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玩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17河北中考语文解析

2017河北中考语文解析

来源:爱玩科技网
2016年河北语文中考试题

第一部分 (1-4题 20分)

1. 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8分) (1) ,又恐琼楼玉宇。 。(苏轼《水调歌头》) (2)春蚕到死丝方尽, , ,夜吟应觉月光寒。(李商隐《无题》) (3)《陋室铭》中写交往之雅的句子是: , 。 (4)《醉翁亭记》中描写春夏景色的句子是: , 。 【答案】(1)我欲乘风归去 高处不胜寒 (2)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 (3)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 (4)野芳发而幽香 佳木秀而繁阴

【解析】此题考查古诗文的填空。分为两种题型,一种是1、2小题按照原文填空,第二种是3、4小题按照理解填空。回答1、2小题要依靠平时的积累,注意易错字的写法,如“乘”“胜”“蜡”“鬓”等字。3、4小题是按照理解填空,要结合题干要求。3题考查《陋室铭》中交往之雅的句子,其实就是与人来往的句子,即“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而第4题,先找到《醉翁亭记》中写四季之景的句子“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这句话是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写的,前两句就是春天和夏天的景致。

2.根据注音写出相应的词语,给加着重号词语注音。(4分) (1)今天的天气预报 (bō sòng)完了。 (2)人们载歌载舞, (huān dù)新春佳节。

(3)这对双胞胎姊妹,模样( )相似,让人难以辨识。 (4)对学习困难的学生,我们应给予( )更多的帮助。 【答案】播送 欢度 mú yàng jǐ yǔ

【解析】此题考查了汉字的注音和字形。在平时积累的基础上,按照提示写出相应答案。1小题是“播送”,不能写成“播诵”,“天气预报”不是“诵读”;2小题中度过节日,应该是“欢度”,不能写出“欢渡”;给加点字注音的两个小题都是多音字,要根据语境给出相应的读音。如3小题“模”还读做“mó”,组词“模糊”,这里是写人的样子, 应该读“mú”;4小题中“给”还读“gěi”,组词“给东西”,这里是“供应”之意,应该读在“jǐ”。

1. ①语文学习既包括读写听说能力的培养,又包括精神的充实、情感的完善与人格的提升,其最终目的是要全面提高语文素养。②在这里,教科书知识给你们搭建了一种资源,一个平台。③你们不必受此局限,而应尽可能将教科书与社会生活中的语文学习资源整合起来,在更广阔的范围内运用语文、学习语文、享受语文。④这样,你们的语文水平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

2. 第②句修改意见: (2)第③句修改意见: 【答案】(1)把“搭建”改为“提供”(把“搭建”改为“提供”,在“一个平台”前加“搭建了”。)

(2)“运用语文”与“学习语文”互换位置。

【解析】此题考查了病句的修改。1小题属于搭配不当,“资源”不能“搭建”,只能“提供”;2小题是语序不当,要按照人们的认识规律组织语序,现“学习”才能“运用”。

1. 下面的两枚邮票图样,你喜欢哪一枚?请结合票面内容和连接材料说明理由。(4

分)

【链接材料】1980年,黄永玉设计了我国第一枚生肖邮票——猴票。时隔36年,黄

永玉再次执笔,为丙申猴年设计了两枚猴票:左边这枚寓意为“捧桃献瑞”,右边这枚寓意为“合家欢乐”。

【答案】示例一:喜欢左边这枚。票面上,一只猴子一手攀着枝条,一手托着桃子,一条长尾巴缠绕在枝条上,画面活波可爱。这枚猴票寓意为“捧桃献瑞”,是对健康长寿的美好祝福。

示例二:喜欢右边这枚。票面上,一只大猴盘腿坐在中间,两手各抱着一只小猴,两只小猴亲吻着大猴,画面温馨祥和。这枚猴票寓意为“合家欢乐”,是对幸福生活的美好祝愿。

【解析】此题考查了对邮票画面的观察与描写能力,同时也考查了对两枚邮票寓意的理解能力。要仔细观察邮票的画面,用白描的手法写出画面的内容,左边的这枚一个猴子托着桃子,预示长寿;右边的这则画面为大猴子带着两只小猴子,其乐融融,显示了美好的生活。

第二部分 (5-21题 50分)

•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5-6题。(5分)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 请解释这首诗中画线的句子。(2分)

