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科学 应用化学新技术探讨之臭氧氧化技术 吴思敏 (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310000) 【摘阐述。 要】本文就应用化学新技术中的臭氧养护技术进行探讨,重点对臭氧联合技术的应用做了深入分析,并举一实例对其在实际中的应用进行了 臭氧技术臭氧联合技术 还算是比较新的尝试,而在实际应用方面就更加的少了。在证实臭氧作用 的效果方面,李松田利用臭氧与磁化联合法进行了臭氧处理循环冷却水的 f关键词】应用化学新技术1、导言 臭氧作为一种强氧化性的氧化剂,长期以来还一直被看成是一种有效 的消毒剂,在上世纪初的时候,臭氧技术就已经被用在了对饮用水的消毒 处理过程中。运用臭氧技术能够对水中的许多有机物进行氧化,但臭氧与 有机物之间发生的反应是一种选择性的,也不能够把有机物彻底的分解成 动态实验。实验中对于处理系统流程中不含有阻垢器的情况,直接由循环 泵把冷却水输到流量计。i)水质分析对使用这种方法处理补充水和循环水 的水质问题很有效。ii)热阻分析热阻试验在进行试前准备和开车等预前 处理后,此后系统要稳定大约4个小时,然后隔大约30分钟对循环水进和 出口温度进行一次记录,这样的流程要连续8次,目的是用来计算清洁管 的热阻,接下来,要隔4个小时对换热器内的温度记录一次,进而得出瞬时 的污垢热阻。最后根据污垢热阻曲线的一些指标来得出极限污垢热阻。 i i i)对于结垢和腐蚀情况的分析在臭氧实验中,对结垢和腐蚀的测试情况 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析,在实验前后,按照GB5776标准对试验管进行了 检测测量,包括试验管的体积、长度和质量,另外根据标准方法,需要对粘 附和腐蚀速率进行科学的计算,由观察臭氧一磁化联合方法的极限污垢热 阻可知,它已经达到了允许值,这说明了一个问题,就是磁化作用可以使得 垢层变得比较疏松,阻垢率也达到了70%,缓蚀率达到了50%,相比臭氧技 术单独进行处理时的效果,要好得多,二者的结合起到了相互促进的协同 作用。 二氧化碳和水,经过臭氧氧化后的产物一般是羧酸类的有机物。要想使得 臭氧的氧化速率和反应效率得到提高,在进行矿化处理时,就应该采用一 些措施来加快臭氧的分解,进而产生比较活泼的一DH自由基,于是,从原来 臭氧技术的单独使用慢慢发展成了与其它方法的联合使用技术。本文就着 重分析这种臭氧联合技术的应用。 2、臭氧联合技术 在实际中的应用一些研究相继研发了几种超声波与其它技术相结合 使用的新技术工艺,下面就臭氧~超声波和臭氧与磁化联合法两种新型的 结合技术进行研究和分析。 (1)臭氧一超声波联用技术超声波作为一种常见的高频机械波,有着 长波短和能量集中等特点,它的频率通常在2×(10 4)~5×(10 11)Hz之 间变化。超声波有着辐照化学效应的特点,超声波能够加速二甲基硫酸酯 的水解,而且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亚硫酸还原碘化钾的反应速率。随 着现在超声技术的不断发展,超声波在化学领域的应用研究也随之迅速的 发展了起来。近些年以来,超声波的单独使用能够降解水体中有机污染物 3、小结 本文对臭氧技术,尤其是臭氧联合技术的应用进行了阐述,证实了臭 氧技术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下面对臭氧技术的发展趋势作简单的展望: (1)随着在水处理中臭氧技术的广泛应用,有一点得到了共识,那就是臭氧 技术的关键是在于它与水中污染物反应的机理,但是,就目前的研究进展 来说,这方面还没有明确的定论,仍然还处于进~步的研究中;(2)目前,在 已经得到了证明,表面看上去有着操作比较简单和方便等些许优点,但是, 如果站在能量消耗的角度来看的话,经济性就变得很差,而且降解的速率 也比较慢。基于使其降解速度得到提高以及降低费用的考虑,下面就臭氧 超声波新型结合技术进行研究和分析。基于超声波能够高效的降解废水 中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思想与成果,可以将超声波与臭氧实现联合使用, 以期可以提高有机物的降解效率,减少运行的成本。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 臭氧发生器的发展趋势角度来看,发生器的体积将会变得越来越小,能耗 也会变得越来越低,随之产生变化的还有电能转化率,也会变得越来越高, 进而产出率也变得越来越高,由此而带来的前景就是臭氧技术的控制自动 化程度会越来越高,应用范围会越来越广,臭氧技术应用产业的发展也将 会逐步加快。 在国外,超声波就被证明能够强化臭氧技术在废水处理过程中的作用,在 运用臭氧技术对生物污水处理厂的出水进行氧化处理时,利用20 kHz超 声波的介入可以减少50%的臭氧投加量。在国内,赵朝成使用臭氧一超声 参考文献 波的联合技术处理了含酚废水,通过研究可以发现,超声辐射在臭氧氧化 过程中确实起到了加速反应速率的作用,相对于超声或者臭氧单独使用时 的效果来说,这种结合技术的效果十分明显。随着超声功率的不断增大,加 速反应的能力也不断的得到加强,而且臭氧通入量的比例不断增大,酚的 [1] 李树玲,张鸿涛,王占生.利用臭氧处理循环冷却水的研究[J].给水 排水,l995(6) [2] 华,曲云霞.臭氧法水处理在空调冷却水系统中的应用[J].暖通 空调,2002,32(4) 去除率也随之不断的得到了增大。 (2)在循环冷却水处理中臭氧的应用在国外已经较成熟,但在在国内 [3]金鹏康,王晓昌.水中天然有机物的臭氧氧化处理特性[J].环境化 学,2002,2l(3)■ 1 [4]杨水涛,张帆,丁新平等.输入输出功率控制的比较[J].电工技术学报, 2009,24(6):95—102. [7]李云飞,姜晓峰.基于模糊控制理论的辊弯工件CNC系统[J].计算机工 程与应用,2005,41(28):108—134. [8]Migue1.De1gado.Fuzzy AsSOCiation RuleS General Model [5]赵庚申,王庆章,许盛之.最大功率点跟踪原理及实现方法的研究[J]. 太阳能学报2006 27(10):997—1001. and Applications[J].Fuzzy Systems,2003,(2):214—220. [6]陈昌松,段善旭,殷进军.基于神经网络的光伏阵列发电预测模型的设 计[J].华中科技大学,2005,(3):l9—25. 一[9]胡安平,谭兴.太阳电池板的建模仿真与微扰并网电流的仲PT实现 [J].太阳能学报,2009,(5):25~28.一 26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