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玩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新时期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问题探析

新时期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问题探析

来源:爱玩科技网
新时期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问题探析 张绍乐 彭晓睛 (郑州大学商学院 河南郑州450001)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取得了飞速发展,但同时土地制度方面却存在着许多问题,这将对经济的健康发展带来不利影 响。本文从农村土地所有权主体、土地资源零碎化、土地流转制度等方面入手分析了土地制度中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农村 土地制度,重构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合理分配土地资源,实现规模化经营;建立健全土地使用权流转市场;进一步完善失地农民的就业和社 会保障机制等相关措施,以解决土地制度中的问题。 关键词:土地所有权;土地流转;社会保障 中图分类号:I)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992(2010)09—0054—01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总体上已经进入了以工促农、以城带 乡的发展阶段;进入了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 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土地作为农村最重要的生产资料,是农民维持 生计的最基本的保障。改革开放以来,在扩大农民土地权利上取得了巨 大进展,刺激了农业生产率的提高。虽然我国的农村土地改革获得了很 大成功,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农民的土地权利仍然很弱。土地问题已 成为当前农村中一个最突出的问题,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时候了。 一府改革农村土地制度的首要任务就是重构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重构 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就是要通过制度的设计来实现对于农民而言真实 存在的农民集体,使农民对集体土地的所有权真正落到实处。”3明确界 定农民集体所有中的“集体”为村委会,由它担任农民集体土地的法定经 营管理机构,遵照农民的集体意志,对土地进行经营和管理 J。 2.合理分配土地资源,实现规模化经营。农村土地分割过散,以家庭 为单位经营承包的土地规模过小,不利于实现农业产业化、现代化,严重 阻碍农业和农村的发展。应在切实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前提下,采取合理 的措施,实现规模化经营。村委会出面组织农户之间互换是解决当前承 、当前农村土地制度存在的问题 1.农民集体所有导致土地所有权主体缺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 管理法》第二章第规定,城市市区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农村和城市 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农民集体所有;宅 基地和白留地、自留山,属于农民集体所有。在集体所有制的框架下,农 村土地产权主体模糊;“集体”究竟是指哪一级,究竟由谁作为管理主体 来行使土地管理权,有关法律对这一问题的界定存在着极大的模糊性 。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笼统界定为农民集体所有。由于法律上 没有能够对农村土地的所有权予以规定,从而导致上级部门以土地 所有者的名义来侵犯农民的土地产权,一些地方滥用权力,动用行政 手段圈占耕地,“暗箱操作”、权钱交易等现象大量存在。农民缺乏这方 面的法律知识也在某种程度上助长了这种现象。 包地块过多分布零散的有效方法;凡是家庭劳动力外出或者无力经营的 土地,由村委会出面将其土地有偿转包或转让给他人,这样可以有效地解 决土地资源零散化的实际问题。 3.建立健全土地使用权流转市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关键是规范 土地市场,建立健全土地流转机制。一要完善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的相 关法律法规,切实保障农民在土地流转过程中的合法权益。二要“遵循依 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交易市场试点,逐步建立 区域性和全国性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交易市场。”通过建立健全土地使 用权流转市场,有效利用我国的土地资源,保障农民的权益,促进农业和 农村的发展 。 2.土地资源零碎化阻碍了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农村土地实行包干到 户以后,我们采取的是人均分配土地的办法。由于中国人多地少,使得土 地分割零散,地块较多,面积较小,以后虽然经过几次地块调整,但是土地 划分过散面积较小的格局没有得到根本扭转。这种经营模式不利于合理 4.进一步完善失地农民的就业和社会保障机制。现阶段我国农村的社 会保障体系尚不健全,土地承担着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的功能。一旦农民 丧失赖以生存的土地,他们就失去了保障,失去了最基本的生活能力。因 此,我们应该采取多种措施,解决农村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并且建立健全 农村的社会保障机制。基层要积极引导失地农民转变就业观念,有组 织地对失地农民进行职业技术培训,使失地农民学得一技之长,增强就业 适应能力 ]。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机制,包括农村社会保险、社会救济、 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等,并且应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目前,中国正处于土地制度改革的关键时期,我们应该认清现有土地 利用农业机械,不利于实现农业现代化,造成农业的粗放经营和低效益, 严重阻碍了农业和农村的发展。 3.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尚不完善。目前,国家有关农村土地流转的法 律法规尚不健全,致使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出现一系列问题:(1)有关法 规对农村承包地的流转只是抽象规定,对土地使用权的出让、流转中各方 权利、义务及法律责任并没有明确的规定,致使流转过程中存在严重的地 方利益和意志倾向 ]。(2)目前农村的土地流转是的主要形式是群众自 发,农民自由流转,土地并没有得到合理的利用,致使农业产业化发展缓 慢。(3)在相关的法律法规中土地流转标准没有明确的规定,流转双方 都不太重视土地,耕种人责任心不强,再加上农业生产投入成本高,单产 太低,致使土地资源的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 4.农村土地征收失控,导致农民失地、失保。在工业化、城市化和现 代化的进程中,农村土地转化为非农业用地需要服从“公共利益的需 要”。但是,在现实情况中土地征收项目早已远远超出“公共利益的需 要”。公共利益概念模糊,导致一些地方在实际操作中对国家土地征 用权的滥用,致使农民土地流失严重。我国目前的农村人13大约占总人 口的70%,由于农村社会保障尚不健全,失地农民得不到妥善安置, 农村部分人1:3基本生活难以保障,土地作为农民的保障功能日渐散失。 二、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对策 制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相关部门要加快相关 法律法规建设的步伐。只有解决好土地问题,才能促进农业和农村的发 展,才能保证中国经济平稳较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赵翠萍.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与农民土地权益的保护[J].求实,20O9, 6:93—95. [2]舒松华,王静.土地使用权流转制: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方向 [J].科技和产业,2009年,第3期:62—64. [3]汪振江.农村土地产权与征收补偿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 大学出版社,2008年,91—92. [4]黄浪.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路径探索[J].现代商贸工业,2009 年,第10期:67—68. [5]舒松华,王静.土地使用权流转制: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方向 1.完善农村土地制度,重构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新时期,国家和政 [J].科技和产业,2009年,1O. 作者简介:张绍乐(1987一),男,河南省洛阳市区域经济学硕士研究生。 彭晓晴(1987一),女,河南省信阳市区域经济学硕士研究生。 .54・I C魅h力a m中 n国g a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iwanbo.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808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