【答案】主人公追寻的那个人,在河的那一边。(意思对即可)

【解析】此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可以从字面上理解,“那个女子,在水的另一方。”当然,也可以根据对诗词理解,写出大概的意思来。“伊人”就是主人公追求的那个女子,在河的对岸。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这首诗的每章开头两句写景,渲染了萧瑟冷落的气氛,烘托出主人公凄婉惆怅的心

情。

B.这首诗三次运用“宛”字,给人以迷迷茫茫、若隐若现的感觉。

C.这首诗运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反复咏唱,表达了缠绵无尽的情感,委婉动人。 D.这首诗表现了主人公对意中人执着追寻的精神以及可望而不可即的绝望情绪。 【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了对诗词的理解能力。诗的每一个小节的前两句都是在写蒹葭和白露,这是秋景的专属,透着凄清,一切景语皆情语,烘托了主人公因追寻不得的惆怅心情,所以A项正确;B项中“宛”是“宛如”的意思,不是真实存在,而是想象,所以此项正确;C项主要是分析诗词的音韵格式,整首诗的格式很相似,而且有很多重复的此句,如“所谓伊人”,每一小节都出现,表现了主人公的情意绵长;D项前半句“这首诗表现了主人公对意中人执着追寻的精神”,但是并没有确定“追不上”,更谈不上“绝望”。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7-11题。(15分)

⑴⑵⑶⑷⑸⑹⑺

邵民瞻为东坡买一宅,为钱五百缗,东坡倾囊仅能偿之,卜吉入新第,既得⑻⑼

日矣,夜与邵步月,偶至一村落,闻妇人哭声极哀。东坡徙倚听之,曰:“异哉,何其⑽⑾

悲也!岂有大难割之爱,触于其心欤?吾将问之。”遂与邵推扉而入,则一老妪,见东

坡,泣自若。东坡问妪何为哀伤至是,妪曰:“吾家有一居,相传百年,保守不敢动,以

⒀⒁⒂⒃

至于我。而吾子不肖,遂举以售诸人。吾今日迁徙来此百年旧居一旦诀别宁不痛心此吾之所以泣也。”东坡亦为之怆然。问其故居所在,则东坡以五百缗所得者也。东坡因再

⒄⒅

三慰抚,徐谓之曰:“妪之故居,乃吾所售也,不必深悲,今当以是屋还妪。”即命取

⒆⒇(21)(22)

屋券,对妪焚之。呼其子,命翌日迎母还旧第,竟不索其直。

1.

邵民瞻:人名。(2)东坡:苏轼的号。(3)五百缗:五百贯钱。(4)倾囊:尽出其所有。(5)偿:偿还。

(6)卜:选择。(7)第:按一定的等级建造的大宅院。(8)得日:过了几天。(9)徙倚:走过去斜靠着。(10)何其:多么。(11)老妪:老妇。(12)自若:依然如故。(13)不肖:不成材。(14)诸:相当于“之于”。(15)诀别:分别。(16)宁:难道。(17)徐:慢慢地。(18)售:这里是“买”的意思。(19)券:契据。(20)翌日:次日。(21)索:求取。(22)直:通“值”,价钱。

2.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4分) (1)闻妇人哭声极哀 (2)东坡亦为之怆然

(3)即命取屋券,对妪焚之。 (4)竟不索其直 【答案】(1)听见(听见)(2)悲伤(忧伤)的样子(3)立即(马上)(4)竟然 【解析】此题考查了文言文词语的理解能力。要注意平时的积累,如1小题“闻”,古汉语中的“闻”是“听说”的意思,这里结合语境就可以理解为“听见”;2小题“然”的意思是“„„的样子”,而“怆”的意思是“悲伤”,加在一起就是这个词的意义了;3、4小题中“即”和“竟”跟现代汉语意义相近,可以用组词的方法解释。

8.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四处)(2分)

吾 今 日 迁 徙 来 此 百 年 旧 居 一 旦 诀 别 宁 不 痛 心 此 吾 之 所 以 泣 也。

【答案】吾 今 日 迁 徙 来 此/ 百 年 旧 居/ 一 旦 诀 别/ 宁 不 痛 心/ 此 吾 之 所 以 泣 也。 【解析】此句考查文言文的断句。要根据句子的含义来断句。这个句子的含义是我今天搬到这里,上百年的老房子,一下子失去,怎么能不心痛呢?这就是我痛哭的原因。可以据此来断句;当然一些关键词也是断句的标志,如“此、所以、宁”等词语。

