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检测及答案
(时间:60分钟 分数:100分)
班级: 姓名: 分数:
一、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隋文帝统治时期,社会经济繁荣,人口大幅增长,史载仓库的积蓄可供开销五六十年。与这种局面的形成无关的是( ) A.国家统一
B.发展生产
C.开凿运河
D.加强集权
2、汉初,统治者推行“无为而治”的,主张“顺民之情,与之休息”。其思想来源于( ) A.道家学说
B.墨家学说
C.法家学说
D.儒家学说
3、太平天国在这里留下印记,中华的历史从这里开始,日军的暴行在这里警钟长鸣。这里”是指( ) A.武汉
B.上海
C.沈阳
D.南京
4、“限于当时的国力,节度使很少得到的津贴,必须由自己在防区内自给自足地筹措招兵买马、屯粮制械的费用。这种做法的负面效应是明显的,节度使对的离心力日渐增大。”这直接导致了( ) A.黄巢
B.安史之乱
C.唐朝灭亡
D.北宋建立
5、(唐)太宗谓侍臣曰:“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被唐太宗视为“明得失”的“镜子”的名臣是( ) A.魏征
B.宋璟
C.房玄龄
D.杜如晦
6、唐太宗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下列治国措施体现了这一执政理念的是( )
A.轻徭薄赋,发展生产 C.唐太宗将文成公主嫁到吐蕃
B.增加科举考试科目 D.完善三省六部制
7、宋时,“状元登第,虽将兵数十万,恢复幽蓟,凯歌而还,献捷太庙,其荣亦不及矣”。这反映了当时( )
A.渴望夺回幽蓟地区 B.崇武抑文 C.委派文官主持军务 D.重文轻武 8、中国是世界陶瓷大国,唐朝最具代表性的陶瓷工艺珍品是( )
1 / 9
A.青瓷 B.唐三彩 C.白瓷 D.黑陶 9、唐朝时期,派遣唐使来中国学习先进文化的是( ) A.朝鲜
B.越南
C.日本
D.菲律宾
10、了解历史时序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请按时间先后顺序给下列史实排序( )
①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开通 ②玄奘西行求取佛经精义 ③我国版图达到历史上最大 ④我国第一个统一封建国家建立 A.①④③②
B.②④③①
C.③①②④
D.④①②③
11、中国的传统医学历史悠久,名医辈出。东汉末年,为外科手术制成,并编创了防病健体医疗体操的名医是( ) A.张仲景
B.华佗
C.孙思邈
D.李时珍
12、我们一直对“人从哪里来”充满好奇,要探寻人类起源,最为可信的依据是( ) A.考古发现
B.文献记载
C.神话传说
D.调查问卷
13、西汉初年,自汉高祖开始至文帝、景帝的六七十年间,统治者都采取宽刑薄赋的。下列选项属于其原因的是( ) A.利用儒家思想治理国家 C.吸取了秦朝灭亡的教训
B.汉初统治者都是仁慈之君 D.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
14、古人这样评价大运河:“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从中可以看出大运河的走向及直接作用是( ) A.东西走向;巩固了隋朝统治 C.南北走向;便利了南北运输
B.东西走向;加强了民族融合 D.南北走向;促进了中外交流
15、对下图所示秦国有关信息,理解正确的是( )
A.商鞅变法成效显著 C.诸侯混战破坏经济
B.分封制基本瓦解 D.改革图强成为风潮
16、中国古代经济重心是从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和江南一带逐渐转移的。什么
2 / 9
时候江南地区得到了开发( )
A.秦汉时期 B.夏商周时期 C.隋唐五代时期 D.魏晋南北朝时期 17、季羡林先生曾说:“在世界上延续时间长、真正形成体系的文化只有四个——中国、印度、阿拉伯和西欧。这四大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就是中国的地区。其所以能够在这里汇流,则须归功于贯穿全区的丝绸之路。”这段话不能说明( ) A.丝绸之路是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
B.丝绸之路促进了不同地区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C.世界古老文化的源头在中国的地区 D.丝绸之路是一条世界多元文化融汇的通道
18、时空观念是历史核心素养的基础。将下列事件按发生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列( )
①忽必烈继承汗位 ②南宋灭亡 ③蒙古灭金 ④元朝建立 ⑤铁木真统一蒙古各部 ⑥西夏灭亡
A.⑤⑥③①④② B.⑤③⑥①④② C.⑤⑥③①②④ D.⑤③⑥①②④ 19、东汉中期以后,政权的典型特征是( ) A.地方豪强独霸一方 C.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B.朝中大将篡夺皇位 D.农民风起云涌
20、“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被唐太宗誉为“一面镜子”的著名谏臣是( ) A.房玄龄
B.杜如晦
C.姚崇
D.魏征
21、下图呈现的是一段政权更迭的发展示意图,据图判断,隋朝统一全国的标志是( )
A.隋灭北齐 B.隋灭北周 C.隋灭陈朝 D.北朝结束
22、工具的进步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下列图示中的工具按材质出现先后顺序排列应该是: ( )
3 / 9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③④①② D.④①②③
23、他为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治理洪水,发展生产,使人民安居乐业,结束了中国原始社会的部落联盟状态,创造了奴隶制国家,他还划定中国版图为九州,这里的“他”是指( ) A.黄帝
B.舜
C.禹
D.启
24、改革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下列情景发生在战国时期的一户人家:老大因作战有功获得爵位,老二在家勤于耕作免除徭役,老三则被国君派往小县为吏。据此判断这户人家可能生活在( ) A.秦国
B.韩国
C.楚国
D.燕国
25、下图是有关民族政权并立存在的示意图,其正确的演变顺序是( )
A.①④③② B.①②③④ C.③④①② D.②③④①
二、非选题(第1题18分,第2题15分,第3题17分,共50分)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中,曾有过三次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政治和社会结构的大变革:第一次发生在公元前221年,它结束了领主封建制……公元前207年,也就是秦始皇去世才四年,秦王朝就覆灭了。不过,尽管秦朝的统治是如此的短命,它却给中国留下了深刻而持久的烙印。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中“深刻而持久的烙印”主要指什么?
