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袖损伤怎么治疗最佳
肩袖主要由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及肩胛下肌组成,主要功能为稳定肩关节和活动,而肩袖损伤是临床较为常见的肩关节疾病,其病因主要与肩峰下内或外撞击、肌腱本身缺血退变、生物力学失衡等因素有关,患病后可导致肩关节疼痛、功能障碍、肌肉萎缩等,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造成严重影响。近几年来肩袖损伤发生率较高,据相关研究表明发病率为13%~32%,且随着年龄不断增长,发病率也在不断提高,>60岁人群发病率可>26%,>70岁人群发病率可高达80%2]。
一、肩袖损伤的诊断 1.临床症状
临床在诊断肩袖损伤时,主要通过观察相关症状及进行相关试验进行诊断,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肩关节疼痛,在做过顶动作时疼痛可加重,且主动活动疼痛更加明显,部分患者疼痛剧烈时甚至可影响睡眠,疼痛类型为钝痛、游走性,疼痛部位多位肩关节前后边缘,可放射至三角肌止点、肘关节、前臂等部位,与颈椎病症状类似,因此需要鉴别。同时肩袖损伤后可出现肩关节物理、主动活动丧失等症状,如前屈、外展、外旋或内旋力量弱,但上肢可以完成上抬动作。
2.诊断试验
应用于肩袖损伤诊断中的相关试验主要包括以下几种:①Neer征:指导患者取坐位,并在稳住肩胛骨的前提下将患侧肩部大幅度前举,大结节可与肩峰互相撞击呈阳性,多见于冈上肌损伤患者。②Hawkins试验:指导患者取坐位,90°前屈肱骨头及肘部,之后强制内旋肩关节。③Gerber喙突下撞击试验:指导患者取坐位,90°前屈肩关节,肘关节呈伸直位,水平面内收10°~20°,小结节与喙突相接触出现疼痛为阳性。④Jobe试验:指导患者肩关节外展90°,肩胛骨平面水平面内收30°,内旋使大拇指向下,检查患者床侧手腕处施加垂直向下应力的同时指导患者抗阻力外展肩关节,患侧与健侧相比力量减弱即可确诊。⑤外
[
[1]
旋应力试验:指导患者上肢外展前屈中立位,90°屈肘,45°~60°外旋肩关节,于患者手背处施加应力,指导患者做对抗动作。⑥外旋滞后试验:患者背对检查者,被动屈曲肘关节90°,由检查者维持患者肩关节前屈20°并最大外旋位,检查者放松腕部后,指导患者维持上肢位置,无法维持为阳性。⑦坠落征:患者背对检查者,由检查者在肩胛骨平面保持上肢前举90°,肘关节屈曲90°并最大限度外旋上肢,检查者放松腕部,要求患者主动维持肘关节位置,滞后或无法维持即为阳性。⑧Lift-off试验:患者取坐位或站立位,上肢内旋,手背部靠紧下腰背部,患者无法将手背抬离下腰部即为阳性。⑨压腹试验:患者采用手掌压住腹部,维持上肢于最大内旋位,若患者无法维持最大限度内旋,感觉无力且肘关节回落掉到躯干后方即为阳性3-4]。
二、肩袖损伤的治疗 1.保守治疗
保守治疗多见于肩袖水肿、炎性改变、退变等患者,主要采取药物、手法治疗及康复治疗等非手术治疗措施,治疗周期通常为1~3个月,该治疗方式的主要目的为强化患者肩胛带肌群力量,增加肩胛骨灵活性,从而帮助患者改善相关症状,并通过一些产热的物理治疗,氨基糖苷类药物等缓解疼痛。
2.手术治疗
2.1 单纯肩袖修补术
单纯肩袖修补术主要见于肩袖破裂,经4~6周保守疗法无明显效果,症状较重的患者,并不适用于肩峰下滑囊炎合并感染者,目前临床较为常见的由冈上肌缝合发及锚钉固定缝合法。单纯肩袖修补术术后相关并发症主要包括肩关节活动受限、术后肩袖再破裂等,肩关节活动受限在进行3个月左右的功能锻炼后可恢复,但老年人易发生冻结肩等并发症。
2.2 McLuahing法
McLuahing法主要指在肱骨大结节上方固定肌腱与骨,或以肩袖残端埋入解剖颈骨槽内并固定,是目前临床较为常见的治疗方法。
[
2.3 肩袖手术同时行肩峰成形术
肩袖手术同时行肩峰成形术多见于伴有撞击综合征的患者,能够扩大肩峰下间隙,减少撞击及修补后肩袖磨损;增加骨髓干细胞及相关介质促进肩袖愈合;改善三角肌止点解剖结构减少修复肩袖组织的应力;清理可导致疼痛的肩峰下滑囊。
2.4 关节镜下手术
关节镜下手术是随着医疗技术不断发展逐渐应用于临床的一种治疗方式,可对盂肱关节腔进行全面检查,从而做出全面、客观、准确的评价,同时可在关节镜下进行肩袖残端清理术、滑膜切除术、肩袖修补术、肱二头肌长头切断术等,具有疗效显著,软组织损伤小,术后疼痛轻的优点,但在大型撕裂患者治疗中无法获得较为理想的效果,且操作难度较高,对操作者经验及技术要求较高5]。
三、小结
随着近几年来社会不断发展,受到交通行业发达及不良行为习惯等多方面影响,导致肩袖损伤发病率逐年增长,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也在不断提高。由于肩袖损伤患病后可对日常生活及行为能力造成影响,因此进行及时诊断,采取合适治疗方式具有重要意义。临床在诊断肩袖损伤时可通过观察临床症状,进行相关试验,而如今影像学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疾病诊断中,在肩袖损伤诊断中也具有较高应用价值。目前临床为肩袖损伤患者提供的治疗措施,主要以疾病类型为依据,针对病情较轻如肩袖水肿、炎性改变、退变等患者,给予保守治疗,但存在治疗周期较长的问题;手术治疗主要见于病情较重或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主要包括单纯肩袖修补术、McLuahing法、肩袖手术同时行肩峰成形术、关节镜下手术等,均可获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但在术后仍需进行一段时间的功能锻炼,才可保证肩关节功能恢复正常。
参考文献
[1]张志凤,陈韬.超声引导下粘连松解术联合富血小板血浆在肩袖损伤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基层医药,2022,29(1):61-66.
[
[2]刘晓洁,陆海红,李聪聪,等.筋针疗法联合高压氧治疗军事训练致肩袖损伤的疗效[J].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2021,28(5):9-652.
[3]韩庆欣,张磊,张晟,等.关节镜下缝线桥技术治疗肩袖损伤5年以上临床随访结果:术后再撕裂率及再撕裂对肩关节功能的影响[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21,40(6):427-432.
[4]陈勇,庄全魁,白亮,等.关节镜在老年肩周炎合并肩袖损伤患者中的应用及对疼痛和肩关节恢复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1,41(19):4238-4240.
[5]代飞,赵磊,杨金松,等.关节镜治疗非创伤性可修复肩袖损伤术后疗效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21,40(9):685-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