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和谐的自
然界教案
第四单元——和谐的自然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植物的外形特点是和它们的生活环境相联系的。
2、过程与方法:知道科学家探究涉及提出问题、解答问题,将自己的结果与已有的科学结论相比较。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意识到人类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教学重点:
知道植物的外形特点是和它们的生活环境相联系的。 教学难点:
意识到人类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教学措施:
让学生借助对蚂蚁传递信息方式的研究,进而最大限度地了解其他生物之间的信息传递。 课时安排: 蚯蚓找家 课时 变色龙 课时
植物向哪里长
课时 信息与生物 课时
密切联系的生物界 2课时 珍稀动植物 课时
5、蚯蚓找家(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会设计对比试验研究蚯蚓喜欢的环境。 2、过程与方法:关爱生命,实验完毕吧蚯蚓放归大自然。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知道动物与环境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点:
会设计对比试验研究蚯蚓喜欢的环境。 教学难点:
知道动物与环境的密切关系。 教学方法:观察法 实验法
教学准备:纸盒 黑布 蚯蚓
干土 湿土 教学过程:
活动一:蚯蚓喜欢什么样的生活环境?
、学生结合挖蚯蚓的体验展开讨论,提出自己的猜想。 2、组织学生交流。
3、老师提问:“怎么证明你的猜想是正确的呢?” 4、做实验。
(1)学生汇报试验中控制的实验条件,哪些条件是相同的,哪些条件是不同的。
(2)如果蚯蚓离开潮湿、阴暗的环境,它会怎么样呢? (蚯蚓必须生活在潮湿、阴暗的环境里,否则将无法生存。)
5、蚯蚓的“六喜六怕”生活习性。 六喜:喜阴暗 喜潮湿 喜安静 喜温 喜甜、酸味 喜同代同居 六怕:怕光 怕震动
怕水浸泡 怕闷气 怕农药 怕酸碱
活动二:蚯蚓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其他动物喜欢什么养的环境呢?1、观看图片,想一想这些动物生活在哪里? 大象 鲸 北极熊 骆驼
2、总结:不同的自然环境中,生活着不同的动物,动物与环境相互依存。
板书设计:不同的自然环境中,生活着不同的动物,动物与环境相互依存。
教学后记:学生懂得了动物与环境的密切关系,也从思想上认识到了关爱生命的重要性。 6、变色龙(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列举生物的形态适应环境的具体实例。 2、过程与方法:能用简单的工具对物体进行定量观察,采集数据,并做简单记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知道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教学重点:
能用简单的工具对物体进行定量观察,采集数据,并做简单记录。 教学难点:
知道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教学方法:观察法 实验法
教学准备:图片 教学过程:
活动一:找出图中的动物。
、找动物,意识到动物与环境的关系。 2、交流我们的发现。 3、资料卡。
(1)保护色:生物的体色与周围环境越相似,就越容易隐蔽自己,有些动物,如变色龙,能改变身体的颜色,适应不同的环境。
特点:不易被发现。
作用:利于躲避敌害或捕食。 例子:北极熊 雷鸟 变色龙 比目鱼
(2)警戒色:毒箭蛙用鲜艳的颜色来警告掠食者——不要吃它。
特点:色彩鲜艳,容易被发现。 作用:对敌害起预先示警的作用。 例子:黄蜂 有毒毛的蛾类 银环蛇 瓢虫
(3)拟态:枯叶蝶借助与枯叶相似的外表保护自己免遭其他捕食者的侵袭,这是一种昆虫对另一种昆虫或植物形态的模仿。
特点:酷似他物,不易识别。 作用:利于避敌,捕食。 例子:竹节虫 枯叶蝶 螳螂 蜂兰
活动二:动物适应环境的例子还有哪些呢? 、了解其他动物适应环境的事例。 青蛙冬眠 乌贼释放墨汁 壁虎断尾
2、整理研究结果。
给处在丛林、沙漠等不同环境中的士兵设计服装。 板书设计: 、保护色:
特点:不易被发现。
作用:利于躲避敌害或捕食。 例子:北极熊 雷鸟 变色龙 比目鱼 2、警戒色
特点:色彩鲜艳,容易被发现。 作用:对敌害起预先示警的作用。 例子:黄蜂 有毒毛的蛾类 银环蛇 瓢虫 3、拟态
特点:酷似他物,不易识别。 作用:利于避敌,捕食。 例子:竹节虫 枯叶蝶
螳螂 蜂兰
教学后记:学生能用简单的工具对物体进行定量观察,采集数据,并做简单记录。 17、植物向哪里长(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植物适应环境的几个特征。 2、过程与方法:想知道、爱提问与植物适应环境有关的问题,能对研究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能参与植物的向性实验的中长期探究。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能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植物生长的向性问题,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做控制变量的植物向性实验。 教学重点:
了解植物适应环境的几个特征。 教学难点:
想知道、爱提问与植物适应环境有关的问题,能对研究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能参与植物的向性实验的中长期探究。
教学方法:观察法 实验法
教学准备:浸泡过的玉米种子、培养皿、不透光的纸盒、
纸巾、剪刀、透明胶带、黏土或橡皮泥。 教学过程:
活动一:植物向哪里生长? 、初步感知植物与环境的关系。
提示学生观察植物对不同环境的适应情况,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初步感知植物向光性、向地性、向水性生长的特性,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2、提出问题,大胆猜想与假设。 (1)大树的根为什么总向下生长? (2)向日葵为什么总朝向太阳? 3、设计实验方案。 4、实验探究。
(1)课上设计组装实验。 (2)课下进行观察。 板书设计: 向光性 向地性 向肥性 向水性