1.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2. 东坡问妪何为哀伤至是 3. 则东坡以五百缗所得者也

【答案】(1)东坡询问老妇为什么悲痛到这种地步。(2)就是东坡用五百贯钱所买到的住宅。

【解析】此题考查了文言文语句的翻译。翻译句子可以用直译和意译两种,一般我们要采用直译的方法,要注意句子中关键字的理解。1句中的“何”翻译成“为什么”“是”翻译成“这种”;2句中的“以”是介词“用”,“所得”意思是“所买的”。

1. 请用一句话概括选文所叙写的故事。(3分) 【答案】苏东坡无偿退还老妇宅第。

【解析】此题考查了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能力。一般要搞清楚主人公,这里肯定是“苏东坡”,他做的事情就是看到老妇人失去自己的房子悲伤,把自己买来的房子还给了老妇。写清楚“„„人做„„事”即可。

1. 从“夜与邵步月”这句话,你会联想到《记承天寺夜游》一文中的哪个情境?(2分)

【答案】相与步于中庭

【解析】此题考查了对文言文理解和联想能力。“夜与邵步月”的意思是“夜里苏东坡和卲民赡在月光下散步”,题干中提示是《承天寺夜游》,当然也是月下散步的情景了。那就是苏轼和张怀民“相与步于中庭”,当然也可以用自己的话说,意思对即可。

【译文】邵民瞻替东坡买了一栋房子,花了五百缗钱,东坡掏光所有积蓄也只能勉强应付而已。选择好日子搬入新居一天后,夜里苏东坡和卲民赡在月光下散步,不经意到了一个村里,听到有一位老妇人哭得很悲伤。东坡靠近倾听,说:“奇怪了,这妇人为什么哭得这么悲伤呢?难道有难以割舍的大事伤了她的心吗?我要问一问她。”于是和邵民瞻推门进去,看见一位老太太,老太太看到东坡二人仍旧像原先一样哭泣。东坡问老太太为什么这么哀伤?老太太说:“我家有一栋房子,已相传百年,一直保存到现在。但是我的儿子不孝顺,就把这所宅子卖给了别人。我今天搬到这里,上百年的老房子,一下子失去,怎么能不心痛呢?这就是我痛哭的原因。”东坡也为她感到非常难过,问她的老房子在哪里,原来竟是东坡用五百缗买到的那一栋房子!于是东坡再三安慰老太太,并且慢慢对她说:“您的房子是被我买了,您不必太难过,我理当将这房子还给您。”于是就令人拿来屋契,在老太太面前烧了。同时叫她儿子第二天迎接母亲回老屋去,最后也没向她讨回买房的五百缗钱。

三、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2-14题。(7分)

姓氏的产生与发展

中国的姓氏一般认为产生于母系氏族社会。那时的人们按母系血缘分成若干氏族,每个氏族都以图腾或居住地形成互相区别的族号,这个族号就是“姓”。《说文解字》云:“姓,人所生也。古之神圣,母感天而生子,故称天子。从女从生。”“感天而生”就是知母而不知父的意思。如传说中的商族祖先契,是其母简狄吞玄鸟之卵有孕而生;周族祖先后稷,是其母姜嫄踩了天帝的脚印感孕而生,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母系社会的婚姻状况。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他们的姓都带女字旁,如炎帝姓姜,黄帝姬姓,虞舜姚姓等,“氏”的产生比姓要晚一些。这是因为同一母系血统的氏族子孙繁衍,同一母族分为若干支族迁往不同的地方居住和生活,每个支族都要有一个区别于其他支族的称号,这个称号就是“氏”。一个氏族分成多少个支族,就有多少个氏。因此可以说,姓代表母系血统,氏代表氏族分支;姓是不变的,氏是可变的;姓区别血统,氏区别子孙。这就是姓与氏在最初阶段的根本区别。

进入夏、商、周三代,姓、氏的功能除了保留那些原有的区别以外,其功能又有了新的变化。特别是氏,都是由统治者赐封而来的,这时的氏已经是贵族地位的标志。贵者有氏,贱者无氏。这时的贵族都是男子,所以男子有氏。如果他的封邑、官职或居住地发生

