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路,继续保持经济的快速增长,需要不 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才能加快科技事 业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 最后,企业只有通过不断创新,特 别是通过自主创新增强核心竞争力,才 防止人才竞争的恶性循环,特别要防止 核心人才的流动。 组织保障,有条件的企业,内部要 建立专门的科研机构,并给予足够的资 金投入,保证企业的自主创新活动有一 个的组织平台,考虑与外部研发组 织的合作,合理利用社会资源。技术创 关财税、金融体系的制定、完善和落 实。对企业有关研发投入上实行减免税 ,对自主研发的各项开支加大税收 抵扣,如企业投入的研发经费抵免企业 所得税;加速研发设备的折旧,缩短折旧 期,限等;对自主研发的产品以及某些高 能获得长久发展动力。企业最大的危机 是停滞,很多曾经成功的企业逐渐丧失 了领导地位,被一些创新型企业取代。 这就是创新的力量。创新有可能面临风 险,但不创新更可能灭亡。通过自主创 新可以不断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保 证企业持续发展。 新技术产品单列税收抵免,加大对 高新技术企业的支持力度;尽快启动中 小企业板和创业板股票的发行上市进程, 新是一个从研究开发到产业化、商业化 的过程,企业最接近市场,在规模化和 产业化方面具有优势,作为自主创新的 主体,要积极组建企业技术联盟,大力 推动应用基础性、行业共性、战略性技 术的研发,以及与大型企业和国外 科研院所联合,发挥企业的优势,形成 跨地区、跨产学研不同行业的自主创新 体系的联盟组织。 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原因 是多方面的。一是研究开发经费不足, 二是研究开发机构不健全,三是企业自 主创新缺少优惠、创新的社会环境 制订鼓励风险投资的措施,改善银 行对中小企业的融资。另外,要加强 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和有关立法支持。企 业创新不仅需要大量投入,而且要承受 余、I 发挥科技创新的 : 体作坩需要二三方共I|iJ努力 《电力设备 :企业如何发挥自主创 新的主体作用?从具体工作出发,您认 巨大风险,必须有措施保证企业创新活 动获得与高风险、高投入相对应的补偿 和收益;支持企业建立完善研发中心,国 家有关部门应建立专项基金予以支持。 还要加大对民族工业的保护和支持力度。 对自主品牌特别是技术和质量好的 产品要实行优先采购,把国内优秀企业 的产品和服务纳入采购优先目录等。 从社会层面而言,主要是建立倡 为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 还需要哪些支持? 袁钦成:发挥企业在自主创新方面 的主体作用,就企业层面而言,主要是建 立企业自主创新的人才与组织保障机制。 和氖围的支持。因此,增强国内企 业自主创新能力,需要从、社会和 企业三个层面人手。提供与制 人才保障,企业需要制订出系列的 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稳定人才的 和措施。要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导企业自主创新的氖围与转化保障机 制。树立并强化企业自主创新的社会 度保障,社会提供氖围与转化保障,企 业提供人才与组织保障。形成一个以市 氖围,改变创新技术不如购买技术的 影响,树立民族自信心,增强全社 会的创新意识。要进一步提高全社会 的知识产权意识和法制观念,引导企 业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和产 权服务体系。 尊重创造的氖围。同时建立有效的激励 和奖励机制,让专业技术人员享受到成 功后的喜悦和成就感,还要把技术人才 的成就与收入挂钩,让每一个人的劳动 得到尊重与回报。规范人才流动秩序, 场为基础,引导、社会倡导与企业 主导的自主创新保障体系。 从层面来说,要在和制度 建设方面,建立鼓励 保护和引导企业自 主创新的与制度保障机制。比如有 积极推进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 特变电工股份有限公司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作为投入 孔波 树立理念,重视人才, 收,紧紧抓住城农网改造的机遇,一举 跃居全国同行业前列。