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网友碰到这样的问题“威法说法|被打了可以还手吗?教你什么叫“正当防卫””。小编为您整理了以下解决方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解决方案1:
被打了是否可以还手需视是否构成正当防卫而定,正当防卫不承担刑事责任,但需严格符合法定条件,否则可能构成防卫过当。
根据我国刑法及相关司法解释,以下三种情形可认定为正当防卫:
情形一:针对预先威胁的防卫若提前得知他人威胁(如声称“杀了你”)并准备实施侵害,防卫人随身携带工具(如刀具)用于自卫,且在侵害发生时首次使用工具反击,导致侵害人受伤或死亡,属于正当防卫。关键点:防卫人无主动斗殴意图,仅因防身需要携带工具,符合《刑法》第二十条第一项“一般防卫”规定,即“为使本人人身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行为,不负刑事责任”。注:携带工具本身不影响正当防卫认定,核心在于防卫意图。情形二:针对严重暴力行为的防卫当遭遇持刀砍杀等严重暴力侵害时,防卫人可直接抢夺凶器反击,造成侵害人伤亡的,属于正当防卫。但需注意限度:若侵害人仅实施轻微暴力(如打一拳、踢一脚),防卫人使用刀具等致命工具反击,则可能构成防卫过当。根据《刑法》第二十条第二项,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负刑事责任,但可减轻或免除处罚;《民法典》第一百八十一条亦规定,防卫过当需承担适当民事责任。
情形三:针对特殊严重犯罪的防卫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等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防卫人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典型案例:骑行时被车辆闯入非机动车道威胁,后遭拳打脚踢及持刀攻击,防卫人抢夺凶器反击致侵害人死亡,符合《刑法》第二十条第三项“特殊防卫”规定。
司法实践原则:正当防卫的界定以事实为依据,法律公平公正,不因“谁弱”“谁先伤”或“”而偏袒。遇到暴力事件时,优先报警;若人身安全已受紧迫威胁,应首先保护自身,防卫行为需与侵害程度相适应,避免越界。
Copyright © 2019- aiwanbo.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808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