变化,他的氏也就会跟着变化。如商鞅原为卫国公族,可称“卫鞅”;后来他被封于商,故又称“商鞅”。这就是史书上所说的 “男子称氏以别贵贱”。至于女子,她们在家只能按孟、仲、叔、季等排行相称。另外,夏、商、周三代,严格实行“同姓不婚”的制度,因此,女子在出嫁时都要用姓表明血统,而在姓之前冠以孟、仲、叔、季等排行。女子出嫁后,可以在自己的姓前冠以出嫁前的本国国名;如果所嫁之人为国君,则也可以在自己姓前冠以所嫁国的国名。周代的晋、鲁两国不能通婚,因为都姓姬;但两国却可世代通婚,因为秦国姓嬴。成语“之好”因此成为婚姻的代用词。这就是史书上所说的“女子称姓以别婚姻”。

大约在秦汉时代,姓与氏混合为一。这表明在进入封建的大一统社会以后,姓与氏已经没有区别了。

12.“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他们的姓都带女字旁”,这说明什么?(2分) 【答案】示例一:中国的“姓”,一般认为产生于母系氏族社会。 示例二:母系氏族社会,“姓”代表系血统。

示例三:母系氏族社会,“姓”是按母系血缘来区分的。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从原文中找到题干中的“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他们的姓都带女字旁”这句话,在文中的第一自然段。根据上下文来分析说明的观点,本段的第一句话概括了整段的内容,可以结合第一句来回答问题。

13.结合文章说说“之好”能成为婚姻的代用词的原因。

【答案】周代的晋、鲁两国不能通婚,因为都姓姬;但两国却可世代通婚,因为秦国姓嬴。成语“之好”因此成为婚姻的代用词。

【解析】此题考查对重点词语的理解。这个可以从文中直接找到答案,可以用原文,也可以用自己的话说。“两国却可世代通婚,因为秦国姓嬴。”是回答问题的关键。

14.选文是如何按时间顺序来介绍“形式的产生和发展”的?请简要说明。(3分) 【答案】先介绍母系氏族社会姓氏的产生与区别;再介绍夏、商、周三代姓氏功能的新变化;最后介绍大约在秦汉时代姓与氏混合为一的情况。

【解析】此题考查了文章的说明顺序。题干中明确了时间顺序,找到文章中明显的时间点,“母系氏族”“夏商周”“秦汉”,这三个时间节点正好是姓氏产生和发展的三个阶段,“姓”产生于母系氏族,夏商周发生变化,男子的地位提高,男子的“氏”变得重要,最后一段简单点出姓氏的融合。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5-17题。(9分)

读网更要读书

①这是一个读网时代。读网已经成了很多人的习惯。网络固然给生活带来种种方便与趣味,然而,如果将大量的时间倾注在虚拟空间,内心反而容易浮躁不安、难以沉静。

②与眼花缭乱的社交网络相比,读书不仅能够使人远离纷扰的环境,保持内心的沉静,而且可以使人感受世界,体悟人生,获得启迪。

③因此,读网,更要读书。

④一谈起读书,我们总是抱怨太忙没时间,但又偏偏能挤出时间刷微博、看视频。读网是轻松的,可以一目十行、脑子里过一遍,不一定留下痕迹;读书是深沉的,要用心用脑去理解、体会、感悟。所以,不是时间不够用,而是我们不愿意把时间用在“费脑子”的事情上。

⑤拒绝喧嚣的社交网络,腾出更多时间阅读,我们需要勇气。去年,“网红”埃森娜在上发布了最后一条视频:《为什么我要放弃社交媒体》,并彻底删除了自己的账号以及27.5万个订阅者。为什么这么做?埃森娜认为,社交媒体是不真实的,制作出的形

象、编辑过的生活,虽然能获得关注,但也丧失了自我。

⑥我们生活在这个被屏幕统治的时代,时间被网络割裂,“碎片化”成为生活常态。诚然,从网络获取信息很重要,彻底逃离网络几乎不可能,但是,我们仍然可以做出有益的选择。让我们放弃一些八卦消息和无聊视频,把更多的时间留给读书吧!