2003年,相继重 主体、利益主体和风险承担主体,在推 动技术创新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特变电工制造能力的发展经历了从无到 有,从引进、消化到创新,自主设计、制 造以及从单机研制到成套工程建设的历 程。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特变电工建立 了技术创新体系,培育了科研开发实力。 通过自主创新拥有了多项国际领先水平 坚定企业可持续发展方向 应对市场变化和发展的正确理念 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早在创 组了鲁能泰山电缆和沈阳变压器厂,通 过人才、科技、机制的对接,全面与国 际一流科研机构和企业展开了强强合 作,改善了产品结构,大力增强了科技 创新能力和企业核心竞争力。 自主创新,关键在人才。在企业经 业之初,特变电工就确定了“扬长避短, 拾遗补缺”的发展战略,通过对市场中 紧缺产品和特种产品进行有针对性地攻 关和开发,为企业创业发展打下了基 础。l997年,特变电工提出了“立足新 疆、面向中国、面向世界”的发展战略, 营过程中特变电工始终坚持把创造有利 于人才辈出的良好环境、充分发挥广大 核心技术,提高了行业整体技术和研发、 制造水平,实现了产业的升级换代,提 科技人才的积极性 主动性和创造性作 为建设创新型企业的战略举措。建立了 高了民族工业产品及技术的竞争力。 通过高起点的技术改造和技术引进吸 l';lecl[rical J uipmcnt I乜山i2箭1 03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一支由国内外输变电行业专家院士、学 型“人企”关系。通过努力营造鼓励科技 学研合作”作为推动企业技术进步重要 科带头人等组成的技术研发队伍。通过 用创新文化孕育创新事业,用创新事业 激励创新文化来培育全体员工的创新意 识,完善创新机制,大力倡导敢于创新、 勇于竞争和宽容失败的精神。 人员创新的有利条件,形成了有利于优 秀人才脱颖而出的和机制,不惜投 巨资强化全员培训,实施研发人员参与 手段之一。与西安交通大学合作获得了 电缆变压器、智能变压器和太阳电池板 等方面的一系列研究成果;培育了特变 电工的太阳能产业,并迅速推动其进入 了全球太阳能产业供应链;通过与沈阳 企业利润分配等重要措施,最大限度地 激发和调动科技人员的创新激情和活力。 变压器研究所、上海电缆研究所、清华 加强制度创新,进一步完善 技术创新管理和激励机制 特变电工建立了三级研究开发机构 并增加了科技投入,使企业在制度保障 下不断提升技术创新管理水平。还从管 理和激励制度人手,进行技术创新体系 的建设和完善。公司一方面加大对直属 机构的研发经费投入力度,另一方面强 调吸纳“知识资本”观点并采纳“科技要 素参与利润分配”重要思想,实施了“员 工持股计划”,将专家、科技人员作为重 要激励对象,建立起以资本为纽带的新 建立以产学研紧密合作的 机制,使企业成为 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 促进企业之间、企业与大学之间和 企业与国内外科研院所之间的知识流动 和技术转移,大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 权的关键技术,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和 大学、中科院、西门子、英国BP、乌克 兰扎波罗热变压器研究所等单位展开了 全面的技术合作和研发,掌握了一批具 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为实现特 变电工技术领先战略提供了技术储备和 支撑。 科技与专利相结合, 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 核心专利和技术标准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开发” 专有技术,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步伐。 特变电工强调优化学科布局,实施重大 科学计划,建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科 学研究基地。长期以来,特变电工将“产 自主创新让我们敲开了国际市场大门 特变电工沈阳变压器集团有限公司的蜕变 本刊记者/孙瑜 特约记者/魏东 编者按:2003年底,电力装备制 造业内颇引人注目的沈变重组事件 仿佛还余音未停,但现在,蜕变后的 新沈变却在用一个个的事实让我们 不断惊叹。重组前两年,老沈变每年 亏损l亿元,重组后的第一年,企业 便实现了扭亏,并大幅赢利。经过了 的533MVA、525kV单相自耦变压器制造 完工。