教学后记:学生能提问与植物适应环境有关的问题,能对研究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能参与植物的向性实验的中长期探究。
8、生物与信息(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观察认识蚂蚁怎样回家、觅食、联络伙伴;研究其他生物是怎样传递信息的。
2、过程与方法:会查阅、整理从书刊及其他途径获得的科学资料,并会根据自己搜集整理的资料制作资料卡。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能通过对身边自然事物的观察发现和提出问题,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探究结果,进行交流,参与评议,懂的交流与讨论可以引发新的想法;体会到要关爱大自然、关爱生命。 教学重点:
观察认识蚂蚁怎样回家、觅食、联络伙伴;研究其他生物是怎样传递信息的。 教学难点:
会查阅、整理从书刊及其他途径获得的科学资料,并会根据自己搜集整理的资料制作资料卡。 教学方法:观察法 实验法
教学准备:放大镜、糖、水槽、海绵、樟脑球 教学过程:
活动一:蚂蚁是怎样传递信息的? 、找动物,意识到动物与环境的关系。
2、交流我们的发现。 3、资料卡。
(1)保护色:生物的体色与周围环境越相似,就越容易隐蔽自己,有些动物,如变色龙,能改变身体的颜色,适应不同的环境。
特点:不易被发现。
作用:利于躲避敌害或捕食。 例子:北极熊 雷鸟 变色龙 比目鱼
(2)警戒色:毒箭蛙用鲜艳的颜色来警告掠食者——不要吃它。
特点:色彩鲜艳,容易被发现。 作用:对敌害起预先示警的作用。 例子:黄蜂 有毒毛的蛾类 银环蛇 瓢虫
(3)拟态:枯叶蝶借助与枯叶相似的外表保护自己免遭其他捕食者的侵袭,这是一种昆虫对另一种昆虫或植物形态的模仿。
特点:酷似他物,不易识别。 作用:利于避敌,捕食。 例子:竹节虫 枯叶蝶 螳螂 蜂兰
活动二:动物适应环境的例子还有哪些呢? 、了解其他动物适应环境的事例。 青蛙冬眠 乌贼释放墨汁 壁虎断尾
2、整理研究结果。
给处在丛林、沙漠等不同环境中的士兵设计服装。 板书设计: 、保护色:
特点:不易被发现。
作用:利于躲避敌害或捕食。 例子:北极熊 雷鸟 变色龙 比目鱼 2、警戒色
特点:色彩鲜艳,容易被发现。 作用:对敌害起预先示警的作用。 例子:黄蜂 有毒毛的蛾类 银环蛇 瓢虫 3、拟态
特点:酷似他物,不易识别。 作用:利于避敌,捕食。 例子:竹节虫 枯叶蝶 螳螂 蜂兰
教学后记:学生会查阅、整理从书刊及其他途径获得的科学资料,并会根据自己搜集整理的资料制作资料卡。 19、密切联系的生物界(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懂得食物链的含义;了解生物防治的技术。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食物链,意识到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珍爱大自然里的生物,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能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
能查阅书刊资料及其他信息源;搜集有关资料,会画一幅生物界的食物网。 教学重点:
懂得食物链的含义;了解生物防治的技术。 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食物链,意识到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珍爱大自然里的生物,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教学方法:观察法 实验法 教学过程:
活动一:生物之间有什么食物关系? 、初步感知生物之间的联系。 2、交流已有的认识。 3、表达与交流。 池塘里有哪些生物? 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活动二:我们来模拟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
在一个生态环境中,各种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叫做食物链。食物链相互交错,就形成了食物网,这些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构成了密切联系的生物界。
想:当一种生物消失以后,会发生什么变化? 如果不采用农药灭虫,怎样防止植物遭受虫灾?
资料卡:“屎壳郎”出国
978年,我国与澳大利亚签订了一项贸易协定,由我国向澳大利亚大量出口“屎壳郎”。 “屎壳郎”是草原的“清道夫” 板书设计: 食物链 食物网
教学后记:通过学习食物链,意识到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珍爱大自然里的生物,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20、珍稀动植物(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珍稀动植物的种类、保护珍稀动植物的意义及措施。
2、过程与方法: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了解为什么要保护珍稀动植物,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教学重点:
了解我国珍稀动植物的种类、保护珍稀动植物的意义及措施。
教学难点:
通过了解为什么要保护珍稀动植物,意识到人与自然要
和谐相处。
教学方法:观察法 实验法 教学过程:
活动一:我国有哪些珍稀动植物? 、交流对我国珍稀动植物的了解。 2、认识我国更多的珍稀动植物。
大熊猫:我国特产,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分布于我国四川西北部山区及甘肃南部等地,目前,野生大熊猫有一千多只。
金花茶:山茶属植物,是世界珍贵、稀有的观赏植物,被誉为“茶花皇后”,主要产于我国。
我国是世界上动植物种类繁多的国家之一,大熊猫、金丝猴、白鳍豚、扬子鳄、水杉、银杏等大量珍稀物种在我国都能见到。 资料卡:朱鹮 藏羚羊 大鲵 珙桐 银杉 桫椤
活动二:珍稀动植物为什么会濒临灭绝呢?
、讨论珍稀动植物为什么会濒临灭绝呢? (1)许多动物因为栖息地被破坏而数量减少。 (2)人类的乱杀滥捕造成动植物数量急剧减少。 2、交流我们了解到的国家吧保护珍稀动植物的措施。 (1)我国建立了好多自然保护区。 (2)颁布了《野生动物保》。 板书设计: 食物链 食物网
教学后记:通过了解为什么要保护珍稀动植物,意识到了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