1. 选文是针对什么现象提出中心论点的?(3分)

【答案】这是一个读网时代。读网已经成了很多人的习惯。人们将大量的时间倾注在虚拟空间,内心反而容易浮躁不安、难以沉静。

【解析】此题考查了议论文的论题。文章的在第三段出现中心论点,是针对文章的第一段的论题提出来的。结合第一段的内容——人们沉醉于网络读书中失去内心的沉静分析即可。

1. 从选文内容看,艾森娜为什么要放弃社交媒体?(3分) 【答案】社交媒体是不真实的,丧失了真正的自我。

【解析】此题考查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文章举艾森娜退出社交媒体的事例,为了证明

“拒绝喧嚣的社交网络,腾出更多时间阅读,我们需要勇气”这一分论点。而她之所以放弃社交媒体,在5段她自己回答的很清楚,“埃森娜认为,社交媒体是不真实的,制作出的形象、编辑过的生活,虽然能获得关注,但也丧失了自我。”意思对即可。

1. 对选文的结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①②丨③丨④⑤⑥ B.①②③丨④⑤丨⑥ C.①②丨③④⑤丨⑥ D.①丨②③④丨⑤⑥ 【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了议论文的论述结构。文章1-3段主要是提出了中心论点,4、5两段论述怎样做才能多抽出时间读书,最后提出期望,号召大家放弃网上的八卦新闻,多读书。

•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8-21题。(14分) ①整整的三年,他凑足了一百块钱!

②他不能再等了。原来的计划是买辆最完全最新式最可心的车,现在只好按着一百块钱说了。不能再等:万一出点什么事再丢失几块呢!恰巧有辆刚打好的车(定作而没钱取货的)跟他所期望的车差不甚多:本来值一百多,可是因为定钱放弃了,车铺愿意少要一点。祥子的脸通红,手哆嗦着,拍出九十六块钱来:“我要这辆车!”铺主打算挤到个整数,说了不知多少话,把他的车拉出去又拉进来,支开棚子,又放下,按按喇叭,每一个动作都伴着一大串最好的形容词;最后还在钢轮条上踢了两脚,“听听声儿吧,铃铛似的!拉去吧,你就是把车拉碎了,要是钢条软了一根,你拿回来,把它摔在我脸上!一百块,少一分咱们吹!”祥子把钱又数了一遍:“我要这辆车,九十六!”铺主知道是遇见了一个死心眼的人,看看钱,看看祥子,叹了口气:“交个朋友,车算你的了。保六个月,除非你把大箱碰碎,我都白给修理。保单,拿着!”

③祥子的手哆嗦得更厉害了,揣起保单,拉起车,几乎要哭出来。拉到个僻静的地方,细细端详自己的车,在漆板上试着照照自己的脸!越看越可爱,就是那不尽合自己的理想的地方也都可以原谅了,因为已经是自己的车了。把车看得似乎暂时可以休息会儿了,他坐在了水簸箕的新脚垫儿上,看着车把上的发亮的黄铜喇叭。他忽然想起来,今年是二十二岁。因为父母死得早,他忘了生日是在哪一天。自从到城里来,他没过一次生日。好吧,今天买上了新车,就算是生日吧,人的也是车的,好记,而且车既是自己的心血,简直没什么不可以把人与车算在一块的地方。

④怎样过这个“双寿”呢?祥子有主意:头一个买卖必须拉个穿得体面的人,绝对不能是个女的。最好是拉到前门,其次是东安市场。拉到了,他应当在最好的饭摊上吃顿饭,如热烧饼夹爆羊肉之类的东西。吃完,有好买卖呢,就再拉一两个;没有呢,就收车:这是生日!

⑤自从有了这辆车,他的生活过得越来越起劲了。拉包月也好,拉散座也好,他天天用不着为“车份儿”着急,拉多少钱全是自己的。心里舒服,对人就更和气,买卖也就更顺心。拉了半年,他的希望更大了:照这样下去,干上二年,至多二年,他就又可以买辆车,一辆,两辆„„他也可以开车厂子了!