这是由沈变自主研发、目前国内 行先进技术和经验的基础上自主创新, 最终完全掌握引进技术,并且有所突 破、甚至全面超越。 容量最大的500kV超高压单相自耦变压 器,此前国内生产的500kV等级变压器 的最大容量不过33.3万kVA。这是继90 万kVA、220kV级自耦有载调压变压器 在美国顺利挂网运行后,又一个拥有完 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沈变产品销往美国。 回顾沈变近年的发展,是引进、消 高压直流输电技术是目前世界变 压器制造领域最尖端的技术之一,为打 破该技术被极少数国际巨头公司垄断局 面,沈变引进了西门子公司的直流换流 变压器技术,并在充分消化吸收的基础 上自主创新,成功掌握了±500kV直流 输电变压器的设计、生产技术,并具备 解,重组后资金注入和管理方式的 转变是沈变焕发青春的原因之一, 但据沈变人的讲述,自主创新才是 她蜕变的根本。 电力设备》:前不久沈变产品在美 国市场中标,据我们了解,这是沈变自 主研发的产品。走自主研发的道路让沈 化、吸收的基础上再进行自主创新的技 术路线使沈变始终在国内同行中保持技 术领先地位。从1982年开始,沈变先后 了试验检测能力,最终实现了直流换 流变压器技术的全面国产化,从而改 写了我国直流换流变压器全部依赖外 国的历史。贵广二回合同正是我国变 压器企业在直流技术上摆脱受制于人 地位的里程碑。 从法 阿尔斯通公司和日本日立公司引 进了大型变压器设计技术;l999年,沈 变与德国西门子公司合作生产三峡工程 用换流变压器,引进了西门子公司全套 大型变压器设计技术l 2003年,沈变从 乌克兰扎波罗热变压器研究所引进了高 电压、大容量变压器制造技术和验证手 段。在引进过程中针对国外公司有所保 留的核心技术重点攻关,在吸收国外同 变有了怎样的变化? 孙树波(沈变集团副总工):这次中 标是沈变产品三年中第三次打入美国市 场,意味着发达国家高端变压器市场大 电力设备》:曾经濒临破产的旧沈 变重组不到两年便发生了这样惊人的变 化,这样的改变是怎样傲到的? 门已完全向沈变敞开,沈变手握的通行 证正是自主创新。 孙树波:在自主创新上沈变的投入 此前的一个多月,沈变为美国生产 1 04 I ,J} £曲ll 1l ri . 1l ……. 是巨大的.2004年。沈变投资4.4亿元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已成为我国企业技术进步的前进方向。 依托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博士后科 研工作站,公司先后承担了国家多项 重大技术装备攻关课题,并在持高压、 准、2l项行业标准的起草、修订,直接 制定了各类企业技术标准2l 8项。在一 定程度上也促进了整个行业的发展。 对实现产业化,带动产业升级和结构调 整的重大科技项目进行组织攻关,研制 开发了三峡输变电工程用变压器,贵广 500kV直流换流变、750kV电抗器及扩 径导线等集成创新产品,实现核心关键 技术突破,形成一批国际竞争力强的技 术成果。特变电工还把成套项目的开发 ±5O0kV直流输变电等关键设备研制, 太阳能发电及电子铝箔新材料等世界尖 端前沿技术领域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填 补了多项国家空白。在国内首家研制生 产了750kV超高压电抗器及扩径导线, 率先研制了三峡工程核心变送电装备、 掌握了直流换流变核心制造技术。 技术标准作为产品市场准人和技术 壁垒的重要手段,是衡量企业技术水平 增强企业的技术集成与 产业化能力,努力成为 系统成套服务供应商 通过鼓励发展多项技术集成的产 及为用户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作为企业 增加技术集成和提高产业化能力的战略 方向。 特变电工在发展过程中还紧紧围 品和产业,实现集成创新,实现创新资 源的优化配置和创新成果的充分利用, 是特变电工最终实现国际竞争的有效方 绕为国家能源工业发展相配套的输变 电、新材料、新能源三大产业,积极推 进国际工程项目总承包领域的市场开拓 方式,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设 计的源头、产品的生产、包装等全过程 式。特变电工把选择确定具有高度技术 关联性和产业带动性的产品或项目作为 实现关键领域的集成创新与突破的有效 载体,先后研制开发出一系列500kV等 级变压器产品,设计制造的500kV单相 自耦、旁柱无励磁调压变压器是我国第 一和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之一,已成为 参与全球经济竞争与合作的重要筹码。 特变电工把技术标准工作的有效开展作 为巩固企业科研实力、稳步提升企业国 际技术竞争力的重要内容。