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壁虎借尾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了解小动物的尾巴的用处。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分角色读课文,分角色表演课文。
3、认识9个生字。
教具准备:
课件、头饰5个、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课件出示小壁虎图片)同学们,你们认识这种小动物吗?你对它了解多少?(学生谈)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7课—小壁虎借尾巴(板书)。齐读两遍课题。
读了题目之后你想知道些什么呢?(学生谈)
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听课文录音,看动画。
1
二、整体感知(播放动画)
三、检查,反馈
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认识了生字,生字已经是我们的老朋友,现在我们和他们见见面,看看你们还认识他们吗?
(出示课件生字),检查生字及时纠正读音。(自由读,同桌读,开火车读)
如果把它们放到词语中你还能认识吗?(出示我会认)
四、理解课文。
下面同学们借助生字宝宝再读读课文。
1、找两个同学接读1、2段课文。其他同学想:小壁虎为什么要去借尾巴?
(分别出示课件:课文——掉尾巴、想借)
2、小壁虎都向谁去借尾巴了呢?四人小组合作分角色读3、4、5自然段。 小组长负责分配角色。
小朋友们,你们读懂了什么?学生回答(小壁虎向小鱼、老牛、燕子借尾巴)
(分别出示课件:课文——小鱼、老牛、燕子)
2
下面请同学们练习读读小壁虎说的话。我们要评选最佳小壁虎。谁来谈谈,小壁虎的话我们要读出什么样的语气?(有礼貌,商量的语气)
学生开展朗读比赛,评选最佳小壁虎。获胜的颁发一个小金星。(老师及时表扬:你读的可真棒。最后由你来扮演小壁虎)
请同学们练习读读小鱼的话。我们来评选最佳小鱼。评选后说说你从小鱼的话中知道了什么?(小鱼的尾巴是用来拨水的,不能借给小壁虎)
评选最佳老牛,最佳燕子略。
3、借不到尾巴的小壁虎是什么心情呢?故事的结果是怎样的呢?请同桌一起读读6、7自然段。读完后试着演一演。(学生表演兴趣盎然)
找两个小朋友演一演故事的结果,老师提要求:要把小壁虎心情的变化演出来,要想一想小壁虎和它的妈妈会说些什么?(出示课件:课文——结果)学生表演。你们从他们的表演中知道了什么呢?小壁虎的尾巴有什么特点呢?
六、总结课文。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又获得了哪些新知识呢?谈谈收获好吗?(出示课件说一说)帮助学生说说这些小动物尾巴的用处。
2你还知道哪些小动物尾巴的用处呢?学生自由发言。 (出示课件展示啄木鸟、松鼠、袋鼠的尾巴的用处)
3
3戴头饰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反思:在阅读教学中,以“教师问、学生答”为主线的一问一答教学模式还占相当大的空间。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的主体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为了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自主地学习,教师应该变知识的“传授者”为学习的“组织者”,把课堂时间让给学生,充分地让学生去读文、思考、交流、表达、表演等。现就以《小壁虎借尾巴》一课为例,谈谈几点感想。
一、读文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只有多读,才能真正地理解课文内容和掌握阅读方法。教学《小壁虎借尾巴》时,教师给学生足够的读书机会,采用多种形式,如:自由读文、小组读文、朗读、齐读等,不求形式统一,只求学生真正投入。在开始教学时,教师让学生自由读文,给每位学生一个比较个体的自由散读的空间,起到读通课文,扫清生字障碍的作用;其间,又展开小组读文,理清课文的主脉,了解文章的内容,知道鱼、牛、燕子尾巴的功能;最后,女生齐读,揭示小壁虎不用借尾巴的原因……总之,只有让学生充分地读文,才能有所感知,才能有所感悟,同时也培养了语感。
二、表演
表演是语文学习的实践,更重要的目的在于积累。在《小壁虎借尾巴》中,教师让学生按小组针对课文第三、四、五小节的内容进行演示排练。其间教师不断深入小组,与组员共同探讨。在这一个环节中,教师给了学生充分的时间,并不急于表演交流,而是给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积累语句,把它们牢牢地记在脑子里,在这基础上,再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反馈给教师看。这样,不但起到了积累的目的,也揣摩文章的写作思路和表达方法,为
4
说话、写作打下了结实的奠基。
三、表达
表达是培养学生思维、语言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教学《小壁虎借尾巴》时,教师减去了教材中重复的环节,留出时间空间进行扩展阅读,让学生自己去悟。首先,在教学中让学生悟出课文是用童话体文体把知识写出来的,积累了语言表达方式;在此基础上,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进行课外阅读——《尾巴的妙用》,通过填表格,书面表达出动物的尾巴形形色色,各有各的作用;然后,通过简单的模仿说话,了解并掌握另一种文体——介绍体;最后,学生根据个人的喜好自由选择一种文体练习表达。教师创造各种表达的机会,激发学生表达的愿望。这样学生就会乐意表达,而且有内容可说。
四、交流
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有充足的交流时间,围绕课文的重点问题和疑难问题,展开讨论,鼓励学生发表独到的见解。由于学生思维的不同,对问题的理解也不同,因此,就得通过讨论、交流,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获得知识。在《小壁虎借尾巴》中,教师针对小壁虎的尾巴是被蛇咬断的,还是自己挣断的这一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在交流的过程中,同学们通过读文、演示,取得共识。这样交流,既有利于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有利于学生表达能力的训练。
以上是《小壁虎借尾巴》教学后的几点想法。就在阅读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还值得我们在今后的课堂实践中不断地摸索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