⑥可是希望多半落空,祥子也非例外。

1. 祥子为什么把买上新车的日子当成自己的生日?(3分)

【答案】忘了生日是在哪一天。自从到城里来,他没过一次生日。人的也是车的,好记,而且车既是自己的心血,简直没什么不可以把人与车算在一块的地方。

【解析】此题考查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一定要注意理解句子不能离开文章,找到文章中题干中的句子,在文中第3段,结合上下句来分析原因。“他忘了生日是在哪一天。自从到城里来,他没过一次生日。好吧,今天买上了新车,就算是生日吧,人的也是车的,好记,而且车既是自己的心血,简直没什么不可以把人与车算在一块的地方。”是关键语句。

1. 揣摩下列语句,回答括号里的问题。(4分)

(1)整整的三年,他凑足了一百块钱!(对加着重号词语进行赏析。) (2)祥子的手哆嗦得更厉害了,揣起保单,拉起车,几乎要哭出来。(加着重号词语表现了祥子怎样的心理?)

【答案】(1)“整整”突出时间之长,“凑”表明钱是一点点积攒起来的,准确得表明了祥子的这一百块钱来之不易。(2)“哆嗦”“几乎要哭出来”,即表现出祥子买到新车的激动欣喜,又表现了祥子这三年来攒钱的心酸。

【解析】此题考查了对文章中关键语句的赏析。题后小括号里的提示不能忽视,结合这些要求回答问题。(1)小题是赏析词语,解释词语的含义,深挖其作用。“整整”体现时间长,“凑”说明攒钱不容易,这两个词语深刻表现出祥子的攒钱的艰辛。(2)小题分析其表现人物的心理,这些动作和神态真实的反映了当时祥子激动,“哭出来”也道尽了祥子这么多年的心酸。

1. 从选文第⑤段内容看,祥子是怎样的一个人?(3分) 【答案】有理想,有信心,对生活充满希望。

【解析】此题考查了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要审清题目,结合文章第5段,分析人物形象。“生活过得越来越起劲”“他的希望更大”这些关键语句提示人物的形象,充满希望,对自己未来充满信心。

1. 结合全书内容,说说祥子的“希望”是怎样一步步落空的?(4分)

【答案】祥子用三年时间攒钱购买的第一辆车,被大兵抢走了;他辛辛苦苦攒下来准备再买车的钱,又被孙侦探敲诈去了;后来,为虎妞办丧事,被迫卖掉了虎妞为他买的车子。

【解析】此题考查了对名著《骆骆祥子》全文情节的考查。要结合原文的主要内容来回答,祥子唯一的期望就是拥有属于自己的车,但是没有如愿。所以他希望的落空的主要原因是祥子买车的“三起三落”,也是他走向衰败的原因。

第三部分 (22题 50分)

1. 作文。(50分)

请以“不可怕”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有真情实感;③文体不限;④不少于600字(写成诗歌不少于30行);⑤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写作指导】这是一篇话题作文,话题“不可怕”就是文章的主题。首先根据主题找材料。找到什么“可怕”,从自己的生活入手写作更容易些。如考试的失利让自己害怕读书,失去前进的信心;跑道上猝然的摔倒,让身体受伤,使跑道变得可怕;还有风高月夜,自己独自回家,孤单寂寞使自己害怕。当然找到“可怕点”不是关键,找到“不可怕”的原因才是重点。而克服这些“可怕”的过程就成为文章的主体。如,看着窗外抗击风雨的木棉树,觉得考试失利不可怕,重新找回了信心;朋友的问候和鼓励,让自己重回跑道,敢于正视伤痛;内心剧烈的心理活动让自己不再害怕黑夜,有了独行的勇气„„当然这样的文章适合写记叙散文。

其次就是定文体了,“文体不限”不代表没有文体,而是自己选定适合自己文章的文体,除了写出记叙文之外,还可以把眼光放远一些,写名人轶事,从而证明一个观点。如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文天祥坚决不投降;闻一多横眉怒对的手;还有刘胡兰坦然面对敌人的铡刀„„这些事例都能诠释一个观点“爱国”,从而写成议论文。当然也可以以“挫折不可怕”“失败不可怕”为论点。

再次要起一个合适的题目。俗话说“题好一半文”,题目很重要。因为是考场作文,所以题目最好不要天马行空的想象,还是保守一些稳妥。可以根据内容在话题前后加词形成标题。如“跑道不可怕”“不可怕,挫折”等;当然如果作文驾驭的好的话,还可以用线索为标题,如“木棉树”,“那声问候”等。

最后注意题目要求。不少于600字是对文章字数的要求;要有真情实感,适当抒情议论;还有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iwanbo.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808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