先后参加了 l 4项国家标准、2项全国线缆标委会标 注重环保和降低各类损耗,达到产品与 社会的和谐共处,最终构建“企业一社 台自然油循环500kV级变压器,通过 会一自然”三者的和谐统一。 实施建厂以来最大规模的总体改造,建 成了全自动铁心生产线、全自动铁心立 体库房等一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生产 设施,装备了国际同行中最先进的全套 试验设备,以及油箱加工设备、绝缘加 工中心、电子下料具、3000吨热压机等 先进设备。共计新增工艺设备6 5 2台 孙树波:所有创新目标,最终都要 依靠人才去实现。所以人才队伍建设 直接关系到企业创新能力的强与弱。 目前,沈变技术中心拥有专职工程技 术人员2 0 0余人,占企业员工总数近 15%。其中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教 授级高工8人,高级工程师l1 5人。为 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明确 指出,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主体,并将会 有详细的实施办法和相应的激励措施出 台。在新形势和新下,洗变对未来 有何设想? 孙树波:目前,沈变年生产能力已 达到4000万kVA,具备了lO00kV级及 以下的交流变压器、特种变压器、电抗 器和±800kV直流输电变压器的自主设 计和制造能力。其特大型变压器产量占 全国总产量的30%以上。开发制造出了 72万kVA、500kV变压器l是国内同行 中同时承接三峡工程长江左岸8 4万 kVA、500kV主变压器和直流换流变压 器制造任务的企业之一。 未来发展中,沈变将以自主创新为 动力,以高尖端变压器研发制造为龙 头,充分发挥人才、技术和设备等领先 优势,增强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目前, (套)、试验设备248台(套),使硬件装 备全面达到了目前国际先进水平,甚至 有许多装备的先进程度超过了国外最强 劲的竞争对手。 2004年,沈变投入的科技活动经费 充分调动起科技人员的创新积极性, 沈变在科技管理上选择了创新和 突破:技术中心实行核算。技术中 心主任全面负责技术中心的建设和运 行,并且拥有对人、财、物的管理权、 使用权。 达2938万元,占企业销售收入的5.8%, 共完成科研课题l6项,申请专利27项, 26项专利被受理,其中发明专利8项、 实用新型技术专利l8项。2005年,沈变 与此同时,沈变建立起较为完善的 自主创新制度体系,形成了一整套管理 制度、考核办法及创新保证措施,包括 科研、专利、新产品开发、新产品鉴定、 科研成果申报的管理办法,以及专利报 酬计算方案、动态薪资管理制度、技术 创新工作奖励办法等等。 在调动科技人员积极性的同时,沈 变的创新平台也实现了升级。2005年,国 家、财政部、海关总署、税务总 的科研经费支出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仍然 保持5.8%的高比例,完成了科研课题 l8项,申请专利30项,2l项专利被受 理,其中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技术 专利l7项。 作为国内历史最久的变压器制造 企业,沈变一直以来总在瞄准国际先进 技术,将掌握核心技术、发展自主创新 型产品作为牵动企业科技发展先导战 略。 沈变已经瞄准国内外电力市场需求,将 “超高压、大容量、低损耗、高可靠性、 免维护、小体积、轻重量 的节能环保 型变压器制造技术作为研发重点。百万 局联合发布公告,认定特变电工沈变集 团技术中心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确 立了沈变在行业技术创新中的主导地位。 电力设备》:最近发布了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 要》,并做出了“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 伏交流变压器、可控电抗器、直流输电 设备、核电变压器等一系列代表世界尖 端技术的产品,已经被纳入沈变的自主 创新目录之中。不久的将来,沈变将实 《电力设备》: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 和加强并非朝夕可以完成,沈变如何打 造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现更多的突破与创新 ● :|一 } ¨, :。 l']eetrlcal Equipmen[IU 波箭1 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