“那一刻”,虽然不是写作的重点,但是我们在完成这篇文章的时候,一定要控制好所写事情所发生的时间段,一般情况下,“那一刻”是指一个瞬时时间,而不是一个长时时间。如果我们的考生把所发生的事情控制在一个小时以外,甚至今天之内,那么,无疑审题就会出现差错。
2.紧扣“我的世界”,重点写内心世界。
“我的世界”既可以指外部世界,也可以指内部世界,即情感世界。就文章而言,我们应该认为更是“内心世界”,即“情感世界”,所以,我们指导学生着重写情感世界的变化。 据原题推断,“我”对“你”原本是一种认识,可能是失望的,阴冷的,鄙视的,但是经过了“那一刻”之后,我对你的看法改变了,变得欣赏了,变得感动了,变得钦佩了。因此,文章一定要写出情感变化的过程,交代情感变化的原因,写出情感变化的纽带和桥梁。而不能写的很突兀,情感的转变没有一个过程,显得很突然,因而也就不真实了。当然,所有的构思也可以反过来写。
3、要安排特写镜头。要对“那一刻”这一特定瞬间加以具体细致的描绘,要给人以画面感,要浓墨重彩地加以描绘,最好要有细节描写,细致的描绘出特定的时刻的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细节的变化。那个细节,可以是一个细微的举动,一句温馨的话语,让我心灵的震撼。要抓住“我”的动作、语言和心理进行细腻描写,同时暗示写作中要运用以小见大的手法。引言中“在不经意间”一方面点明了作文要写出“那一刻”的觉醒和顿悟,另一方面暗示可以运用对比衬托的手法。
4、结合题目我们可以发现:选材应从对自己有深刻教育意义的事件中选择,那一事件
肯定是震撼人心的,所以应精心选材,精巧构思。写作此文,大家会有很多生活体验,因此要从中选择最典型的生活素材,写出自我最真切的情感体验。重点写自己受震撼的那一刻。指导学生写作,要求学生写自己熟悉的人和事。因为熟悉的人和事,都是自己了解透彻、认识深刻、感受深切的,写作时就能准确地把握住写作对象的个性特征,就能写得真实自然,生动形象,具有感人的力量。日常生活中,学生接触最多的是父母、老师和同学。因此,学生对他们的外貌、性格、爱好、思想品质等了如指掌,描写时自然容易抓住人物的特点。但是要想让学生把人物写得有血有肉,还必须在写法上给他们以具体的指导。
几点要求:
1、写记叙文,因此不能写成其他文体或者文体特征不明。内容上不能胡编乱造,而要源于生活,表现生活的真实;要表达真情实感,而非虚情假意;要写出具体事情,不能空洞地议论、抒情,要在记叙的基础上议论、抒情。要综合应用多种表达方式。
2、 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 3、不少于600字;
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作者:合肥市巢湖市烔炀镇中心学校 郭丰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