材料二 西汉初,朝廷对地方的控制很弱,统治者奉行“无为而治”的,诸子百家的学说在社会上很流行,诸侯王门下聚集许多宾客,常常批评皇
4 / 9
帝的。汉武帝时,“府库并虚”,富商大贾们“财或累万金,而不佐公家之急”。甚至“因其富厚,交通(勾结)王侯”。
——白寿彝《中国通史》
西汉初期和封国力量对比
(2)材料二反映出西汉前期存在着一系列社会问题。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汉武帝的解决措施。这一系列措施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三 宋代儿童启蒙教育《神童诗》开篇就说,“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宋时有谚语:“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这表明宋朝读书风气盛行,当时的人不以从军为荣。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宋人社会观念的变化与宋代采取的什么治国之策相关?谈谈你对这一的认识。
2、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大地上各个民族相互学习借鉴、交流交融,共同发展繁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从张骞开辟通往西域的通道后,汉朝和西域的使者开始相互往来,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日趋频繁。……通过这条道路,汉朝的丝绸、漆器等物品,以及开渠、凿井、铸铁等技术传到西域;西域的核桃、葡萄、石榴等,以及多种乐器和歌舞等传入中原。
——摘编自部编版义务教育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二:(下图)
5 / 9
材料三:(东晋建立后)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物产丰富),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会土(会稽郡)带海傍湖,良畴亦数十万顷,膏腴土地……荆城(今荆州)跨南楚之富,扬州有全吴之沃……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张骞通西域后开辟了什么道路?根据材料一概括,这条道路的开通在当时发挥了什么作用?
(2)材料二中的图与材料三《宋书》记载的现象有何联系?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东晋建立后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状况。 (4)从西域道路的开通、江南经济的开发,你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3、两宋时期是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最后完成时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两宋时期,在气候温和、资源丰富的南方,形成了闻名天下的“粮仓”,宋代手工业取得了巨大进步,商业繁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1)材料一中南方成为“天下粮仓”,具体指的是哪一地区?这一状况的出现说明了中国经济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二 “华光礁1号”,是目前中国在远海海域发现的第一艘古代沉船船体,残存船体覆盖面积约180平方米,船体残长20米,宽约6米,舷深3米至四米,初步佑计该船排水量超过60吨。出水近万件文物,绝大部分是福建和江西景德镇生产的陶器和瓷器。
(2)材料二中的沉船“华光礁1号”最可能是哪个朝代的船只?结合所学知
6 / 9
识,说说你判断的依据。
材料三 在宋神宗、高宗时期,都提出要重视发展外贸,增加外贸收入。宋神宗就曾明确指出:王朝的富强与发展海外贸易有关,“东南利国之大,舶商亦居其一焉,昔钱、刘窃据浙广,内足自富,外足抗中国者,亦由笼海商得术也。”
(3)依据材料三,判断宋朝对海外贸易所持的态度
(4)材料二、三中所描述的状况与材料一之间存在什么关系?为什么?
7 / 9
参
一、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C 2、A 3、D 4、B 5、A 6、A 7、D 8、B 9、C 10、D 11、B 12、A 13、C 14、C 15、A 16、D 17、C 18、A 19、C 20、D 21、C 22、C 23、C 24、A 25、A
二、非选题(第1题18分,第2题15分,第3题17分,共50分)
1、(1)建立主义集权。
8 / 9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了思想控制,从此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盐铁专卖。大大加强了的财政收入,实现了经济上的大一统。颁布“推恩令”,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加强了集权,维护了国家统一,加强了皇权。
(3)重文轻武。重文轻武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宋朝偏重文治,却令社会出现过度文弱的弊病,民风文弱,军力不振,君臣畏战。 2、(1)丝绸之路;促进汉与西域的往来(或使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
(2)联系:北方人的南迁,给江南地区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使江南地区得到开发(或经济迅速发展);也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使江南地区得到开发(或经济迅速发展)。(答出一点即可。)
(3)耕地面积增加;农业发达;手工业兴盛。(答出一点即可。)
(4)启示:坚持对外开放;国家统一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创造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安定环境;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合理利用劳动力等。(符合题意,言之有理,答出一点即可。)
3、(1)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说明当时中国的经济重心已经南移。 (2)宋朝。依据:一是北宋时,江西景德镇兴起,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华光礁1号”上所运载的瓷器大部分是福建和江西景德镇生产的;二是沉船较大,宋朝已经具备制造大船的条件;三是宋代开始将指南针应用于航海,具备了远洋航行的条件等。 (3)鼓励海外贸易。
(4)因果关系。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为海外贸易奠定了物质基础。
9 /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