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村建设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精神,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在实地调研并广泛征求干部群众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基本情况
坡庄村共有548户,2147人,耕地3200亩,党员53名。 二、生态村建设制约因素
1、村庄建设缺少统一的规划,整体性不强,村民住宅过于集中不利于环境卫生的治理。
2、农业产业化程度低。农业生产以传统种养业为主,生产规模小,产业链短,没有龙头企业支撑。
3、建设资金来源渠道不多,聚财生财能力较弱,资金投入总量不足,成为该村发展的一大障碍。
三、生态文明村建设发展目标
根据上级生态文明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坡庄村在推进生态文明村建设的目标是: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加强各类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村容村貌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协调发展,进一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把坡庄村建成安庄镇南区辐射型生态文明村。具体目标是: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10%以上;一户有一幢装修整洁的住房;人均1亩以上经果林;户均有一个科技明白人;户户加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有一支文艺宣传队。通过以上项目的实施,使坡庄村的经济收
入逐年持续稳定增长,科技文化素质明显提高,农民群众法制意识增强,无吸毒、无、无盗窃,无封建迷信及邪教活动、无重大治安刑事案件、无违反计划生育,农民群众生活方式文明健康、村风正、民风好,邻里和睦相处,互敬互爱,村容整洁美化、环境卫生好、整治效果明显,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健全,农村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四、建设重点 (一)基础设施建设
1、村级活动场所建设。建设坡庄村文化大院,粉刷墙壁,完善配套设施,需投资 万元。建设村文化广场一处,面积约2000平方米,需投资 万元。2、完善村内自来水工程3公里,每公里1.5万元,需投资4.5万元。3、完善村内巷道硬化:总方量210立方米,总投资42000元。4、新建垃圾池 个,需投资 万元。5、坡庄村内主干道两侧墙壁粉刷,需投资 万元。
(二)建设生态环境
抓好村庄周围环境、村内环境和家居环境建设,彻底改变脏乱差现象,营造洁净、卫生、舒适的新农村环境,实现“四有”、“见”、“路畅民富”的目标。“四有”标准:村内设有一批布局合理的环卫设施(垃圾箱、垃圾池);有一支环境卫生管理队伍,负责对农村垃圾管护清运;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环境卫生管理制度;有一套切合实际、便于操作的考核奖惩办法和村规民约。“见”标准:不见暴露垃圾,不见露天粪坑,不见畜禽乱放养,不见秸杆杂物乱堆乱放,不见
沿街晾晒衣服。
(三)建设生态文化
1、深入开展党的方针、法律法规等各项学习教育,努力增强村民群众的思想政治素质、法制观念和创业精神;加强生态环保教育,在广大基层干部群众中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不乱砍乱伐林木,不污染环境。
2、大力普及科学知识。倡导人人学科学、用科学,切实提高村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把移风易俗,转变农村社会风气作为生态文明村建设的“重头戏”来抓,教育引导村民更新观念,大力提倡婚事新办、丧事简办、计划生育、优生优育、讲文明、讲卫生等新风尚,形成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的局面。把村规民约用漫画的形式在村内上墙宣传,需投资资1万元。
3、完善文化设施。完善坡庄小学校内院墙、道路、车棚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办学条件;建设农家书屋一个,需投资0.5万元;整合现有文艺资源,重点培育一支有水平、有质量的文艺宣传队。
五、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明确责任。成立坡庄村生态文明村建设领导小组,由村民代表大会推选5人任成员。工作小组内部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根据本方案有步骤地组织实施各项工作。
2、依靠群众,健全机制。尊重农民群众意愿,充分发挥农民群众在生态文明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把村民当前最关心,最急迫的事项作为近两年的建设重点,对重大建设事项和涉及农民切身利益的事
项采取科学化、民主化决策。
3、深入宣传,广泛动员。通过会议、广播、黑板报等途径深入宣传生态文明村建设,使新农村建设这一“惠民工程”、“民心工程”真正家喻户晓,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4、多方参与,确保投入。在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的同时,全面整合项目,资金、技术等资源,建立多方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调动农民参与生态文明村建设的积极性,鼓励和引导农民对直接受益的公共设施建设投资、投劳。建立市场机制,广泛吸引社会资金投入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